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5篇,歡迎借鑑參考。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5篇(一)

人生就像一條漫長的路,路上有可愛的小花,温柔的小兔,也有可怕的荊棘,危險的猛虎,我們在路上磕磕絆絆的走着。有的人,走得壯烈,走得華麗;有的人,走得灰暗,走得毫無價值……

走在路上,回首遙望遠方,只見過去的點點滴滴,一一浮現在眼前。成年人的路,往往復雜,難以區分現實和虛幻,障礙處處難;孩子的路,是一條開滿誘惑孩子的豬籠草的稚嫩小路,但是,豬籠草會比美麗的花兒少好多。

一天,我拿起了書架角落中的一本書。我輕輕抹去灰塵,發現這本書叫做《孩子你慢慢來》,封面上是一張小男孩在枯葉上走路的圖片。“咦,是不是童話呢?哦,會不會是講教學經驗的啊?是不是一封封信呢?”我帶着滿臉的問號翻開了書本……原來,這本書主要講了:小男孩安安和爸爸(德國人)媽媽(中國人)的種種事蹟,還講到了他的弟弟——飛飛的出生給了他極大的“壓力”,因為他發現,媽媽好像不喜歡他了;他為了試試新剪刀鋒不鋒利,而去剪弟弟的衣服褲子,搞得弟弟像個小乞丐;安安在聽媽媽講水滸傳時,想到了打劫,便與昂弟跑到街上“打劫”巧克力等等有趣的成長故事。

書中曾説過一句話:“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那麼,怎樣讓小天使不受污染地成長呢?記得,書裏有一段寫了安安與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贏了,誓死捍衞似得抱着小卡車,只見安安後退了兩步,媽媽剛要去安慰他一下,可安安卻擺出一副舉的姿勢,嘴中發出“砰砰”的聲音,然後滿意地喊了聲:“死了!”媽媽卻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動機是從哪兒來的。安安愛聽故事,媽媽當然就講故事嘍,講到《小紅帽》時,安安便知道了:獵人要用打死大灰狼了,而,是能打死人的。從此以後,媽媽講故事之前,都會瞅瞅,裏面是否有暴力沒有了。

記得我小時候,也有一次很萌的經歷。夏天來了,媽媽帶我去買西瓜吃。這時,我看到人們在選西瓜的時候,會用手敲一敲,聽聽聲音,再買。於是乎,我就認為買東西時都要拍拍它們,媽媽也沒在意。後來,媽媽帶我買鈴鼓,我選了一個紫色的,然後熟練地舉起右手,在上面拍了兩下,(耳朵是湊在上面的)誰知,震耳欲聾的響聲傳來,耳膜被震得生疼,“唉,看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要敲一下的啊!嗚嗚……”媽媽和服務員阿姨見了,簡直要抱着肚子笑開花了。

慢慢來吧,孩子!你慢點來!可是,如今是已經做不到的了。現在的孩子,一個學畫畫,一個學舞蹈,還有一個又學畫畫舞蹈,還學圍棋武術,如何慢慢來呢?!爸爸媽媽們一定説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嘛,多學一點又無妨。可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否真正喜歡呢?爸爸媽媽,讓我們有一個像安安那樣慢慢來的機會,讓我們輕鬆一點兒,去尋找自己該走的路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5篇(二)

近來利用下班後一個人的閒暇時間,再次品讀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每次合上書,內心總是生出無比的柔軟和感動。記得去年第一次拿到這本書來讀時,內心也是經常非常温暖和觸動的,經常讀着讀着就不知不覺的流下感動的淚水,感動之餘就會想:作者當時內心是有多麼温柔情懷和有多少無限的愛,才能寫出那麼細膩的文字呢!現在再讀,感受更多的是對這位智慧母親的敬佩和身同感受!如同坐在時光機,和作者一同經歷着她的一切,心裏的感覺非常奇妙。或許看書時的人生階段不一樣,可以直接影響當下的感受吧,我現在二胎中,肚子裏的寶寶七月份就要出生了,每天感受到小傢伙在肚子裏調皮、折騰的動來動去,母愛自然而然就會更多了,每個星期五,更是特別期待女兒晚上回來,可以享受更多的天倫之樂。

這本書是龍應台寫的“人生三書”:《孩子你慢慢來》、 《親愛的安德烈》、 《目送》其中的一部,也是最讓我感動的一部。龍應台是現代作家,曾擔任台灣文化部部長,34歲才第一次做母親,龍應台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 且至今未畢業。

看完她這幾本書,覺得她寫這幾本書時,連筆都是温柔纖細,深情動人的。特別是《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寫於20xx年前,書中描寫諸多生活中的讓人動容的細節,太多純真、喜悦的場景,反映出作者細膩的情感,讀起來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我無數次嘴角禁不住的一次次上揚,內心深處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變得無比的柔軟。這是讀其他教育類書籍絕對沒有的。建議初為人母或已為人母的,想更好的教育孩子,引導孩子的媽媽們,有興趣的一定要讀一讀,非常值得一讀呢!

因為這是一本充滿愛的書,是從母親角度寫出的生命體驗性質的生活散文。是一位母親與孩子成長的直接對話,這個過程有過欣喜,有過吼叫,有過懲罰,有過哭笑不得,走着走着,或許就成了作者一段不可磨滅的回憶,一個值得珍藏一生的故事吧。我好像已經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孩子成長的點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到這位母親和她的孩子之間所有成長中的喜悦與淚水。同時,我可以感受到作為母親的龍應台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台在專心育兒時,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她在書中説:“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 而正是通過對這一衝突的訴説,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絕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而是對生命與成長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吧。

十五年已經過去,龍應台不僅成為華文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枝筆,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現代女性在個人事業和母親角色的衝突,尤其是在人世中親情的牽絆的問題。而這本書也能給無數讀者帶來不一樣的感動和啟迪。

龍應台是一個有智慧和內心充滿愛的母親,她對孩子的教育,有如春風化雨般潤物細無聲。

從安安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開始,她就做他的“導遊”,帶他認識這個全新的世界,一點兒微小的事物也不會錯過。即使是一條普通的路,在他們眼中也有別樣的美,我想這也為安安後來學會對於現象如何敏鋭靜觀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吧。安安提出的每個問題,她也會巧妙地回答,更不會打擊到安安蓬勃生長的求知慾,試問哪個孩子不曾對世界抱有好奇心呢,但是當父母回答不了孩子關於是這是什麼?還有無限的為什麼的提問時,是不是就不了了之了呢?而且大多數父母都很容易忽略身邊尋常不過的事物,父母的不在意,久而久之會對孩子造成無力迴天的影響。孩子長大後是否將會很難感受到平常生活中的美好,失去的可能是發現和欣賞美的眼睛呢。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的是媽媽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角度看世界。在這個全民焦慮的時代,作為父母的我們,再不能忍受的可能就是讓孩子慢慢來吧,每個教育結構都在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從幾歲開始,幫自己的孩子報這樣或那樣的培訓班,孩子沒有了自由玩耍的時間,被父母們天天或軟或硬的逼着去上培訓班,想當年我自己不也一樣嗎?女兒才四、五歲,那時候因為胸前的血管瘤一直都在治療,所以女兒的身體素質都比較差,經常生病吃藥。但我還是一意孤行的讓女兒去學跳舞,後來還是因為女兒的身體吃不消才沒有繼續學跳舞。不過陸續再幫她報了美術班,還學過鋼琴。最後都因為自己工作的不定時和女兒不願意犧牲玩耍的時間等等各種原因而擱淺了。

其實我們做父母的,很多時候都會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自己孩子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特別希望她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她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我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望都加在了孩子身上,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你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她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自己的成長。而不是父母期待和控制下的成長。

我在這十四年的養育女兒過程中,從一無所知到摸索着前行,再到這幾年,在工作之餘都是在看相關的養育書籍。就是因為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已經“黔驢技窮”了。我曾經好多次和女兒有矛盾後,特別是互相不認同、大聲説話的時候,我就會無助的對她説:“女兒,你第一次做女兒,而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我們互相體諒,互相理解,都不要生氣了,好嗎?”這時候,女兒的哭鬧、不耐煩或生氣就會消停下來。然後兩個人就經常哭着或笑着擁抱在一起,再次言歸於好。其實我女兒現階段,在好多人看來,還不是很優秀的孩子,畢竟她的成績不夠理想,做事情有時候比較拖拉,有時候還有點小任性。但是她熱愛生活: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她喜歡做菜給我吃,她做的番茄炒蛋比我好吃多了。還從7歲多開始,就可以自己獨立在家,拿麪粉和糖、雞蛋等,做各種各樣的小吃了。一開始我挺驚訝的,她怎麼會做的呢?不過我一直都在支持着她的這些愛好,她腦子裏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她也會經常告訴我,做了什麼夢呀,或者學校的有趣的事情也會和我分享。除了成績不夠好,我一直都相信,也同時告訴她:你是個優秀的孩子。她經常考試不好時會對我説:媽媽,我沒有你説的那麼好,但是我每次都肯定的告訴她:你現在沒有那麼好,但是會越來越好的。然後她就會半信半疑的眼光看着我。表情也會慢慢放鬆下來的。我一直希望她可以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和寬容,對她無條件的接納和關注。每天開開心心的快樂成長,能一步一步的自我管理,自律的去學習生活,人生一直有幸福感,慢慢的找到她未來想走的路,就夠了。

在這裏,特別想對我女兒和準備出手的寶寶説:孩子,你慢慢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就像在書中寫的那段:“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的5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是的,作為父母,我們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温柔的堅持。

合上書,想起曾經看到過的一個小故事:《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我還拉它,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要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不得不慢下來,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 原來夜裏的風這麼温柔。我還聽到鳥聲,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呀!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莫非是我弄錯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其實養育孩子的過程,不正像是和蝸牛一起散步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家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其實天生具有內在的秩序感,並且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完善。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很多時候,我們父母的催促實際上是在要求孩子用自己的秩序來向父母的秩序做妥協。所以作為父母,當催促即將脱口而出,不妨蹲下來,看看孩子的世界裏正在發生着什麼。尊重孩子的節奏,予孩子充分的愛與自由,她們內心才能更從容,才能擁有幸福的能力。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才會走得更遠。孩子是上帝送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無比的感恩上天給我再次當母親的機會。我希望自己在未來教育和陪伴孩子的路上,儘量的放慢腳步,不催促,耐心等待,陪孩子靜靜的,慢慢的體會生活的滋味,去欣然接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階段的獨特性。如果可以平常心的一直領着孩子慢步前行,收集沿途的快樂風光,確實是一件無比珍貴的事,這其中成就的,除了孩子,更多的是我們自己。不是嗎?

願作為父母的你我,耐心陪伴,靜待花開。共勉!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5篇(三)

龍應台是台灣著名作家,她的著作很多《目送》、《親愛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來》等一些較有影響力,最近,剛剛讀完《孩子你慢慢來》一書,感觸頗多。

《孩子你慢慢來》寫到“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對龍應台而言做一個母親作為一個女人一生當中的重量是何等的重!

書中以第三人稱來敍事,彷彿作者也在和讀者一起來打量這對母子的生活常態,你看不到一個母親面對着你絮絮叨叨那些生活的細碎。華安在玩耍在淘氣中認識這個世界……媽媽在做家務在趕稿子在給孩子唸書在生氣……那些文字最樸實、最細膩、也最簡潔地還原了一幅幅歲月畫面,幾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議論、説教,只是乾淨利落的描述,讓你看到,聽到,觸摸到,然後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成才,不是如何如何出眾,而是讓人思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那些不經意間遺失的細節。它們渺小、無謂,它們太習以為常,太容易被遺忘,可它們就這麼漂漂亮亮地給留了下來,寫了下來,一篇篇,一幕幕,長長短短,晶瑩剔透,甚至不要求情節完整,只要納依附在事件上的情緒傳達出來,就行了。

拜讀此書以後,我才深深感受到作為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龍應台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歎,她的文字也可以有萬丈深情,龍應台作為一個母親,她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字裏行間不單單是傳統的母職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

在書中,我發現許多句子充滿了愛,體現出龍應台十分愛自己的孩子,因為龍應台以一種母親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自己的兒子華安教育成了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

《孩子你慢慢來》讓我懂得了母愛和做母親的辛苦。作為大多數母親都對待自己的孩子十分嚴格,這一點使孩子發生了叛逆心理,而在這本書中龍應台和兩個孩子相處十分融洽。作為孩子都有幾個無知的要求,比如説要媽媽很温和、要媽媽不打人不罵人、要媽媽不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這些要求並不過分,但要做到卻很難,而龍應台全做到了。此書還告訴大多數母親,如何做最優秀,最討孩子歡心的母親。做一個孩子忠實的觀眾或者拉拉隊員,虔誠的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時刻牽頭引領,只能望向他蹣跚的背影而已。

但願普天下所有的母親都能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像龍應台一樣盡職的好母親,滿足孩子們那些無知的要求吧,因為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將此書獻給已做母親或即將做母親的您一起分享!體驗做母親的那份喜悦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5篇(四)

海風帶着淡淡的鹹味,翻起泛白的浪花,帶起我的裙角,遠處的天與海淺淺交融,從白到淡藍漸漸暈染為蔚藍。我回顧身後,一母親帶着小男孩兒在沙灘上踱步,留下兩串深深淺淺的足跡。輕輕翻起《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細細品味書中的足跡——

這一串足跡,是母愛的足跡。龍應台書寫的語句,一改犀利的風格,讓我體會到了母親之愛。我品到了媽媽聽到孩子學會説話後“很沒教養地扯着嗓子”的欣喜,我看到了媽媽看孩子扎蝴蝶結的耐心的目光,我聽到了媽媽細細教孩子認字的温和話語。母愛,使龍應台以媽媽的角度看世界時,透出孩子的純真心理;母愛,使龍應台細心描寫孩子丫丫學語的口音:黃色是“嗯色”、青蛙是“青花”、流水是“游水”、人家是“鴨鴨”、古道是“五道”、西風是“蜜蜂”;母愛,使龍應台描寫孩子動作時,令我感受到媽媽那濃郁的眼、慈愛的眉、含笑的脣、自豪的鼻、幸福的臉。

這一串足跡,是孩子的足跡。華安從丫丫學語到認識單詞、從蹣跚學步到奔跑嬉鬧、從捉弄弟弟到乖巧懂事,這一步一步的足跡,在字裏行間娓娓道來。華安散步時問的一大串問題、指的一大筐事物、説的一大堆單詞,令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好奇童真;華安面對不同的人説的不同語言,與對孩子説瑞士語的錯誤認知,令我感受到了孩子的聰明可愛;華安因看童話想嫁給王子而想公主的想法,讓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淳樸懵懂。

這一串足跡,是歲月的足跡。書中的零散文章,以歲月為線索,串連成一條長長的錄影帶:孩子出生,母親喜悦;孩子學語,母親無奈;孩子走路,母親好奇;孩子嬉鬧,母親擔心;孩子成長,母親驕傲·····這一段段慢鏡頭,使我看到歲月的流逝。

海風又一次湧來,海浪輕輕舔舐沙灘,遠處的天與海交融,從白到橘紅漸漸暈染為紫藍,我蓋上書,想前望去,一母親與小男孩兒在沙灘上踱步,留下兩串深深淺淺的足跡。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範文5篇(五)

這本書講述了龍應台女士和她的兩個兒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整本書中,每一個與孩子相處的細節,都是母愛的流露,同時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

從古至今,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為,孩子應該無條件的遵從父母的安排。但是在這本書中,龍應台女士讓我看到了一種不一樣的觀點:媽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看世界,他們彼此尊重,一起成長。這是我今後將要努力的方向。

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上,家長與孩子之間總會因觀點不同而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就會給我們和孩子之間帶來傷害。這一直是讓我很苦惱的地方。

在讀到了龍應台女士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給了我啟發。這段話是這樣説的:”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而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和尊嚴,給你快樂。”

這段話寫出了我想對孩子説,卻又表達不出來的觀點。孩子們也能從這段話中瞭解父母要求孩子們認真學習並不單單只是為了一個好成績,一個好名次,而是為了一個美好的將來和有尊嚴的生活。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許多與孩子相處的新穎的觀點,讓我受益終生!但是,俗話説得好,説着容易做着難,但我會努力改變自己,爭取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找出適合的解決辦法,能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