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幸福了嗎?》有感

白巖鬆的書之前讀過一本——《痛並快樂着》。那是因為在上大學時讀了朱軍寫的一本書叫《時刻準備着》,於是乎對這一類的書似乎是有點興趣的,看見白巖鬆的書便也想看看。《痛並快樂着》是幾年前讀,書中的具體內容早就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只是作者那種理性思考的性格,給人能夠留下深刻印象,加之白巖鬆踢球、喝酒,而且還有特意推薦,所以這本《幸福了嗎?》我便又愉快的接受了。

讀《幸福了嗎?》有感

書的序言就是“幸福在哪裏”?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説才能有一個合理而又正確的答案?也許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有不同的答案,或許根本沒有答案。什麼是幸福?太快了,快得沒有時間去思考這樣沒有意義的問題。越是敏感與敏鋭的神經,越是難以觸到幸福的感覺。

漸漸地養成了看書動筆的習慣,總會在書中的空白處寫上自己在那一瞬間想要説的話,算是對自己看書的一個交代,也是對書中文字的一個交代。序言的最後,作者講了一個墨西哥的寓言故事,一羣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有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停下來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後面了,我要等等它。看完這些先故事,我在空白處寫下這麼一句話:許多時候都需要有一個空閒的時間去理一理自己的內心世界。不然,一門心思去追求的那些東西,遲早會成為佔據心靈而又不得不丟棄的東西。“享受夜晚寧靜的屬於自己的時光”,這其實也是一種整理。我們都在拼命的着急,忙不完的工作、永遠不夠用的工資、越來越窄的上升空間、毫無道理卻瞬間將你打回原形的房價,太多的這一切,怎麼去幸福?

辦法,我也還沒有買到這趟幸福之旅的車票。沒有人會給你幸福,因為“人生兩苦,物質的匱乏與精神的空虛。”物質可以提供,但是精神卻必須要自己去豐富。小長假的第二天,一個在上海上大學的小表弟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讓我給他講講我以前的學校的經歷,因為作為大一新生他感覺很迷茫。我沒有再像以前那樣滔滔不絕開始講述,因為回想自己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經歷,而且也難以成為一個好的榜樣。我回信説,如果感到迷茫,是因為你還在思考和探索,索性現在什麼也別想,就做兩件事——讀書和運動。另外,如果在大學裏碰到喜歡的女孩子,一定要試着談一次戀愛。我不知道這樣的話能不能給這個剛上大學的男孩予以寬慰,但至少在迷茫中總會能夠慢慢地辨清方向。

誰都會迷茫和無助,在迷茫和無助的時候,幸福會跑得遠遠的,任憑你怎麼使勁,總是找不到、夠不着。怎麼辦?挺着!熬過一個最艱難的時刻,痛苦都已經觸底了,剩下的就只有反彈了。等你熬過那段艱難的歲月,回過頭來再看,似乎也真的沒有那麼糟糕。但是,熬的過程是難受的,不然不會有一個詞叫做“煎熬”。那天和朋友一起看電影《非凡任務》,主人公林凱被注射嗎啡,而他在毒癮發作時用繩子綁住自己的那段表演令人印象深刻,真是一種煎熬。同樣的,你在熬的時候雖然沒有那般痛苦,但是夜不能寐的滋味亦是難受。誰告訴你,生活就必須是一帆風順的。痛苦能夠使人成長,這句話也許沒有錯,但我覺得不夠完整,完整的應該是——痛苦,更重要的是走出痛苦的那段經歷,才能夠真正使人成長。

生活中,不管是幸福還是痛苦,時間總是在不緊不慢的溜走,就像這3天的小假期,一不小心就已經全部過去了,3天中你做了什麼或者沒做什麼,都已經成為過去了,因為時間總是被“浪費”掉的。白巖鬆在“成長的營養:好聽的好看的”這一章最後,寫道:“經常聽到人們説:真遺憾,我知道有很多好聽的,可是太忙,沒有時間。我總是替他們可惜,如果時間不是浪費於好聽好看的,人又怎麼可以看到自己的內心,時間又有何意義?”看到這段話,我總想起吳曉波寫的那本《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是啊,無論如何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一種“浪費”,因為你存不住,再怎麼珍惜都是會流走的,唯一的區別就是是否“浪費”在值得的、美好的事物上。所以有時回想以前的日子,是不是太過於看重對錯了,所以是心上蒙着灰塵去生活的,值得的或者不值得的都在不經意間浪費。

所以,要試着擦一擦,有的時候能夠拂去灰塵的是一句話,也可能是一張老淚縱橫的臉,至少清醒還不算晚。跟着心走,也許幸福在無聲無息間就觸到了。

本文作者: 文藝小礦工

公眾號:寫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