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皮囊》有感:撕開皮囊看靈魂

編者按:

讀《皮囊》有感:撕開皮囊看靈魂

《皮囊》是一部“認心又認人”的書,作者蔡崇達借書中人物阿太的口説出:“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污濁給拖住。”凡人都有皮囊,可凡人都認不出皮囊。《皮囊》恰是一盞明燈,照亮人們那顆沉睡已久的心。今天讓我們走進豔春老師《撕開皮囊看靈魂》一文,悉心感悟:如果美好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相融,那將是如何一番美好動人的境界?

(濟南市北坦國小 董亞君)

最近剛讀完80後作家蔡崇達的《皮囊》,説實話,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一部直擊我心的作品了,安靜的夜晚,捧起書來,靜靜地讀。我是70後,我可能無法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但書裏的故事卻是真真切切地走進了我的心裏。那些文字撕開我的皮囊,撞擊着我的心靈!身邊的人,平凡的事,書中的人生智慧和感悟讓我幾度淚流滿面,幾度掩卷沉思。

有的智慧真的與你受過多少教育無關。

翻開第一個故事,我就被一個活到九十九歲的“阿太”震撼了!阿太是作者外婆的母親,一個狠角兒。她抓起未被割中動脈的灑着血到處跳的雞狠狠往地上一摔,説:“這不結了——別讓肉體折磨它的靈魂。”她在女兒葬禮上白髮人送黑髮人一聲不哭,説:“因為我捨得。”她將自己年幼的兒子一次次扔到水裏學游泳差點溺死,説:“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她會切斷了手指淡定地説:“沒事,就是把手指頭切斷了。”多狠啊!然而她卻會在摔傷動不了時哭喊自己被困住了。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我想,沒文化的阿太是哲人!我想,狠心的阿太有大智慧!

“年輕的時候選擇了怎樣的生活,年老以後就會有怎樣的結果。”道理人人都懂,但人的這副皮囊啊,生來就貪圖享受,並且“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輕盈的生命,都被肉體和慾望困住!如果我們都有阿太的智慧,很多時候就會對自己狠一點!教育孩子時,對孩子狠一點,讓生命不留遺憾!

以一座房子的形式宣言愛情。

《皮囊》中,《母親的房子》一文,講述了作者父親與母親一輩子不曾明説的愛情。那時,他是個驕傲的男人!他二十七歲,她二十四歲,他一貧如洗,第一次約會,他拉着她的手指着一塊地説會把它買下來,然後蓋一所大房子,她相信他。婚後三年,他果然買下地,又舉債蓋了房子。再後來他擴建了大房子,把他和她的名字編成一幅對聯,刻在石門上,雕上花鳥,他和她的名字命名了一座房子時,她杵着嘴不説話,他在一旁得意地看着。

後來,她是個驕傲的女人!她在他偏癱後一個人撐起一個家。與貧困鬥爭了一輩子的她把當初他建的房子分階段改擴建到四層樓,屹立在小鎮,理由只有一個:“你父親生病前就想要建房子,所以我要建房子。”

房子是用來住的,有時房子不僅僅是用來住的,我的房子就這樣。十年前,為了在這座城市安身,我們賣了縣城的大房子。那房子是我們婚後按自己的意思設計建蓋的,快建好時,我有了女兒,懷着她買建材,睡在車裏守工地,房子見證了女兒的出生!住了四年,建房的欠款剛還清,我產生了調工作的想法。

那時,木已成蔭,花已成叢。依舊記得賣房子時,丈夫傷感地説:“這輩子怕是再住不上這樣的房子了!”女兒才不到四歲,對房子是沒有記憶的。她國小時,有一次翻看小時候的照片,感歎説原來的房子好漂亮!儘管我們住着城中心的學區房,但我一直覺得欠爺兒倆一座大房子,所以才又舉債買了現在的大房子,算是一種儀式吧!

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眼淚。

我以為,所謂的共鳴就是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眼淚。書中多次寫到中風偏癱的父親。

那個暴躁的父親,那個突然倒下的父親,那個倔強的父親,那個無助的父親,那個躺在廳堂裏僵硬冰冷的父親,分明就是我的父親!我一次次讀得淚如雨下!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我的父親是孤兒,從小練就了獨立堅強的性格,在我的記憶中,家裏家外父親都是一把好手,即便退了休也一刻不肯閒着,騎着一輛自行車,穩健地來去。

可68歲那年,他卻突然中風倒下了!其實,父親發病前是有徵兆的,只是我們太無知,一生和藹退讓的父親發病前兩年卻非常暴躁,一言不合就罵母親,那時候他的身體已經在悄悄發生變化,可我竟然以為他是那樣強健。直到他躺在醫院裏翻不了身,我才相信他是真的病了!父親兩次中風還能站起來,連醫生都認為是奇蹟,出院後他努力地鍛鍊,拖着無力的半邊身體,堅強地站起來,蹣跚着上街買菜,沾了便便的褲子他偷偷地用一隻手洗乾淨,自己做早餐,做飯,打掃庭院。我知道父親艱難地做着一切,既是不想麻煩兒女,也是要有尊嚴地活着!

向來理智的父親患病後幾次上騙子的當,向來剛強的父親患病後動不動就潸然淚下,向來温和的父親患病後很急躁,那時不懂,覺得他病急亂投醫,覺得他晚年性情大變,直到他溘然長逝之後,我才懂得那是,那是父親無助中的一次次自救!

父親的腦梗是顆炸彈,但從沒想過他會那麼快就突然離開我們!雖然他常常控制不了淚水和口水,雖然他時常控制不了大小便,但只要還能走路,他就活得有尊嚴!最後一次倒下,我想他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了,所以他索性不願醒來!昏迷了一星期後,與世長辭,沒有給兒女們留下一句話,沒有看這個讓他苦了一輩子的世界最後一眼!

總有我們無法抵達的遠方。

作者和他年少時玩伴文展在十二三歲時就不滿於小鎮赤條條的無聊感,想要掙脱小鎮的一切,到大城市去,過想象中的生活。自負、篤定而決絕的文展被他的執念摧毀,身體和靈魂都在流浪。而作者卻在興趣的引領下,到了北京,過上了文展想要的生活。

生活就如一齣戲,十年二十年,劇中的角色換位了,顛倒了!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覺得沒有到不了的遠方,於是毅然決然地離開家鄉去找遠方,最後發現,總有我們到不了的遠方!但無論如何,不能像文展那樣迷失了家的方向!

作者|李豔春

公眾號|董一菲詩意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