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滲透工作總結十篇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篇1

學校是國小生進行德育最重要的陣地之一,而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最豐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德育有機結合,很好地發揮數學德育的功能。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十篇

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德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提供的,但德育並不只是思品教師的任務,而是全體教師的任務。下面總結了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國小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插圖和應用題,可在教學時選擇富有教育意義的插圖、有説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以及數學史料等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如學習統計的一個題目就是一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內容。在完成此題的知識傳授後,教師可藉機滲透:“20xx年7月13日,我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申奧成功了!那天電視進行了現場直播,電視畫面上以及老師身邊的人們個個欣喜若狂。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麼申奧成功會令全國人民如此激動嗎?因為一個國家申奧能否成功,不僅僅看這個國家體育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你們看,現在我國的宇宙飛船上了太空,我們身邊的很多家庭都購買了小轎車,這些都是國力增強的一種表現。申奧的要求這麼高,我們國家能爭取到20__年奧運會的主辦權,那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同學們聽後羣情激昂,為祖國的強大而自豪,愛國情感油然而生。

二、挖掘教材內容進行公德心教育

國小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明顯,這就需要我們做教師的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貫穿於知識的學習之中。

數學本身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脱離了生活實際,數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就如無源之水。因此,教學時,可舉些生活實例來加大思想滲透的力度。如從上下車看候車公德,從乘車人數看超載現象?這些都可能使學生體會數學的生活性,激發學生更加喜歡數學並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

三、結合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國小數學教材中的許多內容,譬如,計算法則、運算定律及性質等許多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都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索、研究來認識它的性質,發現其中的數學規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課前讓每位學生準備好兩個完全一樣的任意梯形。上課時,讓學生拿出梯形動手操作,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圖形,並且思考這個新拼成的圖形和原來梯形的關係。在獨立操作的基礎上,將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在此基礎上實施合作學習,讓學生把一個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並且考慮這個新圖形和原來梯形的關係。通過第二次合作探究,學生運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並由此再次推導並驗證了梯形的面積公式。在“操作——探究——驗證”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領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發現的樂趣:原來數學世界奧祕無窮,只要我們有堅強的'意志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我們一定可以解決更多的數學難題,發現更多的數學規律。所以,我們在訓練學生解題時,應該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

四、結合課外活動開展主題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也可以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如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課外活動課進行有針對性的主題教育。例如,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電量,然後計算全班同學家庭一個月、一年的用電量。這樣即使學生掌握了有關的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節約用電,科學用電”的教育。又如,在學習統計圖表知識後讓學生走向社會,調查改革開放後當地城鎮居民和農民收入情況。調查瞭解當地農民家中各種高檔家電的普及率:電話98%、冰箱90%、汽車68%?結合教學開展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活動,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科學的熱情。我們要在教學中更好、更妙地進行德育滲透,做到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滲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們應該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會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使學生各方面和諧地發展。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篇2

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如何在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試從以下幾點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利用國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在現階段,課堂教學依然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形式,利用國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 透,是充分發揮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徑 。對國中一年級學生,主要對他們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 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培養健全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對八年級的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是他們瞭解法律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培養學生的護法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須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為。對九年級學生進行社會發展常識和基本國情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內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思想品德課基本上是一節課灌輸一個道德觀點或觀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造條件,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親身體驗,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例如:我在上《做誠信的人》這一課內容時,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謊、作弊、違紀等不守誠信的現象,開展了一次《誠信在我心中》的主題班會活動。在班會活動中,學生們對身邊各種不守誠信的現象進行分析,就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踴躍發言,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更真實、更深刻地體會到誠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從而增強了誠信意識。

又如,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我結合學校每週一升旗儀式,組織學生開展“國旗下的講話”活動,面對莊嚴的國旗,把自己心裏想對祖國説的話,熱情洋溢地説出來,從而在學生心裏逐漸樹立起對國旗對國家的神聖感、自豪感和責任感,昇華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再比如:結合學校“愛心助學會”成立七週年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愛心一小步,道德成長一大步”的專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表示以後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錢省下來捐給“愛心助學會”,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同學,還有更多的學生通過捐書,收廢品(將廢書、廢紙、飲料瓶積攢起來)等不同方式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對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等良好道德品質起到了促進作用。

總的來説,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質是體驗,只有在實踐中體驗,不斷獲得自身感受,並進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三、教學中聯繫實際生活進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聯繫生活實際就是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資源,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和幫助學生獲得對生活意義的領悟,獲得對生活、對世界、對人生的反思和感受,獲得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的認識,開拓學生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理論知識源於生活的需要,是從實踐經驗中抽象出來的,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國中生雖然涉世不深,但對生活已有自己的經驗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理論的指導作用,強化理論灌輸的同時,更要通過聯繫實際,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學生對生活實際的瞭解、認識和感受作為認識理論知識的基礎。特別是用發生在同齡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學生,極具親和力和説服力,很容易和他們產生共鳴。比如在教學“如何拒絕誘惑”時,我發現很多同學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因勢利導,把好的想法推廣給全班同學。這樣既擺脱了課本上條條框框的束縛,也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絕誘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常常採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質意義重大,作為德育一支中堅力量的思想品德課,要充分發揮和強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強道德教育的實效,提升青少年整體道德水平,為國家建設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篇3

品社課是實施國小德育的主要途徑,對學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我在教《品德與社會》時不僅注重課堂教學,而且注重加強課程的橫向聯繫,拓寬教育渠道,形成學科間滲透、課內外聯繫、校內外補充的道德教育網絡,從而進一步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1.品社課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相結合,體現教育的整體性

國小語文、數學、品社、自然等學科既是各自相對獨立的一部分,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雖內容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承擔着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任務。

我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把握好教材,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在課堂教學中捕捉住每一個可利用的環節,寓思想教育於愉快的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

2.品社課教學與學生實際相結合,體現教育的針對性

由於社會上一些消極因素的存在,國小生的思想行為也出現了許多偏差。如受“一切向錢看”思想的影響,使得學生開始滋生做事情講報酬的思想意識。又如隨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國小生口袋裏的人民幣也日益增多,吃零食、比穿戴、講享受成風。所有這些決定了品社課只靠單一的理論知識灌輸和教師空洞的説教是不能奏效的,必須採取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教材明道理,聯繫實際找差距,參與教育的全過程,通過自己的辨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今年,有個學生叫張,他家裏很有錢,平時他手裏的零花錢一般都有幾百元,他今年過生日請同學聚餐就花了四百多元。我瞭解這一情況之後,對他進行教育,他不但不聽,反而説,“這幾個錢算得了什麼,我家裏有的是錢,我爸爸都不説,您説什麼呢?”我用聯繫了他的爸爸,真沒想到,他爸爸振振有詞地説:“關於我兒子用錢的事,你就別操心了,只要你把他的成績搞上去就行了。”我只好苦笑。這樣好的孩子不能放棄對他的教育。於是,我在《品德與社會課》上,開展了“我們的零用錢怎麼花”的大討論,教育孩子要節約,不要亂花錢。通過同學們激烈的辯論,大家都明白了節約的道理。張同學也受到了教育,逐漸改變了亂花錢的`壞毛病,同時也學會了關心別人。

我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注重聯繫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道德認識,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3.品社課教學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體現教育的一致性

品社課教學要從課堂內容出發,與學校德育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才能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實現整體育人的目的。學校開展什麼德育活動,我都滲透到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之中,圍繞學校的德育主題開展教學。

我結合品社課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感受、體驗和實踐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知與行的轉化,實現二者的協調統一。

4.品社課教學與課前、課後活動相結合,體現教育的連續性

品社課的中心環節是明理,即:使學生明白課文中所闡述的道理,不僅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要想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所闡述的道理,必須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有的教材提供的感性材料不足,明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們將根據教材特點開展課前活動。如: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蒐集有關資料等,為明理充實感性材料,做好鋪墊。

品社課教學還要與課後活動相結合,因為品社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把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光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與課後活動相結合,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我通過課後活動的開展,鞏固學生的道德認知,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從而促進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發展。

我將品德與社會課的教育拓展到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是學生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更具影響力。

總之,品德與社會的教育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渠道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達到教育無痕,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篇4

德育在全部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關係着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大計。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既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更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和特徵。而社會主義的道德是精神文明的一方面,精神文明要從兒童開始。鄧小平同志指出:“革命的理想,共產主義道德,要從小開始培養。”

學前兒童德育教育任務的實現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就是説,學前兒童道德品質與個性的培養和形成需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實踐鍛鍊,同時兒童的道德品質也是在兒童的相互關係中,在兒童對成人的態度中,在兒童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因此,學前兒童的德育教育應貫穿在兒童的整個生活中。如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學前兒童的一日生活中?

(一)要創設條件讓兒童和成人或兒童相互之間直接接觸和交往。

因為兒童生活在集體中,必然和別人發生道德關係。在和兒童之間交往中才能認識人和人相互關係,學習處理人和人之間的各種關係,逐漸掌握行為規範形成道德品質。兒童只有參與集體活動,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否則也就很難培養出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等道德品質。

在兒童的一日生活中,教師除組織好兒童的集體活動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孩子有自由活動、自由交往和接觸的時間與場所,讓兒童在交往中,在歡樂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陶冶兒童的個性。並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逐步地擴大兒童交往的範圍和要求,從而也提高了道德品質的要求。例如,在幼兒園玩玩具時,讓幼兒懂得向別的幼兒借玩具時要用禮貌用語。遇到矛盾,解決矛盾才學會了正確的行為規範。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幼兒多接觸,多交往,這是重要的因素。現在我們讓兒童自由活動的時間少,限制交往,多是集體活動,有的兒童跑到衞生間談話交往。我們教師不要怕產生矛盾,避會矛盾,讓幼兒掌握正確的人際關係,學會與不同性格的人交往。

總之,在兒童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中,有着廣泛而多樣的道德教育因素,它為形成兒童道德品質和培養個性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廣泛的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寓德育於兒童的一日生活中。

(二)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做到有心人,認真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抓住時機進行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兒童每天都能接觸到各種新的信息,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兒童的各種心理活動,思想認識和行為目的都會通過他們的目光、表情和行為反映出來,因此教師要深入兒童生活,認真觀察兒童的一舉一動和表情。及時掌握他們的各種想法和問題,對兒童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教師才能及時地、有的放矢地對兒童進行教育,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和行為。例如,有一次午餐,吃的是糖包,孩子們都吃得特別香,特別多,糖包剩得不多了,我準備到食堂再去取。忽然,我發現靠窗户的桌子上剩下一個糖包不知被誰咬了一口,糖包的缺口正對着朱晶小朋友。是朱晶咬的嗎?不像,朱晶的糖包在手裏吃得還正香呢!朱晶是班上比較胖的'小朋友,飯量比較大。我走過去問:“你們還要糖包嗎?”那張桌子的小朋友看了看説不要了。被咬了一口的那個糖包最後被朱晶吃了。下午睡覺起牀後在給朱晶梳頭時我問她:“朱晶,桌子上的最後一個糖包是你吃的嗎?”朱晶點了點頭,“那麼那個糖包是你咬的嗎?”朱晶又點了點頭。“你手裏不是還有一個嗎?怎麼還要咬一口桌子上的糖包呢?”朱晶坦然地説:“因為要沒有了,可我還想吃,就咬了一口,老師説過,別人咬了就不能吃了。”當時我沒有批評她。而是針對這件事組織了一堂課《大象請客》。講的是大象請小熊和大熊吃糖餅,大象不愛吃麪食,面沒有多少了,只烙了三張,給大熊和小熊吃。請小朋友來分,有的小朋友説,一人一個,剩下的一張一人一半,有的小朋友説,大熊大吃兩個,小熊小吃一個。朱晶始終沒有舉手,我説:“朱晶小朋友請你給他們分一分好嗎?”朱晶站起來想了想説:“我認為一人一個,剩下的一個誰吃的快誰吃。”從這我瞭解到朱晶為什麼咬糖包了,我及時地對她進行教育,使她們懂得互相謙讓。只有細心地觀察兒童的各種行為表現才能抓住一切最佳動機進行教育。

(三)要及時地正確處理兒童相互關係中的各種矛盾,這是一日生活中進行品德教育的有利措施。

1、典型的事例要面向全體兒童進行教育。及時處理髮生的矛盾,幫助和促進兒童形成良好的相互關係。一個是牽涉全體兒童參加的,如:欺負弱小兒童的。另一個是問題性質比較突出,又有代表性的個別問題。

2、個別問題則需要個別處理,還要掌握問題產生的原因。教師要針對具體情況分別給予教育。同時教育方法要靈活,要使人信服,要幼兒明辨是非,問題處理要公平。例如:在一次飯前洗手時,朱晶活動量大,餓得快,她一聽説吃飯了,很快跑到洗手間去洗手。洗手要求是:先打一遍香皂認真洗,洗完後讓值日生檢查。今天值日生是我們班膽子比較小,平時不愛説話的劉淼。她洗完手後到劉淼那檢查。劉淼做事非常認真,把朱晶的手翻來翻去認真檢查説:“你多用香皂洗一洗,你的手沒有洗乾淨,再重新洗。”她認為手沒有洗乾淨就是沒用香皂洗的原因。朱晶説:“我用香皂洗了,你看見我沒用香皂了。”劉淼紅着臉説:“反正你沒有洗乾淨,重新洗。”她們正吵着,我聽見了走過來了解事情後想了想問:“朱晶你是用香皂洗的手嗎?”朱晶點了點頭,又問劉淼:“你看見她沒用香皂嗎?”劉淼搖了搖頭説:“我沒看見她怎麼洗的,反正不乾淨。”我説:“這樣吧,如果用香皂洗手,手上一定有香皂味,朱晶讓我聞聞你的手好嗎?”朱晶聽我這麼説把手放到背後,低着頭説:“我沒有用香皂洗手。”我説:“你為什麼不用香皂洗手呢?”她説:“因為今天我特別餓,我看是劉淼值日就想混過去,我錯了。”她又打香皂認認真真地重新洗了手,才去吃飯。

因此,正確處理日常生活中矛盾問題本身就是生動的德育教育,教師處理問題的態度會給兒童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些印象又會深深地影響兒童將來對待周圍事物的態度。

(四)要抓好兒童道德評價的活動

道德評價是按一定的社會道德標準,對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所作的一種是非、好壞的判斷。它可以影響、調整和制約人們的行為,使道德面貌發生變化。當兒童具有一定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以後,就會逐漸地判斷行為的是非、好壞,就會讚揚和支持良好的道德行為與習慣,批評和反對一些不良的行為和習慣。兒童道德評價活動可加強對道德認識的理解,只有理解了道德行為準則,才能以此衡量和比較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做出好壞的評價,從而也就提高了道德認識。兒童道德評價可進一步調動兒童的積極性,促進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兒童年齡雖小,但卻有積極向上之心,願意學習好的行為,願意受到肯定和表揚,得到滿足,受到鼓舞,從而強化了兒童的良好品德。兒童道德評價活動可幫助兒童更好地形成關心別人,互相友愛的品質。兒童學會對小朋友的行為進行評價,就是他們平時關心和注意觀察小朋友行為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其他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的感染與薰陶,進一步促進了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兒童道德評價活動要在教師有組織有領導下進行,才能起到它應有的教育作用。教師要掌握每個兒童的進步和變化情況,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其次對那些淘氣的或者不引人注目的兒童,應積極引導他們參加道德評價活動,表揚他們點點滴滴的進步,使幼兒接受教育,促進發展。例如,在小班可組織“誰的小車開得快,”中班可組織“我和小樹一起成長”,大班可組織“豐收的花籃”等活動。兒童道德評價活動應組織得生動、活潑、有意義,形式多樣,使兒童產生很大的興趣,使兒童有積極主動的態度,樂於參加道德評價活動,以便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學前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培養在兒童日常生活中要有目的地長期進行。只通過上課和其他個別的活動是達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兒童一日生活中的德育工作。對他們施以積極的影響,精心培養和塑造兒童的思想品德,為使兒童將來具有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品德打下良好基礎。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篇5

本學期我在學科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的課題研究,讓德育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各個學科的知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點,思想形成了學科知識的內在屬性,它們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脱離了教材,談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説教;反之,沒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智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對於具有豐富而生動德育教材學科的各學科而言,這一點更是關鍵。

在教學中,通過説服教育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良好品格的養成需要堅持持久,在掌握一定學習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從而樹立遠大的抱負,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學習知識的大潮中去,將來回報祖國。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如果堅持下去,最終贏得勝利,就會有一種自豪感。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二、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在德育過程中,動之以情,既是曉之以理的繼續,更是持之以恆導之以行的基礎,因而使受教育者獲得真摯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提高德育滲透效果的保證。各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語言文字,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總之,激發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才會使學生逐漸脱離低級趣味,而產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追求真、善、美,樹立遠大的目標,併為之而奮鬥。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薰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與學科知識融二為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各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

總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斷增強自身素質,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中去。

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是對學習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課餘時間組織活動豐富學生學科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篇6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那麼,在各學科教育活動中都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文化知識、態度技能、價值觀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諧、均衡的發展。”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培養中潛移默化、點滴浸潤實現的。

一、理論引領,是學科德育的前提

學科德育的落實,關鍵是行政領導,基礎是教師。要使教師能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進而自覺地“融德育於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必須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

(一)抓學習

學校組織教師學習《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道德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讓教師抓住不同學科滲透德育的途徑。引導教師轉變觀念,認識到“三個不等於”:第一是教學不等於智育,第二是分數不等於質量,第三是活動不等於德育。“三個不等於”的觀點在全校教師中逐步形成,使舊的教育觀、教學觀發生轉變。

學校還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積極開展多學(學理論、學範例),多思(反思成效、反思差距),多聽(聽經驗介紹、專家輔導),多研(評課、交流、參與課題研究),多實踐(積極參與學科滲透德育研究實踐)的學習活動。“五多”學習活動幫教師提升了認識、明確了目標、知道了方法、消除了困惑。

(二)抓示範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落實德育目標,提高實效,對大多數教師而言是“知道應該做,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也就是“聽起來很有道理,做起來沒有章法”。因此我們注意發揮學校市、區骨幹教師的引領力量,開展了“什麼是一節好課”等系列的活動。讓他們上引路課、觀摩課、並加強會後的研討、交流,使教師們學有實例。

(三)抓反思

學了理論,看了範例,餘下的就是開發並落實教材中的寓德點及本班學生可以利用的資源,我們要求教師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課後反思,在《教學反思錄》上記下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的得失成敗。把這些作為反思內容在教研活動中進行交流、討論,既為教師提供撰寫論文、總結、案例提供材料,又可作為學科德育工作的素材。

二、完善制度,是學科德育的保證

制度不僅有約束、強制的作用,更有引領、調控的作用。充分發揮制度的積極作用,是促使學科德育工作走上正軌的必經之路。

學校十分重視學科德育研究,我校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制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學科德育滲透工作規範化、系列化。

三、強化課堂,是實施學科德育的中心

有人説:一堂好課或者一位好老師的“真正貢獻不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這才是一堂好課的真正價值所在”。在實踐研究中,為了使學科實施德育更具實效性,學校初步總結出德育滲透課的教學模式:三環節、三步法。三環節即“選擇滲透點(塊)——把握滲透點(塊)——開掘滲透點(塊)”,三步法即“備課挖掘--講讀滲透--總結延伸”。

(1)備課挖掘。一是做好每冊書的滲透德育總規劃。對教材本身藴涵的德育內容的條、塊、點,恰到好處地挖掘、體現到位。二是分解總目標落實到單元、到每節課。三是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有體現三維目標的具體實施內容、方法。

(2)講讀滲透。即按備課教案要求,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自覺講到位。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一般體現在以下各方面:在課堂導語中體現、在課程背景上體現、在涉及人物上體現、在學科教學目標上體現、在處理課堂偶發事件上體現,以及在組織評價教學中體現等等。根據需要抓住主要點實施教育。

(3)總結延伸。在組織、總結、評價中既要注意知識的系統化,又要注意情感的昇華。並佈置課後相關的讀物,拓寬學生的精神資源,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總之,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在國小教學中應當是不露痕跡地滲透,要真正在教學實踐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將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潤物細無聲。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篇7

為了貫徹落實德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方面做了些努力,下面就如何實施切實可行的課程引領策略,使得“德育在學科中”得到很好的體現,談談我們的思考與實踐體會。

一、挖掘內容,優化教學

課堂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種全員性策略,教師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諸方面滲透德育教育來優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1.認真研究教材,期初制定工作方案。

每學期初我們分別召開各年級任課教師會議和學科教研組長會議,探討各學科的德育教育點。語文、社會、思想品德、英語等學科要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優勢,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數學、自然等學科,要通過中國和世界科技發明與發展的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教育,愛國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音、體、美、勞等學科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質,激發愛國主義情感,磨練意志品質,培養團結協作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明確了各科的德育教育點,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由教務處統一檢查。

2.注重教學細節,落實每個環節。

有人説“細節決定成敗”,德育滲透也同樣如此。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從課前準備到課上有規矩地回答問題,到作業本的使用等方方面面,我們要求教師要在細上下功夫,要高處着眼滲透德育教育。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細化德育工作,我們要求教師要寫好每本學生作業本的批語,使作業批語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樑。教師要注意規範用語,儘量多使用鼓勵語言。我們還專門對教師的作業佈置與批改作檢查,有的老師確實批語寫得很好,學生的作業本不但有等級標誌,還有“你做得好極了!”、“你的答案真精彩,老師也沒有想到”等批語。這樣的批語確實暖人心。對於作業批改不認真,作業量過多的教師我們通過教研組長反映給教師,希望及時改正。為了更好地落實德育教育,我們還組織了七、八年級“綠色作業班”評比。我們還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比如09年12月舉行了以“教研活動課題化”為主題的教研活動,號召全校教師説課、上課、聽課,使學科的德育教育真正細化,落到實處。

二、學習交流,真情奉獻。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現代教育越來越需要教師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它將直接關係到教育事業的生命,這也是學科教學德育滲透向深度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在今年3月還邀請了上海市特級教師張人利校長來我校就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學科德育教育,培養同學們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等方面作了探討,使老師們獲得較大的收穫。

三、專題研究,深化滲透。

在各學科教學滲透思想教育取得初步進展的情況下,考慮到語文學科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基礎,故我們決定在語文學科方面搞專題研究,從而把學科滲透思想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我們全體語文組老師在學科德育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1.學生在交流隨筆中默默成長。

我們語文組老師每週佈置學生一至兩篇隨筆。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造成相互學習的氛圍,老師們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挑文章相互批改。學生對隨筆交流非常感興趣,主要原因是這些隨筆都是學生的真實生活寫照,隨筆的交流成了他們思想的一種交流,甚至成了一種獨特的班級文化交流。有的同學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壞習慣沒有贏得同學的喜歡,相反是令人討厭,決定改正;有的學生因為看到同學在家中的良好表現,開始意識到自己平時對父母的不敬是多麼不應該;也有的學生因為看到同學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一件事,開始意識到自己逃避困難是不正確的;還有許多學生寫到的美文美德,不用老師多説,在學生自己的交流中,學生早已是暗中受了影響。

2.課前演講是我們教育學生的又一方法。

我們語文組老師善於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活動。比如開展課前的一分鐘演講。記得江英老師班有一次課前演講,一女學生建議講講同學上網吧、看電視的問題,原因是班中有一些同學進了網吧。但學生有顧慮,怕講了真話後,她點到名的上網吧學生會被老師批評。江老師同意學生只要講的是真話就不批評,結果那次演講,那位女生出奇地成功。因為她瞭解了同學們真實的想法。不過老師也發現上網吧和看電視對學生有很大的誘惑力,如果不讓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肯定是不行的。於是,在以後的語文課上,江老師就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網吧、電視對中學生利弊談》,逐漸形成一致的看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以為改變人的行為必須首先改變人的思想,有了正確的思想才會有良好的行為。

3.上好每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

新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生動活潑,學生參與面廣,結合綜合活動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比如七年級上冊有一個“我愛我家”的綜合活動。我們語文組老師覺得這是一次孝敬父母教育的好機會。老師們讓學生回家找老照片;讓學生以採訪的形式訪問自己的父母,瞭解自己的成長經歷,把家裏的故事整理出來。採訪結束後,全班同學在課堂上交流。記得那次交流很成功,有的講自己家庭的辛酸事,有的講自己家庭的快樂事等。有了這樣的情感積澱,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寫作,在活動中讓他們體會到要愛自己的家,要愛自己的父母,要愛曾為自己付出的所有親人,使德育教育在無形中得以實現。

4.把德育教育融入試題。

比如針對學生中喜歡用手機、穿名牌,無法感知幸福,相互攀比的不良現象,有次中段檢測時,九年級備課組出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目:

有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裏,一隻在野地裏。籠子裏的老虎三餐無憂,野地裏的老虎自由自在。他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後互換位置,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一隻因飢餓而死,一隻因憂鬱而死。從籠子裏走出的老虎獲得了自由卻沒有獲得捕食的本領,走進籠子的老虎獲得了安逸卻沒有獲得在狹小空間生活的心境。

許多時候我們學生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看不到,看到別人有手機自己也想擁有;看到別人穿名牌衣服自己也想如此,總是感覺別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合適,更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正是自己的墳墓。請以“其實我很幸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體驗、見聞、認識。不少於600字。

教師以評價作文為由,趁熱打鐵地進行了班級演講比賽“其實我很幸福”,讓學生感知幸福,珍惜擁有的幸福。

學科德育工作在我們學校還只是屬於起步階段,所做的工作還沒有形成系列,還有在學科德育的評價方面我們還沒有真正啟動,如何在學科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科學化、規範化、系統化、精細化的制度體系是我們要積極探索的,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我們要努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保證我校課程引領策略的實施,促進學校校風建設,促進學校各種特殊色工作的發展,真正使我校成為精品學校。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篇8

德育滲透點: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和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本人承擔了二、四、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後換取成功的那種快樂。

本學期我們根據《品德與社會》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制定了德育滲透計劃。

一、全學期依照教學內容,結合班級的實際進行授課,重點做了下面幾點工作。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華羅庚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後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還引導學生認識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人,我們要熱愛和敬重他們。

3、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説一説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4、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二、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作為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將德育工作更好的滲透於課堂教學之中。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篇9

教育學家赫爾巴德曾説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沒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數學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數學教學一定要結合教材具體事例,凸顯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實現數學教學的德育功能。

一、結合國小數學教材,弘揚祖國數學文化

1、弘揚我國數學光輝歷史,激發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數學的故鄉之一,中華民族有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在現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課本中收入了許多生動的素材,展示我國悠久的數學歷史,介紹我國數學家的傑出成就和古代中國人對數學發展的巨大貢獻。

2、結合例題德育素材,歌頌美好生活

數字是體現問題的最佳媒介,學生在學習了讀出大數,寫大數後,就通過讀出、寫出大數來反映我們現在生活中一些數字素材,使學生從數字中體會現在的美好生活。

(1)例如20xx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達:九千七百九十萬八千三百人次。從這些數字中不僅體現了所學知識,又從數字反映出進入世紀年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提高。

(2)又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主題圖介紹了馬車,自行車,小汽車,火車,高速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圖片,使學生了解了現代交通的常識,使同學們認識了現代交通的便捷和生活的美好藍圖。

(3)在學習了讀數寫數後,教材展現了大量數據信息,我們要及時進行德育教育,如“到20xx年我國的公路有一百七十萬千米;20xx年我國共有國小四十九萬一千三百所;20xx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達九千七百九十萬八千三百人次。這些數字一一展現了發展中的中國闊步向前,走向小康的足跡。又如用大數展現我國的主要的農產品的產量:棉花有2萬噸;早稻87萬噸;水果632萬噸;蔬菜1750萬噸;茶葉14萬噸;油菜籽44萬噸;甘蔗106萬噸。這些數字素材從物資方面生活水平方面展示我國物產豐富,地大物博,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美麗圖片。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抓住這些數學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啟發,使國小生心裏泛起對祖國母親的依賴之情和自豪感。

3、欣賞生活中的數學美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找規律中,例題中展示利用有規律的排序,可以獲得美麗的拉花,裝點空間,使學生萌生創造美好生活的慾望和做法。使學生感知數學對美的塑造的重要性,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

二、根據知識特點,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仔細認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

⑴數學教材結構中,計算題是基本功。在計算教學中,要使計算過關就要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例如:“在計算過程中題目有沒有抄錯?運算順序是否正確,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及時糾正,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防止再錯等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等數學元素書寫清楚工整,規範書寫格式,做完作業後要養成自覺檢查的習慣,認真學習的態度,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

⑵挖掘教材,培養學生靈活多角度思維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之所在,而創新能力核心的體現是創新思維,創造性的思維和創新的行動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創造性的思維就不會有創造性的行動。因此,創新思維對國小生的培養和發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創新思維指思維要有廣闊性——指善於從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規地去思考問題,它反映思維的寬度與廣度。發散性思維即求異思維,是創造思維的主要成份,它指對同一個問題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法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

2、培養合理安排,有序思維,嚴謹認真的做事態度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運籌思想,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且培養學生從眾多的方法中尋找最優的方法,從小就培養學生住事情講究方法,優化做事方法,體會運籌思想在生活中的運用。

國小生的思維可塑性極強,思想及富塑造基礎,每個國小生都是成長中的小苗,積極發覺素材,培養學生初步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篇10

學校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確立了以“育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先成人、後成才,促進他們健康全面的發展。圍繞我校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狠抓課堂教學、構建全新理念、力求辦出特色。廣大教師愛崗敬業、鋭意進取;全校學生主動合作、勇於創新;課題實驗碩果累累、成績斐然;教學設施傾力投入、逐年改善。

一、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德育工作職責,不斷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1.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校長負責、大隊輔導員落實、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德育工作網絡。制定了相應的崗位職責,每位成員都有對口的負責年級,責任落實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幹,既分工負責,又能團結協作,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確立德育目標,根據目標修訂學校德育工作規劃,針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特點,制訂了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凸顯德育工作層次性的《德育工作三年規劃》,並且每年都嚴格按照德育規劃,詳細制定德育工作計劃,計劃能與規劃相銜接,落實好,並在年底進行總結,找出差距,總結經驗。德育工作內容嚴格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進行落實,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優良傳統教育為主線,貫穿思想道德教育、行為養成教育、心理品質教育,將弘揚民族精神和樹立現代意識相結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資源,通過課堂教學滲透、課外實踐活動、三級教育網絡等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全方位的開展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在不斷完善教師師德的監督、檢查、獎勵機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學校修訂和完善了《安固國小德育工作制度》、《安固國小德育工作考核細則及獎懲制度》、《值周領導崗位職責》、《值周教師崗位職責》、《文明班級評比細則》、《班級管理細則及獎懲辦法》、《班級公物管理條例》、《教師行為十不準》、《結構工資實施方案》等規章制度,確保德育工作制度化、經常化。學校黨支部與每位教師簽訂了

《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責任書》,德育處根據本校實際,與每個班級簽訂《班級管理(學生行為規範)責任書》、《學生安全教育責任書》和《班級公物管理責任書》。

2、學校致力於建立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建立《師德投訴制度》,通過各類座談會、家長委員會、行風評議員、校長信箱等多種途徑廣泛聽取羣眾意見,接受社會監督,取信於學生,取信於家長,取信於社會。通過紮實的開展師德系列教育活動,塑造了教師健全的人格,加強了教師角色的責任感,我校已逐步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作風務實、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廣大教師敬業愛生、教書育人蔚然成風。

三、注重學科的平衡發展,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1、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注重學科之間的平衡發展,將學校的骨幹教師分佈在各學科中,以點帶面,起到輻射作用,積極帶領其他教師作好教育教學的研究工作。特別注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的配備,如:劉銀珠老師任品德組教研組長,以帶動提高該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

2、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身邊的德育資源,改進和完善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方法,使其更能適應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緊密聯繫學生思想和社會實踐,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識的教育,重視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常識教育,加強誠信教育等,從而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學科教學中,我們以《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為重點,加強學生的德育情感與德育體驗。在心靈對話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與誠。

3、加大校本培訓力度。校本培訓是建立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根本。我們主要採用集體培訓和骨幹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學校還利用一切機會,派骨幹教師外出學習。有派德育骨幹參加市、縣、學區班主任工作培訓,如總輔導員駱良水老師參加市輔導員培訓和縣班主任培訓、孫少如老師(現調螺陽中心國小)參加縣班主任培訓。

4、建立“學習型組織”,創“書香校園”。學校堅持每學期向全體教師推薦書籍,如《反思性教學策略》、《中國小生創造力開發實驗與研究》、《你的形象價值百萬》、《愛的教育》、《把信送給加西亞》等,讓教師養成讀書、思考、研究的習慣。

四、挖掘學科德育因素,寓德育於教學全過程

1、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以身教立德

(1)我校積極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規範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廣大教師以身作則,自覺將育人職責貫穿於教育教學各環節、全過程。

(2)全校教師將飽滿的熱情投入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努力做到以蓬勃旺盛的工作熱情感染學生,以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影響學生。

(3)教師們從認真備課開始,規範教學的每個環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規範板書、嚴格作業批改要求。

(4)堅持以關愛和鼓勵影響、教育孩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到薰陶,學會關愛。

2、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以教學養德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重視各門學科中德育目標的達成,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説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過程。

學校大力建設“書香校園”, 從“誦讀古詩文、學做儒雅人”入手,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修養,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傳承中華文明,提高文化底藴,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3、敏而好學,樂以忘憂——以參與修德。

目前,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包括:作文、奧數、美術、舞蹈、信息技術、書法等。全校學生參與率達100%。校園文化藝術節已成為少先隊的特色活動,結合學校校本課程,學校的藝術內容和形式上推陳出新,讓有才藝的學生都能找到展現自我和體驗成功的舞台。學校的藝術節有合唱、舞蹈、體操、樂器、書法、繪畫等不同門類的表演,許多節目都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觀賞價值,極大程度的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特長。而且在六·一兒童節我校積極承辦、參加學區匯演,學校榮獲一等獎的好成績。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被賞識,被信任的快樂,讓學生在廣闊的大舞台上更加自強、自信。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創造性地發展,興趣、愛好、特長普遍得到培養,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五、廣泛參與實踐體驗活動,增強德育載體效能。

社會生活是個大舞台,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為學生提供了比教科書更詳盡、更感性、更生動、更富有人情味的環境。學校少先隊在認真貫徹《關於加強少年兒童的道德教育,深入開展體驗教育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新世紀我能行”體驗教育活動,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為切入點,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為突破口,積極組織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關注社會,引導學生從社會中選定感興趣的主題,體驗社會角色,如模擬法庭、小交警上崗等在親歷體驗中享受教育的情與理。同時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強化實踐活動中的體驗環節,從而把德育內化為學生自身品質的活動過程。培養出健康活潑,博趣自信,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國小生。

1、感恩行動在隊員身邊

教師節之際,學校少先隊倡導隊員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老師遞上一杯茶、送上一本乾淨整齊的作業、親手製作一張賀卡、獻上一首小詩等等,使孩子們從點滴小事中懂得知恩,學會感恩。

在母親節、父親節,“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學校開展以“媽媽,辛苦了”,“感謝您——爸爸、媽媽”等為主題的活動,讓隊員們當一日“小管家”,當一天“爸爸、媽媽”,做打掃房間、洗衣、做飯、買菜等家務活,為自己的親人洗腳,體驗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養成愛勞動的品質,學會為父母分憂,學習生活自理的本領。

六年級的同學在臨近畢業之時,都會在各班的組織下,召開以感謝母校、感念師恩為主題的中隊會,藉此機會,讓孩子回顧這六年的學習生涯,回憶這校園裏曾發生過的一幕幕,從而激發他們對母校的熱愛與感激之情。

2、安全教育活動

“3.29”全國教育安全日,學校組織隊員們學習到消防知識,大家都在中隊內展開學習交流,寫出心得體會,並積極參加“消防安全”徵文活動。

學校在“11.9”消防安全日組織隊員們開展消防演習活動,使隊員親自體驗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嘗試合理使用滅火器,知道煤氣罐着火撲滅方式,從而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識和提高了自防自救的能力。

3、環保教育體驗活動

環境意識是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對每個人基本素質的普遍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學校是傳播人類精神財富、培養青少年環境意識和參與能力的重要場所。

通過體驗環保活動,呼籲大家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水源地迫在眉睫,帶動及影響身邊每個人,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愛護和保護我們的母親河,讓人類更加親近大自然,更好地促進人文環境發展。

我校的原六(3)環保特色中隊,在中隊輔導員駱紅老師的指導下,隊員們定期開展綠色環保行動,通過多種活動對學生進行了愛綠護綠的環保教育。環保中隊聘請農大的學生為校外輔導員,他們曾參觀農大生態校園,和校外輔導員進行交流學習,在中隊幹部的積極帶動下,隊員們走上街頭主動擦欄杆;走進社區打掃衞生;在環保日和環保月向全校學生髮出倡議,倡導綠色環保從我做起,隊員們樹立起環保責任意識,並時刻警示自己要規範環保行為。

六、堅持依法治校,構建和諧校園。

學校認真貫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精神,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推進“五五”普法進程,加強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在優化育人環境中取得明顯成效。校領導對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校園創安工作及普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視,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普法工作領導小組”等組織,把普法教育與貫徹執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使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人人爭當文明學生。學校還堅持定期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教育政策、法規;採取集中學習、專家講座、觀看錄像片、座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