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筆記《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大全

教師讀書筆記《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一)

教師讀書筆記《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大全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説"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於在孩子們那裏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着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麼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裏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着,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裏一片沉默,於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複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説:"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麼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穫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三、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教師讀書筆記《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二)

上個月,我有幸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可以説,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着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的精神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學生牢固持久的學習願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具有極大的意義。

我們上課時有時説“這堂課上得很蔫”。學生“蔫”的原因也許不一而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真正的激動心情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師對教材的講述萎靡不振,針對性不強,以至於在孩子們那裏形成了一種鬱悶心情。教師對教材無動於衷的態度,立即會“傳導”給學生,這一來,被講述的內容似乎成了矗立在師生之間的一堵高牆。面對着難以跨越的高度,試問學生怎麼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緊張思考的那種倦意,然而,比起上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孩子們上這樣枯燥的課更加疲憊不堪,也許只有下課鈴聲才能帶來些許生氣。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育﹑教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更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誰沒有見過學校裏這種常見的場景呢?教師正在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着內容豐富的講解。新內容的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裏一片沉默,沒有問題,於是,教師得出結論,看來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叫起來,讓他們複述教師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後語,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説:“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麼你們剛才不提出問題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我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思索﹑思考,只有當它的目的十分明確,也就是説,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時候,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

真正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通過積極的努力,主動地去採摘,獲取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會不斷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後來人》一文中,對後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髮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緻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説,要當做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教師讀書筆記《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三)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説"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於在孩子們那裏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着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麼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裏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着,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裏一片沉默,於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複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説:"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麼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穫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三、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教師讀書筆記《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四)

每次打開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細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總會為之怦然心動,總會不時地被震憾。

在我的書房裏,有《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部,有《給教師的建議》。讀蘇霍姆林斯基,我讀得並不快,也並不急,但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後悔!

我自是沒有能力來整體地評價蘇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蘇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對教師、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真理總是簡單的。我得到的第一個字是: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為了孩子。就是那麼實實在在的思想。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才華的湧動,但我們看不到才華的買弄;我們清晰地體會到理性的精闢,但我們看不到晦澀的“學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豐富,但我們並不感覺紛雜而煩人。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我們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我們對教育產生了厭倦,我們對孩子產生了厭倦,我請你去馬上去打開蘇霍姆林斯基!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裏,你還感覺到教育的幸福!你會感受到教師在創造教育過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地得到豐富;你會感受到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教者是那樣的幸福與強大!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教育家”顯得那麼無力與乏味。説一句實話,我並不反對理論,但優秀的理論同樣應該成為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對於教育理論書刊的眾多的優秀的論文,從來都是能帶給我們美妙的啟迪的,從來就是能帶給我們精神的愉悦的——我覺得閲讀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精神發展相聯繫的話,閲讀便會成為一件苦差使。更何況,時下實在太多的是拼拼湊湊的“論文”,即使並沒有拼拼湊湊吧,我也實在不知道發表這些論文、閲讀這些論文對於我們的真正的教育發展究竟有沒有作用?甚至我頗懷疑它們的副作用。——我寧願一次次地走進蘇霍姆林斯基,從那裏去尋找靈感,尋找智慧,尋找胸襟,尋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