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精選16篇)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真誠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導遊許楷成,來自四川胖九。com旅行社。我將以最好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快樂和更多知識!希望我向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現在看到就是草堂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遊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生平簡介 :杜甫生於720xx年,死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助,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為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為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一個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為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消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個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現在也叫杜甫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將近4年寫下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這裏寫。

遊客 們,經過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杜甫草堂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道出杜甫和他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無限韻味。杜甫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説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非凡成就。杜甫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唐王朝由盛到衰歷史,折射出唐王朝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苦難。 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悲歎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哭訴,杜甫由一個高山流水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實主義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現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這樣對聯歸納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實主意詩人至高境界。

好,遊客們,拜讀這麼多杜甫詩歌,我想此刻您一定會有頗多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時間,大家可以靜靜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繫我,我手機號碼是:1354192。謝謝大家。

好 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2

女士們、先生們:

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以詩的形式像畫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興及衰的杜甫,在此給我們留下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暢想。

少年杜甫,正值開元盛世,他“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繼而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及至青年,其詩歌內容也是充滿理想、激情和浪漫。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寫照。

中年杜甫,懷才濟天,大量詩歌,志存高遠,他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聲明其主張。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其抱負。

然而求官不得,考試落榜的杜甫,初嘗生活艱辛,開始趨於現實,貼近生活。安史之亂,折射出唐王朝的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的悲歎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的批判現實主意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流離成都的杜甫,在一種平靜的環境裏憂國憂民,更深層次地對國家的命運和生活的意義進行思考。此間他大量詩作表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情操。我們從“忽聞關軍收薊北,初聞啼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吟唱中,讀到了詩人博大的胸襟,獨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愛國激情。

杜甫的一生,伴隨着唐朝的興衰。他在各階段詩風迥異,但都不同層次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現象,除卻他在詩歌上獨尊天下的藝術魅力,更為可敬的是他用詩的形式,記載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留給我們一幅幅漫長而發人深思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留給歷史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影響巨大,在下一個景點——工部祠我將為各位作進一步的介紹。請隨我從這裏穿過柴門……

謝謝 。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3

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因為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説法,故被譽為“詩史”,建築以此為名。

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副對聯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詩史堂內還懸掛有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此聯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上聯)與憂民(下聯)的兩個方面,內容深刻,對仗工穩,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水檻和柴門

出詩史堂,我們看見一條小溪穿插在建築羣之間,上面有一座小石橋勾連交通。小橋左側竹叢中,有“水檻”橫跨溪上;過小橋,“柴門”迎面而開。“水檻”與“柴門”都是當年杜甫的草堂曾經有過的建築,杜詩中有“新添水檻供垂釣”、“柴門不正逐江開”的描述。所謂“水檻”,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欄,“柴門”也不過是茅屋的籬笆門,可以説都是很簡樸的,遠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現在的“水檻”與“柴門”,是後人重修草堂、擴大庭園時所造的象徵性建築,但我們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當年詩人在這裏迎送客人或憑欄垂釣的情景。柴門楹柱上懸掛着明人何宇度撰寫、今人陳雲誥補書的一副對聯:“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千年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干。”對聯構思非常巧妙。上聯“萬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而“信有文章驚海內”與下聯“猶勞車馬駐江干”,則出自杜甫《賓至》詩中“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兩句。杜甫詩的意思是:我哪有什麼名篇佳作震動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勞賓客乘着車馬到江邊來相訪了! 這本是詩人的自謙之語,但何宇度將兩句詩各改動了一個字:把“豈”改為“信”(信,確實、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為“猶”(猶,還、仍之意),整個對聯的意思就變成了讚譽之辭:您先生的大作確實稱得上光芒萬丈,可以震動海內,因此千年之後人們仍然懷着景仰傾慕的心情,乘車騎馬來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嗎,我們今天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不遠千里萬里來遊草堂。可見對聯作者還是很有“預見”的呢!

碑亭

工部祠的東邊有一間小小的茅亭,內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親王的手跡。

“少陵”本為地名,在西安市南長安縣。那裏原是古代杜伯國的舊地,漢宣帝死後葬在那裏,其墓因此而稱“杜陵”,宣帝許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遠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這裏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們也就稱他為“杜少陵”了。前面已經説過,杜甫的茅屋早已毀壞。

公元761年秋天,一陣大風把他苦心經營的茅屋吹破,才使詩人寫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表現的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來一直令人感動不己!當然,也不難看出這茅屋是很不結實的。杜甫離去後,草堂破敗,經後人多次重修,已成紀念祠宇,再難覓“茅屋”蹤跡,而建造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發人們對昔日那簡樸自然的草堂的聯想。看來這個目的是達到了,許多遊覽草堂的人都要在這裏攝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證明。

茅屋景區

遊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麼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於近年重建了一個“茅屋景區”。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景區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鬆”,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鬱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裏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來源:考試大-導遊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4

Hi,大家好,我是開心導遊團的一名導遊,大家就叫我小唐好了,我們今天要遊覽的地方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大家請跟好隊,不要掉隊。

現在,現在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杜甫居住的地方,大家順着我的左手往那邊看,這時詩人的卧室,大家看,牀頭櫃上除了蠟燭,還有幾本古書,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平時學習用功的場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這裏完成的。

看完杜甫簡陋的卧室後,大家請跟我一起到大廳,大廳有幾個書櫃,還有一張桌子,杜甫不寫詩的時候,便讀起古書來,杜甫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大詩人啊!

大家順着我的右手向前走,就到了杜甫的書房,大家看,詩人的書房裏除了桌子和書櫃,還有一張石牀,大家可以想到,杜甫刻苦讀書,有時候會讀一天書,而又因卧室離書房太遠了,加上他需要蠟燭照亮再讀書,而半途中,蠟燭可能會熄滅,所以杜甫花盡所有錢財,買了一張牀。可能這些錢能讓他買幾件新衣服的,但他卻為了讀書而沒有買這些東西,讓我一起學習杜甫讀書的精神吧!

今天的杜甫草堂一日活動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希望大家再次光臨。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遊覽杜甫草堂,我是你們的導遊小李。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來到了草堂的正門,眼前這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説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於是那和尚脱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迴,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傑作。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的參觀。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方一虎,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能和大家愉快的度過。再次歡迎大家來到成都!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今天我首先帶大家參觀的是文人故居——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今天的遊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遊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説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好了,遊客們,拜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繫我,謝謝大家。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7

誠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的導遊許楷成。我將以最好的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的快樂和更多的知識!希望我的嚮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遊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了,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杜甫生於720xx年,死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助,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為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為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為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個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現在也叫杜甫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著名詩篇就是在這裏寫的。

遊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説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的悲歎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一個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實主義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現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這樣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好了,遊客們,拜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繫我,我的手機號碼是:1354192。謝謝大家。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8

歡迎您來到天府之國—成都!歡迎來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們的導遊。我將以最好的服務來讓您獲取做大的快樂和更多的知識!希望我的嚮導能給您帶來愉快!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個平面圖,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遊覽線路為大門——大廨—詩史堂—柴門——浣花祠—工部祠然後從後門出來。整個遊覽大概需要50分鐘左右。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

好了,遊客朋友們,在遊覽之前呢,讓我先介紹一下杜甫的生平簡介:杜甫死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但出生在河南鞏縣。759年因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經朋友幫助,從甘肅來到成都,那麼杜甫當初為什麼要流亡成都呢?因為當時在安史之亂杜甫被罷官之後,憂國憂民,其實並無去處,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好友(嚴伍)在成都任官,為劍南關節度使,嚴伍聽到杜甫被罷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請杜甫到成都,而且還推薦杜甫一個官職(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們現在也叫杜甫為杜工部。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稱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在此杜甫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着名詩篇就是在這裏寫的。

遊客們,經過了大門,大廨之後,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着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着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詩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築。杜甫在此間的所有詩歌都陳列在此,你將會在這裏一一拜讀到詩歌的無限韻味。杜甫的詩歌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説法,故被譽為“詩史”,詩史堂也因此而得名。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的悲歎再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一個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頃刻間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批判現實主義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現代主義詩人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這樣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好了,遊客們,拜讀了這麼多杜甫的詩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會有頗多的感受!接下來,是遊客們自由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靜靜的親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詩人當年之風範吧!20分鐘後,我們將在後門集合,請大家記住時間,相互提醒,如有什麼需要幫助,請大家及時聯繫我,謝謝大家。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9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遊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裏,詩人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由於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後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門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説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相傳唐時溪邊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於是那和尚脱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其實,浣花溪的得名與任氏無關。比較可信的説法是,因為當時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紙為業,他們取溪水來制十色彩箋,“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闊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風光秀麗,杜甫的一首《絕句》作了生動的描繪:“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成都西面為岷山山脈,古代空氣澄淨,能遠眺雪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浣花溪屬長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東吳)。正門匾額“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親王所書。“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這副對聯,是杜甫《懷錦水居止》詩中的句子,它點明瞭草堂的地理方位:“萬里橋”就在現在的南門大橋,史載三國時蜀相諸葛亮送費韋出使東吳,在此設宴餞別,諸葛亮深感費韋此行路途遙遠,聯吳抗魏任務艱鉅,故説道:“萬里之行始於此。”橋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橋的西邊;“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現名“龍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説是因為這裏水淺灘急,翻湧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開放;又有人説是因當時浣花溪畔花樹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陸游詩)花飛花謝,滿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現在的百花潭公園,現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黃雲鵠尋訪古百花潭舊址時,聽信當地人隨口所言而樹碑誤定的。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迴,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由於杜甫曾做過左拾遺和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出於尊崇,就把這處建築作了如此命名。

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傑作。這尊銅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較為抽象和誇張的藝術造型,來表現詩人飽經憂患的一生和他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在此駐足凝視,似乎感到時光已經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詩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頭,手撫詩卷,頭部微仰,雙眉緊蹙,彷彿正向蒼天發出“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沉重慨歎。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公元720xx年出生於河南鞏縣,770年因貧病交困,死於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王朝。由於他具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政治抱負,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一生顛沛流離,飽經憂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弊端,體驗到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辛和困苦,並用詩歌把這一切反映了出來。他傳世的1400多首詩,大都是這種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憂國、愛民的情懷,還因為他的詩歌代表着中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成就,所以後世把他尊為“詩聖”。葉劍英元帥曾撰書對聯評價説杜甫寫詩,筆鋒直指社會弊端與逆臣賊子,他的愛國憂民情懷與日月同輝而長存天地間。這正是對杜甫的思想及其詩歌創作的極高評價。

大廨東西兩壁還懸掛有一副清代學者顧復初的名聯。上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卧幾詩客。”意思是:我(作者)與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試問這人傑地靈的神州河山,古往今來,在眾多詩人墨客中,能有幾個像你我這樣才華橫溢、立志報國?但卻不能為世所重,只能如蜷龍卧虎,不得伸展凌雲壯志! 下聯“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是説: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樣,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卻留下了這座伴隨着明月清風而流芳千古的草堂,與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為流寓,我的命運更為不幸,什麼也沒留給後人,身後只能是形銷而跡滅了。可是作者卻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撰寫了這副對聯,所以他的名字竟得與草堂共存。這副對聯寫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尋味。1958年毛澤東同志遊覽草堂時在這裏仔細觀賞,久久沉思。郭沫若稱讚它是“句麗詞清,格高調永”。您能品出它的獨特韻味來嗎?”大廨內還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圖。杜甫於公元765年春天離開成都,順長江向東飄泊。詩人離去不久,草堂便毀損頹敗。

五代時,詩人韋莊在成都做前蜀政權的宰相,他尋找到“柱砥猶存”的草堂遺址,便“重結茅屋”來表達對杜甫的懷念之情。北宋元豐年間(11世紀),成都知府呂大防再次重修,並把杜甫像畫在牆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紀念祠堂的性質。以後歷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的兩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xx年)和清代嘉慶十六年(公元1820xx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規模和佈局。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杜甫當年“誅茅七年級畝”的草堂故居,已成為今天供人們瞻仰、憑弔“詩聖”的紀念性建築羣,面積也擴展到240多畝(包括建國後擴建的梅苑與原草堂寺)。由於它既是詩人的故居舊址,又具有紀念祠堂的性質,因此整個園林與建築便有機地融匯了這兩者的特點:建築風格古樸典雅,不作雕樑畫棟的處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於民居;建築格局則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始終,主體建築從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到工部祠都在這條線上,兩旁以對稱的附屬建築相配,其間又有溪流索回,小橋相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重肅穆,又清幽雅潔;漫步其中,我們不僅可以瞻仰憑弔詩聖,表達心中的敬意,還可以返璞歸真,發思古之幽情。所以説,草堂是紀念性建築與園林景觀相結合的成功典範。

詩史堂

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因為杜甫的詩歌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説法,故被譽為“詩史”,建築以此為名。

廳堂中央,安放着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塑像兩側是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副對聯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詩史堂內還懸掛有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及書法家郭沫若撰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此聯高度概括了杜詩憂國(上聯)與憂民(下聯)的兩個方面,內容深刻,對仗工穩,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

水檻和柴門

出詩史堂,我們看見一條小溪穿插在建築羣之間,上面有一座小石橋勾連交通。小橋左側竹叢中,有“水檻”橫跨溪上;過小橋,“柴門”迎面而開。“水檻”與“柴門”都是當年杜甫的草堂曾經有過的建築,杜詩中有“新添水檻供垂釣”、“柴門不正逐江開”的描述。所謂“水檻”,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欄,“柴門”也不過是茅屋的籬笆門,可以説都是很簡樸的,遠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現在的“水檻”與“柴門”,是後人重修草堂、擴大庭園時所造的象徵性建築,但我們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當年詩人在這裏迎送客人或憑欄垂釣的情景。柴門楹柱上懸掛着明人何宇度撰寫、今人陳雲誥補書的一副對聯:“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千年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干。”對聯構思非常巧妙。上聯“萬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而“信有文章驚海內”與下聯“猶勞車馬駐江干”,則出自杜甫《賓至》詩中“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兩句。杜甫詩的意思是:我哪有什麼名篇佳作震動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勞賓客乘着車馬到江邊來相訪了! 這本是詩人的自謙之語,但何宇度將兩句詩各改動了一個字:把“豈”改為“信”(信,確實、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為“猶”(猶,還、仍之意),整個對聯的意思就變成了讚譽之辭:您先生的大作確實稱得上光芒萬丈,可以震動海內,因此千年之後人們仍然懷着景仰傾慕的心情,乘車騎馬來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嗎,我們今天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不遠千里萬里來遊草堂。可見對聯作者還是很有“預見”的呢!

碑亭

工部祠的東邊有一間小小的茅亭,內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親王的手跡。

“少陵”本為地名,在西安市南長安縣。那裏原是古代杜伯國的舊地,漢宣帝死後葬在那裏,其墓因此而稱“杜陵”,宣帝許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遠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這裏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們也就稱他為“杜少陵”了。前面已經説過,杜甫的茅屋早已毀壞。

公元761年秋天,一陣大風把他苦心經營的茅屋吹破,才使詩人寫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表現的那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來一直令人感動不己!當然,也不難看出這茅屋是很不結實的。杜甫離去後,草堂破敗,經後人多次重修,已成紀念祠宇,再難覓“茅屋”蹤跡,而建造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發人們對昔日那簡樸自然的草堂的聯想。看來這個目的是達到了,許多遊覽草堂的人都要在這裏攝影留念,就是的證明。

茅屋景區

遊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麼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大家更好地領略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於近年重建了一個“茅屋景區”。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景區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門古道旁”、“野老籬邊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鬆”,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鬱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裏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不覺間吟誦出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參觀杜甫草堂,值得一遊的地方還有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的花徑,碎瓷鑲嵌、古雅別緻的“草堂”影壁以及風景秀麗、獨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體會,就不用我一一介紹了。

謝謝大家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10

女士們、先生們:

現在我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以詩的形式像畫卷一般勾勒唐王朝由興及衰的杜甫,在此給我們留下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暢想。

少年杜甫,正值開元盛世,他“七歲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繼而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及至青年,其詩歌內容也是充滿理想、激情和浪漫。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的放歌正是他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寫照。

中年杜甫,懷才濟天,大量詩歌,志存高遠,他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聲明其主張。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其抱負。

然而求官不得,考試落榜的杜甫,初嘗生活艱辛,開始趨於現實,貼近生活。安史之亂,折射出唐王朝的腐敗,兵刀相殘,更現出蒼生的苦難。從“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的悲歎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哭訴,杜甫由高山流水的浪漫詩人轉而成為一個為民間疾苦吶喊的批判現實主意詩人。“三吏”、“三別”猶如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一面鏡子,將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地再現在我們眼前。郭沫若先生用““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的對聯歸納了杜老先生作為一個現實主意詩人的至高境界。

流離成都的杜甫,在一種平靜的環境裏憂國憂民,更深層次地對國家的命運和生活的意義進行思考。此間他大量詩作表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情操。我們從“忽聞關軍收薊北,初聞啼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吟唱中,讀到了詩人博大的胸襟,獨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愛國激情。

杜甫的一生,伴隨着唐朝的興衰。他在各階段詩風迥異,但都不同層次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現象,除卻他在詩歌上獨尊天下的藝術魅力,更為可敬的是他用詩的形式,記載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留給我們一幅幅漫長而發人深思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到杜甫草堂,在詩史堂便能解讀他以詩證史、以詩補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留給歷史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影響巨大,在下一個景點——工部祠我將為各位作進一步的介紹。請隨我從這裏穿過柴門……

謝謝 。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11

杜甫當年營建草堂,為美化環境,曾在堂前屋後遍植花果樹木。據其詩中名句“花徑不曾緣客掃”(《客至》)推想,其時定有一條兩旁栽滿花木的小路通向杜甫所居的草堂,此路即被詩人稱為花徑。今天草堂的柴門之東,有一為竹、樹掩映紅牆相夾的幽徑被命名為花徑。花徑與毗鄰的草堂寺相通,人們如從今天的杜甫草堂博物館南大門進入,遊覽草堂寺後,可經此徑西行到達草堂。

在花徑的東端入口,上掛一匾,匾上有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所書“花徑”。而門楹兩旁,有郭沫若先生撰書的對聯:“花學紅綢舞,徑開錦裏春”。此聯巧妙地將花徑二字分別嵌入聯首。上聯意指草堂內迎風搖曳的似錦繁花,有如人們在歡跳紅綢舞,下聯則謂此花徑可通向春色滿園的草堂。

一進花徑,映入眼簾的便是正面影壁上用青花碎瓷鑲嵌的“草堂”二大字。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四川勸業道道尹周善培曾在草堂寺通草堂內牆上大書“草堂”二字,以碎瓷砌就,但以後被毀。今花徑照壁上所嵌“草堂”二字,為其弟周竺君所書。作為草堂的標誌之一,此處被稱為“草堂影壁”,來往遊人常在這裏攝影留念。

漫步花徑,其右側有盆景園、浣花祠兩景點。盆景園裏有多姿多彩的盆景花卉供人觀賞,浣花祠內有雕塑家趙樹同先生一九八二年精心雕塑的浣花夫人像供人瞻仰。至花徑西端道口,亦懸一匾,上有書法家、畫家馮建吳先生所書“花徑”。其門兩旁楹柱上掛有明人何宇度所撰的對聯:“背郭堂成,錦裏溪山千古在;緣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時新。”此聯上下聯的起句均用杜甫詩句。上聯意指杜甫營建的草堂與錦城的山山水水仍千載同存,下聯則説沿着杜甫當年常走的江邊小路來遊草堂,舉目四望,郊野的景物清秀,花草樹木季季常新。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1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進大門往西北方前行約五六十米,便來到一小徑入口,入口牆上“草堂”兩個渾厚大字赫然醒目,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書的“草堂”影壁。進入小徑後五六米處,有一隔門,兩旁掛有郭沫若先生撰寫的一副對聯:“花學紅綢舞,徑開錦裏春。”原來,這條小徑就是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中提到的花徑。

獨自漫步於花徑,必能想象到當年這裏繁花錦簇、春滿小徑的景象。 作文

如今,紅牆外的幾叢翠竹,廕庇着彎彎的小道;輕風穿過竹梢,似在喃喃細語;偶爾幾聲鳥鳴,更添幾分愜意。雖沒有了錦裏花香,卻清雅勝似當年,的確可謂“青郊草木四時新”。穿過幽雅的花徑,右轉有座小橋,直達柴門。一聽就明白,當年杜甫草堂中此門必是由木柴搭成的,故稱為“柴門”,而今天卻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觀華麗的“石門”了。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13

Hi,大家好,我是開心導遊團的一名導遊,大家就叫我小唐好了,我們今天要遊覽的地方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大家請跟好隊,不要掉隊。

現在,現在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杜甫居住的地方,大家順着我的左手往那邊看,這時詩人的卧室,大家看,牀頭櫃上除了蠟燭,還有幾本古書,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平時學習用功的場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這裏完成的。

看完杜甫簡陋的卧室後,大家請跟我一起到大廳,大廳有幾個書櫃,還有一張桌子,杜甫不寫詩的時候,便讀起古書來,杜甫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大詩人啊!

大家順着我的右手向前走,就到了杜甫的書房,大家看,詩人的書房裏除了桌子和書櫃,還有一張石牀,大家可以想到,杜甫刻苦讀書,有時候會讀一天書,而又因卧室離書房太遠了,加上他需要蠟燭照亮再讀書,而半途中,蠟燭可能會熄滅,所以杜甫花盡所有錢財,買了一張牀。可能這些錢能讓他買幾件新衣服的,但他卻為了讀書而沒有買這些東西,讓我一起學習杜甫讀書的精神吧!

今天的杜甫草堂一日活動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希望大家再次光臨。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14

詩史堂之後,便是第四重建築——柴門。柴門的體量,是幾重主體建築中最小的,佔地僅20多平方米,高也不過三、四米。門前,清溪碧水流淌而過,一座別具情趣的小小石拱橋橫跨溪上,頗有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味。清溪兩旁,籠籠慈竹拔地而起,悠悠涼意油然而生。再循着溪流向西張望,跨水而建的水檻在竹影樹蔭中似隱似現。如此景緻,令整座祠宇更增幽趣,更添情韻。

“柴門”,原本是杜甫營建草堂時所造的院門,因其簡樸低矮,故詩人給它取了這樣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字。此外,如同稱其居處為“草堂”一樣,還有表明其布衣幽棲生活的意味。在杜甫的草堂詩作中,我們常常可以讀到與“柴門”有關的句子。如“野老籬邊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野老》)這是説,當年詩人修造的柴門,不是正面浣花溪,而是順着江流的方向所開。再如“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即柴門)今始為君開。”(《客至》)可知詩人平時閉門幽居,有了知己或至親相訪,方打開柴門迎客。還有“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南鄰》則寫出了與鄰居交往互訪,賓主相得,氣氛融洽,送別於柴門而依依不捨的情意。這裏,柴門又是詩人送客的相別之處。從這些詩句中,我們不難看到,柴門雖簡樸,卻給詩人平添了許多生活樂趣。緣於此,清代的重建才有意營造出這座別緻、簡樸而又風景絕佳、充滿清幽之氣的建築並作了如此的命名。

今日草堂柴門,較之其它建築,的確可謂簡樸,但其比起當年詩人所建,卻又堂皇得多。門上匾額為著名畫家潘天壽先生所書,門前楹柱上懸有明人何宇度用杜句所撰對聯:“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千年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干。”此聯由杜詩“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賓至》)點化而來。上聯改“豈”為“信”,下聯以“猶”易“漫”,將詩人的自謙之語變成了後人的讚譽之辭,十分精巧而絕妙。確實,正因為杜甫給我們留下了成就極高、震動海內外的不朽篇章,千百年來,才會贏得無數後人的尊崇與傾慕,到此憑弔其故居草堂勝蹟。柴門,不會再緊閉不開,而是敞開它的胸懷,迎納着千千萬萬的瞻仰者。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15

杜甫,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位佼佼者。他的詩歌千古流傳,至今為人民所喜愛,因而他曾居住很久的草堂,自然成為舉世聞名的遊覽勝地。中秋重遊草堂,雖不如古人讚美草堂春色“一夕輕雷落萬絲,霧光浮瓦碧參差”那樣動人,卻也有令人留戀之處。

進得草堂,只見遊人寥寥,一派幽靜·肅穆的氣氛:古木參天,松柏森森,秀竹鬱郁,芳草青青。一片綠的世界,綠的海洋。桂花香氣四溢,使人沉醉。這綠的浪潮中,擁有一座古色天香的庭院建築,這便是“工部祠”。進得一重門,迎面就是一座大殿,莊重而雄偉。殿門上方的門匾上,工工整整書寫着三個篆字“工部祠”。門的左右有一副對聯:“錦江春風公佔卻,草堂人曰我歸來。”進入祠內,就見堂中杜甫塑像身着錦衣,正襟危坐,雙眼炯炯有神,顯示出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

杜甫塑像左右,有黃庭堅和陸游的塑像陪襯。塑像兩旁各有一塊石碑,介紹杜甫的生平。工部祠外左右各有一個展覽室,陳列着各朝杜詩的版本及許多國外譯作。吟詠着這些杜甫名詩,感人肺腑。杜詩沉雄·雄渾,以真摯·深沉的感情,凝重·質樸的語言,反映了一個複雜而動盪的年代。杜甫的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深刻的再現了當時社會矛盾尖鋭的真實情況。人民吧他的詩稱為“詩史”,吧他稱作“詩聖”詩很有道理的。

出了“工部祠”,過了“梅園”。便可見一座草亭。硃紅的柱子,深黑的亭蓋,古樸·自然而雅緻。草亭中豎立着一塊大碑,上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剛勁有力,它不僅是一件歷史文物,更是一件難得的書法珍品。

離別草堂,回首眺望,令人無限遐想。杜甫草堂千百年來為世人稱頌,遊人如織,並不僅僅在於它景色宜人,真正的原因在於人們對這位“詩聖”有無限崇敬之情。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導遊詞範文 篇16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xiàn)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就是杜甫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

遊覽草堂不能親眼目睹杜甫寫出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那座名揚古今的茅屋,怎麼講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遺憾的事情。為了彌補這個遺憾,使人們更真實地感受當年杜甫的生活環境,杜甫草堂博物館於1997年重建了這個“茅屋景區”。

故居內溪流環抱,綠樹成蔭,竹籬柴扉,芳草青青,營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野老籬邊江岸回氣”、“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詩句描繪的郊野景象。推開咿呀作響的柴門,左植“四鬆”,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綿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藥欄鬱郁,詩人的老妻所畫的棋盤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兒女垂釣的釣絲還倚靠在籬邊……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詩人生活在這裏時那種濃濃的田園情趣。而依川西鄉間民居風格建造的簡樸茅屋,又印證了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的描寫,令人情不自禁的想到杜甫的《江村》詩:“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好了,請您在這裏休息一會,慢慢品味一下鄉間的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