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讀後感怎麼寫

書的讀後感怎麼寫?要讀懂原文抓中心:我們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有寫“感”的條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書的讀後感怎麼寫,歡迎閲讀。

書的讀後感怎麼寫
書的讀後感怎麼寫1

“讀”,是指在文章開頭交代讀了何人何文,有何感發點;“感”,是在“讀”的基礎上,通過聯想談自己的感受。而讀後感,一般採用兩種形式:一是邊述讀(交代所讀內容)邊發感;二是先述讀後發感。

寫好讀後感,除了掌握基本的文體知識外,還必須把握五個寫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第一,要研讀原文。

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主旨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學生寫好讀後感的基礎。

第二,確立感發點。

也就是文章的理論基礎或中心論點,又是寫文章的“入手處”,千萬不能馬虎。選好了這一“入手處”,文章會寫得不僅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

第三,述讀與發感。

述讀,包括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簡潔的話概括有關文章的內容和總體感受,也可提出明確的感發點,也有開頭交代一下所讀作品寫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後感的由來,要發什麼感。

第四,讀後感的結尾

結尾可概括中心,總結全文,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發人深思。“文無定則”、內容決定形式,根據不同類型的讀後感可採用不同的結尾形式。

第五,寫讀後感常見的毛病。

①讀原文多,“無感或感少”,喧賓奪主。有的同學寫讀後感,主體部分完全是複述原文的情節,或加進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述,這些都違反讀後感的最基本要求。

②評述原文多,“感而發,牽強附會”,這類文章混淆了讀後感與文學評論的界限,把無關緊要的內容勉強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學最易犯的一個毛病。

書的讀後感怎麼寫2

一、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

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二、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三、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

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四、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

總結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當然要寫好讀後感,關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説,如果是記敍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會其深刻的寓意。當然,讀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後感只能容納一個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麼好,都要忍痛割愛。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並圍繞一個感點,聯繫實際,談深談透。

書的讀後感怎麼寫3

什麼是讀後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可以對故事內容稍作介紹,對人物和書進行一個整體評價。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

(2)亮明基本觀點。

喜歡哪個故事片段,是什麼感動着你,説出文章中的哪個情節吸引了你(概寫),你是怎樣被感動的,受到了怎樣的啟迪。(突出細節,寫好感人點)詳寫

(3)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

聯繫自己的生活,談談讀完這本書後,你會怎麼做,或者將對你有什麼改變。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詳寫

書的讀後感怎麼寫4

一、精讀原文,感悟內容

“感”是從讀中產生的,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實質,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對原文都沒讀懂,那也就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感想來。

怎麼讀呢?要邊讀邊想,邊讀邊記。哪些地方使你激動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萬千都不要放過去。要反覆讀,邊讀邊體會文章的實質,聯繫自己生活的實踐,加以對照、比較,同時要在原作上作上記號,如圈、點、劃,或在空白處寫上簡略的看法等,以便讀後好查找重點之處。

二、圍繞感點,引述內容

讀後感是“讀”後所得,寫的時候要緊密結合原文,圍繞感點,適當地引述原文,讓人家看得出的確是讀有所獲。如果脱離原文,別人就會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你這感受從何而來。如讀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就可以引用文中小女孩賣火柴給媽媽買藥或小女孩在幸福的幻想中凍死在大年夜的句子,引出自己的感點。由此可見, “感”是由“讀”而生,自然就是讀後感了。但要注意,引述原文時不能太多,有的同學在寫讀後感時,用大量的篇幅去複述原作的內容或敍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結尾發表幾句感想,這樣寫就不符合要求了,“讀後感”就變成“讀後抄”了。

三、分析材料,提煉感點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兒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後,我們可以抓小女孩對媽媽很有孝心這個感點,也可以抓小女孩生活悲慘這個感點,還可以抓……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四、聯繫實際,充實內容。

結合實際,可以是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也可以是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一定要真正結合實際去“感”。可有些同學把讀後感寫成了檢討書,一對照,書上講的都是“光明”,自己一身都是“黑暗”。聯繫實際一個重要方面是聯繫思想實際,即讀了文章明白了什麼,知道了應該怎樣做……比如,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學生就可以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平時是如何對待父母的,自己是如何看待現在的幸福生活的,今後應該怎麼做。

書的讀後感怎麼寫5

一、 概述閲讀內容,把握適度

讀後感總是從“讀”入手,一開始就要拎出讀的內容,將其放在醒目的位置上。但拎出讀的內容不能鋪敍,篇幅不能過長,要簡潔明瞭,具有高度概括性。可以採用兩種常見的方法,一是概述,二是引述。概述抓住要點,切忌面面俱到。引述,可以直接或間接引述。但不管採用哪種概括方法,都要把握一個適度。內容過多了,會喧賓奪主,影響“感”的分量;內容過少了,不能看出“讀”的情況,使“感”失去支撐點。剛剛學寫讀後感,往往不能把握好適度,要麼大段大段地引述所讀內容,把“讀”寫成了彙報稿;要麼只有幾條筋,瘦得難看,不能反映“讀”的概況。“讀”要小於三分之一,“感”要大於三分之二。不能把握“讀”的適度,會使整個讀後感或頭重腳輕,或頭小肚大,比例失當,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因此,要多看看人家寫得好的讀後感,反覆琢磨其中的訣竅。寫讀後感應從寫好“讀”開始,邁好第一步。

二、 拎出感受點,把握亮度

一開始學寫讀後感,不要胃口太大,寫成對整本書或整篇文章的評論,而應該從小處着眼,截取讀物中的一個小點或一個片段。因此,在概述所讀內容之後,就要水到渠成地拎出感受點,這也是寫感受的落腳點、出發點,是全文的核心所在。它像一支路標,偏離了它,就會偏離方向,誤入歧途。它又像一根紅線,既能貫穿全文,又能攏住全文。它還像一副跳板,藉助它,由“讀”到“感”。説來説去,不能小看感受點,初寫讀後感,最容易忽視感受點,直接從“讀”跳到“感”上,把介於兩者之間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隨意丟掉。可見,拎出感受點十分重要。它一般是一兩句話,有點像議論文的論點。但拎出感受點也不可隨心所欲,因為感受點是“讀”濃縮的精華,是最能打動作者的一根弦,必須慎重對待,把握一個亮度,就是説感受點要十分醒目,十分耀眼,既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又能輻射全文,使整個讀後感跟着亮起來。

三、 闡述感受,把握深度

“感”的位置在讀後感中最為重要,它是全篇的主體。應該集中精力、筆墨寫好“感”。這個“感”不只是作者一個人的感受,也是讀者應獲得的感受,因此寫閲讀感受,要把握一個深度。不能浮光掠影,泛泛而談。寫好閲讀感受,使它具有一定的深度,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不要就事論事,就“讀”而談“讀”,要有明顯的針對性。要理論聯繫實際,有機結合實際問題來談。與社會現實扣得越緊,就越具有説服力,越能打動讀者。

第二,不要架空説理,要有真情實感。讀後感的“感”,不只是來自“讀”的內容,還來自自己的情感。魯迅先生有句名言:從噴泉中湧出來的是水,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是血。“水”和“血”都是液體,最大的不同不在於色彩,而在於內在質量。讀後感的感受,就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血。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感染讀者,具有廣度和深度。

第三,不要墨守陳舊理論,要與時俱進,體現新意。讀後感和其他文章一樣,貴在創新。

四、“讀”、“感”貫通,把握梯度

寫讀後感一開始就要考慮由“讀”引出“感”,接着扣住“讀”的內容和感受點來議論,最後還要回應開頭,再次揭示“讀”和“感”的內在聯繫,一脈貫通。這樣,一層一層寫下去,就像登山一樣,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往上攀登,最後到達頂點,給人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這當中就要把握一個梯度,層層深入,步步推進。讀後感的結尾,再次點明“讀”和“感”之間的內在聯繫,不單單是結構安排,首尾呼應,而且也是內容的深化,感情的昇華。

一個適度,一個亮度,一個深度,一個梯度,就是學寫讀後感應把握的“度”,這是寫讀後感最基本的要求。我們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思考感悟勤寫讀書筆記,特別是寫讀後感。初寫讀後感,不一定能達到這幾個“度”,但只要持之以恆地寫下去,一定會寫出文質兼美的讀後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