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精選13篇)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1

【教學目標】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精選13篇)

根據相關內容的調整和課程標準要求,制定以下目標:

過程與方法

●知道人體有哪些感覺器官,能運用各種觀察器官進行觀察;

●利用放大鏡、望遠鏡、聽診器等工具觀察,體會到用工具觀察更有效;

●綜合運用各種感官辨識和配製飲料。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麼是觀察;

●知道觀察的作用;

●知道各種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觀察是不斷髮現和深入思考的源泉,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體驗到工具可以擴展人的感官功能——技術對科學的發展起着重大的推動作用;

●意識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觀察才會更全面、更準確。

●養成對周圍物體進行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裝有蘋果、梨子、荔枝的黑色塑料袋,望遠鏡,放大鏡,聽診器,顯微鏡,紅糖水,白糖水,配方奶,紅糖,白糖,奶粉,小勺,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杯等。

【教學實錄】

活動一:認識眼睛的觀察作用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片,想知道是什麼嗎?

生:(露出好奇的目光)想。

師:(播放圖片)請靜靜地觀察圖上都有些什麼?比一比,看誰觀察得最仔細。

(生觀察圖片)

師:誰先來説説觀察到了什麼?比一比,看誰聽得最認真。

(生描述觀察到的景物,師引導學生補充)

師:(點一位沒有發言的同學)他們説到的你都觀察到了嗎?

生:有些沒有發現。

師:為什麼沒有發現呢?

生:我觀察沒他們仔細。

師:老師相信你以後也能和他們一樣仔細觀察的。

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敏鋭的雙眼觀察了圖片上這些景物,其實眼睛是我們身體重要的感覺器官,我們用眼睛有目的的、仔細地看,可以觀察到很多事物。

[課中反思1]: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觀察特點,選用觀察圖片來替代教材中觀察自己的眼睛的活動,便於學生與同學比較觀察同一物體時存在的差異。在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象這一環節時,注重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在不斷補充、追問等多邊交流中讓學生體驗到觀察時要仔細、交流時要傾聽,強化了觀察和交流的正確方法。同時,對觀察活動中沒有進入角色的同學,及時給予提醒鼓勵,有利於全體同學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個環節的學習,體現了面向全體的教學思想。

活動二:認識手、鼻、舌、耳的觀察作用

師:(出示一黑色塑料袋)這是什麼?

生:黑色塑料袋。

師:不打開袋子,你知道它裏面裝的是什麼嗎?

生:不知道。

師: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這個袋裏裝的是什麼?

生:可以用手摸。

生:用鼻子聞也應該可以。

生:我覺得還可以用舌頭嘗。

師:真聰明,如果老師現在就讓你來確定這個袋子是什麼的話,你會怎麼做?

生:先用手摸。

師:你為什麼先選用用手摸這種方法?

生:我覺得比較簡單。

師:可不可以先用鼻子聞或用舌頭嘗?

(學生自主的發生辯論)

師:對,不明的東西不能隨便聞、隨便嘗,我們要注意安全。

師:我們每個組也有一個裝有不明物的黑袋子,請小組長從實驗桌中取出來,組織小組同學閉上眼睛,用你們剛才想的方法試試。

(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閉眼摸物活動)

師:剛才同學們活動進行得非常認真,值得表揚。誰來説説你用手摸準了哪些物體?

第2組:我們剛才用手一下子就摸出了荔枝,因為我們感覺到荔枝比較小,而且表面很粗糙,。

師:用手能感覺到物體的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那些我們用手摸不能確準的,又該怎麼辦?

生:還可以用鼻子聞。

(小組閉眼聞物活動)

師:聞到了什麼?

第5組:我們這個組的小華特別喜歡吃蘋果,一下子就聞出了蘋果的味道。

(其餘各組各抒己見)

師:你的鼻子真靈敏。在用鼻子聞不清楚的物體時,鼻子離物應該遠一點,用手扇一扇,然後慢慢的吸氣。

師:還有一些通過手和鼻子不能準確感知的,怎麼辦呢?

生:還有一種方法可選用,那就是用嘴嘗味道。

師:剛才我們已經討論過,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嘗的。不過,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是乾淨、安全的東西,你們可以放心嘗。

(小組閉眼捏鼻嘗物活動)

師:嚐出了什麼味道?是用牙齒、嘴脣嘗的嗎?

第12組:跟第2組和第5組一樣,我們也是先確準了兩種,我們剛才用舌頭嚐出了梨子的味道。

師:哦,你們真棒,把袋子裏的物體全認出來了。

[課中反思2]:把教材中分別用鼻、耳、手、舌等器官觀察的活動改為由閉眼摸物、捏鼻聞味、舌頭嘗味等遊戲活動,既可以增加觀察活動的趣味性,又訓練了學生觀察的順序性和思維的邏輯性。)

活動三:認識耳朵的觀察作用

師:(播放音樂)你感覺到了什麼?是用什麼器官感覺到的?

生:我的耳朵聽到了美妙的音樂。

師:説明耳朵也能進行觀察,那我們現在靜靜的用耳朵觀察一下,看能發現些什麼?

(學生聽並各抒己見)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幾個同學是閉着眼睛聽的,能説説為什麼嗎?

生:這樣聽得清楚些。

師:是啊,有時候聽不清楚,我們就要想些辦法,你知道還可以用哪些辦法?

生:在聽的時候保持安靜。

生:我發現把手放在耳朵後面,可以把聲音都集中過來。

生:上週我到醫院看醫生,那位叔叔用一個戴在耳上的東西聽了我的心跳。

師:那是醫生用的聽診器。想用它來聽一下自己的心跳聲嗎?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聽診器,我們可以來試一試。

(各小組長取出聽診器,小組成員輪流聽心跳)

師:剛才我們用聽診器聽到了心臟跳動的聲音,很興奮吧!誰能把你用聽診器聽到的聲音描述出來。

(生模擬心跳聲音)

師:好,學得真像。課後我們還可以用它來聽聽大樹的“心跳聲”。

師:回憶一下,在前面的觀察活動中我們用到了哪些器官?

(生各抒己見,師相機板書:眼——看、手——摸、鼻——聞、舌——嘗、耳——聽)

師:由眼、手、鼻、舌、耳等感覺器官參與所經歷的這個認識過程就叫觀察。(板書:觀察)

[課中反思3]:在本環節的教學中,先用一段音樂激發學生興趣,使其認識到耳朵也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緊接着引導學生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去猜想用各種辦法來聽清楚生活中不容易聽清的聲音,給學生充分表達、詳細描述的機會,並對學生的突發奇想給予鼓勵。最後讓學生用聽診器來聽自己的心跳,這樣,學生在經歷了運用各種感官認知事物的完整過程後,就能輕鬆地理解觀察的內涵,並在今後的活動中加以運用。這樣設計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活動四:認識工具對觀察的作用

師:好!現在我們來輕鬆一下。每個小組實驗桌中都有一張紙,上面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從桌中取出來讀一讀吧。

(生看着紙上的字好笑)

師:為什麼好笑?

生:字太小,看不清楚。

生:讀起來很累。

師:有什麼好辦法嗎?

生:可以藉助工具來觀察。

生:用放大鏡。

生:用顯微鏡。

師:放大鏡是一種最簡單的放大儀器,適宜用來觀察用肉眼看不清楚的很小的物體。顯微鏡是一種精密的放大儀器,適宜用來觀察那些小的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微小的物體。這張紙上的字用放大鏡看就可以了。

在我們實驗桌下有放大鏡,拿出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各小組藉助放大鏡觀察小字)

師:現在看清楚了嗎?

生:看清楚了。

師:用放大鏡和用眼睛直接觀察有什麼不同?

生:用放大鏡看得更清楚。

師:放大鏡作為一種觀察工具能把很小的物體放大,我們已經看到了它的神奇。(拿出一台顯微鏡)來認識一下,這就是一台顯微鏡。請看書上55頁的兩幅圖,這是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猜猜看,它們可能是什麼?

生:我覺得第一幅圖中是兩根木樁,第二幅圖是特殊的葉片。

生:我覺得第一幅圖像兩根手指,第二幅圖像絲綢。

生:我覺得第一幅圖更像遍地落葉中挺出的兩棵樹,第二幅圖更像孔雀的羽毛。

師:其實,第一幅圖中那像遍地落葉中挺出的兩棵樹其實是靠近頭皮的兩根頭髮,第二幅圖中那像孔雀羽毛的其實是冬天窗户上結的霜花。沒想到吧!瞧!顯微鏡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奇異的微觀世界。你們有什麼感想啊?

生:顯微鏡下的頭髮競然是這個樣子,真是太神奇了!

生:我也想用顯微鏡觀察一下。

師:好啊!課後大家可以到實驗室去觀察。那麼你們還知道哪些觀察工具?他們可以用來觀察什麼?

生:望遠鏡。

師:哪位同學用過望遠鏡?能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知道望遠鏡的知識嗎?

生:我家裏有一台,它可以使我們看清楚遠處的物體。

師:誰來用望遠鏡試試?

(學生用望遠鏡望窗外的景物)

師:把你們剛才的觀察情況跟我們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感覺到對面的迎春花就在我的眼前。

生:我剛才觀察的是操場邊的大樹,我也是感覺到它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我還數清楚了它的一根枝條上有11片葉子,可是我用手卻摸不到。

師:用望遠鏡可以讓我們把遠處的物體看得更清楚。

師:還知道哪些?

生:我還知道潛望鏡,它可以在水中觀察物體。

生:還有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天上的東西。

師:你瞭解的真多!天文望遠鏡可以將我們的視線領入浩瀚的宇宙。

生:我好像聽爸爸説過有一種哈伯太空望遠鏡,可能是望太空的吧!

生:我還從書上看到過氣象衞星,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觀察。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藉助氣象衞星可以從太空觀察地球,為觀察天氣提供依據。

師:你們覺得用這些工具觀察和用眼睛直接觀察有什麼不同?

生:用工具觀察看到的東西更多。

生:更清楚。

師:對,這些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更細緻、更清楚、更全面的觀察。(板書:工具)

[課中反思4]:用放大鏡可以放大物體,是學生已有的經驗,用小紙上的小字活動來引入可以用工具幫助觀察。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對於教材中顯微鏡下的兩幅圖片,先讓學生描述和猜測,然後揭示答案,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工具在觀察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五:綜合運用多種感官觀察

師:大家今天表現非常棒,現在我宣佈給每個組獎一杯飲料。這是杯什麼飲料呢?請小組長取出來。

師;讓老師猜猜你們此時肯定在想:只有一杯,怎麼喝啊?是啊,怎麼辦呢?我們再來配製一杯和它一模一樣的飲料,好不好?那麼怎麼配製呢?

生:我認為先要知道這是杯什麼飲料。

師:哦,你的意思是它怎麼做成的,我可以告訴你們一點,就是水裏面放了另外一種物質,放的是什麼物質我也忘了,你們有辦法知道嗎?

生:可以先用眼睛看。

師:用眼睛能看出什麼?

生:飲料的顏色。

師:根據它的顏色我們能判斷出什麼?

生:能判斷出大概加的是什麼物質。

生:還可以判斷出加了多少這種物質。

師:還可以用什麼方法?

生:用鼻子聞。

師:用鼻子聞能聞出什麼?

生:能聞出飲料的氣味,進一步判斷這種物質是什麼。

生:還可以用舌頭嚐出它的味道,就知道是什麼了。

師:用舌頭嘗的方法可以,除了能嚐出它的味道還能嚐出什麼?

生:還能嚐出味道濃不濃,就可以知道到底加了多少。

師:把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用上了,非常好!相信你們都能準確辨別出是什麼飲料。

師:如果準確辨別出來了,那又怎麼才能保證配製的是一模一樣的呢?在配製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些什麼?

生:往水中加物質的時候要一點一點的加,邊嘗邊加,儘量保證加的量大致相同,這樣它的顏色、味道也才能相同。

生:最後還要攪拌一下。

師:好,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用你們剛才討論的方法,先觀察出這是什麼飲料,確定後再到前面來領取你所需要的材料,然後仔細地配製。比一比,看哪個組觀察得最仔細、合作得、配製得最準確!開始吧!

(小組探究、辨別、配製飲料活動)

師:(組織交流,展示樣品和配製的飲料)你們組是怎麼配製的?用了哪些感官?配製出的是什麼飲料?成功了嗎?

(全班交流)

師:(總結)11個小組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成功地辨別和配製出來了一模一樣的飲料,説明大家已經掌握了科學觀察的方法。老師祝賀你們!但是,比觀察方法更重要的是觀察的態度和習慣。這節課就要結束了,但我們的科學觀察活動還沒有結束,平時,我們要多觀察和體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你將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課中反思5]:我覺得這個環節與上一個教學環節銜接得比較好,又掀起本課的一個小_。説是遊戲其實是實驗,把觀察茶葉的活動改為了綜合各種感官觀察——辨別——配製飲料的活動。嗅覺、味覺、視覺的同時運用在這個小實驗中得到體現。課堂上,老師只是當了一個忠實的聽眾,並適時地“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為學生留出了一片“天空”,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2

教學目的:

1、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認識草原上的鷹、兔、草的生態平衡

關係。

2、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認識沙塵暴生成的原因。

3、為維護生態平衡,明確應該做些什麼和怎麼做。

教學重點:知道草原上的鷹、兔、草的生態平衡關係。

教學難點:能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

教學準備:活動手冊、有關草原和沙塵暴的圖片、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在生態瓶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其中動植物的生長?”

“生態瓶中的某些條件改變了,就會使整個生態瓶內生物的正常生長受到影響。在自然界裏也一樣,一些條件因素髮生了改變,也可能使整個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被破壞,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維護生態平衡這個話題。”

二、探究過程

1、研究鷹、兔、草的生態平衡關係。

·草原上的鷹、兔、草之間有着怎樣的食物關係?

·設想事物鏈的一個環節發生了變化,會發生什麼現象?

(1)如果鷹少了,會發生什麼現象?

(2)如果兔子少了,會發生什麼現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生什麼現象?

“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連鎖反應。”

推測:如果上述現象發生了草原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

·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子、草的減少?

讓學生討論後作出分析。

(對老鷹、兔子的獵殺;防止兔子與牛羊爭牧草而進行的獵殺和驅趕;為了發展經濟而過度的放牧;環境的惡化導致草的生長困難。)

2、沙塵暴發源地之一的資料介紹。

讓學生閲讀P57,介紹寧夏騰格裏沙漠的有關情況。

師介紹:髮菜是一種藻類,因風乾的髮菜形狀,色澤酷似婦女的頭髮而得名。它大多生長在乾旱的草原、荒漠、平灘荒地和低山小丘,我國的甘肅、陝西、青海、_疆均有生產,而寧夏最為。

獵隼又叫鶻,是一種兇猛的鳥,上嘴鈎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_馴熟後可幫人打獵。獵隼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近年來,由於獵隼在中東一些國家是王宮貴族的寵物,一種身份的象徵,在境外1只經過馴化、體型高大的獵隼價格很高,因此在我國西北地區獵殺、獵捕和走私獵隼的情況非常嚴重。獵隼的數量急劇下降,嚴重影響當地生態平衡,引發鼠害氾濫,給當地牧民生活和經濟帶來了很大影響。獵隼現在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自主學習資料後,鼓勵學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清楚的問題。

三、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

思考:是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的草原生態系統失衡?

這些行為的後果是什麼?

最終結果是什麼?

我們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課後拓展:

在維護大自然生態平衡的活動中,我們該做什麼?我們怎樣做?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幹、樹根組成,樹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環境裏,有一定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觀察樹幹。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不足。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現象,能繼續關注樹木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觀察描述和比較後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特徵。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儘量觀察不同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樹長在校園哪個地方?我們怎麼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觀察方法來觀察新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幹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後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發現?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樹葉和果實。這是樹果實。這是我樹皮拓片。

(拓印樹皮圖案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幹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覆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塗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順序來記錄。能貼上收集到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裏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生長需要什麼樣條件?

不同樹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現了這麼多大樹之間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大樹,在課外繼續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意外發現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發現張貼於科學學習欄目內。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參與觀察、記錄動植物的變化的活

動,感受大自然在春天發生的美妙變化,激發學生親近大自然的慾望與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觀察春天常見的植物和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動植物的情感和對動植物的進一步瞭解的觀察能力。

3、能感受春天的美好,熱愛大自然,能體驗與自然接觸的快樂和驚喜。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參與觀察、記錄動植物變化的活動。

教學用具:

春天裏動植物的圖片、影象、剪貼畫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1、播放“春天在那裏”音樂、課件

2、提問:你喜歡春天嗎?為什麼?

二、感受春天

1、看望植物

展示課件:春天悄悄的來了

2、尋找小動物

師:同學們在尋找春天的時候,除了花草樹木發生了變化,還看到了什麼?

放課件:春天的小動物

三、總結

師:老師也去尋找春天了,你們想看看嗎?(放春天的錄象)

問:此時此刻,你想對春天説什麼?春天美不美?是啊!春天給了我們這麼多的禮物,嫩綠的小草,芳香的花朵,温暖的春風,動聽的鳥鳴。你想用什麼方式讚美春天呢?誰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讚美春天?]

老師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讚美春天,可以嗎?(課件)

這麼沒的春天,我們都看不夠了,你看:(簡筆畫)遠山變綠了,小河的冰融化了,柳樹發芽了,再畫上什麼就更美了?讓我們共同描繪一幅春景圖。

這是課前同學們畫的,誰來帖一帖?

老師放音樂,幾個學生上黑板帖圖,其他同學唱歌。我們的春天真美麗,那麼祖國的春天就更美了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我們美麗的祖國。(放課件)

齊讀:祝願我們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着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物體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質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質來區分一組物體或材料。

過程與方法:

1.根據可觀察到的特徵和性質,對物體和材料進行描述和分類。

2.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原有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對材料的認識。

【教學難點】

把物體和材料聯繫起來,會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體和材料。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蒐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

2.教師準備各種用不同材料製成的物品圖片,自制複合紙(在普通紙外面用塑料薄膜覆蓋起來)一份。

【教學過程】

一、給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分類

1.出示各種用不同材料製成的物品圖片。小組合作,根據各種物體使用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填入書本P61表中。

2.彙報交流並進行小結:

①不同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製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製成,這也是根據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對所學過的材料按物理性質進行總結歸納

1.出示表格。這些是我們這單元研究過的材料,它們都有哪些特性呢?我們來進行一次盤點總結。

3.彙報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間的橫向比較。

三、材料與環境

1.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皮革等,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根據它們各自的特性製成相應的物品;有的是人工製造的材料,像塑料、磚、陶瓷和橡膠等,人們把自然界裏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它們具備了我們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來使用。説一説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製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後再利用,有些材料卻不能,課前同學們蒐集了關於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和全班同學來分享一下吧。

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

小結: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又可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應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製作的物品。

四、進一步瞭解材料,拓寬視野。

1.閲讀資料庫:“材料的發展歷史”及“複合材料”。

2.展示自制複合紙,建議學生課後進行復合紙與普通紙的對比研究。

3.這一單元結束了,我們對材料的研究卻還沒有結束,建議大家課後對自己感興趣的有關材料的問題展開探索,我們一定能有更多的發現!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羣落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緻、準確地記錄到的現象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並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説話。

【教學準備】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瓶裏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瓶裏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考:如果改變生態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瓶裏的水是改變生態瓶的非生物環境,增加生態瓶裏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瓶裏的水:(參17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儘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水減少一半,另一個水量不變,兩個生態瓶的生物數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察生物有什麼變化,我們可以採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由於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瓶裏的生物:(參18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儘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的小魚數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瓶裏會發生什麼變化。

3、同樣採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瓶裏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麼?

2、回家繼續觀察生態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7

教學目的:

1、通過討論交流考察成果,認識薔薇花叢中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2、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們認識到薔薇花叢中的動植物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瞭解羣落和生態系統的含義。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討論中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會分析薔薇花叢中動植物間的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薔薇花叢與動植物組成的生態系統。

教學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觀察了花叢,並做好記錄。請幾個小組彙報一下。

二、探究過程

1、交流考察記錄。

·請1—2個學生彙報展示考察記錄。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對他們的考察情況進行簡要的評價,總結評價學生的考察活動。

2、討論薔薇花叢動植物間的食物能量關係。

·薔薇花的生長需要什麼,它的食物和營養來自哪裏?

·薔薇花的鄰里們生長需要什麼,它們的食物和營養來自哪裏?

·誰能分解動植物的屍體和糞便,使它們成為植物需要的肥料?

·採用提問的方式,全班研討交流。

·誰能用圖畫的方式表示動植物間的食物能量關係?

如:肥料薔薇

薔薇蚜蟲

蚜蟲瓢蟲

能把這些動植物間的食物能量關係連在一起嗎?

·學生在記錄本上表示各種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蚜蟲鳥

薔薇

微生物肥料

3、瞭解動植物間複雜的相互依存關係。

·問:除了食物關係,它們之間還有什麼關係?

薔薇花叢是蚜蟲、瓢蟲等動物遮陽避雨的場所;

蝴蝶為薔薇傳粉;

瓢蟲為薔薇花叢除害蟲;

蚜蟲等動物的糞便是薔薇等植物的肥料。

……

·如果薔薇花生長不好,會發生什麼現象?

·如果薔薇花旁邊的小草等植物長得太繁茂,會發生什麼現象?

·瞭解羣落和生態系統的概念。

·知道草地、森林、沼澤、農田、城市和礦區等區域都可以看做是一個個生態系統。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8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與動腦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讓學生在觀看國產飛機圖片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激情;

3.讓學生學會紙飛機的一些兒常用折法;

教學內容:

1.引題:有人説,理想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由黑暗走向光明,走向成功。老師想問一下,你們的理想是什麼呢?(注:可以讓學生思考1分鐘,然後讓大家舉手發言,亦可點名發言。總之,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教師總結:同學們的理想都很好,希望你們以後多多努力。剛才某某同學説想當一名飛行員,請問誰能描述一下飛機的樣子?你能説出幾種比較的飛機的名字嗎?

2.向同學們展示一些兒的飛機的圖片,並對中國的飛機予以重點介紹。

3.國小一年級科學教案《學習摺紙飛機》:在生活中,我們通過網絡、電視等多種途徑見過飛機,但是大家可能沒有親手沒過飛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紙飛機的折法,滿足大家的願望。(由教師示範幾種摺疊紙飛機的方法,讓大家觀摩)

4.讓學生6人一組,運用創造性思維,集思廣益地去學習和創新紙飛機的折法。(可以點名讓每個小組到講台上展示成果,由大家進行評選。然後,讓大家相互贈送紙飛機,並寫上祝福語)

5.可以向學生簡單講述一下紙飛機的飛行原理,但不要求學生掌握。(紙飛機的飛行原理與實際真飛機的飛行原理是一樣的。即飛機在飛行時,機翼上下的空氣運動速度不一樣,機翼上快,機翼下慢,根據伯努利流體力學方程(流體速度越快,其壓力越小),機翼上下就有壓力差,其差就是上升力,將飛機上舉而飛行了)

6.結束:時間過得真快,這節課就要和大家説再見了。今天我學習了紙飛機的不同折法,並欣賞了一些兒飛機的圖片。希望大家課後積極思考,創新幾種紙飛機的折法,老師可是會獎勵一朵小紅花的哦!好了,下課!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9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一些自然現象推測地球的內部構造。

2、能夠製作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

4、國小科學《地球的內部》教案:讓學生在活動中樹立科學的自然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能夠選擇製作地球構造的模型並準確地表述對地球構造的探究結果;

難點:體會科學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義。

教師準備:煮熟的雞蛋一個;分別裝有水、細沙、小石頭的黑色膠捲盒三個。

學生準備: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科學課。(師指地球儀)問:這是什麼?

生:地球儀。

師: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地球有了初步的瞭解。能告訴大家你們瞭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識嗎?

生1:我瞭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瞭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態的。

生3:我瞭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峽谷,有平原。

生4:……

師:同學們瞭解的還真不少。關於地球,你們還想了解什麼?(學生回答)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重點了解地球的內部。(板書課題)

二、瞭解地球內部結構

師:地球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呢?你們知道嗎?

生猜測。

師:關於地球內部的結構,教材告訴了我們一些信息,老師也為大家蒐集了相關的資料。請大家仔細閲讀教材21頁和老師發給大家的資料,讀後用一段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你瞭解到的地球內部的信息,把它寫到資料紙上。

學生閲讀,概括信息。

師生交流信息。

根據交流的情況,教師大屏幕出示地球內部結構圖,觀察。

在交流過程中板書:地殼 地幔 地核

師:看到這個地球內部的構造示意圖,你覺得像什麼?

生:雞蛋。

師:我們切開雞蛋觀察一下,對照你所觀察到的,説説地核、地幔、地核與蛋殼、蛋白、蛋黃之間有何相似之處。

教師剖開雞蛋,指導學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處。

三、指導學生探究

師:這些信息是科學家得出的。那麼,科學家是通過什麼方法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的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有關地表現象的圖片。請看大屏幕。

教師課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熱、海嘯等圖片,讓學生進行觀看。

師:從這幾幅圖中你瞭解了地球內部的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地球的內部有熾熱的巖漿。

生2:我知道地球內部藴藏着巨大的力量。

生3:我知道了地球的內部是活動的。

師:同學們説得很好。科學家們從這些表象中推測出地球內部的許多信息,其實,他們還運用了實驗的方法來探索地球內部的祕密。我們來做個小遊戲:老師講桌上有三個密封的膠捲盒,裏面裝有不同的物品。在不打開蓋子的前提下,你們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盒子裏裝的是什麼?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準備如何做,得出方法:搖,鑽等。

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彙報交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並提示學生完整的表達)

師:剛才的遊戲我們進行得很成功。我們都當了一次小科學家,因為科學家們也是通過這樣的辦法揭開地球內部的結構祕密的。

四、製作地球構造模型

師:同學們現在對地球的內部構造有了一定的瞭解,大家有興趣用橡皮泥做一個地球構造模型嗎?

小組討論製作的方法和順序,師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機課件展示製作步驟:

(1)先捏成一個直徑約1釐米的紅色橡皮泥小球做內核。

(2)再捏一個直徑約1.7釐米的黃色橡皮泥小球,壓成一個薄餅做外核。

(3)然後捏一個直徑約2.2釐米的白色橡皮泥小球,壓成一個薄餅做地幔。

(4)用一層薄薄的灰色橡皮泥做地殼。

(5)最後小組合作進行組裝。

小組活動。合作動手做地球模型。教師巡迴指導。(播放音樂,製作完成後,提醒學生把桌面整理乾淨)

學生展示自己製作的地球構造模型,師生共同評價。

五、拓展引伸。

師:對於地球內部的構造,現在仍然還有許多迷團,許多信息科學家也是一種預測。老師希望你們課後能多蒐集一些有關地球內部的資料進行整理,並與大家一起進行交流,好嗎?下課!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10

教學目的:

1、瞭解一些動植物正在滅絕或已經滅絕了。

2、認識一些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3、進行調查研究活動,瞭解一種珍稀動植物的生存狀況,提出我們保護性的建議。

4、認識到愛護珍稀動植物的意義,樹立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我國一些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教學難點:會寫一份關於某種珍稀動植物的調查報告。

教學準備:課前做的資料收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談話:你們知道地球上已經滅絕或正面臨滅絕的動植物嗎?

把你們瞭解到的情況向其他同學介紹。(教師補充介紹:19世紀,朱䴉在中國和日本等東亞地區廣泛分佈,由於戰爭和環境破壞,到20世紀60年代人們認為朱䴉已經滅絕了。直到1981年,人們在陝西秦嶺重新發現7只朱䴉,經過20多年的努力,朱䴉現存248只。)

二、探究過程

1、認識瞭解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1)請學生説出書上圖中珍稀動植物的名稱,説一説這些珍稀動植物的情況。

(2)請學生介紹其他珍稀動植物的情況,也可以介紹當地有特色的動植物。

(3)教師要做好相應準備,進行必要的補充介紹。

2、寫一份關於某種珍稀動植物的調查報告。

(1)自主選題,可以選珍稀動植物,也可以選本地有特色的動植物。

(2)交流調查活動計劃。

(3)調查活動安排課後進行。

3、小結。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11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瞭解剪子和刀具的特徵、結構,知道剪子和刀具有不同用途。

2.科學探究:經歷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成製作紙製物品的過程,總結剪子的使用方法。模仿設計製作小掛件。

3.科學態度、STSE

樹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悦。意識到改進工具的意義。

二、教學準備

學生用剪刀、裁紙刀、其他種類的刀和剪、手套、石塊。

做小掛件的材料和工具:剪刀筆、裁紙刀、線繩、膠水,薄厚不同的彩紙。

三、教學時間1至2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出示各種漂亮的窗花圖片。

剪窗花,需要使用剪子,有時,事先還要用刀具把大紙裁開。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剪子和刀具。

(二)新課學習

1.分開一張紙

(1)提問:包書皮,需要把一張大紙分開,怎樣才能分開呢?

(2)學生回答之後,出示教材中提供的3種方法(圖片):用手撕開、用剪刀剪開、用裁紙刀割開。

(3)觀察比較裁開紙的效果。

(4)講解使用剪子和裁紙刀的安全要求:既要防止傷害自己,也要防止傷害他人。

(5)教師示範操作。

(6)學生實操。教師巡視指導。

(7)再次比較3種分紙效果。

(8)小結。使用工具比直接用手撕能更好地達到要求,工具是我們的“好幫手”。

2.製作小掛件

(1)出示小掛件的圖片或實物,提出任務:過新年,我們一起製作一些小掛件裝扮教室,烘托節日氣氛。

(2)思考:做這樣的小掛件,需要什麼材料和工具?怎樣做?

(3)學生回答之後,教師出示並解讀小掛件設計圖、分步製作示意圖。

(4)根據教師的範例,學生分組交流並口述設計及製作思路。

(5)教會使用剪刀的小竅門(用剪刀的刀口後部剪硬紙片,用剪刀的刀尖部分把彩紙剪成碎紙條)。

(6)交待注意事項,尤其注意安全。

(7)分發材料和工具(材料:如薄厚不同、多種顏色的彩紙、線繩、膠水;工具:剪子、裁紙刀、筆等)。

(8)學生實操。教師巡視指導。

(9)作品展示和交流。用掛件裝飾教室。

3.認識多種多樣的剪子和刀具

(1)出示多種多樣的剪子和刀具實物,配圖簡介名稱,並演示操作其用途。

(2)觀察剪子和刀具不同的結構,不同的用途,初步建立結構與功能的關聯。

4.瞭解科技史——石刀、石斧

(1)解説古人發明石刀、石斧的過程。

(2)與現在相比,古人的石刀、石斧很粗糙,提示當時的材料和技術與現在的材料和技術的不同。

(三)整理材料,下課。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12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大樹的年輪知道自然界中的一些事情能夠記錄時間的長短。

2、經歷一次運用各種方法尋找時間留下的各種痕跡的活動過程。

3、使學生初步認識到隨着時間的推移,周圍的事物正悄悄地發生着變化。

教學重點:會尋找時間的痕跡,知道時間的可貴。

教學難點:理解隨着時間的推移,周圍事物所發生的變化。

教學準備:自己以前的照片、作品、舊衣物等,蒐集能夠記錄自己生長過程的植物與動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我們都知道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不以我們人的意願而停留,在這個世界裏,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夠記錄自己所經歷的時間呢?

揭示課題:尋找時間的痕跡

二、探究過程

1、能夠記錄自己生長過程的生物。

(1)請學生介紹記錄時間的事物。

(2)師:剛才有同學講到大樹的年輪能夠記錄自己生活時間的長短。觀察書本上P40頁的大樹年輪,你能説出這棵大樹生長几年了?

2、尋找時間的痕跡。

(1)時間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從你周圍的事物中尋找時間留下的痕跡?

(2)小組討論時間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跡,利用學生帶來的物品,全班彙報。

(3)參觀學校(或教室)並記錄時間在學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跡。

(4)交流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3、小結。

三、板書設計

國小科學教案設計方案2023 篇13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流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細緻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經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

學生表現自我的慾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衝突。

【學習準備】

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乾、等食物,記錄表。

【學習流程】

一、交流飼養蝸牛的經驗和發現

1、複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交流飼養蝸牛流程中的發現。

3、教師板書學生彙報的內容。

4、關注:彙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彙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説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麼和不吃什麼。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麼和不吃什麼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麼和不吃什麼。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流程中新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繼續觀察蝸牛

1、學生課後繼續飼養蝸牛、並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流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和觀察的興趣。

4、設計意圖:在飼養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