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局種植業科工作總結大綱

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主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迎接挑戰,鋭意創新,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了今年預期工作目標和任務,實現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種植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花卉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農村經濟局種植業科工作總結大綱

——糧食產量實現連續五年豐收。今年我縣糧食總產實現10.7億斤,這是XX年以來連續五年突破10億斤,實現連續5年獲得豐產,其中水稻產量達到5.9億斤,玉米4.8億斤。

——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明顯加大。今年我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3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1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9萬畝,糧經比例7:3。經濟作物中花生面積突破計劃面積10萬畝,達到11.9萬畝,大豆麪積6.1萬畝,花卉面積0.5萬畝,五味子等其它經濟作物0.5萬畝。

——種植業產值實現11.8億元,其中糧食作物9.1億元,油料作物1.7億元,花卉等其它經濟作物1億元,較去年增加1.25億元,尤其是花卉產值較去年增加0.15億元。

一、2009年主要工作

(一)以糧食穩定增產為目標,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工作。

2009年,按照農業部、省委和省政府“把糧食生產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的精神,按照“穩糧食、調結構、提質量、促增收”的要求,着力抓早、立足抓實,採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春季低温冷害等災害影響,積極應對農資價格上漲,部分糧食品種價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促進糧食穩定增產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

1、加強春耕備耕工作指導和服務。今年我們面臨春播短,備耕壓力大以及糧食生產成本上升、農產品價格下降、種糧效益降低等困難,及時提出備耕工作的4個早字:早計劃、早準備、早培訓、早行動,備耕和科技培訓兩手同時抓。我們對備耕物資、備耕資金等進行了調研,按照上級業務部門工作部署,積極與供銷社、金融系統建立了聯繫工作和信息共享機制,定期互通備耕進展情況和春耕貸款情況,確保了備耕物資的數量和質量,有效地應對了以水稻為主的糧食價格下滑、農民手中餘糧變現難等不利因素,保障了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2、完成全縣良種補貼工作。今年國家增加了良種補貼額度,除水稻仍實行每畝地15元的普惠制外,專用玉米又增加了26萬畝的良種補貼面積,專用玉米良種補貼面積達到36萬畝,覆蓋率達到90%。為將這項惠農政策落實好,我們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水稻良種補貼發放實施方案》、《專用玉米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水稻良種補貼在插秧前和插秧後分兩次統計核實面積,專用玉米以項目方式組織實施,經過調研確認了10個專用玉米品種和4家供種企業,對第一批專業玉米採取統一供種,第二批專業玉米補貼由於到位較晚,決定採取發放資金的後補貼方式,對農民進行補貼。通過良種推廣項目的實施,實現了良種與良法相結合,增產又增收。全縣共發放良種補貼1305萬元。同時還在鄉建立了3個玉米品種比較試驗田,為明年我縣專用玉米品種選擇提供依據。

3、全面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2009年是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年,我縣以此契機,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共安排12個萬畝糧食高產創建示範區,其中,國家玉米示範區落實在鄉,省級玉米示範區落在滿都户鎮和鄉,省級水稻示範區落在劉二堡鎮和冷子堡鎮,市級玉米示範區落在肖寨門鎮、於家房鎮、朱家房鎮和鄉,縣級示範區安排在老大房鄉、鎮、城郊鄉,玉米示範區平均畝產為703公斤,較全縣平均畝產685公斤高18公斤,通過進村入户培訓,發放技術資料,召開現場會,有力地開展了標準化生產,在示範區帶動下,全縣平均畝產較去年畝增產60公斤,共增產玉米2400萬公斤;水稻示範區平均單產646.5公斤,較去年增產16.5公斤。我們不僅建立了健全的項目檔案,還按生育時期計算機想報送田間長勢、農事活動進度簡報,收到省市好評。同時在遼中鎮和鄉建設了千畝水稻免耕栽培示範區,推動農業節本、增效、生態技術的普及應用。

4、完成糧豐工程——玉米深鬆示範項目。在鄉建立千畝和百畝玉米深鬆示範田,採用深鬆、增密、增施有機肥、生物防治等技術,經省農科院、農業大學專家測產,百畝高產田平均單產為886公斤,千畝示範田平均畝產852公斤,在示範區的輻射帶動下,全縣玉米單產創新高,迎來了我縣第五個豐收年。

(二)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

根據副省長在全省種植業高效生產現場會上提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工作思路,我縣在種植作物、種植品種上加大調整力度。

1、經濟作物面積增加。一是花生面積大幅增加,由去年的不足5萬畝,增加到今年的11.9萬畝,實現規模化種植,大豆麪積增加,由去年的1.5萬畝增加到6.1萬畝;二是花卉生產穩步前進,花卉面積達到5000畝,年產花卉1.1億枝,產值0.95億元,較去年增加0.15億元,主栽玫瑰、百合、非洲菊等;三是五味子等作物發展到5000畝,目前五味子已有500多畝地進入盛果期,畝產鮮果XX-3000斤,市場銷售價2.5—5元,主要銷往大梨樹。

2、農作物品種向優質、高效、專用方向發展。水稻以遼星一號為主,覆蓋率80%,玉米以東單60、東單70等專用玉米為主,花生主推白沙1016佔80%,魯花11、花育20等,花卉玫瑰由檔次低的紅衣主教向高檔的網玫超玫發展,非洲菊的種植面積超過了500畝,今年花卉效益較好,明年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3、鼓勵新品種引進,做好種球種苗申報驗收工作。市政府鼓勵花卉產業發展,對花卉東方百合系列種球、籽球進行補貼,我們大力宣傳,積極組織申報、驗收,預計全縣將得到296.65萬元的花卉新品種補貼。

(三)抓好五大生產基地建設,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

結合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和良種補貼項目,建立優質稻米生產基地40萬畝,專用玉米生產基地36萬畝,採用標準化生產模式,強化食品安全管理,在鄉鎮等建立花生生產基地10萬畝,種植品種白沙1016及魯花11、花育20等,在、、等鄉鎮建立花卉生產基地5000畝,種植品種有玫瑰、百合、非洲菊等,同時加強對5000畝五味子生產基地的管理。

(四)以項目為載體,全面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圍繞富民小區建設、新品種推廣、良種補貼、高產創建示範區建設項目,整合農技培訓資源,吸納農事企業和農民科技人才,多渠道、多形

式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舉辦集中培訓273場次,電視講座20次,電視專題18期,發放技術資料10萬份,發放光盤2500張,共培訓農民9.8萬人,使培訓率達85%。其中重點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科技之冬培訓活動,今年我縣有15個村750人成為新型農民培訓項目示範户,通過培訓獲得了綠色證書。還組織了30名縣級農技人員去上級進修培訓,提高了農技人員師資水平。另外今年有1000名農民通過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職業技能培訓轉移到非農領域,有992人已就業二、三產業,有力的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新型農民培訓和陽光工程培訓都是通過招標形式確定培訓基地、由學校自主招生、國家、省、市、縣補貼形式運行。通過這兩個項目的實施有效的調動了農業中心和農機校兩個基層單位的積極性,使其發揮培訓職能作用。

(五)搞好測土配方施肥,加強農田保護,減少環境污染。今年我縣完成測土配方施肥任務40萬畝,使全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100萬畝。全縣年化肥施用量3.813萬噸(純量),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施用量1899噸(純量),實際施用量達到3.6714萬噸,減少投入4.91%,減少我縣農田的化肥污染,確保耕地質量。另外還推廣水稻免耕技術、秸杆反應堆技術和秸杆還田技術,努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六)搭建產銷平台,促進訂單農業發展。組織和參加各種農展會4次,其中農博會有22家企業28種產品參展,為企業搭建購銷展示平台,促進我縣農產品對外交流、提高農產品安全和品牌意識,提高訂單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

(七)辦好“莊稼院”欄目,讓農民更致富。今年協助市電視台“莊稼院”欄目組拍攝我縣農民致富、結構調整、縣域發展規劃等電視專題片共12期,我們提供典型,協助拍攝,讓農民致富信息更快更好地傳到千家萬户,真正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二、存在主要問題

2009年我縣種植業生產取得了良好成績,但應看到我縣種植業水平應還很落後,一是產業基礎鏈條短,缺乏支撐。花生,去年價格從2.3元飆升到3.3元,農民種植積極性上升,今年發展到11.9萬畝,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價格由2.5元降到1.5元,前期農民惜售,後期有行無市,仍有50%以上的花生滯留手中,農民花生種植積極性降低,價格不穩使產業基地失去支撐,基地缺乏健康的銷售機制做保障。二是農民種糧效益低、賣糧難。今年由於農資價格大幅上漲,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農作物投入分別達到760元、410元和700多元,而目前銷售價格是每斤分別為0.95元、0.62元和1.5元,農民種植效益低,出現賣糧難問題,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將受到影響。三是農民培訓缺乏經費保障。我們一產業勞動力有11.52萬元,縣、鄉財政緊張,沒有經費支持,而新型農民培訓只有少數農民得到培訓,而普及性培訓難以開展,急需農業技術培訓經費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