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導遊詞概況十篇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1

海市位於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北靠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4米左右。全市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距離約10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120公里。其中河道、湖泊面積532平方公里。陸海岸線長約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長興、橫沙3個島嶼。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上海解放後,至1964年5月,上海市轄有黃浦、南市、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10個市區,以及上海、嘉定、寶山、川沙、奉賢、南匯、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個郊縣。 從1980年至20__年底,撤縣建區後,上海市轄有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南匯、奉賢18個區,崇明1個縣。

上海導遊詞概況十篇

20__年末,上海户籍人口為1334.23萬人。其中:男性672.05萬人,女性662.18萬人,非農業人口1018.81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104人。在人口分佈中,超過百萬人口的有浦東新區和楊浦區,分別為172.82萬人和107.62萬人。全市平均壽命為79.52歲,其中:男性為77.36歲;女性為81.63歲。

上海市地處長江入海口,主要河道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藻浜、川楊河、澱浦河、大治河、斜塘、園泄涇和大泖港等。 黃浦江干流全長82.5公里,河寬300~700米。 蘇州河全長125公里,上海境內54公里,為黃浦江主要支流。 最大的湖泊為澱山湖,面積約為62平方公里。上海地區年降水量為1100毫米。梅雨量為235.0毫米,上海年平均氣温,市區為17.8℃。其它地區為16.3℃(崇明)~17.6℃(寶山)。年極端最高氣温市區38.8℃,其它地區為35.7℃~37.6℃;年極端最低氣温市區為-2.0℃,其它地區為-4.8℃~-1.9℃。

“申”、“滬”的由來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

上海建城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範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鹹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誌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開闢為“通商”口岸。在此後的一百年裏,外國列強紛紛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主要據點。1949年5月27日,上海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歷史性變革上海的解放揭開了上海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人民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鬥,從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條件下畸形發展起來的舊上海,使上海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以來,上海的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上海人民以強烈的進取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點的發展新路,使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的目標邁進。

地理位置上海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接。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良好的江海港口。

氣候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温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__年,全年平均氣温17.8℃,日照1686.5小時,降雨量1427.9毫米。全年6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期。

土地面積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積僅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市的轄區範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幾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__年,上海全市面積634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其中區域面積5299.29平方公里,縣域面積1041.21平方公里。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是我國的第三大島嶼,面積為1041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三大島。

水文上海地區河湖眾多,水網密佈,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境內水域面積697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1%。上海河網大多屬黃浦江水系,主要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川揚河、澱浦河等。黃浦江源自太湖,全長113公里,流經市區,江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蘇州河上海境內段長54公里,河道平均寬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與江、浙交界的西部窪地,最大湖泊為澱山湖,面積為62平方公里。

地勢上海境內除西南部有少數丘陵山脈外,全為坦蕩低平的平原,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為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體呈現由東向西低微傾斜。大金山為上海境內最高點,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區劃解放初期,上海共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後經多次行政區劃調整和撤縣建區,至20__年末,上海共有18個區、1個縣,共132個鎮,3個鄉,99個街道辦事處,3393個居民委員會和2037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上海人口總量規模不斷擴大。上海開埠時人口不足10萬,至1949年解放時,上海人口僅為520萬,至20__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增加到1334.23萬人,是解放初期的2.6倍,佔全國總人口的1%。20__年,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0__人。

人口自然變動上海是全國第一個出現人口自然變動負增長的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自1993年開始始終保持負增長。20__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為4.7‰,死亡率為7.3‰,自然增長率為負2.6‰。

上海在全國的地位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上海,肩負着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重任,在全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這個人口僅佔全國1%、土地面積佔全國0.06%的城市裏,完成的財政收入佔全國的九分之一,口岸進出口商品總額佔全國的四分之一,港口貨物吞吐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並在改革開放、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着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2

位於侯家鎮鰲山村,與壽安寺比鄰而居。既有古剎之神韻,又有園林之秀麗,堪為崇明休閒之勝地。

走近山門,就見明清特色的門樓上週谷城題“金鰲山”幾個蒼勁的大字,下面則是明清人物風情圖,頗有古意。

沿着壽安寺西牆根往裏走,就來到了金鰲山最著名的景點鎮海塔,據介紹,鎮海塔始建於光緒20xx年(1893年)。由本縣大户捐建,位於康熙七年(1668年)所築的金鰲山之高峯,這裏原有觀音閣,後改為滄海閣,清乾隆時為“鰲山八景”之一的“鰲峯遠眺”,此塔於1986年重建。塔內有九層,順木梯拾級而上,發現每層供奉着六尊小菩薩。越往上空間越小,最後僅夠一人容身。

登至塔頂,極目遠眺,遠近萬象盡收眼底。天氣極晴好時,你甚至可以遙望見海灘,這大約就是“鰲峯遠眺”的由來吧。金鰲山也頗具江南園林之韻,清遠堂,觀音閣、翰墨林、醉花軒、駕山亭、紫竹林、得月橋、水香榭、月圃諸景,雖已無原“鰲山八景”之勝。但水木清靈、曲徑婉延。卻是同樣的精緻。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3

上海水族館有8個展區,有300餘種的珍稀的魚種。上海海洋水族館是亞洲最大的水族館之一,擁有一百五十五米的世界最長的海底觀光隧道。有許多魚比如:水母、電鰻、龍蝨、海馬、金菠蘿、七彩神仙、接吻魚等等。

一進來就看見,一個巨大的水族箱裏到處是美麗的蝴蝶魚,應接不暇,都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旅客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照相機拍了下來。接着,我們走進一條洞穴,每隔一米遠的地方放着一些精美的化石。有從未見過的海螺和貝類;有遠古時代神祕的海藻化石;還有粗糙不平的海底生物背脊。。。。。。

在水族箱裏我又看見了“金菠蘿”,它是一種性情温和,顏色金黃到白,像公主一樣美麗、可愛。它不和自己家的人吵鬧,如果它的寶寶誕生,一定會盡全力保護它。淡水湖裏,又看見了狡猾的“揚子鱷”,它們潛伏在泥沙裏,要不是背上的棘刺還真的看不出來呢!

往前走又是一條隧道,那裏的聲音“呼呼”地吹,冰天雪地。在水箱對面是可愛的小企鵝,呆頭呆腦的,搖搖擺擺地走來走去,互相説着悄悄話,好像在議論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呢?“媽媽,你們看,這是海豹呀!”我開心極了。前面居然是是頑皮的海豹,一看見我們的到來,它們立刻表現出自己最優美的姿態:一會兒兩三個結伴,一起比游泳,(它們遊得真快,果然名不虛傳);一會兒又翻跟頭、轉圈,似乎把自己的看家本領看都拿出來了,(表演真精彩);一會兒又向我們招手,任意我們拍照,(真乖)。

終於到了海底觀光隧道,上面全都是鯊魚、海龜、五顏六色的小魚。。。。。。這是一隻鯊魚向我們的上方游來,許多遊客尖叫起來,迫不及待地去摸玻璃,似乎就覺得摸到了鯊魚柔軟的皮膚。走向另一個洞,裏面是美倫美樂的珊瑚礁,我迫不及待站在那拍照,留影。這是一隻海龜慢悠悠地遊了過去,幾條鮮麗的蝴蝶魚跟在後頭。

參觀結束後,我們買了一點紀念品,開開心心地回去了,上海海洋水族館真有趣!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4

外灘,百餘年來,一直作為上海的意味出現在眾人眼前,她位於外白渡橋至南浦大橋的黃浦江西岸,全長4千米,是90年代上海10大新景觀和10佳旅遊景點之一。外灘的東側是浩蕩的黃浦江和漂亮的外灘新堤岸,在這裏,遊客可以領略上海母新河----黃浦江的風采,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地區的新姿,或是漫步於綠樹花壇之間,感受大都市園林的別有風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氣的明媚陽光。

外灘西側矗立着各種風格懸殊的中西建築物,盡顯"遠東華爾街"風采,今天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建築羣。僅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1.5千米長的這1段,便鱗次櫛比矗立着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壁式等。伴着洪亮的鐘聲,海關大樓的身影總是最早引發來訪者的關注,海關大樓是外灘建築羣的主要建築,建於1927年,由英國設計家威爾遜設計。建築外觀具有歐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義風格。大鐘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鐘樣式製作,在英國造好後運到上海組裝,是世界著名大鐘之1。

黃浦公園建成於1868年8月,它東臨黃浦江,北依蘇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園。隨着時期的變遷,公園經過量次改建。改建後的黃浦公園,佔地31畝,在保存原有樹木的同時,使綠化面積達10.92畝,並使公園的景點佈置也得到了公道的安排。公園正門內,有——位身軀偉岸的大型青銅工人雕塑,揚着風帆迎向襲來的巨浪,奮勇搏擊,稱為“浦江潮”。在下沉式的圓島上,建有由-同志親筆書寫題名的上海人民英雄記念塔,塔下設外灘歷史記念館。雕塑4周,綠蔭圍繞,花團錦簇,是遊客攝影紀念的好地方;雕塑後面的紫藤架長廊,供人們休閒憩息;公園內的兩幅大板塊綠地草坪內,種有茂盛的白玉蘭、茶花、桂花……給人以賞心悦目之感。公園整體佈局得體,景點排錯落有致。風景美麗的黃浦公園,集觀光、休閒、教育於1體,是旅遊觀光的勝地。

10裏南京路盡頭的陳毅廣場,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陳毅為解放上海,建設上海立下丁不朽功勞,上海人民對這位老市長充滿敬意,為了懷念他,市政府決定在南京東路外灘建立這位老市長的塑像。陳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銅澆注,高5.6米,底座用紅色磨光花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現了陳毅同志視察工作時的典型姿態,顯示他1路風塵,勤勤奮懇的公僕形象,又有和藹可親,虛懷若谷的儒將風度。每逢週末,在塑像前都將舉行隆重熱烈的廣場音樂會。陳毅塑像南面是廣場湧泉,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內圈橢圓的現代化噴水池。水柱隨着聲音噴射,時高時低,池底安裝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隨着燈光的變換,條條水柱照映出紅,黃,藍,綠的光束,為外灘增加了綺麗的夜景。

黃浦江旅遊,是上海旅遊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旅遊節目,它不但在於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代表着上海的意味和縮影,還在於浦江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從這裏你可以看到上海的過去、現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燦爛明天。浦江旅遊進程中可看到橫跨浦江兩岸的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和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兩座大橋,象兩條巨龍橫卧於黃浦江上,中間是東方明珠電視塔,正好構成了1幅“2龍戲珠”的巨幅畫卷,而浦江西岸1幢幢風格懸殊充滿濃郁異國色採的萬國建築與浦東東岸1幢幢拔地而起挺拔雲間的現代建築相映成輝,使人琳琅滿目。吳淞口,是黃浦江、長江和東海3股水流交會的地方,如果正值漲潮,你即可看到著名的“3夾水”奇觀,黃浦江從市區帶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長江帶來的是夾有泥沙的黃色水,而東海水則是綠色彩的,3股水色彩不同,涇渭分明,構成色採鮮明的“3夾水”,實為一大奇景。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5

上海海洋水族館是一座具國際一流水準的現代化大型海洋水族館。分中國、南美洲(亞馬遜)、澳大利亞、非洲、東南亞、冷水、極地、海岸、深海九大展區。展出了來自五大洲、四大洋的450多個品種、12000多條珍稀魚類及瀕臨絕種的稀有生物。水族館中還有長155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之一,讓遊客有身臨其境之感。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南美洲的電鰻、澳洲的鋸鰩和射水魚、南極洲的企鵝等,以及鎮館之寶草海龍、緞帶海龍的風姿。遊客們在驚歎水母曼妙身影的同時,又將在深海區領略包括驚險的“鯊魚海灣”在內6種不同海洋風情。

建築佈局形似金字塔,整體建築由主樓水族館及輔助樓兩棟建築物組成,主樓各層具體分佈為:

第一層:設有大廳、售票處、禮品店及餐廳;參觀遊客由第一層入口乘自動扶梯直達第三層開始遊覽水族館;

第三層:化石展覽、武林大會--水生生物生存競技仿生展、SOS拯救鯊魚展、長江流域珍稀水生物展區,中國展區、南美洲展區、澳大利亞展區。遊客參觀了第三層後通過自動扶梯下到第二層;

第二層:分為澳大利亞、非洲、東南亞、冷水、極地、海岸六大展區。遊客參觀第二層後直接乘自動扶梯下到地下二層;

地下二層:水族館主體,深海展區。遊客進入一條自動步行隧道後,穿過體積達650立方米的鷹鱝水景展示缸和海底隧道,最後由隧道出口回到第一層的禮品中心及餐廳,完成整個參觀的旅程。

水族館除了展出世界上有特色的淡水及海洋生物外,最有特色的展示草海龍、緞帶海龍、水母、企鵝、斑海豹、沙虎鯊、揚子鱷、中華鱘等世界珍稀品種。除了展示來自五大洲、四大洋水生物外,還特別設置了介紹各大洲人文、地理環境的序廳。

展出空間以裝飾、主題、圖案和音響展現不同區域魚類原產地國家的地理、人文風貌。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6

佛教中認為,四大天王,能護佛護法護國土護眾生,佛教信徒從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寶(寶劍挾“風”、琵琶“調”音、寶幢喻“雨”、龍蛇喻“順”人之心意),能保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年年“風調雨順”。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佛教中是受佛授記,繼佛之後在世間教化眾生的未來之佛,故又稱為彌勒佛。沉香閣內,塑的是彌勒尚在兜率天內院時,現菩薩法相的天冠彌勒像。現在大多數寺院都塑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像。相傳在五代時,浙江奉化有一個名叫契此的僧人,常常蓬頭垢面,手裏拿一個布口袋,乞討於街上,人們都叫他“布袋和尚”。某年農曆三月九年級日,端坐圓寂之前,説了一首偈子:“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常不識。”佛教徒認為他就是彌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見了都能生歡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將他塑為布袋和尚相。

彌勒的背後是韋馱天將像,佛教中説他常常手執降魔杵,巡遊東、西、南三洲,面對佛尊,守護佛法,稱為“三洲感應”。是寺院的守護神,老百姓又稱他為韋馱菩薩。常見的韋馱像為立像,一種是雙手合十,降魔杵橫擱於兩臂彎中,另一種是雙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對大雄寶殿,注視出入之人。個別寺院也有將韋馱塑為坐像的,如江蘇如皋定慧寺內,就塑坐、立各一尊韋馱像。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7

Hi,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快樂導遊——鮑雨涵。

我來自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三小萬柳部四年級七班,是一名小小導遊員。

看,這就是上海科技館,像不像一個巨大的玻璃球?

好了,我們趕緊進去吧!現在,我們乘坐電梯去一樓看看吧!

上樓後,在你的後方就是檢票口了。

先別急,別忘了拿小架子上的免費地圖和展館介紹,要不然你準會迷路。要知道對照地圖的介紹,合理安排好自已的時間和行程還是十分必要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哦!下面就跟我一起領略一下各有特色的展區(館)吧!

進門後,在你的左邊有一個巨大的綠色王國,這就是“生物萬象”景區。這裏仿照雲南的自然風光,氣候條件,分為熱帶雨林區和石林區。熱帶雨林區包括了喬木、灌木、藤木…… 石林區則有各種爬行動物、昆蟲、鳥類和水生景觀等。

上了二樓往左轉,我們來到了“機器人世界”展區。請你想一想,這些鋼琴師、棋王都是怎麼工作的呢?原來,它們的動作都是由程序控制的,再加上圖像識別與語音識別的傳感技術啊!

上海科技館的展館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剩下的時間你們可以自由參觀了,謝謝!Bye Bye!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8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著名江南古剎。據碑誌,建於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創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衝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

靜安寺遷至今址後,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於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湧泉”、詩僧壽寧所築方丈室“綠雲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禦海寇的“滬瀆壘”。壽寧蒐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為《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鐘,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清初以來,寺屢經興廢。雍正年間,住持孚庵,因寺院田產案勝訴,維護了靜安寺的田產,並勒石記其事。乾隆六年(1741)禮部侍郎麥煥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孫思望倡議集資重修殿宇。上海道(長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湧泉亭,並於寺東建報恩院供僧眾居住。寺僧大海,曾將寺內被火焚餘的宋代銀杏樹幹,雕成十八尊羅漢及一尊韋馱像於寺內供奉。咸豐同治之際,靜安寺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唯餘一座大殿。住持鶴峯在縉紳李朝觀、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巖等資助下,於光緒六年(1880)重建靜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儀軌舉行隆重的.浴佛節,四眾雲集,車水馬龍,商賈輻,蔚為奇觀。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靜安寺廟會,“三月三到龍華(看桃花),四月八到靜安(逛廟會)”遂成為滬上民諺民俗。光緒九年(1883)由李朝觀作記、住持鶴峯勒碑,《重建靜安寺記》碑文今仍保存於大雄寶殿前壁。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9

大家好!

上海長風公園始建於一_六年,一_九年國慶節建成開放。面積36.6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14.3萬平方米,是上海市大型的綜合性山水公園。

公園借鑑了北京頤和園園林風格和杭州、蘇州的造景手法,總體佈局模擬自然,園景以湖為主,山水結合,浩瀚的銀鋤湖面和30米高的鐵臂山構成全園獨特的景觀。園中的青楓綠洲、夕陽晚照、歲寒三友、迎春池、睡蓮池等20餘處園林景點姿態萬千。公園有適合青少年活動的各種遊樂設施,水上項目有:電動船、手划船、腳踏船、水上轎車、遊覽船等可供1000餘人同時乘坐遊玩;陸上游樂項目有:碰碰車、海盜船、小火車、雙人飛天、豪華轉馬、漂流船、爬山車、卡丁車等。一九九九年新建的“長風海底世界”坐落在園內銀鋤湖西岸湖底,是中國首家有主題新概念的海洋水族館,其規模一萬多平方米,展出海洋生物300多種,一萬多尾(只),是全國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海洋世界二期項目“白鯨表演館”已對外開放。園中還有“地下少先隊”羣雕和“雷鋒”銅像等紀念性景點,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長風公園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西部。公園第一期建設始於1957年4月四日,1958年七月第二期開工,1959年國慶節建成開放。現有總面積36.4萬平方米,是上海市大型的綜合性公園,唯一的山水公園。

建設初期定名為“滬西公園”,1958年7月1日部分建成開放,更名為“碧蘿湖公園”,1959年9月29日,魏文伯同志取《宋書·宋殼傳》中“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之意,把公園改名為“長風公園”,並把公園內上海最大的人工湖命名為“銀鋤湖”,最高的人造山命名為“鐵臂山”公園建成後,聶榮臻、劉伯承、陳毅元帥於1961年春、1963年、1964年秋先後來公園垂釣和遊覽。

本園設計繼承了我國傳統的園林藝術,借鑑了北京、杭州、蘇州的造園經驗,結合現代城市公園功能需要,從上海市和建設基地的實際出發,由原上海市園林管理處柳綠華工程師負責總體規劃設計、地形設計和綠化種植設計。公園總體佈局模擬自然,園景以湖為主,山水結合,浩瀚的湖面和26米高的鐵臂山構成全園獨特的景觀。至今,湖畔山側的景點己建成20餘處,主要景點有:鐵臂石景、銀鋤碧波,青楓綠洲、夕陽晚照,歲寒三友、迎春池、睡蓮池、荷花池、釣魚池、黑松山、牡丹苑、杜鵑苑、月季苑、玉蘭苑、櫻花苑、曲廊、畫廊等,還建有“地下少先隊”羣雕、“雷峯”銅像等市、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建成的大洋海底世界,是中國首家有主題新概念的海洋水族館,建設規模一萬多平方米,展出海洋生物300多種,一萬多尾(只),是全國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1992年4月在長風公園舉辦了上海·四川自貢藝術燈會,盛況空前。1992年10月,舉辦上海市第五屆菊展。1997年、1998年、20_年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暨首屆中國花卉交易會、第一屆、第二屆上海國際花卉節,花團錦簇、遊人如織。

1998年,長風公園被國家建設部、中國公園協會選為中國百家名園之一,是人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園址原是吳淞江(蘇州河)古河道中的西老河河灣地帶。灣內地勢高處有一村落名宋家灘,俗稱老河灘,村旁為墳地。這裏因低窪易澇,農民耕種所獲無幾,是一處有名的窮灘。1956年初市人民政府決定徵用這塊灘地闢建公園,同年10月由西郊區、普陀區、曹楊鄉等區、鄉人民政府和市園林管理處等組成的徵地小組開始工作,徵地範圍為華東師範大學以西,大渡河路東的西老河地區全部,涉及七一、陳渡、四中3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11個生產隊。徵地工作於1957年3月結束,共支出拆遷、青苗賠償費24.5萬元。建園工程由上海市園林管理處設計科柳綠華負責總體規劃,主要建築由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設計。由公園籌建組組織施工。公園佈局模擬自然,因低挖湖,就高疊山,山體坐北朝南,可眺望寬闊的湖面。水面採取以聚為主、以分為輔的佈局,巧妙的保留了原有的一條西老河,它從鐵臂山的東南向北再西折,恰好環繞整個山體。鐵臂山有起伏的山巒和蜿蜒的餘脈,隔河的黑松山向東延伸,與鐵臂山西北餘脈有連貫趨勢,從而增添園林空間層次,避免山型輪廓相同。

第一期工程於1957年4月4日動工,施工面積212畝(14.13萬平方米),約佔全園總面積的40%。工程主要項目是改造地形,建橋築路,並種植樹木5.6萬株,於12月3日竣工,投資額為30.1萬元。1958年7月1日,公園局部試行開放。同月第二期工程開工後,普陀區黨政領導幹部帶頭,每天發動上千幹部、工人、學生、家庭婦女參加建園義務勞動,有時甚至挑燈夜戰,先後共有27萬人次參加。此地原來只有佔地69畝(4.6萬平方米)的西老河,新挖的大湖將水面擴大為214畝(14.27萬平方米)、平均水深1.5米。施工挖出的約30萬立方米泥土,分別堆成佔地15畝(1萬平方米)、高26米的鐵臂山,和佔地5.5畝(3667平方米)、高11米的黑松山,還把95%的低窪地填高1米,從而解決了這一帶長期存在的積水問題,改善了種植條件,工程提前兩年完成。1959年10月1日,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公園在籌建時名滬西公園。1958年局部開放時改名碧蘿湖公園。在1959年全園開放的前夕,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魏文伯取《宋書·宗愨傳》中“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之意,將園名改為長風公園;又取《送瘟神》詩中“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句,將園中人工湖命名為“銀鋤湖”,大土山命名為“鐵臂山”。公園初建時面積537畝(35.8萬平方米),1959年5月增至555.5畝(37.03萬平方米),1967年10月減為548.36畝(36.56萬平方米)。

由於建園工期一再壓縮,而且過分強調因陋就簡,公園開放時園景平淡,設施簡單,因此開園後數年仍處於邊開放邊建設狀態。1968年為鐵臂山加土700立方米,在銀鋤湖邊築石駁岸3500米。鑑於鐵臂山水土仍然流失嚴重,1972年在山北坡和東坡建造了十層梯田式的擋土牆,1984年春至1985年又投資24萬元,將大部分山坡駁石。1980年以前,全園建有4亭2廊1榭。1982~1988年新建或改建了1廊、9亭、露天舞台、露天游泳池、銀鋤湖酒樓。1984年和1990年又分別建成雷鋒銅像和地下少年先鋒隊羣雕。

上海導遊詞概況 篇10

松江方塔,原名興聖教寺塔,坐落在上海松江城方塔園內。此塔在宋代熙寧、元棠曇洌ü元1068—1094年)建於興聖教寺內,故名興聖教寺塔。又因塔呈四方形,俗稱方塔。1974年,松江縣對方塔進行了大修。修復後的方塔高42。5米,塔身分9層。方塔每層四面闢有壺門,門上有目樑,門內通道上施疊澀澡井,內室用券門,設有木梯,可層層登高。

塔上屋面,各層腰檐、乎座和塔內樓板,均靠斗拱承託支撐。大部分斗拱保存了宋代原物。仰觀塔身外形,古樸秀美,高聳入雲。頂部由覆盆、相輪、寶瓶等組成高達8米的塔剎。有4條鐵索從尖頂分別系向9層的四角塔檐,名“浪風索”。塔檐翹角處繫有銅鈴,名曰“驚鳥”,上下計有36只。風吹銅鈴,叮噹聲,悦耳動聽,響徹方圓數裏。登高九層外廊,憑欄俯瞰,全城景色,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