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讀書筆記

何潔清

《體育教學》讀書筆記

課堂教育目標設計的表述方法:

課時教學目標的表述是將確定好的目標類型、水平和行為表述出來。

目前普遍流行的有三種:行為目標表述方法、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目標表述方法、表現目標性表述方法。

1、 行為目標表述法

行為目標是指用可觀察和測量的行為表述的目標。一個完整的行為目標表述的基本要素有四個:表述的主體——學習者規範的行為目標開頭應是“學生能……”“學生要……”等;行為活動——用行為動詞以描述學生可觀察、可測量的預期的學生具體行為。如“説出……”“完成……”“描述……”等;行為條件——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範圍在什麼條件下產生行為如“在同學的幫助下……”、“在比賽過程中……”等;行為標準——即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標準用於評測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到達的程度如“能説出3種發展手臂力量的鍛鍊方法”“80%學生能達到……標準”。簡而言之教學目標的表述應當反映三個問題:學生做什麼?根據什麼標準去做?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合格?如果一個教學目標能兼顧到四個因素那麼就是一個規範的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表1 行為目標四因素例

要素 主要問題 舉例

行為主體 完成目標的對象 學生

行為條件 在什麼條件下完成 用不低於自己最好成績的80%速度完成

行為活動 做什麼 50m跑的練習

行為標準 做到什麼程度 5—6次

美國體育教學論專家西登拓樸先生依據行為目標表述方法提出了體育教學課堂教學目標具體化方法。西登拓樸認為:學習指導目標是要把“達成什麼樣的課題”“在什麼條件下達成這個課題”“用什麼標準來評價”這三個內容表述清楚以便使教師和學生都能清楚地判明。簡單地説體育教學目標應該包括“課題”、“條件”“標準”三個因素。(如表2所示)。

表2 西登拓樸“課題”、“條件”“標準”三個因素例

課題 條件 標準

8次連續託球 離牆4米的線後站立 命中牆上3米高處直徑為1.5米的圓圈

指出不道德行為 籃球比賽過程中 故意犯規傷害他人事例

正面下手發球 站在端線後 成功率達60%以上

2、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的目標表述法

行為目標表述方法可以克服目標表述的模糊但它往往強調行為結果忽視內在的心理變化過程為此有專家建議採用描述內部心理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的方法來表述它既使學習的內部心理變化狀態得到描述也反映學習的外顯行為變化的結果。案例4表述的“知道支撐跳躍的鍛鍊價值(內部心理描述)” 能説出利用跳山羊或跳箱練習發展體能的2個例子(具體外顯行為例子);體會適宜的運動負荷(內部心理描述)能在每次合作遊戲連足跑結束後測量脈搏做前後比較(具體外顯行為例子)。理解同學合作的意義(內部心理描述)能説出致使合遊戲連足跑跑速快與慢的原因(具體外顯行為例子)。運用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的目標表述方法有助於教學目標作質的慨括和量的規定。質的慨括是指運用描述內部心理過程的動詞如“懂得”、“知道”、“體會”等由於這些動詞具有含糊性學生的內在能力或情感的變化無不被直接觀察到所以要作出量的規定。即在描述了內在能力傾向的變化之後再列舉若干反映這些內在變化的具體事例。這樣可以避免嚴格行為目標中顧具體變化而忽視內在的心理過程變化的缺點也可克服用傳統方法表述目標的含糊。

3、 現性目標的表述方法

行為目標表述法和內部過程與外顯行為相結合的目標表述方法主要適用於知識和運動技能、體能發展目標的表述。表現性的目標的表述方法是指明確規定學習者在什麼情景下活動做什麼事完成什麼任務產生什麼心理感受、體驗等。主要用於在心理健康發展目標和社會適應發展目標中應用。如為了表述經過支撐跳躍教學後學生自信心變化可“描述出支撐跳躍(跳山羊)練習前後的心理感受”來表述。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基本思路》

一、身體育鍛煉意識和能力的構成

1、 體育鍛煉意識

體育鍛煉意識是指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目的和意義指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理論基礎。具體地講就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慾望和要求等。

2、 體育鍛煉能力

體育鍛煉能力是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是由認知能力、參與體育活動能力、自我鍛鍊及評價能力和組織能力等所組成。

(1) 認知能力

學生體育認知能力是以豐富的體育知識和對體育鍛煉目的、意義及功能的認識和對體育鍛煉有良好的體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也受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50年代的“鍛鍊身體保衞祖國鍛鍊身體建設祖國”的口號響遍華夏人們的體育鍛煉熱情空前的高漲;又如80年代中國女排獲得“五連冠”的殊榮;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的一幕幕激動人心場面—劉翔、女排、網球女雙等獲得奧運會冠軍全國人民無不為他們感到光榮和自豪民族的凝聚力、榮譽感使中華兒女精神煥發此時更是廣大學生認識到體育與國家、體育與民族精神間密不可分的聯繫。

(2) 參與體育活動能力

參與體育活動能力是體育鍛煉的核心內容學生對競技體育及休閒體育的基本技術能夠基本掌握並能夠積極參與班級、系級和校級間的競賽活動通過參與各種競賽活動來體驗體育運動的魅力與此同時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也得到提高。表現在力量、速度、耐力、彈跳力及協調性等主要方面。心理素質主要是學生在參與各項體育活動時的心態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以及面對挑戰時的心理承受能力。

(3) 自我鍛鍊及評價能力

在體育活動中自我制定鍛鍊計劃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興趣愛好安排運動時間、運動內容及運動量鍛鍊後根據自身反應來評價鍛鍊的效果。

(4) 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是在體育鍛煉及競賽活動中能調動參與者的情緒和熱情並能按照體育活動規律及競賽規則來組織該活動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能力

1、 豐富體育知識內容

《綱要》指出在體育教學中每學期要安排10%的理論教學內容理論課是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的主要渠道在理論課中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體育競賽知識而且還要向學生傳授體育鍛煉的知識、健康知識、觀看和欣賞體育競賽的知識、自我評價的知識。瞭解體育理論知識能大大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喜愛度對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和增強身體素質起到促進作用。

2、 豐富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應根據學校的場地設施、師資等實際情況儘可能多地安排學生選擇的運動項目開闊學生的眼界。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一些運動技能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的熱情讓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和競賽活動中去在體育實踐中感受到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使學生懂得體育活動要按照人體生理的基本規律根據年齡、性別、體質等方面來進行體育鍛煉促進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能力。

3、 富課外活動內容

課外活動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外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合理安排運動量運用“全面、經常、漸進”的體育鍛煉原則讓學生參加到體育活動的設計和決策中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能力。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結構模式》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基本模式是:“部頒廣播操+校本特色活動”。

1、結構模式一:有序隊列入場(在節奏感強的樂曲指揮下)—集中做部頒廣播操—學校特色操—分年級分班自主活動—有序迴歸;

2、結構模式二:各班在歡快樂曲下先後入場做熱身活動—集體做部頒廣播操—學校特色操—分年級分班的自主活動—有序迴歸;

3、結構模式三:有序隊列入場(要求全班紀律)—集中做部頒廣播操—學校特色操—分年級分班小型競賽遊戲—舒緩的放鬆操—各班自由迴歸;

4、結構模式四:分班自由入場學生自選內容活動—集中做部頒廣播操—各班特色操(快樂間操5分鐘)—有序隊列迴歸。

轉變學習方式 提高教學實效

—— 何潔清

背景和目的

隨着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化新理念、新探索給學校體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如何轉變學習方式豐富學生學習經歷激發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健身實效塑造健全人格。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先從教師的理念上要進一步得到轉變:即貫徹“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理念落實培養目標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經歷。“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本學科的指導思想就是要體現“健康第一”和“健身育人”這兩個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所選擇的教材和教學方法才能真正貼近實際促進學生髮展促使每一個學生得到提高。

本次課例研究的主題是轉變課堂學習方式。以行動教育“三課二反思”的模式進行研究。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在教學從統一走向多樣時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引導和幫助學生自主發現讓每位學生學有所思引發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是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學生的真實問題。

如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在體育教學中籃球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內容學生熱愛籃球運動喜歡打籃球但不喜歡體育課長時間枯燥、説教性的教學形式。因為在籃球基本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被動性和約束性學習方式不利學生主動發展、自主發展。學生渴望能自主發揮渴望能迅速提高籃球水平的心理狀況促使教師要轉變理念優化體育健身的教學策略。因此在籃球教學設計中分步採用合作性學習、學案學習、目標性學習三種方式來逐步挖掘學生學習自主性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學習興趣豐富學習經歷促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如何切實提高健身實效

整節課以籃球活動為主線運用學生的自主實踐練習既有身體活動又能充分發揮思維活動;既體驗了健身的樂趣又激勵學生探究掌握籃球技術的要領使學生髮揮在更高層次上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動則有理動則有方動則有度”為指導思想逐步讓學生認識到動作技能形成和身體鍛鍊的基本規律。從而使學生對自己設計的“學案”有進一步的體驗對體育健身有了新的認識完善了以動為主的實踐過程從真正意義上達到健身實效。

如何有效塑造健全人格

體育課程內容本身藴含着許多教育因素而籃球是一項集體項目既需要個人能力更需要發揮集體的巨大力量。所以我們必須挖掘它的德育內涵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的意識以合作來促進學習。本課教學內容傳接球和籃球集體遊戲的學習不僅能反映籃球基本技術在實踐中運用能力還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籃球水平。這樣不斷拓寬教育時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品質從而促進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不斷塑造健全的人格。

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引領

我認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是引領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思想圍繞這一思想在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為準以新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教學方法改變。由新的教育理念引領改變過去籃球教學枯燥單一的教學方法而由學生自我設計“學案”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這樣讓每一位學生衡量了自我籃球水平尋找各自最近發展區域使學生更好的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引發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學理念:“身心體育”的理念引領

“身心體育”是我校探索研究較成熟的一種學校體育工作指導思想始終貫穿於我們的體育教學之中其目的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運用這一思想在“學案”設計中教會學生既要由個人技能的練習又必須運用“合作學習”進行籃球技能的提高從而在合作中互幫互助使身心協調發展真正發揮體育課的教育作用。

教學實踐

學習是一種經歷、一種身心的活動過程。要想實現有效學習教師應努力營造適合每位學習者的環境課堂教學應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髮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

第一次教學實踐——採用以合作性學習方式為主

教學過程

在運球練習中主要採用遊戲“內環外環”外環(即籃球場邊線、端線連成的長方形)為快速運球路線內環(由籃球場內其它線條和內置排球場線條組成)為慢速運球路線。

在原地傳接球和行進間傳接球練習中採用二人至多人的合作性學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最後在籃球集體遊戲中以組與組之間的比賽進行合作學習交流。

實踐後研思

合作性學習方式可以縮短籃球技術動作掌握的時間提高單位時間練習效果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學習和鍛鍊中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能力。在體育課中經常用到此種方式學生合作較好。

問題: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品質調動比較被動、表面性自我學習能力和意識深層的培養欠缺學習方式比較單一針對班級不同羣體應該準備兩三種方式才能符合更多學生的發展需要。

第二次教學實踐——以學案學習方式為主結合合作性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在第一次實踐基礎上我改變以往教學策略事先宣佈本課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根據《體育與健身》課本中有關教材的內容和知識點結合自身籃球技術水平狀況自主選擇練習夥伴並按照學習的循序漸進規律從課本學習到二人合作學習到集體遊戲的交流學習以及練習中具體情況事先設計一份學習過程方案。包括學習的內容、目標、步驟、時間、要求練習的形式、場地、問題等。

整堂課除開始的引導遊戲和最後的小結內容由教師負責指揮當中的具體過程由學生根據設計的學案進行自主學習而教師在其中起巡視指導答疑和協調作用。

二次實踐後研思

以學案學習方式促使學生使用《體育與健身》課本主動探究學習有關知識和要點主動尋求自身籃球技術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培養學生對不同學習方式的體驗和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學生由學習被動性轉變為積極性、主動性。相反對教師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提出更高要求。

問題:在實踐中學生往往高估自身的技術水平不願意認認真真、紮紮實實練習基本技術輕技術練習重遊戲比賽。

第三次教學實踐——增加目標性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在二次實踐研思的基礎上增加目標性學習方式。主要表現為:用黑板以文字形式展示出三種籃球基本技術的評價目標。(見下表)讓學生有目標的練習籃球基本技術。

內容

合格

良好

優秀

運球

兩手都能運球

且能護好球

且能花樣運控球

原地傳接球

距離適中傳球穩定

且路線多樣協調用力

且傳球到位接球輕柔

行進間傳接球

傳接不走步

且傳接到位

且快速傳接

三次實踐後評價

增加目標性學習方式既保留了前兩次實踐的優點又能引導每位學生形象瞭解和評價三種籃球技術水平準確尋求自身三種籃球技術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有的放矢練習循序漸進地提高籃球技術。評價使用抽象文字形象表達具體的動作要領讓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制定的合格標準較易達到能增強全體學生學習的信心;制定的良好、優秀目標能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心理需求促使學生不斷髮展提高這樣才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且制定目標的形象化學生易於接受樂於接受。

總結

我們認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切實提高教學實效必須先從教師的觀念上要進一步得到轉變: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髮展的引導者。其次教師要努力實踐大膽創新。多實驗多學習多思考多研究運用“三課二反思”行動教育模式進行研究必定會獲得更多收穫再貧瘠的土地也會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