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區角觀摩活動策劃方案範文(精選6篇)

幼兒園區角觀摩活動策劃方案範文 篇1

一、帶着孩子走向室外

幼兒園區角觀摩活動策劃方案範文(精選6篇)

1.走進自然自然材料並非指專門為兒童遊戲而存在的材料,它包括自然界隨時可覓的一切,這一切在孩子們眼中都可以成為他們最心愛的遊戲材料。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山坡上、田邊地頭、小溪池塘、„„在這種自然區域裏,有着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天然遊戲材料。於是,我們經常帶着孩子們來到田頭山坡,讓孩子們盡情地嬉戲玩耍。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三五成羣,有的採來野花編織花環,互相比試着誰的花美、誰的花多;有的蹲在一起挖個小土坑做灶,拔來野草作炒菜„„

二.讓幼兒融入環境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主選擇、自發探索的自主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遊戲活動之一,也是幼兒園教育最普遍的教育形式。隨着廣大教師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區域活動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關注與重視。新《綱要》要求注重對幼兒的興趣及能力的培養,並將情感發展放在了幼兒多角度發展的首位。因此,在區域活動中,

我們在鼓勵幼兒嘗試、探索的同時,應更多的關注孩子在情感上的發展。基於快樂、喜歡、高興、滿足、熱愛等積極的情感有助於提高幼兒活動的效率,我們在組織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也應注重培養幼兒積極的情緒態度。如娃娃家就充分的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體驗快樂、製造快樂,生產快樂,圖書吧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探索,在快樂中體驗。

三、一物多用,變廢為寶

在農村幼兒園園內的活動場地小,幼兒園人數多的情況下。我們綜合的利用,巧妙的結合,例如:條件好的幼兒園他們有足夠的經費去購置成套的區域活動時所用到的“桌椅”,材料等。他們班級的活動室也要有足夠的空間去放置這些材料,然而以我們幼兒園為例,班級的活動空間小,沒有空間再去放置這些“桌椅”。因此,我們就想到把我們班級的牆面放置手工角,美術角等活動區,再利用可用空間分放建構區,利用生活中的瓶蓋、瓶子來引導幼兒創造!

門和窗還有什麼用途了?受到活動場地的限制,我們還將門和窗與區角活動融為一體,例如:在大門前面我們將它裝飾的很漂亮,後面也不能浪費,將廢舊的牛仔褲剪釘成一個書袋,投放在圖書角,既結實又環保,一舉兩得。另外,窗台下如果空間很狹小不利於設置互動性大的遊戲,那麼你可以在窗台那掛幾個地墊,將它裝飾成娃娃的臉,並貼上毛線,這樣的話孩子可以固定的坐在這給娃娃練習編辮子,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農村幼兒園普遍的存在室內室外活動材料少的現象,但是我們確是有着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供我們的利用,我們選擇了安全、衞生、無污染的自然材料用於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操作和遊戲。像樹葉,樹枝,蛋殼,石頭,新鮮的瓜果蔬菜,各種植物的種子,毛線,各類的瓶子罐子盒子等等都可以用在遊戲上。例如:你可以利用這些讓孩子進行剪貼畫,培養鍛鍊幼兒的現象力以及創造力,這樣也就豐富了區角的材料,解決了室內室外材料投放少的問題。

另外, 農村的孩子有的生性膽小,內向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和城市的孩子相比稍薄弱些,因此我們就在想如何去提高幼兒這方面的能力。那麼去開展服務性角色遊戲對於提高幼兒與外界溝通交往的能力很有幫助。在創設類似這方面的角色遊戲時,因是幼兒熟悉並感興趣的。例如:小吃店,理髮店,銀行,醫院等等。在遊戲的過程當中要求幼兒使用禮貌用語,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讓幼兒互動起來。嘗試着從為別人服務中得到快樂,大膽的與人交流,溝通,主動去幫助別人,在遊戲中提高鍛鍊自己,在遊戲中成長。

區角活動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它深受幼兒的喜愛,其更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和提高。農村有着它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那就是大自然,其實區角活動不一定就在狹小的園內進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將它搬到大自然中,大自然裏有着豐厚的資源,在這裏孩子可以取用不盡 。孩子可以堆沙玩土,在新鮮的空氣中,孩子的想象力盡情放飛,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時,孩子的創造力也得到了提升。

幼兒園區角觀摩活動策劃方案範文 篇2

一、活動目標: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實施《指南》的重要形式,是幼兒通過自發遊戲來學習的活動方式。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如何以《指南》為依據,通過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來支持幼兒的遊戲活動,通過對幼兒遊戲行為的觀察、分析和指導助推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是教師獲得專業成長的又一新課題。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開展區域活動的能力,促進區域活動教育價值最大化和幼兒個性化的發展,特開展區域活動觀摩,並通過活動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研討,解決問題,為今後各班區域活動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二、活動時間:20xx年11月8日上午9:20

三、參與人員:所有空課老師

四、觀摩班級:大6班

五、活動形式:現場觀摩、教師講解、交流研討

六、活動要求:

(1)區角設置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2)材料的投放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力求體現教育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等特點,做到衞生、安全。

(3)做到有組織、有指導、有評價、有反思。

(4)觀摩教師認真記錄區域所投放活動材料、幼兒的活動、教師的指導。

(5)觀摩教師要在指定區域進行觀察記錄,不影響孩子的正常活動。

(6)觀摩後進行研討交流。

幼兒園區角觀摩活動策劃方案範文 篇3

為了全面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思想》精神,根據蕪湖市鏡湖區教育局 《關於在全區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的文件精神,於5月底分別在環城南路幼兒園、春暉幼兒園舉辦了“鏡湖區幼兒園區角遊戲活動觀摩”,全區約260名公、民辦園園長和老師齊聚一堂參加了此次觀摩活動。

本次活動觀摩共分四個環節——觀摩幼兒早操、各班區角遊戲、幼兒園介紹開展區角遊戲活動的經驗、交流與研討。首先,兩所幼兒園分別向參觀者展示了幼兒早操,孩子們在動聽、優美、歡快的音樂中翩翩起舞,整齊有力的動作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參觀的老師深入幼兒園班級進行了40--50分鐘的區角遊戲實地觀摩。瞭解班級區角環境創設思路、設計理念、活動目標、區角佈局及幼兒參與活動、評價活動的過程。兩園都圍繞主題,奇思妙想。小班的“娃娃家”“小廚房”裏,“爸爸、媽媽”忙着給“寶寶”穿衣服,梳頭、做點心;中班的“超市”“蛋糕房”裏,透露出教師們的無限創意、心靈手巧及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大班的“售樓處、小醫院”裏,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學習與人交往,學會解決問題。在遊戲活動觀摩中我們看到: 教師們充分利用室內外的空間進行區域創設,班級、走廊、樓梯口頗具藝術氣息的遊戲壞境,富有童趣,吸引幼兒自主的進入區域活動;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及半成品,精心設計和製作了大量的形象生動、造型別致、綠色環保的遊戲材料,折射出教師們的獨具匠心及教育智慧。在師生共同創設的區角遊戲中,孩子們樂在其中,自主選擇遊戲,自主模仿,在自由、寬鬆、愉快的環境中,不斷地嘗試、探索,體驗成功和快樂,促進了幼兒的個性發展,充分體現了“遊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最後進行了遊戲研討活動。老師們暢所欲言,交流、探討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表示:兩所幼兒園的教師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及認知水平,充分利用園內有限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區角活動,各有特色,展示了教師在幼兒園區角活動中的先進理念,高水平的遊戲質量和良好的區角遊戲常規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們學習。

觀摩活動結束後,教育局還舉行了“鏡湖區幼兒園優秀遊戲教學評比”頒獎儀式,對全區20所公民辦幼兒園的32名教師頒發了證書,鼓勵獲獎人員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努力,大膽創新,以遊戲為幼兒基本活動,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新的貢獻。鏡湖區教育局副局長謝樹能全程參與了兩天的活動,並在頒獎儀式上作了重要講話。

通過區角遊戲觀摩,幫助大家解決了在開展區角活動實踐中的一些疑難和困惑,讓與會的老師們有所感悟,明晰了有效開展區角活動的方向和思路,再次吹響了區角活動為幼兒一日活動主旋律的號角,點燃了各園開展區角活動的激情,為鏡湖區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突顯特色,不斷提高鏡湖區學前教育水平打下基礎。

幼兒園區角觀摩活動策劃方案範文 篇4

一、材料提供

勺子(大、中、小)“躺着的”娃娃臉、托盤、紅棗、腰果、白扁豆、赤豆、米等。

二、操作層次建議

a.用大勺勺紅棗、腰果。(娃娃口大)。

b.用大、小勺勺白扁豆、赤豆(娃娃口中)。

除小肌肉練習,還嘗試用大小勺哪一把更方便。

c.用大、中、小勺勺米或小彩珠(娃娃口小)。

除小肌肉練習外,還探索大中小勺喂小口娃娃哪一把更適合。

三、提示

觀察重點:

a.幼兒能否手眼協調地操作,是否能控制手的穩定。

b.哪些幼兒還無法熟練運用勺子,易灑落。

指導建議:

a.“躺着的”娃娃臉恰恰可以變為“站着的”娃娃臉,以增長距離,提高難度。

b.還可以改用筷子、大小夾子:筷子也從夾有凸凹形狀的物體(如腰果)開始,從大到小,從粗糙到光滑。 夾子也可探索大、中、小夾子,夾不同物體。

剝豆(生活勞動)(小班)

一、材料提供

a.蠶豆(事先浸泡過的)、毛豆或四季豆等;

b.小盆子若干(用來放剝好的豆及豆殼);

c.剪刀和剝豆器等小工具。

二、操作層次建議

第一層次:幼兒用手剝豆(可先剝蠶豆,再剝毛豆或四季豆)。

第二層次:適時提供剪刀、剝豆器等小工具讓幼兒選擇使用。

第三層次:當大部分幼兒能熟練地剝豆後,可以按幼兒不同水平,提供一組寫有10以內數字的小盆子,讓幼兒把剝好的豆子的數量與盆子上的數字能一一對應並放人小盆內。

三、提示:觀察重點與指導建議

a.小班幼兒年齡小,剛開始剝豆時,會用牙齒咬、用力拉常常剝不釣蠶豆皮,教師可及時換上發了芽的蠶豆,讓幼兒從裂口處入手剝,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

b.在觀察中我們發現,幼兒在剝毛豆或四季豆時也會有多種剝法:有的是擰斷後剝;有的是拉掉兩側的莖剝;還有的會用指甲把皮劃破後剝。教師應注意觀察隨着活動的繼續適時地提供剪刀、剝豆器等小工具,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進行嘗試。

c.當大部分幼兒都操作過後,可以讓剝豆方法不同的幾名幼兒來演示,大家共同討論,哪種剝法又快又好,哪些剝法費力不討好,幫助幼兒積累經驗。

d.讓幼兒把剝好的豆送到廚房間,請阿姨幫忙製作菜餚,進行品嚐活動。

幼兒園區角觀摩活動策劃方案範文 篇5

一)、遊戲要求:

1、能自主地選擇材料、運用材料愉快地參與遊戲。

2、能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述,大膽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遊戲內容:

主題區域:

名稱:Disney汽車城(主題3:我在馬路邊)材料:汽車城場景、建構公路的各種積木、雪花片、停車廠、各種功能的小汽車觀察要點:觀察幼兒如何組合運用材料建構汽車城。

名稱:Disney汽車工廠(主題3:我在馬路邊)材料:各種盒子、輪子、製作汽車的工具若干觀察要點:觀察幼兒對製作車子材料的使用情況。

名稱;Disney淘吧(主題3:我在馬路邊)材料;淘泥作品若干、淘泥車的範例若干、淘泥工具、輔助材料等觀察要點:觀察幼兒捏淘泥的方法及捏泥的衞生習慣。

名稱:Disney小車開來了(主題3:我在馬路邊)材料:購物班車、私家小轎車觀察要點:觀察幼兒開車的規則秩序,模仿現實開車的情景,體驗開車的樂趣。

名稱:Disney書城(主題3:我在馬路邊)材料:主題汽車圖書、汽車標記圖、各類書籍、修補圖書工具、自制圖書工具、聽故事耳機、指偶若干觀察要點:觀察幼兒看書、聽故事的習慣,進行適時的引導。

名稱:Disney歡樂之家(主題1:我愛我家)材料:家的場景、電話機、包水餃和春捲、廚房用具、電冰箱、毛豆、整理衣物、串珠珠等觀察要點:觀察幼兒扮演家庭成員、角色模仿、參與遊戲的情況。

名稱:Disney玩色小天地(主題2:在秋天裏)材料:秋天的葉子、各色顏料、玩色工具、各種創意的輔助材料觀察要點:觀察幼兒選擇不同的輔助工具進行玩色的情況。

非主題區域:

名稱:Disney民間遊戲坊材料:彈珠、小紙牌、線、毽子、小棒、紅手帕觀察要點:觀察幼兒在遊戲時規則的遵守情況。

名稱:Disney玩具總動員材料:麻將、萬花筒、水管、天平秤、形狀積木、套筒、五子棋等觀察要點:觀察幼兒能否自主探索,嘗試不同的玩法。

名稱:Disney祕密屋材料:大屋子、墊子、小玩具觀察要點:觀察幼兒在裏面進行什麼遊戲,情緒是否穩定。

名稱:Disney購物樂園材料:超市情景、各種包裝的糖果、膨化食品、購物袋、巧克力、自制禮物、玩具等。

觀察要點:觀察幼兒之間買賣交往的情況,豐富幼兒購物的經驗,嘗試按一定的方法整理物品。

名稱:Disney糖果屋材料:各種糖果圖片、糖果包裝紙、各種材料的糖果包裝、彩泥、棒棒糖觀察要點:觀察幼兒能否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包裝糖果。

名稱:Disney大劇院材料:手偶、自制舞台演出服、錄音機、各種樂器、裝扮飾物等觀察要點:幼兒能否運用各種材料進行裝扮,並能在舞台上大膽地進行表演。

三)、交流分享:

1、説説今天在Disney樂園裏開心的事情。

2、欣賞大劇院的表演,討論如何吸引觀眾。

幼兒園區角觀摩活動策劃方案範文 篇6

一、建立活動區規則,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區域活動。

活動區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於放任,為所欲為。而應該是掌握規則之後的一種自主遊戲,在創設活動前就必須考慮規則問題。而制定區角

活動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1、在活動前提出規則

有些活動規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要求幼兒在活動中務必要遵守,對於這類規則,我們可以在活動前就向幼兒提出來,比如:使用玩具時需注意的衞生、安全問題,遊戲結束後的整理、歸放。活動中遇到問題應開動腦筋想辦法等等。區角活動規則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2、在自然活動中形成規則。

在小班的孩子經常會帶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兒園,當區角活動時,他們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時是玩自己的,有時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着玩。過了一段時間,通過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班上就逐漸有了一個全體認定的規則: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但是在玩別人的玩具時,一定要事先徵求別人的同意。

3、在解決問題中建立規則。

幼兒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急着幫忙解決問題,而應當引導幼兒自主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並建立起相應的活動規則。比如:在建構遊戲中,孩子們玩的很盡興,可到最後卻沒有多少作品展示,這是為什麼呢?當我把問題拋給幼兒後,得到了多種答案。有的説:“我搭了一間漂亮的房子,但被別人搗亂推倒了”,有的説:“收玩具時我們自己拆掉了”還有的説:“我快搭完時,自己倒下來了”等等。“那怎麼才能讓老師看到你們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時候你來告訴我好嗎?”經過多次玩後,孩子們把發現告訴了我:“玩的時候搭牢一點,建房子時在旁邊建一條路,別人就不會不小心踩壞了。不要有太多人擠在一起,以免撞壞。”在大家的建議下,孩子們掌握了保護作品的方法,同時玩遊戲的規則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

二、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要,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間使每一個區域都有相對寬鬆的

活動範圍,同時也有利於材料的擺放與收整。某些內容相近區域的合併有利於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區、語言區、美工區、計算區等放在小籮筐中合併為一個區,可以讓孩子資源共享,也便於老師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和浪費。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為教育目標服務。比如:小班生活區的目標是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那麼,應投放一些為娃娃穿衣、戴手套、扣鈕釦、餵動物寶寶吃東西等材料,做到目標在前,選材在後,使材料有效的為目標服務。

另外,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幼兒總是喜歡在一個區活動,而對別的區角卻沒有興趣,但我們又不能強迫那個幼兒一定要離開那個區,或是一定要去某個區活動。此刻,我們就要對照目標看一下,所選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看材料是否具有遊戲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兒才愛玩。比如:小班時,總有幾個幼兒喜歡玩娃娃家的遊戲,而對美工區、生活區不感興趣。於是我採用表揚美工區和生活區的幼兒,並在這兩個區內投放更多有趣、可操作的材料。果然,沒多久那幾名幼兒也開始進這個區玩了。因此,投放材料時要突出材料的新穎性和趣味性,要不斷增添新的活動材料,不可一勞永逸,要常換常新。

三、參與孩子的活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

首先,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通過觀察,我們看到孩子並不是無知和無能的,而是一羣非常能幹和富有創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遊戲活動中,我們要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好夥伴,與他們平等相待,將角色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

其次,在幼兒的活動中,我們要關注他們的活動,瞭解他們當前已有的經驗,觀察他們對什麼感興趣,是否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不能急於用自己心目中的遊戲水平做標準來要求孩子。當出現突發情況時,進行隨機教育。如:娃娃家不小心把桌子打翻了,東西灑了一地。這時,小朋友們都湧向娃娃家看熱鬧,教室裏一下子亂了起來。面對這一場面,我們不能馬上責備孩子,不管是打翻桌子或是湊熱鬧的,我們可以輕輕的招呼孩子一起整理娃娃家,又可以用遊戲的口吻説:“剛才在娃娃家的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以後你們

可要小心一點,今天這麼多熱心的小朋友幫助了你們,下次娃娃家可要好好準備,請大家來做客,表示感謝。”這樣闖禍的小朋友緊張的情緒大大減少,其他孩子也穩定下來了。不但教育了小朋友,而且豐富了遊戲情節。

四、注重幼兒能力差異,安排適當內容

每一個孩子總會在某一方面表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許多人眼裏的乖孩子可能在動手能力方面卻差強人意,而一個平時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構區可能會有突出的表現。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設立榜樣,組織幼兒“説第一”活動,讓幼兒説説自己哪方面最棒。並在區角設立成果展示台,隨時放上幼兒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絕技”。此外,我們還開展區角內的手拉手活動,鼓勵幼兒互相指教,體驗同伴間互動學習的快樂。

在區角活動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都在不斷的積累經驗,只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開展區角活動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