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課堂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

認識平均分是學習除法的基礎,我在本節課中始終圍繞學生的活動展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給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活動空間,讓學生自己思考,動手分一分,圈一圈,説一説,填一填中感悟平均分的意義,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在彙報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在教學例1時讓學生把6個桃分成兩堆,比較不同的分法,讓學生在分的過程中感知“同樣多”與“不同樣多”明確每份分得同樣多的這種分法就叫平均分,再看另外的分法,明確每份的個數不一樣就不是平均分。

平均分從其分的過程來看,客觀上存在着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是確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幾個幾個地分),另一種是先確定平均分的份數再分(一個一個地分)。本課教學按每幾個一份的要求來平均分物體,讓學生都參與分的過程,直觀看到分的.結果。整節課從例2到試一試到想做做第2、3題,都是讓學生操作學具,在交流過程中要突出:分什麼,怎樣分的,分得的結果是什麼?鞏固按每幾個一份的要求進行平均分,熟練掌握這種平均分的方法,學生對平均分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為後面學習認識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在課上教給孩子們一首新兒歌—《馬路上》。在這之前,孩子們已經認識了很多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車輛。如: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小轎車、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灑水車等等。有了這些知識鋪墊,孩子們很快就能掌握兒歌中對這些車輛聲音的描述。如:“突突突”“嘀嘀嘀”“嘟嘟嘟”“米多多”“嗚啊嗚啊”等。

為了增加兒歌念起來的韻味,我特別準備了一樣教具—快板。孩子們跟着快板的節奏邊念兒歌邊模仿各種小汽車的聲音,很快學會了整首兒歌。同時知道汽車行駛時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

這堂課應該有兩個重點部分需要注意,一個是快板的運用,通過孩子們對節奏的敏感和熟悉幫助記憶,第二是遵守交通規則。這個是教學目的之一,也是更加發散的思維,學以致用,通過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利用孩子們當前年齡段裏最具敏感性的聲音和節奏,加深對不同車輛性質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拓展教學範圍,發散教學思維,達到最終認知的目的,效果很好。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3

在本週的名師講堂中,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第二單元有關電的知識。

本單元電對於孩子們來説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個事物,但是又比較抽象,他們很難理解電電路以及一些電的原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名師講堂的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連電路做實驗。但在上週的直播答疑課上我也學習老師的方法,製作了各種研究的方案。用PPT展示給孩子們,帶着孩子們一起去連接電路,辨析電路是否連接的正確。在這種設計下,孩子們理解的還是比較快的。

但是在課堂中,我沒有考慮到一個問題,就是開關的閉合與斷開。我發現我並沒有展示開關閉合和斷開的樣子是什麼樣的,所以孩子們可能很難想象,每次講課講到開關的斷開和閉合時,孩子們好像不太能理解閉合是通電還是斷開始通電,回答不夠活躍。在這一方面我考慮的不太周到,讓孩子們在一直想象,可能很難辨析清楚。

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清晰地理解電路以及對電流、電路,加深他們的印象,在後續的備課以及答疑課中,我要用更多的清晰的圖片向孩子們展示如開關閉合斷開的狀態,如電流的流向以及閉合迴路、短路、斷路等情況的連接方式,讓孩子們更加清晰明確的理解電路的原理。幫助孩子更加具體的去了解一些抽象的東西,讓他們更加了解生活中最常見的電的一些基本知識,為後續的課程打下堅實基礎。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4

課堂氣氛不好,學生不感興趣,上課效果就不好。老師枉費口舌,學生無動於衷。對於作文教學的特殊性,語文知識的多樣性,一旦造成這種局勢,後果不堪設想。

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差,不積極思考問題,不愛舉手發言,回答問題聲音較小,表現欲不強。這是我們農村學生的共同問題。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創造和諧氛圍的基礎

阿莫納什維利認為:“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很多,師生關係是一個重要因素。”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又説:“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的場合下,都在於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間的相互關係決定的。”

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可以激發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成果。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就必須要做到: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教師應像光芒四射的太陽一樣,把愛遍施於每一個學生。不論是調皮的,還是聽話的;聰明的,還是愚笨的;勤奮的,還是懶惰的;教師都要始終相信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前途,都要傾注同樣的心血,給予同樣的愛。

所以,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比如,一個舒暢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也許事情很微小,愛卻可以沁入學生心靈深處。這個問題,我們在以後的作文課堂教學中也需要深入地進行探討和研究。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5

《太陽》是一篇科普説明文,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地球、人類的密切關係。在學習時,我們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説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閲讀説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學生初次接觸到科普説明文,對於這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對其寫作方法所知甚少,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這節課的重點在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其寫作方法,我設計了一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環節。運用太陽圖片和太陽活動錄像,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太陽的大、熱、遠這些特點,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得以發展。太陽與地球的關係,文中表述的較概括,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多媒體的運用,使文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學生小組討論激烈,最後彙報時,發言積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備《太陽》這一課時,我首先與同級老師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瞭解太陽的三個特點,知道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

2、體會關聯詞的作用。能夠正確填寫關聯詞。

3、瞭解幾種説明方法。定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與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係,使學生受到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教育。然後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教案,由淺到深,層層突破。

為了讓學生能更瞭解這個遠離我們地球的恆星,我上網查找了很多關於太陽的圖片,並物盡其用,用這些圖片做了生動的課件。在同級老師上了後,我們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案做了修改,例如:學生在概括太陽的三個特點時,由於老師引導不夠,學生不會用簡潔的詞語概括,花在這一環節的時間較多,在説明太陽與人類的關係時,設計的問題不夠明確,學生花在這一環節的時間也較多,小組討論後的效果不明顯。同級老師上完課後,我們科組的許多老師給我提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因此我對教學設計和課件都做了修改。

在輪到我自己上課時,我先引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導入,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從故事發生的不可能從文中找出有力證據,有簡潔的詞語概括太陽的三個特點:遠、大、熱,並適時總結説明文中説明方法的運用。在講解第二部分太陽與人類的關係時,我遵循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從文中找相關句子,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意見,彙報時教師做簡單總結就可以了,這樣既能鍛鍊學生自學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這一環節後我還不忘出示關聯詞語的小練習。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學有所獲,基本上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設置的環節比較多,以至於有些細節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在時間的安排上前鬆後緊。再有,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應多巡堂,察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一課二反思讓我受益良多,相信對於提高我們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幫助。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6

通過上第一次公開課之後,讓我明白許多欠缺的地方需要提高,指導老師們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對我教學的評價,讓我受益良多。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蹲踞式起跑,授課對象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講解示範法、分解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並在課堂小結部分採用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及時進行技術要點總結,加深學生的技術印象。

本節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內容過多,在一節課的時間裏讓學生接受要求過高。

2、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師的語言應接近學生的年齡,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在隊列隊形的整隊中集合和解散次數頻繁,不能老師調動隊伍,太讓費時間。

4、學生在本節課的基本部分表現得積極性並不高,對老師的講解和單純的練習很不感興趣。

本節教學的優點:

1、整個課堂流程較順暢。

2、課程安排的運動量適中,教學過程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練習的強度逐步增大,並在老師的鼓勵下,認真完成規定的內容。

3、課堂秩序良好,學生能表現出較強的組織紀律性並能體現出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團隊精。

這些對於我來説都是寶貴的意見,使我今後的教學中逐步注意這些具體的細節,努力提高教學上的不足之處,改正自己的缺點,要對學生既要嚴格也要更加鼓勵,多鼓勵學生會使學生自信心提高,並且能夠發揮自己的內在潛能。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7

《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描寫細緻,本文在寫法上,作者不僅採用了數據、比較、舉例等説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開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從而把秦兵馬俑的特點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

我認真研讀教材,抓住學生學會預習的優勢,在第二課時的設計上大膽取捨,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點以及根據實際情況,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上做了一點嘗試:首先,採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學方法。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展開教學,迅速理清全文脈絡,採用多種方式對“神態自若”“擎着利劍”“惟妙惟肖”等詞語進行深敲細酌,逐一品味,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語言文字的生動與準確。其次,在朗讀指導上做足功夫,確保有效的讀的時間,確保了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始終伴隨讀書的全過程,與文中的兵馬俑們進行了一番零距離的接觸,書聲朗朗的課堂顯得情趣濃濃。教學中,我還在點撥、過渡的語言上做好推敲,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8

突如其來的這位“不速之客”給了全國重重一擊,大家都積極的配合宅在家裏等待疫情的結束。醫療工作者們在前線奮勇抗戰,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也應當肩負起自己該有的責任,應時而生,網絡教學迫在眉睫。

網上最近有個段子,説疫情讓全國人民變成了廚子,讓公務員變成了守衞,讓醫生變成了戰士,讓家長變成了全能手,讓老師變成了主播。每個人都在困境下積極的適應自己的新角色,不斷地克服困難。對於我們老師,“主播”真的是一個需要克服的困難,每天都在跟自己做思想工作,走上講台很輕鬆的我們,面對攝像頭卻緊張的説不出話。準備需要更加的精心,備課的時間也比原來要多得多,每天面對的問題層出不窮,似乎又變回了剛剛當老師那時的狀態,緊張而忙碌。

老師沒有書本,沒有教案,沒有直播設備,有的因為家住偏僻,連WiFi都沒有,怎麼直播?解決了這些,學生們的問題也變得棘手,有的家庭因為爺爺奶奶的原因,對電子設備和網絡教學都一無所知,不會使用,沒有網,不會用手機,沒有作業。孩子在家也不聽話,學習效率差,作業沒辦法面對面批改,沒辦法及時反饋。問題太多了。慢慢的解決這些後,其他的問題又來了。很多同學不進直播聽課,聽課效率差,家長也不能像班主任一樣專業的給予指導,每天的作業反饋孩子們得不到及時的知識點梳理,太多太多了……都要我去一個個解決,哪有心思還去緊張主播不主播的尷尬。

慢慢的,開始擔心孩子們的學習效率,當心能不能及時掌握當天的重難點,擔心他們是不是在認真觀看學習視頻,是不是像抖音上説的,看着看着睡着了?家長們也在盡全力配合着,但是家長們也有自己的工作,需要網絡辦公,要做飯,要照顧小朋友吃喝睡,開始擔心家長們每天手抄作業會不會麻煩,擔心家長們在家的輔導壓力會不會變大等等,每天都在緊張和忙碌中度過。大家都在説,這樣啊比上班累一些,確實!但是也意外獲得了更多。將心比心,家長越來越能理解老師的難處,我們的溝通越來越多,配合也越來越默契。孩子們每天都期待聽到老師直播的聲音,每次下課,大家都會很默契的打開語音説聲“老師辛苦了,老師明天見。”那一刻,付出多少都覺得值了。

我們從老師,轉變成網絡教育的學者,學着適應,學着改變,學着變強大,學着讓學生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學到紮實的知識。困難迎難而上!每項技能都積極的掌握,每個困難都積極克服,長輩們總説吃虧是福,是的!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收穫,我們和家長們和孩子們和醫護戰士們一起加油!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9

一、教育工作方面

學生的審美教育和思想教育就成了我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九年級班級人數眾多,管理教育任務很重,我經常運用課間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和思想教育。在教學中,一件好的美術作品,一句鼓勵的話,都可以引起學生對美術教學的短暫關注和學習的激情,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有一定的好轉,我運用美術課中的美來教育學生,是他們認識到,心靈美是學好畫畫的基礎;養成耐心,細心也是學好美術課的良好品質。而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態度及思想長久保持,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認真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心理,對學生進行反覆教育,耐心細緻的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教學工作方面

在教學中我經常利用課下時間,瞭解學生在美術方面的想法與興趣。興趣是的老師,興趣是學生髮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有了興趣,才會使人集中精力,積極思考,而且還會達到廢寢忘食、欲罷不能的地步。因此,我們首先要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在教學中運用故事、遊戲、觀看光碟等現代化手段,以及聲音、圖像等到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和我一起做遊戲,在把看到的、想到的畫在黑板上,學生玩的開心,畫的開心。

和諧富有想象的作品、具體而又鮮明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的畫筆下。美術課不同於其他學科,它及欣賞、臨摹、想象、創作於一體,能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感受美、發現美。如果在課堂上一味的採取臨摹等陳舊的教學方式,勢必使課堂氣氛枯燥乏味。

因此我讓學生多觀察生活中事務及景物,觀察他們的顏色和線條。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允許學生想象,超越生活而又聯繫生活。當我把作品放在黑板上方展示的時候,學生陶醉在藝術的海洋,我心中也感到無比的激動。我在教學中還和學生一起探討和製作了紙板畫做成小集子,讓學生在上課和課下欣賞紙板畫和其它作品。我在教學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難,針對這些情況,我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討教經驗。在教學中,認真鑽研新大綱、吃透教材,積極開拓教學思路,把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及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於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於創新等能力。

作業採用小組評,老師評等多種形式來給學生成績,我經常在上課時把學生的作業放在黑板的上方讓全班的學生欣賞。用這種方式來促進學生和激勵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在課堂上,我用小展牌的形式把學生的優秀作品沾在小展牌上作為一個流動的展牌到每一個教室展出,還有在學校畫廊中展示學生作品。學生的作品得到了交流的機會和展示機會,也使的校園環境得到了美化。

三、遵守紀律及其他工作方面。

本人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有事主動請假,為了能夠完成學校的兩基達標的任務。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的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真誠、耐心的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生有問題及時解決。認真輔導學生,隨着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加強業務的學習,看一些教學理論的書,還要擠時間自學其它科目的知識。為了能更好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我要積極準備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為教育事業奉獻一份力量。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0

經過兩天的在線教學運行,發現了很多線上授課的優點和缺點。優點是:線上課程資源豐富;學生參與度透明化。缺點是:學生上課有時有卡頓現象,很難顧及到每位同學的實際情況。針對這些線上授課的優缺點,本着一心服務學生的初衷,充分利用線上資源的優勢,竭盡解決線上授課的不足。本人結合了大學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及線上授課的優缺點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各個突破:

一、教師方面

1、一定要做到熟知課本教材內容、通看學習通上傳視頻、PPT等課件,同時結合學生的基礎情況對知識框架做到調整和預構。針對普招學生、對口及文科學生的差異性,在有關課堂知識補充的羣聊中會有難易的區別,因此在適當處會作出捨棄或詳細説明。如,在17日第一節大物課中對對口、文科生捨棄了極座標的要求,細講了座標系的建立及位置的求解。

2、提前設計線上課堂上的各種教學活動。如,充分利用小測驗、問卷、搶答等功能,這樣既增加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又鞏固了線上視頻中學到的知識點。

二、學生方面

1、心理上

由於網課主要靠學生的自覺性,因此在課堂前會不斷強調課堂活動參與度的重要性及其與線上成績的聯繫。結合學習通上學生參與度的透明化,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向學生展示了部分功能的強大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工具選擇上

充分利用學生可用的溝通資源。學習通等學習軟件勢必會在高峯期擁堵,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還可以很好的利用諸如微信、QQ等軟件。這樣就將學生分在了兩片區域,而教師端就可以一起利用手機、電腦、平板等多管齊下,多方面的溝通和交流既顯示了教師的親和力,又解決了學生對知識點提出的疑難問題。

3、學生兼顧上

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兼顧每位學生的問題解決?打字太慢?提問太多?那就寫下來,拍上去。針對個別問題教師端亦可拍照或者語音解決;對於共性問題,則可錄成音視頻統一解決。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見,線上教學課堂中定存在其他的不妥及待改進之處,期待各位同事給予指正及建議。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1

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是國中物理重要的一個技能要求,質量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與我們生活聯繫非常緊密,並且為進一步學習密度、重力等相關知識作了重要的準備。同時它也是學習力學知識的開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節課的內容課本從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入手,並配以形象的圖片帶領學生走進多彩的物質世界。在認識質量及其測量儀器的環節,教材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中測質量的工具入手,進一步引導學習使用學校實驗室常用的天平。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極其重要,是基礎性的一節,也是階段性的關鍵點,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實驗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

利用多媒體中的ppt和flash動畫,及微視頻的觀看,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2、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

提前設計微視頻等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先學後教,實現翻轉課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節課我還將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分組實驗,實際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並將橡皮泥的位置、形狀改變後的質量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質量概念的理解。教師只巡迴指導,個別點撥。極大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動手操作和與人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3、教與學方式的創新:

藉助微視頻等資源實現先學後教的翻轉課堂,此教學模式把傳統課堂中緊張的45分鐘拉長到課下,學生可自主安排學習時間,不懂得地方還可反覆觀看微視頻,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課堂上,學生針對自己課下預習的疑惑進行分組交流,互幫互助,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上善若水”,真正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2

《趕海》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敍述了“我”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抒發了“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文字充滿童趣,在教學時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領會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語感。

一、激情入境

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和認真閲讀的習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活動中去。

一開課,我就出示了有關大海的優美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讓學生用一個詞來表達對大海的印象,最後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二、以讀感知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

在讀書前,學生已經針對課題進行了質疑,所以他們迫切地想通過學習來尋求解答。一開始,我讓學生自己來提出學習要求,在第一次讀書中解決了生字新詞和讀通課文。第二次讀書時,我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閲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理清了課文脈絡。第三次,我讓學生帶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樂來讀書,學生進一步感悟了課文。這樣一次一次的閲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同時,通過反覆的閲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3

那段時間已經過去了,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線上教學,讓我感受很多,也讓我嘗試着一種不一樣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非常特別的,線上教學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新,對了,這麼一次之後,讓我感受很多很多,因為自己從來沒有接受過這種教學方式,所以在面對的時候也是有一點陌生,不知道怎麼去面對,也不知道是這種上課方式學什麼,能不能聽得進去?這些都是一些問題,所以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當中也是準備了很久很久,在工作當中,非常的細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就這段時間的線上教學,我總結一番。

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還是比較擔心學生們在這個過程當中能不能理解得了,因為數學是一門的課程,有時候在直播上課,線上上課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學生們對於我講課的一個方式,一個瞭解也不是非常的直觀,想到這個時候,我是非常擔心的,這段時間下來我也嘗試了很多,我也看到了,確實是有這麼一些情況,學生們還是有些手足無措,有些東西畢竟是一些深奧的,特別是上課的時候,我講的時候有部分學生還是聽不懂的,這就可以上課,造成了一些麻煩,造成了一些障礙,我也是比較無奈,但是我還是在克服這些困難,一步步的,耐心的給學生們去講解,我認為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總結

雖然説這種上課方式是陌生的,但是我一直都在堅持着,我也相信自己能夠做好這些,給自己很多很多的鼓勵,雖然沒有隔了很多壓力,但是我一直在這過程當中會非常用心,積累的非常非常多的教學經驗,也是緊張的吧,雖然這過程當中積累了這麼多的駕駛經驗,但是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進一步的去嘗試,更加深奧的東西,讓自己在未來的教學當中有更深層次的體會,這次的線上教學雖然讓我成長了很多,但是我沒有驕傲,我也知道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我應該去掌握的,未來或許會有相似的問題,做好足夠的準備去應對。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人員,應該要學會的東西,我一直在為這一點努力着,我都相信自己能夠在下一階段的工作當中做得更好,保持好心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時刻的明白自己的職責,也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體會了很多很多,這段時間就可以證明我是真的非常用心,我也在這一點鐘中的工作當中得到了自己相應的一個成長,我會更加努力的。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4

一、課前的思考是否落實?

課前備課時希望自己的課堂能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還希望初步形成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時“預習反饋”式教學的粗略模式。我認為《鄭和遠航》這課的教學,將自己課前的兩方面考慮,落到了實處,形成了具體可行的措施。

課堂上集體交流,要求學生必須以小組為單位發言,得到發言機會的小組,每位成員都需就課前預習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班級裏的每組都會有發言的可能,也都有被檢查的機會,所以相應的每位學生也就都有發言的可能,也都有被檢查的機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因為人人都有學習任務,所以每位學生在學習交流過程中都主動説,不願閒觀他人學習,也不敢閒觀他人學習。其他小組成員在別人小組反饋發言的過程中,不能打斷別人進行評價,必須等小組成員全部彙報完畢才能評價,所以為了準確的評價,不至於遺漏,他們必須隨時用筆記錄他人的發言優缺點,這樣整個課堂人人忙碌,注意力分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制止。

二、課堂上學生學的效果如何?

課後,我統計了一下,學生的反饋答案中基本含蓋了本課應該闡釋的知識點,如“寶船”的名稱由來,數字的作用,鄭和化險為夷的方法等,值得一提的是:本課課後第3題要求學生複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情景,課堂上幾位學生分別抓住“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這幾個標題,進行了複述,雖然不是很生動,但是教語文的老師都知道複述對學生是個極大的難點,尤其是在第二課時進行的過程中更顯困難,所以由此可見本節課學生學習效率是比較高的。

三、課堂教學還存在哪些問題?

1. 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將課前預設全部完成。

課前設計了兩個當堂提升問題:①瞭解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詳細經過,你認為最後一節對其意義的評價準確嗎?為什麼?②第一次遠航經過描寫的很精彩,也很詳細,完全能夠代表其他幾次遠航,那麼第6節概括的內容,可不可以省略,為什麼?

2. 學生學習的面廣,寬度夠,但深度還有待提高。

學生課堂反饋交流的內容普遍停留在文字表面,沒能靜心閲讀深入感悟,雖然很多生動的句子被他們提了出來,但是對其好在哪裏的感受不到位。

由此我想到:本節課設計的三個預習問題為:①揚帆起航的情景怎樣?②船隊怎樣與各國友好交往?③鄭和如何帶領船隊戰勝兇險?與第2課《只揀兒童多處行》設計的預習問題:①兒童多的地方是什麼樣的?②在兒童多的地方遊玩有什麼樣的感受?③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這樣的感受嗎?④你觀察過兒童多的地方嗎?是什麼樣的?寫一寫吧!⑤冰心奶奶還寫過哪些關於兒童的文章,給大家推薦推薦。相比較思考得出這樣的結論:預習問題的提煉直接關係學生進一步理解朗讀課文的深度。所以,今後課堂設計的問題指向性應該更集中,便於學生抓住主旨思考感悟。

四、 今後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教師的點撥引導,如何將學生的學習引入更高層次……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5

一、制定計劃,保證線上教學有序進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保證線上教學順利有序進行,在3月1日之前,根據本學期線上教學任務,準備好教案、個人教學計劃、線上授課計劃。

二、蒐集優秀的網絡資源

線上有很多優秀的課程資源,比如“智慧樹平台”、“國家中國小網絡雲平台”、“鎮江好老師”等等,經過篩選後擇優推薦,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習內容的質量。

三、多種形式教學,保證學生學有所獲

1、線上答疑。鼓勵學生跟着線上教學視頻的進度學習,如有不會的問題及時提問,教師及時進行線上答疑。

2、線上視頻內容補充。教師課前需提前認真學習教學視頻,對教學視頻中講解模糊或與教材不太銜接的地方,按知識點彙總好發給學生,供學生參閲。

3、堅持每天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實訓作品上傳課程羣中展評,教師根據學生上交的作品,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並針對問題提出點評。同學之間亦可參考他人作品,瞭解自己作品的不足。

4、對同一個問題,如涉及多人提問,則在羣裏進行總結回答。

5、為了解學生的線上課程學習情況,每次課後都會給學生布置作業或實訓。並要求學生將作業或實訓結果上交,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或實訓完成情況及時進行點評。

四、加強課堂管理,保證學生按時按量完成學習

1、利用學習軟件鼓勵學生跟着線上教學視頻的進度學習,如有不會的問題及時提問,教師及時進行線上答疑。

2、由於線上教學無法像現場教學那樣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每次課都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筆記,並將學習筆記上傳至個人羣相冊。

五、教學不足

由於網上授課初次接觸,網上教學經驗不足。隨着網上授課的不斷推進,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課後勤於反思與總結,各類問題一定能迎刃而解。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會為了學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行動和摸索。

六、改進措施

1、加強課堂監管力度,及時提問,及時反饋。

2、多與學生溝通,及時瞭解學習情況

3、多在作業批改時回覆一些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積極完成任務。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6

一.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我會提前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以便可以跟得上老師的講解,同時也加深自己對學習內容的認知。剛開始由於沒有課本,我們會一再要求同學們做好筆記。但仍有個別同學由於種種原因,不能準時的進入課堂。

2.每堂課,我都會跟着學生們一起進入直播間學習,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3.每節課後,我都會佈置相應的作業,以此來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要求做完發羣裏檢查,就本班而言,大多數同學能做到對自己負責,只個別同學作業馬虎,敷衍對待。我們採用釘釘家校本,對學生每日作業進行一對一點評,在班級中進行總體概括性評價,分享優秀作業案例,樹立優秀作業模範,以鼓勵引導為主。

當然直播教學也給我帶來思考。教學過程中,如何與學生開展互動式教學,如何去檢測學生是否“真正在線”,學生學習的狀態。我們採用多種方式,連麥、用文字回覆、搶答等,但畢竟不能代替面對面授課的實時互動。如何用學科學習促進學生學會“如何更好地學習”,發揮學生自己的能動性。

二.存在的問題

1.在線教學與輔導形式單一,缺乏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對學情掌控還不夠具體。

2.家長監管力度參差不齊,少數學生不能按時在線看課和完成作業,且有越來月嚴重的趨勢,造成兩級分化較嚴重。

3.少數學生作業有抄襲現象,不能真實反映學習效果。

總之,學校會按時認真總結線上教學工作,對反饋上來的存在問題對症下藥,及時推送一些小妙招、小方法的文章,教無定法,學無止境。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7

一、課前準備方面

由於學生沒有課本,我會提前一天把所授課的課文拍照發到班級羣,並設計基本問題,讓學生提前預習,以便第二天的課能順利進行。並利用早讀、晚自習讓學生用qq語音讀與我聽。若是文言文我會讓學生提前抄在作業本上,以便於做批註。如《桃花源記》等。我會提前對對應的課文做好講授課件,準備隨時作以補充。

二、課堂管理及教學方面

在每次市局的直播課開始之前,我會提前十分鐘發送鏈接到釘釘班級羣,讓學生打卡簽到,並提示學生準備好紙筆做好筆記,以便自己課後複習,老師檢查。市局的直播課我都會認真聽取並做好筆記。自己的直播課就在其後,我會就上節課的內容隨時調節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做好課堂的補充和知識的落實。如在上《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時,我既準備了教學課件,還準備了《説明文閲讀技巧》,在聽完市局的課後覺得老師講得非常好,我不需補充,因而直接講解《説明文閲讀技巧》。

三、課後作業及檢查方面

課堂結束後,我都會在釘釘羣裏的“家校本”中佈置作業,並在課下批改作業。針對不做作業,不上課的學生我會利用釘釘羣裏的“通知”聯繫其家長,讓其注意督促孩子。

通過兩週的網絡教學深感它的方便,但對學生知識的落實卻難以把控。我班大多數學生都能準時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可是總有那麼五六個學生做不到,有些遺憾。自律是學好的前提!這樣開學後學生間的距離自然就拉開了。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8

在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我通過網絡搜索以及和其他老師的經驗交流慢慢的學會了網上教學的技巧,期間還和同學們學習了不少電腦的運用技巧。慢慢的,我對這種改變也不再這麼排斥,在現在的我看來,這次的變化,並不僅僅是應急只舉動,更是我們的進步之舉。以下,是我對這段時間線上教學的總結:

一、適應階段

我是一名傳統的老師,接觸網絡的時間也非常的有限,而且多是運用在備課以及查找資料方面。關於利用網絡直播教學這樣的方式,在一開始我是想都不敢想的。這也意味着我的計算機基礎非常的有限。這給我初期接觸的時候,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前期自己試用了幾次後,積極的請教班上教導計算機的___老師,通過老師的指點,我勉強掌握了基本的授課操作,並就此開始了自己的線上教學。

二、教學階段

一開始的時候,我的線上課程非常的糟糕,我對計算機的基礎似乎成了課堂上最大的阻礙。對操作的不熟悉,加上對器材的使用也不清楚,這導致一節課下來很多的知識都沒能講到。看着假期來準備的這麼多資料,我當時真的感到非常的頭痛。

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同學們卻沒有“袖手旁觀”。每當我的在教學期間出現了什麼“問題”,他們總是會第一時間的提出來,並且通過他們的指點,我居然也慢慢的熟悉了這個軟件的操作!並且,在我們這樣互相的教導下,課堂變的更加的開朗。相隔屏幕,同學們似乎也不這麼在意我“嚴肅”的臉。儘管這導致了些許的同學上課不專心,但是也帶動了大部分同學和我的積極交流!

如今,我們的交流更加的方便,通過網上的溝通,學生們也不會再這麼不敢“找老師詢問”。相比起過去,現在來問我題目的同學變的更多,也更積極了。

三、對工作的評判

沒能做好準備,這確實是我的工作失誤。但是通過這樣,我能和同學們更加親密,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儘管線上的教學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們通過積極的利用,也同樣發現了很多的便利,我相信,這些一定能成為我們未來學習的優勢!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19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作“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和嚮往。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

本課的學習,我引導學生從這篇課文的內容看,理解維也納為什麼會被稱為音樂之都?在讀中欣賞美,享受美。1.從全文通讀,圍繞一箇中心“維也納是音樂之都”,作者從她的地理位置寫起。接着,文章就從維也納特有的人文景觀,如城市的歷史、城市的裝飾、市民的習慣以及歌劇院具體描述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層次之清晰,角度之全面,讓人不得不概歎她為音樂之都。2.從段落細讀,這種感覺更為強烈。“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一小節,列舉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等五人,他們代表着世界古典音樂史的最高峯,他們在維也納生活、譜曲、演奏,使得古典音樂這種音樂形式在他們手中日漸成長起來,成熟起來,而維也納也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古典音樂的發源地。“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這一小節,更可以讓人們對“音樂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兒到處可以看到”、“多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就連……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樂裝飾着。尤其是“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這一小節,既是賞讀訓練的好材料,又是寫作訓練的好範例。它的段落結構與前一小節相仿,但比之又更富有詩意。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無論是歡樂還是莊嚴,古典音樂從時間、空間、場合上多維地滲透進維也納人們的生活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更有趣的是”與上節“就連……也用……”有異曲同工之妙,更深一層地突出了維也納音樂的無所不在。

反思整節課,我覺得個性化朗讀還是做得不夠好。學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一過程教師的講解代替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也取代不了,必須靠自己在閲讀中邊讀邊想,開啟心智。

老師課堂教學反思 篇20

一、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理解合作學習,使其流於形式,收效甚微。

實施合作學習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而在課堂上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老師或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立即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向後轉身,4人圍在一起,組成一個個討論學習小組,頓時教室裏嗡嗡聲一片。小組裏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説什麼。有的小組內學優生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分析、反思;有的小組內學困生反把此時當做玩耍的最好時機,沒有投入學習活動;組與組之間差異大,有的組好,有的組差,教師也不知該參與到哪一個組去……幾分鐘後,教師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全班交流時,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有時一個同學剛發表完意見,另一個又在重複剛才的意思,甚至一些剛剛校正的錯誤信息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沒有被指名發言的學生唉聲歎氣,根本不去聽別人在説些什麼。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顯著特徵。上述現象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合作學習要取得實效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一是合作學習的目標要明確恰當,是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也就是説,目標必須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二是小組已經形成合作的機制。小組內每一個學生只有熟悉合作的規則,明確自己的責任,合作學習才能在民主、有序的狀態下進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三是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地討論、交流、反思、評價。四是合作的目的是“雙贏”,要讓學生體驗集體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學習的效益和快樂,凡是個體學習能解決的問題最好不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總之,組織合作學習,必須全盤考慮學習的目的、時機、機制、指導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

二、激勵性評價表面化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學生的學習,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課堂教學中廣大教師都能採取肯定的、積極的、富有激勵性的評價。但是,一味提倡無原則的激勵性評價,是否就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呢?

我們在課堂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位學生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後,教師説:“講得真好!表揚他!”其餘學生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另一個學生又回答了一個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又是“嗨、嗨、嗨,你真棒!”。一節課上,表揚不斷,掌聲此起彼伏。回答好的學生甚至能得到幾顆紅星或幾面紅旗,回答不好的學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師翹起的大拇指,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套路。

傳統教育似乎總是一味地批評指責,現在的教育則有了太多的表揚。在上述教學中,教師用的讚賞實在是太多太濫了,學生未必珍惜,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對學生來説,學習是最主要的生活內容,他們渴望在學習活動中擁有一份真情、一份感動,享受學習的快樂。當然,這種快樂不是譁眾取寵浮於表面的説笑,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在民主寬鬆、和諧融洽的氛圍中,與學生一起探究、體驗、創造,讓學生深入知識的天地,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錯誤時,老師一抹寬容的微笑;成功時,老師一個讚賞的眼神;困惑時,老師一次温柔的撫摸;猶豫時,老師一句鼓勵的話語,對學生來説,都是莫大的激勵。學生在教師積極的引導下,從從容容地學習、討論,踏踏實實地探究、交流,對學習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學習也就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和快樂的源泉,這種無形的評價力量是任何小紅旗、五角星都無法替代的。因此,過多外在的獎勵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持久的學習興趣,削弱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悦,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

三、課堂生成處理隨意化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動態生成的過程,期間必然存在許多非預期性的因素,而這稍縱即逝的、非預期性的因素往往擁有無窮的教育價值,利用好這些這些即時生成性的因素,教學的過程必然是極富創造性的。目前“生成”二字已經成了教學的時尚,如果誰不知道生成、誰不會生成,誰就落伍了,誰的課就會被扣上死板、僵化的帽子。但追求課堂的即時生成,並不等於不要事先設計,更不等於沒有大體框架和主題思路,滑到哪裏算哪裏。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聽到教師問:“你最喜歡讀哪一段”?學生一一朗讀後,教師又問:“有什麼疑問?請提出來”。於是,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東一個,西一個,既有詞語與句子方面的,也有情節方面的,五花八門。這時,教師也不加篩選歸類,只是站在講台旁不停地指名學生逐一回答。整節課,教師沒有系統的設計,也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連學生的差錯也不指出來,就這樣一直到下課。這樣的課,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角色也發生了變化,而實質上是一種放任自流,由過去的“老師牽着學生走”變成了“學生拉着老師走”,教師的主導作用完全丟失。

我們反對周密而刻板的教案設計,更反對把設計當做不能改變的定律,但同時也不贊成腳踏西瓜皮式的隨意和無序。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生成與設計,要重視生成,也不能忽視設計,生成是建立在設計基礎之上的。設計思路可以粗一些,但應該有目標走向,應該有整體框架,而且最好多幾個,以便隨時改變和調整課堂教學。因為課堂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個極具個性化的頭腦,教學是一次次活躍思維的碰撞,好的課堂應該是互動多樣的,富有機智和充滿變數的。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敞開心扉,和學生平等交流,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他們喜聞樂見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採取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才是學生最為欣賞的,課堂也才會閃耀出智慧靈動的光芒。

四、教材運用本位化

新課程理念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例子,僅是教學資料的一部分。但是,迷信和慣性使一部分教師過分依賴於教材,視教材為絕對範本和唯一的教育教學資源,忽略了哪裏有生活哪裏就有教材,哪裏就是教學的真啼,把教材與生活和學生的成長割裂開來,降低了教學效率。

教材是課程資源的主體部分,它集中反映了課程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但新的教材觀指出,學生的知識、技能、經驗等也應作為課程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學生已經能認會寫的,就不必再學或不必再費更多的時間去教。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被教材的教學思路所束縛。要因地、因時、因生制宜,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使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要為學生提供更為充分、自主的活動平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通過整合和改造教材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總之,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只有深入學習,領會《課標》精髓,並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我們才會很快走出課改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