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委年度工業經濟與信息化的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需求疲軟等嚴峻挑戰,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迎難而上、克難求進,加強運行調控,強化政策扶持,優化協調服務,工業經濟總體保持平穩發展的運行態勢。

經信委年度工業經濟與信息化的工作總結

一、基本情況

1、工業運行基本平穩。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通過監控分析、銀企對接、電力保障,多措施保供給、促增長。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3.2億元,同比增長13.1%。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583.6億元,同比增長17.2%。實現開票銷售433.4億元,下降5.6%;實現入庫税金16.8億元,下降13.4%。重點鄉鎮支撐有力。第一層次鄉鎮累計完成開票銷售375.3億元,入庫税金14億元,分別佔全市開票銷售和入庫税金的86.6%、83.4%。

2、主導產業有所分化。今年以來,我市工業三大主導產業整體發展平穩,但行業發展呈現分化趨勢。不鏽鋼產業受市場需求不旺、產能過剩、原材料價格波動下降及外來企業衝擊等因素影響,整體下行壓力較大。食品加工產業逆勢上揚,安井食品、五得利麪粉等一批品牌食品龍頭企業發展較快,在脱水蔬菜企業整體產銷下降的形勢下,全年食品加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開票銷售仍實現正增長。機械製造產業受市場需求不足及汽車發動機排放標準提高影響,整體效益下滑。東華齒輪、威鷹機械等部分企業注重技術改造與科技創新,發展形勢較好。

3、成長型企業貢獻增加。積極實施興達式企業培育、企業上市、成長型企業技改三個三年行動計劃。20xx年,列入我市重點培育的33家成長型工業企業實現入庫税金3.4億元,增長 6.4%。雙樂化工、安井食品、申源特鋼等 8家企業入庫税金過千萬元,其中,雙樂化工、安井食品、申源特鋼入庫税金分別達5800.3萬元、4180 萬元和3245.7萬元。新宏大、東華齒輪等6 家企業入庫税金增幅超30%,其中,新宏大公司產品結構調整取得實效,實現入庫税金 2131.8 萬元,增長71.9%;東華齒輪公司入庫税金1708萬元,增長56.2%。

4、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全年,我市完成工業投資262.6億元,同比增長34.7%,佔年度目標的107.1%。完成固定資產抵扣0.89億元,同比下降3.3%;列入XX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大項目“雙百”工程19項,實際完成投資19.97億元。重大項目加快推進,總投資11億元的伽力森主食產業項目,前11個月完成投資1.5億元,目前3號黃油車間和粉脂生產線已投產。計劃總投資4.8億元的戴南循環經濟產業園不鏽鋼表面處理中心,累計完成投資2.4億元,目前污水處理中心已建成,計劃於20XX年上半年建成投產;計劃總投資2.3億元的泰州惠民固廢處置有限公司固體危化品處置項目,累計投資已完成1.8億元,主體廠房已全部竣工,目前主要設備安裝完畢,預計上半年正式投產。技改項目進展順利,東華齒輪二期項目計劃總投資4億元,前期已完成圖紙設計、施工招標,目前經泰州效能辦認定,已開工建設,悦興藥業有限公司的注射劑、凍乾粉針等藥品生產項目、大明不鏽鋼有限公司的自動化軋製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新蕾麥芽有限公司的5萬噸麥芽生產線項目等建設進度較快。

5、園區建設不斷加快。以重大項目落户園區為牽引,加大園區載體建設水平,提高項目承載能力。推進特色園區建設,有序整合三大經濟板塊及周圍產業資源,加快開發區、戴南-張郭、安豐三大經濟板塊建設。全年開發區及14家特色園區基礎設施累計投入達4.13億元,新增入園企業43家,累計達2252家,完成營業收入1491億元。民營經濟穩步發展。淨增個體工商户3593家,淨增私營企業150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467.3億元,完成利潤84.2億元,同比均增長17.3 %、14.3%。

二、主要工作

1、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圍繞轉型升級工作主線,堅持以調高調輕調優調強調綠為方向,切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主導產業加快提升。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示範集聚作用逐步體現,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穩步推進,戴南不鏽鋼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以創建國家級食品工業園區為載體,開發區品牌食品產業加快集聚,產業鏈初具規模,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年完成產值187.3億元,增長25.2%。精密鑄造產業園被認定為省級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範區,機械製造產業集聚度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20xx年,不鏽鋼、食品加工、機械製造三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1240.3億元,增長19.3%,佔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78.3%。新興產業加快起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培育力度加大,投資領域進一步拓寬。興海高鐵焊絲、渝鑫公司釩氮合金規模生產,新材料產業加速發展;李中、沙溝漁光互補發電項目併網發電達178兆瓦,西北片養殖業與新能源產業加快融合發展;新興電子等項目加速推進,興順電子微芯片投入生產,城區電子產業集聚發展;遠洋機械公司、興海特鋼公司積極向軍工產品轉型。兩化融合走向深入。積極開展兩化融合示範試點申報工作。經濟開發區被認定為20xx年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雙樂化工、亞盛金屬、安井食品等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兩化融合轉型升級示範(試點)企業,威鷹機械、興海特鋼等5家企業被認定為XX市兩化融合示範(試點)企業。興野食品、金達電熱電器等5家企業被認定為四星級數字企業,鋼萊克、華信達特鋼科技、盛飛食品等16家企業被認定為三星級數字企業。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啟動建設不鏽鋼製品、脱水蔬菜等主導產業電子商務交易平台。

2、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平台載體支撐有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深入開展“重大項目推進年”活動,發展後勁不斷提升。強化重大項目督查管理。做好全市工業投資和技改投入的統計工作,及時完成列入XX市跟蹤服務的億元以上、5億元以上及“雙百”工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項目投資情況的上報和反饋。實時跟蹤成長型企業技改項目實施進度,掌握項目進展情況。配合國税、審計、財政等部門,開展成長企業技改項目竣工驗收及考評工作。提升重大項目協調服務。對列入XX市跟蹤服務的億元以上項目堅持月度跟蹤、季度現場走訪,對19項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做到每月跟蹤走訪,及時瞭解項目進展情況以及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並督促企業按照項目實施進展計劃加快施工。協同環保、安監、發改、消防等部門,現場召開論證會,解決循環經濟產業園擬建生物質鍋爐、大明不鏽鋼自動化軋製生產線技術改造等重大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確保項目早日投產達效。完善園區平台載體建設。着力開展特色園區建設,重點園區創牌工作取得成效。戴南科技園區獲批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市經濟開發區獲批20xx年度江蘇省兩化融合試驗區稱號,設立泰州地區首家“蘇台(興化)中小企業合作基地”,重大項目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

3、重點企業發展壯大,培優育強取得成效。堅持把培優育強重點企業作為工業發展的重點,強化企業梯隊建設,突出成長型企業培育。合資合作取得進展。兼併重組不斷推進,興達公司全資收購諾德藥業,新組建江蘇悦興藥業公司;申源特鋼公司與北京鋼研總院開展央企混型經濟合作;中航國際糧油貿易公司出資重組江蘇百穗行飼料有限公司,新成立江蘇泰航飼料公司。研究出台推進企業上市意見,大力實施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雙樂化工已與國信證券簽訂了上市合作協議,擬在主板上市;渝鑫合金與中介機構簽訂協議,已完成股份制改造。鎖龍消防有限公司“新三板”成功掛牌,博生公司被香港石四藥集團有限公司併購,實現間接上市。引導企業優化管理。大力營造企業管理創新良好氛圍,金揚子包裝被認定為省管理創新優秀企業,安井食品、東昌合金鋼等6家企業獲批為XX市第四批管理創新先企業。舉辦第四期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研修班,前四期共組織116名學院參加會議,重點骨幹企業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全年組織108餘家企業參加由省、XX市組織的各類主題培訓14次,提升企業主經營水平。幫助企業拓展銷售市場。組織東華齒輪、振亞食品、安井食品等13家企業參加西部洽談會、江蘇產品萬里行、智能製造推進工作觀摩會等活動,推廣我市名優產品,介紹企業與當地企業進行產銷對接,為企業銷售搭建平台,發展平台進一步拓寬。

4、引導企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積極引導企業提升創新研發能力,提高企業應用新技術、新產品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各類認定取得進展。今年共組織20餘家企業(產品)申報XX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及省重點技術創新導向計劃項目。威鷹機械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東華齒輪等9家企業獲XX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綠禾食品、東華齒輪等2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星火特鋼海洋工程用高性能雙相不鏽鋼絲繩研發項目、興達公司載重子午線輪胎用超高強度新結構鋼簾線等10個技術創新項目被列入江蘇省重點技術創新導向計劃項目,企業在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質量意識逐步強化。積極指導企業加強對質量意識、法規、管理技術以及基本知識的認知,夯實質量工作基礎。組織興達公司參加工信部第三期質量標杆經驗交流活動、江蘇省工業企業品牌培育培訓班。興達公司成為20xx年度江蘇省自主工業品牌五十強宣傳企業。產學研對接持續開展。組織興野食品、申源特鋼等企業赴江蘇理工學院進行產學研對接活動;帶領海宇機械等企業赴西北工業大學進行技術攻關,推動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達到新高度。

5、積極開展節能降耗,綠色發展初見成效。以節能降耗為抓手,採取有效措施,節能工作紮實推進。完善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建立規範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體系,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對區域能耗水平影響作為節能評估審查的重要內容,嚴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項目。進一步完善監督管理措施,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的閉環管理,提高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合理用能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節能技術改造。把加快節能技術進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為推進節能降耗工作的重要舉措抓緊抓好,重點實施鍋爐窯爐改造、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餘熱餘壓利用等節能改造項目。重點用能企業共完成節能技改項目11項,總投資1.2億元,年節能1.6萬噸標煤。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繼續推進節能執法檢查,促進全社會落後用能設備更新淘汰和升級改造。對已查出的淘汰類變壓器、淘汰類電機、車牀等機電設備(產品),督促企業和有關單位在規定期限內淘汰。配合環保、安監等部門,對新藝達公司落後產能淘汰工作開展現場驗收。目前已通過專家組驗收,相關材料上已報至XX市淘汰辦。全年共淘汰落後設備350台套。共對365家企業、單位開展了節能監測、監察,對3家重點用能企業進行了能源審計,4家企業完成自願清潔生產審核。

分頁閲讀第1頁:經信委年度工業經濟與信息化工作總結第2頁:誠信體系不斷完善,信用環境逐步淨化第3頁:聚焦重大項目建設,增強工業發展後勁

6、誠信體系不斷完善,信用環境逐步淨化。以突出企業主體為特色,多舉措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用管理體系。建立由市經信委、法院、公安局等12家單位部門組成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各成員單位信用信息員、工作聯絡員制度,暢通工作任務部署、信用信息報送、工作成果共享渠道和機制。組織14人蔘加江蘇省第十一屆助理信用管理師培訓,夯實信用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誠信宣教與實踐。協調成員單位開展了系列誠信宣教實踐活動。紮實推進信用管理貫標和示範創建工作,全年新增65家貫標企業,完成XX市下達的目標任務,6家市級示範即將驗收評審,雙樂化工顏料有限公司被省經信委認定為20xx年度江蘇省信用管理示範企業。聯合市文明辦開展誠信做企業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和促進企業增強誠信觀念,規範經營行為。落實“紅黑榜”發佈制度,努力營造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社會氛圍。召開誠信紅黑榜發佈工作部署會、評審會,首批誠信“紅黑榜”已於近期在興化日報等媒體發佈。加大信用產品應用推廣。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信用信息系統,深入推進信用系統查詢和結果應用。建成全市公共信息數據庫和服務平台,經與泰州大市系統對比實踐,我市數據庫和服務平台信息完整、功能完備、運維良好。加強與人行興化支行溝通協作,完善徵信體系,全年向金融機構提供2批次共133條信用警示信息。誠信興化網、信用興化微信、手機客户端等載體建設不斷完善。

7、服務能力着力提升,發展環境繼續優化。多角度多舉措開展工業經濟協調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深入推進“三服務”活動。多層次瞭解收集企業、重大項目在生產經營及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難,以最快速度、最實措施及時響應和協調,對企業投資建設項目涉及的項目審批流程進行優化、再造,為企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保駕護航,堅定企業家發展信心。通過企業家座談會等方式,全年共收集企業反映問題80條,下發交辦單76份。着力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協同安監、市場監督局、海事處、消防大隊等部門,對全市42家修造(拆)船企業進行了檢查,共查出事故隱患632條,已全部整改到位。做好全市鐵路監護道口安全監管工作,全年共進行12次道口檢查。積極“開展鐵路道口“平改立”工作,目前兩個道口改造工程進行順利,已經全部接近尾聲,目前正在積極協調推進其他4個道口改造工作。積極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切實加大對平安電力創建工作的組織開展力度,督促供電部門全力做好平安電力創建相關工作。編制有序用電方案和電力供應應急預案,認真組織協調,完成電力迎峯度夏任務。

三、當前工業經濟存在主要問題

今年以來,我市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平穩的發展態勢,但工業開票銷售、入庫税金和工業用電量均出現負增長,全年,全市實現工業開票銷售433.4億元,入庫税金16.8億元,工業用電量47.6億千瓦時,同比分別下降5.6%、13.4%、10.1%,經濟運行中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難:一是重點企業支撐作用減弱。全年,興達公司開票銷售、入庫税金分別下降19.7%和33.7%,拉低全市工業開票銷售和入庫税金增幅3.3和8.6個百分點。興達公司全年實現工業用電量8.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3%。二是重大項目推進不快。全年工業投資增幅較高,但重大項目數量偏少,特別是在建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更少。同時,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企業觀望情緒較重,項目建設推進速度明顯放緩,部分在建重大項目存在週期拉長、投資縮水等問題。三是企業融資矛盾突出。經濟下行壓力下“融資難”、“保貸難”成為制約我市企業穩定發展的主要瓶頸,一些企業由於庫存產品價格下降及互保聯保等因素影響,流動性資金嚴重不足,部分金融單位壓貸惜貸嚴重,導致銀企之間出現互不信任,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趨於緊張。

四、20XX年工業經濟初步安排

1、總體思路: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積極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工業強市”要求,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主攻重大項目建設,實施培優育強“1520”工程,打造我市工業經濟升級版。

2、目標安排: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6%;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0%;萬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級下達目標。

3、主要對策措施及建議:

(一)加快產業升級調整,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一是高端發展主導產業。全力打造不鏽鋼、健康食品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羣。引導不鏽鋼產業堅持特色發展、錯位發展,推進戴南循環產業園、興達公司超高強鋼絲繩、興海公司高鐵焊絲等項目加快實施,不斷推進不鏽鋼材料及製品在核電、高鐵、海洋、環保等領域的應用份額。健康食品產業以開發區創建國家級食品園區為契機,高起點定位、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推進伽力森主食、中糧可可等項目順利實施,重點發展速食食品、休閒食品、保健食品等健康食品產業,打造食品加工全產業鏈。

二是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新華合金核電材料、興海特鋼海洋船泊特鋼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加速發展;以李中-沙溝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等為示範,大力推進光伏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以香港石四藥併購博生公司及悦興藥業項目投產為契機,推進生物醫藥發展;依託興順電子等現有企業,推進江蘇渴望光電、一信科技、江蘇蘇創藍寶石屏幕等項目建設投產達效;推進朗德環保設備等項目加速推進,提升新宏大等企業實力,促進環保設備製造業發展壯大。

三是培育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鼓勵不鏽鋼、健康食品、機械製造等製造企業依據發展趨勢,推進主輔經營分離,實現由單純的生產型製造向生產服務型製造轉變。發揮新宏大公司在工程承包、系統集成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延伸擴展工業設計、信息諮詢、跨界電商、倉儲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拓展提升中國(戴南)不鏽鋼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全國果蔬加工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功能建設。加快推進戴南不鏽鋼現代物流園、開發區冷鮮冷鏈物流園發展。

(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是持續推進科技型企業培育工程。深入推進百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構建科技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創新型特色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梯隊,着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高新化。20XX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佔gdp的比重達到1.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到38.5%;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0家,省高新技術產品40項;專利年申請量達到3300件、年授權量達到1500件。

二是持續推進產學研對接活動。繼續組織開展“百家企業進百校、百名專家進百企解決百項技術需求”產學研對接活動;充分利用好“泰科易”泰州網上技術交易平台,用足用好科技鎮長團、科技副總、省雙創人才等在興各類高層次人才資源,藉助外力、外腦、外智,廣泛集聚省內外優質科技創新資源。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以多種形式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轉型升級。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3家;新增高質量校(院所)企產學研合作關係50項。

三是持續推進創新平台建設。大力推進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加快江蘇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興化分中心、中科院泰州分中心興化工作站、上海大學興化科技技術轉移中心等的建設,打造面向社會、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科技信息服務平台。加快推進特種不鏽鋼產業研究院建設,與江蘇大學合作共建精密鑄鍛造產業研究院。進一步提升現有國家級科技孵化器的建設水平,推進有條件的鄉鎮、園區建設積極創建省市級科技孵化器。實施國家、省級科技項目10項以上。

(三)聚焦重大項目建設,增強工業發展後勁。

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資。深入開展“重大項目推進年”活動,進一步創新招商思路,轉變招商模式和方式,注重產業招商、專業招商、網絡招商和企業招商。堅持以國家產業政策引領工業投資,積極招引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更加註重不鏽鋼製品、健康食品、汽車零部件類重大項目招引和有效投入,提升區域產業集聚度和競爭力。更加註重項目投資質量和效益,設定項目投資強度,畝產税收和集約用地標準等。全市招商引資當年到位資金工作目標156億元,招引億元以上項目50項。

二是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嚴格執行市四套班子負責人掛鈎重大項目制度,對列入XX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雙百”工程的19個重大項目,強化協調服務,確保按期投產達效;對在談和已簽約的東風農業機械產業園、中糧咖啡等重大項目,加大跟蹤力度,力促項目早日開工建設。推動東華齒輪二期、安井食品二期等重大項目早日建成達效。紮實推進成長型企業三年技改行動計劃。20XX年新開工億元項目35項。企業技改投入增長19%;當年完成設備抵扣税金總額確保完成佔XX市總額8%的目標。

三是突出抓好園區建設。強化園區規劃提升,進一步整合、推進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引導生產要素向開發區及重點園區傾斜。着力提升城區板塊、戴南張郭板塊和安豐板塊三大經濟板塊建設發展水平。加快特色園區培育,研究制定特色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對現有園區產業定位實施動態管理,加快園區專業化、品牌化步伐,着力解決園區產業特色不特的矛盾。推進開發區創建國家級食品工業園區,戴南科技園區創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級循環經濟產業園。進一步完善園區金融服務、工業設計、科技創新、創業孵化等公共服務功能。

(四)推進“互聯網+”工業,提高智能製造水平。

一是推進信息化基礎建設。依據“寬帶江蘇”專項行動要求,加快寬帶網絡升級提速,推進光纖到户全面普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力爭到20XX年底,我市光纜線路總長度接近5萬公里,光纖接入到户53萬户,全市所有的行政村開通光纖寬帶。

二是加速兩化深度融合。選擇20家企業開展兩化深度融合示範試點工作,主要在主導產業信息化改造、工業企業關鍵環節的信息化提升、產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等信息技術應用方面開展試點示範創建。20XX年爭創江蘇省“兩化融合”示範試點企業2家,江蘇省兩化深度融合創新示範試點企業1家。

三是推進智能製造工作。依託互聯網信息技術,在主導產業中實施智能製造工程,重點推進興達、雙樂、威鷹、安井、鎖龍等企業逐步實現智能車間,十三五期間建成智能車間10個,並穩步推進條件成熟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實施一批信息化改造項目,推動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仿真計算在企業產品設計上的應用,加速3d打印、傳感器、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製造業中的應用。放大雙樂化工有限公司列入省兩化融合診斷的樣板效應,選擇3-5家重點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推進產品生產的信息化、定製化,生產線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智能化,逐步建立結合產業實際的智能製造模式。20XX年,力爭建成智能車間2個。

(五)強化政策扶持引導,促進企業培優育強。

一是扶持重點企業發展壯大。實施培優育強“1520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合理企業梯隊,力爭到“十三五”期末培育產銷過100億元企業1家,過50億元企業5家,過10億元企業20家。推動“小微企業進規模培育工程”,20XX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0家。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二是加快推進企業重組上市進程。鼓勵骨幹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合資合作、上市融資等方式,攀高附強、高位嫁接,與國內知名企業和國際跨國公司開展合資合作,實現裂變式發展,加快推進澳瑞凱板橋礦山機械與葛洲壩易普力爆破股份有限公司重組進程。放大鎖龍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掛牌效應,繼續實施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渝鑫合金、雙樂化工、格林生物等上市工作。20XX年力爭“新三板”掛牌2家。三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擴大市場佔有率,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提升行業話語權。20XX年,新增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3件,XX市知名商標12件;省名牌產品1-2件。培育XX市市長質量獎企業2家,XX市質量管理獎企業2家,XX市服務質量獎企業1家。

(六)推進服務能力建設,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

推進職能轉變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加快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服務轉變。完善網上審批平台實現網上並聯審批,認真審核行政審批項目各項權力要素,利用權力事項運行平台,充分體現網上並聯審批的優勢,促進部門間數據及時交換、互為共享,實現網上受理、網上審批、網上監管。嚴格規範中介服務,清理界定中介服務項目,對無法律法規依據或行政機關自行設定的予以取消,大力壓縮中介服務的時限,規範中介服務收費及服務行為。深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落實紅黑榜制度,探索聯合進行誠信褒獎和失信懲戒工作,引導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加大惡意逃債行為的打擊力度,構建良好誠信經營氛圍。優化工業經濟服務。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強化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運行監測,加強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研判。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加強企業反映問題的協調與解決,構建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切實幫助企業和投資者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堅定企業家發展信心。積極開展政銀企合作,推動金融產品創新,推進直接債務融資工作,大力推行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擴大企業擔保方式,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強化對全市融資性擔保公司監管。推進“化圈解鏈”工作,強化風險預警和防範,維護區域金融穩定。創新工作方法,着力破解用地、用工難題。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促進電網優化佈局,提升服務工業經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