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高中作文

讀了《三國演義》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感歎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更深深地被各路英雄人物所吸引,我還要在這個三國世界中繼續探索......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閲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高中作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作文大全

在上一篇讀書筆記裏面,我是通過五常――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當中的“義”的眼光和觀點看了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而這次我有感而發的書籍,是集“五常”――仁義禮智信為一統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説《水滸傳》是一道菜,那它則是一大鍋火辣的火鍋――雖然只有一個“義”這一個味道,卻也是濃墨重彩,讓人慾罷不能,大呼過癮。而《三國演義》,則更像是一桌子的盛宴,五常俱在,五味齊全。對了!這本書就是四大名著中的另一部宏篇鉅作――《三國演義》。

説到《三國演義》,還是要從他的故事背景開始説起。東漢末年,昏君無能,宦官當道,逆行倒施,天怒人怨。正所謂是“時代造就豪傑”,和水滸傳一樣,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只不過這次,是連東漢王朝也一起反了。而本篇故事,正是講述了從黃巾起義,到三國一統,司馬立晉這段時間中的傳奇人物和傳奇故事所共同繪製的演繹的一篇可歌可泣的宏篇長卷。

前面説到,《三國演義》是集君子五常精神的大成之作,那麼它到底“大集”在哪兒呢?

首先,是仁。整篇《三國演義》,都瀰漫着“褒劉貶曹”的味道。這個“劉”當然就是劉備。而所褒獎的,就是劉備的仁義的王者之道。他愛民如子,恐治下民眾受曹操屠戮,攜民逃亡;愛惜將領,甚至一怒摔子。這,就是一個仁者的風範。論兵數戰力,蜀國不及曹魏;論糧草後勤,蜀國不及東吳。可就是因為劉備的仁,才使得蜀國具有其他二國所不及的一個優點,就是人才。正所謂仁者,天下向也。

再者,是義。關羽,不失為其中的佼佼者。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幕是:關羽被曹操所俘虜,但曹操對關羽禮賢下士。他看關羽身上的粗布綠袍已舊,故讓人縫製錦緞翠袍一件,並讓人給關羽送去。關羽卻言“舊恩不忘”,把劉備送給他的粗布綠袍穿在裏面,貼身而着。從這些小事,我們也能看出,什麼是義。

還有,禮。劉備三顧茅廬,對諸葛亮以禮相待。張飛嚷着要將“諸葛小兒”“捆綁來見”,劉備阻止了他,並以禮數征服了諸葛亮的心,使得卧龍出山,幫劉備達成三分天下之宏圖帝業。這就是待人以禮的魅力吧!

第四,智。魯迅先生曾經評價諸葛亮:諸葛之智近乎妖。火燒博望,草船借箭,華容道設伏,七擒孟獲。乃至到死,還設計了一次“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妙計。還有在整個故事中的各個謀士,不管是連環計的鳳雛龐統,還是毒計滿腹的賈詡,又或者是曹

操敗走赤壁而大哭曰“奉孝在世不至於此”的郭嘉,都是智的代表,體現了古人的高超智謀。

最後,便是信了。最講信用的,還是要提到關羽。關羽被曹操俘虜之後,提出幾條苛刻要求,其中有一條:一旦得知哥哥下落,便要領兩位嫂嫂投奔大哥而去――這是兄弟的信義。後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投哥哥而去, 曹操也講了信用,放他而走。待到日後,關羽在華容道念曹操之恩,放其一命,這些不都是古人間的信之美麼?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五常俱在。這就是中華傳統的美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作文大全

去年暑假時,我第三次讀了明朝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 每一遍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書中記載了很多經典的戰役和流傳很廣的計謀,如:草船借箭、空城計、赤壁之戰、六出祁山等,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的故事。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劉備、關羽和張飛一起來到諸葛亮的家。

童子開門後,説:“先生今日不在家,他出去辦事了,大概幾天後會回來的,請玄德公數日後再來。”

劉備、關羽、張飛只能帶着遺憾離開了諸葛亮的家,離開了荊州南陽的卧龍崗。

數日後劉備、關羽、張飛再一次來到孔明的家,依然未能與孔明先生相見,只能再次遺憾地回去了。

雖然屢次碰壁,劉備仍然毫不氣餒,第三次來到了孔明先生的家。童子開門後,説:“先生今日在家,他正在午休!我不妨去幫你喊醒他。”劉備説:“沒關係,讓諸葛先生多睡一會兒吧!我就在這等他。”

過了好幾個時辰,諸葛亮還是沒有出來。諸葛亮真是在睡覺嗎?

看那粗魯漢子張飛,此時也沒有多考慮什麼,認為諸葛亮一定在假睡,怠慢了劉備,氣得臉紅脖子粗,説:“先生如此傲,我大哥在外面等他,他卻在屋裏睡覺,待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關羽是個比較冷靜的人,連忙制止張飛。 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起來,也許已深知他們的性格。為了進一步考驗劉備的誠心,他一直尋找各種理由不願意跟劉備出山,可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意十分堅定,不停地勸説諸葛亮。最後,劉備的一片誠心打動了諸葛亮。短短一章《三顧草廬》,細緻入微地寫出了四個主角的性格,真讓人拍案叫絕。我在讀第一遍的時候,也像張飛那樣對諸葛亮的做法十分不理解。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才理解到,諸葛亮其實並沒有在睡覺,他在考驗劉備的誠心。因為像諸葛亮這種足智多謀的人,是不會隨隨便便地跟從一個人為,這一出山就意味着終身相隨,意味着要開創一番事業,. 如果遇到一個昏君,不但不能建功立業,還會讓天下的百姓受苦受難。以前我對諸葛亮的冷靜和足智多謀並不瞭解,現在終於瞭解了。

《三國演義》述説了三國時期的歷史軍事,也述説了中國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不愧為一本經典鉅著,值得反覆閲讀,反覆思考,從中可以悟出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也來讀一讀吧,保證你會大有收穫!

《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作文大全

《三國演義》中,周瑜可謂是一個塑造很成功的人物,他的小肚雞腸、嫉賢妒能給無數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歷史上的周瑜是不是也如此呢?換句話説,《三國演義》是不是歷史呢?

作為一本歷史小説,經過毛澤東“四大名著”的評判,《三國演義》確實是名聲在外,它在人物個性的塑造上也有可取之處,但竊不可當作正史來看,否則“誤人子弟”四個字就是專門為羅貫中設計的了。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説,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