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教育》讀書筆記

《生命與教育》為我們描摹了生命與教育的一個理想風景--生命應該在教育中詩意的棲居。全書分為前言和六個章節及結束語。

《生命與教育》讀書筆記

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點。人是教育的對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社會的教育。教育固然對社會發生作用,但這種作用必須通過培養的人蔘與社會實踐而實現。所以,人是教育的根源,教育是關乎人的教育。對人的認識,成為教育活動和教育學的前提。想想:自己對學生都有哪些認識?平時並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這個“認識”既有羣體的也有個體的,細細思量“認識”並不簡單啊!

第二章、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與反思 。這一章真是在説明一開始的那個案例。教育的職業性和社會性誠然重要,但舍掉其精神性則是致命的,它之所以致命,是因為可能長時間都看不到缺少精神性,就如同一種不知不覺加重的病患一樣。一個國家也會因此受苦,直到病入膏肓才認識到病情的嚴重。這是理查德·利文斯通的一段話,真是讓人警醒!可是我能改變什麼?我改變不了什麼,只能影響自己的學生,教會他們在歌唱中釋放負情緒,積累正能量。教會他們結交益友,與朋友敞開心扉地交流,教會他們樂觀的面對問題……別人小看音樂學科,自己可不輕視音樂學科,想:為什麼很多發達國家這麼強調藝術學科?因為他們比我們早知道藝術教育的價值,我只能盡我所能。

第三章、教育對生命的祈求與追尋。這一章的開篇正是我現在的思想狀況。“多少世紀以來,教育的車輪在緩慢地移動着。當讀着過去時代裏所提出的精湛理論而又不見將其實施時,卻是令人灰心沮喪的。”想想在幾十年前冰心就擔憂的教育問題現在依然存在,這些過程西方世界也曾經歷過,看來事情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希望這個過程再短些,我要耐心追尋我的教育夢想。

第四章、教育的生命品性 。這一章印象深刻的是關懷生命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解的研究範式是人文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論,在這種指導思想下的研究,都可以歸為質化研究之中。質化研究不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而是體現人文精神的一套研究方法體系。下面有各種各樣的研究類型,包括觀察研究、實地研究、訪談研究、內容分析研究、人種學研究、民族誌研究、生活史研究、口述史研究、傳記研究、常人方法學研究、現象學、解釋學、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女性主義等等。”看完後篩選了一下,我能夠操作的研究方法只有敍事研究、行動研究、個案研究和傳記研究,對我來説比較容易的是敍事研究。

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構。“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應該使每個人尤其藉助於青年時代所受的教育,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可能以前我會對“審美意識”這樣的詞比較敏感,自認和學科結合的緊密,但是現在我覺着我的學科、我的課堂是整個教育的一部分,在音樂學科中也要關注學生的智力成長、豐富學生的敏感性、培養學生的個人責任感、給學生崇高的精神價值追求方向。而且當你有這個意識的時候,這些都不是空洞的,是實實在在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落實的。

第六章、生命的品質及其教育意藴。“促進生命--讓它自由地發展、展開--這便是教育家的首要任務。教育家必須能被對生命的深刻崇拜所激發、必須通過這種崇拜,尊重兒童生命的發展。”這是蒙台梭利的話。聽過錢志亮做過的一場報告以後,對這段話的理解就更深刻,知道生命來之不易才能敬畏生命、崇拜生命!才能尊重生命!以前在工作中尊重學生是出於師德,覺得自己作為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現在尊重學生是因為對生命的理解和敬畏!不只是尊重學生,也要尊重和我接觸的任何一個“人”。

結束語:生命在教育中詩意地棲居。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把對教育的憧憬寫得像詩歌一樣美妙。生命在教育中的詩意境界,是一種生活的境界。什麼叫生活?陶行知説,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境裏生生不已就叫生活。生活作為人的一種存在形式,並不簡單地是“生存”“活着”,單純地“生存”“活着”動物也會具有,人的“生存”“活着”要顯示人的意義,這就是陶行知所説的對生命“生生不已”的追求,教師的責任是要讓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生活。可以説通過這本書的閲讀對“教育即生活”有了一次認識上的飛躍,對教育的意義有了覺解與體悟。

我向他學習,他為我們指引了的理想方向,儘管路上會佈滿荊棘,我想只要路是正確的,堅持下去總會收穫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