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讀後感:讀《談美書簡》後的心得體會

八年級讀後感:讀談美書簡後的心得體會

八年級讀後感:讀《談美書簡》後的心得體會

看完朱光潛的《談美》,感覺好像聽到了蘇格拉底的談話,翻看了塞涅卡的書信,閲讀了蒙田的隨筆,一些眾人皆知的道理和微不足道的小事,被他用來闡明自己的理論。深入淺出,微言大義。一滴水雖小,卻能從中看見七彩的陽光;一片枯葉的飄落雖不起眼,卻能預示着秋的來臨;眼睛在整個身體中佔的比例很小,但你仔細觀察它,卻能洞悉人心;脈搏的跳動經常讓人意識不到,但醫生認真感受它,則可以瞭解你的身體狀況。理論希望為我們揭示事物的本質,它是抽象的,但它卻來源於無數的具體現象。在生活中,我們看到的現象太多了,心中的誤解也太多了,而這本書,正是一位能夠幫助我們撥開迷霧,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朋友。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本有歧義的書,書裏有着各種各樣的解釋。“真”的領域有邏輯學來研究,“善”的領域有倫理學來研究,“感性”的領域則有美學來研究。美從哪裏來?美是什麼?美是怎樣的?一連串的問題等待着美學去回答。開卷有益,作善至祥。讀完《談美》,確實對美學有了一點體味。 ⊙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感受 記得好像是xx年,國際大專辯論會上有這樣一個辯題: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感受。當時場上雙方脣槍舌劍,説得天花亂墜,把我弄得一頭霧水。説它是客觀存在,有些大家看起來很難看人的,在藝術家那裏也許就是美人,這顯然是人主觀意願的作用;説它是主觀感受,倒也不完全是,畢竟美是有一定標準的,不是純主觀的。 世界,遠遠不止於地球這顆行星,遠遠不止於我們整個物理性的宇宙。世界物理性地和邏輯性地從人身體的現在條件出發向外伸展。它從我們的位置、時間和方式出發向外伸展——在所有的空間、時間和邏輯方向上。世界太大了,無限的大,我們則太渺小。還是禪者説的好: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讀完最後一節,心裏覺得很震撼。“人生的藝術化”,可以説是朱光潛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這是一個十分詩意的令人神往的境界。“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是不藝術的,正猶如同是一種頑石,有人能把它雕刻成一座偉大的雕像,而另一個人卻不能使它‘成器’,分別全在性分與修養。”任何理論和學説,都來源於對於世界和生活的思考,但卻又經常給人感覺遠離生活之感。想起孔子曾和曾點、季路、冉有、公西赤坐在一起,聽他們的政治理想。四人説完後,孔子最終讚賞曾點的意思。曾點希望自己能夠陶醉在禮樂教化所帶來的社會和諧、人民安樂的景象之中,使禮樂教化真正滲透到人們的生活裏。朱光潛似乎也有同樣的意思,美是藝術的,它就在生活中。我們藝術的生活,讓美滲透在生活中,使生活即是藝術,即是美。這是何等美麗的境界啊。 看完這一節,又想起叔本華的一段話:“事實上當我們正在進行某項偉大事業或創造某件不朽作品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本身。我們每日辛勤勞作,考慮的只是達到眼前的目標,完成當下的計劃。然而,只有當我們把人生看作一個聯繫着的整體時,我們的品質和能力才能展現其真實面貌。我們也才能明白,在形形色色的情境中,彷彿是某種幸福的靈感引導着我們在千百條趨向毀滅的道路中,選擇那唯一真實的途徑。”日子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它可以是普通的,也可以是特殊的,關鍵在於你怎樣去看它。人生也是如此,你覺得它是一本日曆,每天撕掉一頁就少一頁,那你的人生就是麻木的、情趣乾枯的。你覺得它是一本日記,每天記錄一些故事就會使你的生命豐富一些,那你的人生就是積極的、情趣豐富的。在這個世界上,青史留名、活得轟轟烈烈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不過都是些平凡人,但我們要相信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獨一無二。我們是平凡人,但我們要做有情趣的平凡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中國的民樂其實很美,寧靜、淳樸且毫無功利性,但是我們的心太浮躁了,聽不下去這些“土氣”的東西。但是,在傷心的時候偶然聽到《二泉映月》,在高興的時候湊巧聽到《金蛇狂午》,也會怦然心動,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有人聞得到,因為白天的人心太浮躁。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靜,就會發現夜來香、桂花、七里香,連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城市裏的綠地越來越多了,每天從旁邊經過的時候,總是匆匆忙忙。其實只要稍作停留,會發現草地裏的野花和蒲公英很美,在其間蹦蹦跳跳的喜鵲和麻雀也很可愛。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少的只是發現美、感受美的心靈。還是那句話:“慢慢走,欣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