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國中讀後感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得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説,何首烏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的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一塊根像人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國中讀後感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的遠。”這些傳達了百草園的風韻。還有那繁雜的捕鳥過程和那曲折緊張的美女蛇故事,展現出了不一樣的童年生活。這就是魯迅對自己家後院“百草園”的描寫,這兒真是好玩,可以追趕着雲雀,直到它們飛向雲霄,還可以拿着樹枝像趕着馬車一般將蜈蚣趕來趕去。

時不時拔起何首烏,偶爾發現了像人樣的根,便不停的炫耀。這裏無疑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樂,那怪魯迅喜歡這兒了。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家裏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老師家的書房。

在三味書屋,魯迅先生曾經請教過老先生關於“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絕了,並要求魯迅再也不能對他提這些“無關要緊”的事情,只是讓他一味的學習。這樣讓很苦惱,於是他便只好在課堂上畫畫,時不時的叫上小夥伴們一起溜出去,去玩耍。由此可見三味書屋的教育根本就是失敗的。首先,學生不喜歡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再有“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從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書屋式的教育。

還有“後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説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地位了”——從同學的角度否定了三味書屋式的教育,它培養出來的人,正是那種逐利趨勢之徒,舊制度的維護者與社會的基礎,這樣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裏,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鋭矛盾,真實而生動的再想了清末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表達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