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策略》讀後感

最近讀了《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策略》一文,作者魏羣見解獨到,要求我們青年教師要從“研究自我,正確認識自我”、“豐富自我,不斷積累充實”、“完善自我,不斷學習借鑑”三方面,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下面我就從語文學科來談談我的看法。

《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策略》讀後感

教學的風格,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有教學個性的教師,他們的課往往體現着一種獨立思考的意識,展現着自己的學養。教師的課沒有特色,沒有吸引學生的魅力,就如作家沒有風格一樣——所不同的是你可以不讀這位作家的大作,但是學生不能不在課堂接受文化教育,而且他還沒有選擇教師的權利!

面對着新的課堂教學、新的教學理念的湧現,面對着思維活躍求知若渴的學子,我們常常在努力地思索着、苦苦地探尋着:新課改下,語文教師怎樣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一、在教學中尋求發展,在發展中追求個性。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材不僅成為作者、編者、教師、學生之間共同對話的文本,而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造性地、有個性地使用教材,因為,教材無論如何更新,總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教師教育智慧的發揮,知識的不斷更新,對教材的不斷拓展與補充、創新,才能使教材顯示出它的生機與活力。為此,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不是課程被動的執行者,而是課程的積極促進者、發展者,教師利用自己的學識、經驗和個性分析、處理、利用教材,是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有效途徑。

語文學習強調積累、感悟、薰陶,鼓勵學生主動感知閲讀材料,與文學作品進行直接的交流,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那麼,教師的閲讀就不應該是一般地吸收和擴充知識,而是要感悟人生體驗、生命體驗。這種獨特的人生感悟和生命體驗,不僅是語文教師思想素質的要求,更是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

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精神、氣度、情緒等個性品質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教學中,要使教師的個性真正成為一種教育力量,就必須把個性的彰顯與閲讀文本的個性化情感和思想與學生的成長和諧統一,形成充滿張力的教學流程。當個性的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心靈的交流形成生命的活力,語文的個性化教育和教師的個性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語文教師的風格也才能真正形成。

二、重視自身特長,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

語文教師的風格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他在語文教學方面的特長。擅長朗讀的教師,就要以朗誦為主開展課堂教學;擅長寫作的教師,就和學生一起寫同題作文,給學生提供示範;擅長古詩文的教師,就要引經據典,把本來很枯燥的古文教得豐腴生動;説話特別幽默的教師,就可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接受知識等等,這些都可以增加你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走近你,崇拜你,也讓你走近學生,帶領學生真正走進語文的殿堂。

那些有着某種特長的語文教師,往往把語文課上得很簡單——沒有過多的環節,過多的招式,只是直接把學生領到作品面前,和他們一起來感受語言之美,語言之妙。語文教師要有自己的“絕招”,因為語文教學海闊天空,涉及面太廣,語文教師不可能樣樣精通。有了這樣的特長,你就可以充分吸引學生,讓學生在羨慕你的同時,產生學好語文的強烈願望,同時也引領自己走向成熟。

三、汲取營養,尋求成長的支撐點

“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就必須做一個學習者。

首先,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着國家的未來。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教師原來的“一桶水”可能已經過時,需要教師成為“奔騰不息的小溪”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廣泛學習,深入鑽研,建立一個科學的、高效的、適應時代發展的知識結構體系。語文教師是語文知識的傳授者,是語文能力的訓練者,是智力的開發者,還是思想品德的培養者。作為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特別是要成為獨具風格的語文教師,在知識的積蓄上,不但要有以語文知識為主的社會科學方面的“百科知識”,還要學一點自然科學方面的“百科知識”。現代科技高度發達,興趣廣泛的年輕學生可以多渠道的獲取信息,對於似乎“什麼都知道”的他們,如果沒有紮實的專業知識,沒有較深厚豐富的文化修養,不僅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甚至教師形象都難以維護。

其次,要敢於向學生學習,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很多,並且思維活躍,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作為教師,要有“和孩子一起蹲下聞花香、聽花兒唱歌”的意識,傾聽學生的聲音,和學生一起感動,把學生視為一個完整的、大寫的人,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總之,“教學風格是一切教學藝術家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師教學上創造性活動的結果和辛勤勞動的結晶”。每位教師都應該有意識、有目的地通過各種方法途徑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