天壇導遊詞關於天壇的導遊詞(精選3篇)

天壇導遊詞關於天壇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天壇導遊詞關於天壇的導遊詞(精選3篇)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

下面我要給大家講講天壇的傳説,現在大家抬頭看一下這就是美麗的天壇,從遠出看是個八角形寶塔。知天壇是王屋的主峯,高峯聳寺深古縱橫,一峯突起,萬峯臣伏,唯我獨尊,從南向北看中間高,兩邊低,好似屋頂像王者之屋,稱王屋山。天壇原名叫瓊林台,因皇帝在山頂設壇祭天,後人為了紀念,該為天壇。為了紀念皇帝老師華蓋對皇帝指點,把天壇峯前的山叫華蓋峯。

我們走過天壇,又來到了道望景寺,這裏可以這人觀賞天壇的風景。

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明保護單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自,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專壽年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在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羣。總面積273平方米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天壇為三層圓形石台,壇區佔地20萬餘平方米。因此;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與歷朝代郊壇有一脈相承的淵源。

天地壇遂改稱為天壇。消沿明制,天壇一稱沿用至今。從乾隆八年1743年起,對天壇建築進行了多次修理屬,天壇終於形成了南北兩壇,規制嚴謹的盛郎風貌。

天壇到處有美麗的風景,説也説不盡,希望你有機會細細遊賞。

天壇導遊詞關於天壇的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叫,是你們這次天壇之旅的導遊。此刻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去天壇的路上,在那裏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天壇。

天壇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登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佈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存的一組最精緻、最美麗的古建築羣。天壇不僅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好了,我們已經到了天壇公園,請大家跟我出發吧!此刻我們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徑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築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換藍瓦金頂。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擊中,焚燒。因楹柱為檀香木,香飄數裏!

下面我們來到天壇南半部的圓丘壇,它始建於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以紅色宮牆。子牆內部各有一大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壁門額。內中央處,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圓丘台。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從我們進入天壇,到處樹木葱鬱,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築羣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

好了,我的介紹到那裏就結束了,下面大家能夠自由參觀。

天壇導遊詞關於天壇的導遊詞 篇3

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餘歲的檜柏,就是迴音壁西牆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幹紋理非常的奇特,佈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故稱之為九龍柏。在遊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後,我們就即將走進祈谷壇了,而現在我們腳下連接兩個祭壇的就是丹陛橋,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壇的唯一通道,長360米,橋面上分為三條道,中間的是神道,東邊是御道,西邊的就是王道。

現在呈現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壇的完整建築羣。前面的這個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還是要來到這裏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這裏還有小金殿之稱。到此,祈谷壇的主體建築祈年殿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層的圓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層石台階中,分別裝飾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從下之上內容分別是:瑞雲山海,雙鳳山海,雙龍山海。各層排水孔的圖案和浮雕的內容也是對應的。東西兩旁的配殿個有九間,原來是安放從祀牌位的地方,不過在家靖年間,把它們挪到了先農壇,所以現在這裏也就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築。圓形三重檐攢尖屋頂向上層層收縮,都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徵天。頂部是鎏金寶頂,抬頭仰視,便是龍鳳藻井,中心是龍鳳成祥的圖案。而巨大的三層殿頂就是靠殿內的28根落地柱支撐的,中間的四柱名叫龍井柱,東南西北方向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龍井柱外圍的12個紅漆金柱所分割出來的12個開間,則分別代表了一年的12個月份;外面兩環的24個開間有分別代表了一年的24個節氣;同時,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個星宿。據説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設計建造的。在感歎殿內建築的同時,也讓我們把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殿內的陳設上來。這裏的陳設是按照清朝咸豐年間原狀恢復的,正面的雕龍寶座上供奉着的是滿漢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兩側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和每年的祭天一樣,這裏是用來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當天,有樂隊在殿外月台上奏樂,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誠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禮,祈禱上蒼,然後把供品送到祈年門外東邊的燔柴爐和燎爐焚燒,送上天宮。祈谷禮節和祭天的差不多。到這裏,祈年殿也差不多講完了,而它還有一個附屬建築,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壇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側的皇乾殿。現在我們從祈谷壇的東門出來,可以看到一條連檐通脊的長廊,共有七十二間,俗稱七十二連房,它不僅用來連接神廚神庫,而且也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在長廊的東頭,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説過了鬼門關的牲畜要道這裏來屠宰。而在長廊的東南方向,有八塊巨大的青石,稱為七星石,都是風水鎮石。大家看,這裏明明就有八塊石頭,但是為什麼會命名為七星石呢?現在我告訴大家。明代在這裏放的的確是七塊石頭,而最小的那一塊則是清代增添上的。關於七星石的説法每個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個道士和皇帝説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於國家,所以就在這裏放了象徵着北斗七星的七塊石頭。而在清代,康熙皇帝為了給滿族愛新覺羅氏尋找從東北如主中原的理論依據,就派人考察山脈,發現泰山是長白山的餘脈,所以就在原來七塊石頭的東北方有放了一小塊兒青石,象徵東北長白山,如果按這種説法,那八塊石頭就應該叫做七峯東嶽。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齋宮。齋宮佔地四公頃,建成於永樂十八年,現在我們看到的齋宮是清乾隆年間改建後的規制。皇帝祭天之前,要到天壇齋宮齋戒三天,三天以內不能做任何事。應為齋宮是皇帝的住所,所以建築等級較高,建築物精美,素有“小故宮”之稱。

再向前走就是神樂署了。神樂署於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原名“神樂觀”,清乾隆八年改為“神樂所”,乾隆二十年又改為“神樂署”。神樂署是專門演習神樂舞的場所,最重要的曲子是中和韶樂和丹陛大樂。

我們已經看完了五大建築羣中的四組,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最後一組——犧牲所。犧牲所是用來飼養祭祀犧牲的場所。犧牲所坐北朝南,有北方十一間,中間三間供奉犧牲之神。

中國封建統治延續了兩千多年,天壇的規劃、設計思想,體現了它的合理性。祭天已成為歷史的過去,但凝結了古代匠師智慧和血汗的神壇將作為世界遺產永久保護傳世。它將為人類文明的進步永遠發揮着史料、借鑑和教育三大作用。今天我就為大家講解這麼多了,現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園裏看看,請大家注意安全,半個小時後我們在東門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