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階段小結2篇大綱

一、“研究性學習”工作進展情況

研究性學習階段小結2篇大綱

學校“研究性學習”方案實施兩年來,老師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以及校本培訓研討,加強了理論學習,更新了觀念,在科研理念上有了新的認識。

6月進行了“研究性學習”前期調查,並做了分析,調查結果顯示:老師們普遍認為開展研究性學習,首先,作為指導者的教師應事先進行與研究性學習相關的各方面的培訓,使參與的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有一個更全面透徹的瞭解,更好地開展工作;其次,選題工作在研究性學習中也尤為重要,是決定整個研究成敗的關鍵,選題時不要過於盲目,要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來確定;第三,在實施過程中對於學生的研究要進行及時的評價、交流,評價要注重研究過程的體驗,而且在評價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要融入對學生道德品質、人格修養、個性特徵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第四,要加強研究性學習的管理監控,不論是學生或老師,這樣才能促使研究性學習更為合理規範。

學生調查結果顯示:同學們普遍喜歡該類型的學習活動,但希望家長和老師支持指導幫助,希望學校提供更多的查閲資料的時間和空間,擔心查找資料有困難。

家長調查顯示:對研究性學習瞭解不深,希望研究性學習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評價上要重鼓勵發現和賞識。選題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

8月底召開了相關教師的座談會,初步介紹“研究性學習”的背景和選題的意義。確定了實施教師、實施班級。為了保證課題的有效進行,學校覺得將研究性學習作為校本課程安排到三到五年級的課時計劃中,在9月進行啟動。

三到六年級各推派一個班按照學期計劃進行“研究性學習”,按時完成首次研究任務,然後總結經驗,在三到六年級全面推開,做到班班有小課題研究,同時在學科中滲透研究性學習。日前,各班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均已完成,並擇優彙編成冊,在展示中共享勞動成果。

二、“研究性學習”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兩年的“研究性學習”實踐,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身參與並體驗了小課題的確定、研究方案的撰寫、調查、訪談、獲取信息、反饋、得出結論等一系列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與人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判斷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等得到提高。同時得到了家長的廣泛認同。實驗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科研能力。各實驗班撰寫了小課題的課題結題報告,並以各種形式進行成果展示,如:答辯會、電子小報、黑板報、合理化建議等。通過初步的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探討,為建立學校的校本課程體系的開發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三、“研究性學習”工程中的問題及建議

經過兩年的課題研究工作,通過座談、走訪師生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教師的理論研究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2、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各方面(如家長、社區)因素還需加強。

3、及時總結與提升的意識有待加強。

建議:

1、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互動式培訓,提高理論素養。

2、下學期進行家長開放日擴大“研究性學習”的影響力。

3、加強研究實踐的管理力度,及時交流反饋信息。

研究性學習階段小結(2):

一、對於前一階段工作的總結

(一)我們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和認識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研究或探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

對國家而言,這種學習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創新精神,能適應未來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人才打好基礎。教育部在《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把“研究性學習”作為課程改革的重點,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並強調學生通過這種學習和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對學生而言,這種學習活動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即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為教師指導,學生主體參與,圍繞提出的問題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對象,有明確的預期目標並制定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探究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自主選擇性創新學習。它具有探索性、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重學生個性的發展。

對教師而言,這種學習活動是擺脱單純傳授知識和應試教學觀念的束縛,拋棄單純的傳授知識和應試教學的觀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因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的無限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包括學習材料的組織、學習方式的選擇、學習活動的安排、學習所得出的結論,都會因人而異,這不僅要求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具有突出的指導地位,而且在學生的這種自主性學習中,教師的指導能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往往成為激發、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敗的關鍵,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能否開設研究性課程和能否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將成為衡量一個教師合格與否的標準之一。

(二)我們的具體安排

下學期的課題準備。

選題實行學生自主選題和各科老師定題的雙向選擇,課題類型大致有知識探究型、學術研究型、社會調查型三類,共設立68項課題,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美術、電腦等各個學科,牽涉到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學生選擇的指導教師除了高一全體教師以外、電腦電教中心的徐國林、曹萍、樑錦明老師和青少年宮的賴永忠老師等。

研究性學習的活動時間設在每個小禮拜的星期五第七節和星期日的整個上午四節,研究地點有教師辦公室、教室、圖書館、電腦房。學校為研究性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三)研究性學習的初步成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同學們的知識面拓寬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析歸納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交往的能力,很多同學通過研究性活動,認知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顯著增強。

截止現在,所有同學的網頁製作和論文寫作工作都已經開始,80%的同學網頁的主頁和基本框架基本搭好,60%同學網頁基本製作完畢,1月7日前可以完成相關專題網頁製作。個別同學的研究成果已經展示,如:第十一週全國政治骨幹教師到我校參觀時,高一(4)的劉德強同學曾代表高中部用網頁的方式展示了“我的編程之夢”,受到與會所有教師的高度評價。論文寫作方面小部分同學已經擬定提綱,絕大部分同學已經在老師的指導下進入寫作階段,元旦放假回來可以完成論文的初稿。

二、研究性學習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們在思想認識上存在顧慮:

1.認為學生不具備研究的能力。

有一部分老師認為,目前學生的知識儲備與學習能力都還沒有達到進行課題研究的程度,尤其是在高一年級,開展這樣的活動,顯得有點強學生所難。

2.認為進行研究性學習是少數學校學生的事,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的學生還差得遠。有的同志説,上海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實踐也僅僅是十分之一學校的十分之一學生參加,我們現在是百分之百的學生參加,對學科學習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的學生來説顯得負擔過重。

3.認為現在的時間緊,學科教學任務重,學生投入這方面的時間是浪費。

持這種看法的不僅有教師,還有一部分家長,他們認為在當前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好學科學習的問題,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個軟任務,大學聯考不考,有些方面的事可以讓學生進入大學以後才考慮。我最近就看到一位家長要求學校停開研究性學習的課程。

(二)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

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我們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不到位,存在偏差,將“研究性學習”與“學術研究”混為一談,這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

2.我們對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定位不夠準確,希望值過高,有點不切實際。

3.教師在行動上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所給予的支持與指導還缺乏力度。

4.時間的保證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時候佔用了學生的研究時間。

5.對學生的研究方法的指導上還不夠,指導策略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三)當前值得思考的問題

1.怎樣才能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學科學習之間的關係。

2.競賽類的培訓,是否納入研究性學習的範疇。

3.高中階段的研究性學習怎樣安排才合理。

三、我們應該採取的措施

(一)認真 轉變觀念,努力培養研究型的教師。

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的關鍵在於教師。

從研究性學習的特點與目標來看。一方面,研究性學習在內容選擇和設計上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社會性、實踐性、問題性等特點,既無任何參考書目可參考,又無任何現行模式可依照,而要有效實施這門課程,提升教師素質是關鍵。另一方面,研究性學習以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為目標,而要改變學生,首先要改變教師。改變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將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前提和保證。

轉變教師觀念,從長遠的角度來説,立足於國家的興盛,培養適合未來發展的人才,我們現在進行研究性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從現實的角度來説,隨着大學聯考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聯考的指揮棒越來越體現在人的能力培養,育人成材的觀念,也不再把升學作為考核學校質量的唯一標準,而重視學生的終身的發展。廖校長在去年的高中部教師大會上就提醒我們,“大學聯考在改革,請老師們以新的觀念來認識大學聯考,不能老抱着原來的觀點,認為大學聯考只是考學科知識。如果我們還按照原來的觀念和做法去應戰大學聯考的話,肯定失敗,我們提出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一個也實現不了。”

目前老師感到比較困難的是,由於承擔了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分不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教育理論的學習,也難以抽出時間進行資料的收集和研究,這樣,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有一定的困難,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研究性學習的質量。因此,要造就一批研究型的教師,必須加強教師的教科研活動,這是我們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我們成功開發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關鍵。

從國內研究性學習的實踐來看。上海的一些學校的實踐經驗給予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但是我們也看到,支撐各校實施研究性課程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上海市內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華南師大附中的情況亦復如是。各校的經驗反映了研究性學習對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和有效價值。我們學校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種教育資源,主要依靠本校的教師。因此,培養出一批研究型的教師對我們來説是十分重要的。

(二)研究性學習的培養目標定位要準確。

定位:指導學生切合自身的知識實際、生活實際、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指導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指導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嘗試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研究性學習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是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而不是知識傳授意義上的讓每個學生達到一定標準的學習結果。每個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在課題組裏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並在某一方面獲得更為充分的個性化發展。.

對研究性學習的定位是否準確,是我們開展好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目前的情況下,研究性學習的定位,我個人認為應該首先要弄清幾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1.“研究性學習”與我校課程改革的關係。

我校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國家教育部的課程改革目標是一致的。廖校長在對碧桂園教育模式三種課程的比較分析中,對個性特長課程進行了全面的闡釋。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師生關係、教學評價和教學安排8大方面做的深刻而具體的闡釋,對我們理解研究性學習與我校課程改革的關係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校個性特長課程與研究性學習,從本質來説是一致的,都是要充分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21世紀培養人才。我校三大課程融為一體,為學生從興趣的產生到形成特長,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條件。現階段充分發揮我校課程改革的優勢,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有很大便利條件的。

2.“研究性學習”與“課題研究”的關係。

“研究性學習”和“課題研究”有着本質的區別,我們進行的是一種學習,是“一種象科學家一樣工作”的學習,形式是“研究”,但實質是學習。研究性學習,學習是首要任務,一是學習文化知識,二是學習如何獲得知識如何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因此,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如何獲取知識,是我們的任務。而真正的課題研究則更強調對未知世界的探詢,更注重研究結果。兩者比較,我們就不難看出,研究性學習是學習“研究”的程序,探知“研究”的基本方法,訓練“研究”的基本能力,培養“研究”的基本素質。如此而已。它與科技工作者進行課題研究,運用科研的方法,力求解決工農業生產和科技領域的問題,促進科技的進步,重視研究的結果,目的不一樣,手段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二者有着本質的區別。如果我們以對待科技工作者的要求來看待高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是拔高要求的一種表現,更是定位不準確的表現。對學生來説,這是不公平的,對教師來説,也平添了不少的煩惱。

3.“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學科課程的關係。

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以優化課程系統為目的。學習知識和認識社會需要在“接受”和“探究”兩個方面下工夫。研究性學習主要是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是學生在做中學習、做中感悟、做中提高的一種學習。這種課程是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去探究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學到更多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一種學習。“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學科課程的關係可以説是相互關聯,互為依存的。因為單純的傳授知識,它會抑制學生探究的熱情;單純的(脱離知識傳授)研究,它不可能是高水平的,也不符合高中生學習實際情況。所以,我們要注重這種課程內容的研究性,注重它們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性。

4.“研究性學習”與興趣活動和競賽活動的關係。

我們要以興趣為主導,逐漸引導學生向研究性學習轉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求知的一種動力。在興趣的導引下,學生會自發地去觀察、探索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教師要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性選擇課題。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對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的活動。因此,重視學生對一些事物的興趣,引導提升他們探究的層次,對我們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十分有利的。

組建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其中課題的選定是學生不易把握的。藉助中學生的各種比賽活動可以促進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也不能是一種模式,論文、報告、表演、藝術作品等都可以。

競賽內容也可作為學生研究的課題。

競賽的準備過程,往往就是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理。在這過程中,學生運用舊知識,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得了新知,深化了舊知,培養了實踐能力,訓練了創造意識,發展了創新思維。學生在這種準備過程中對學習對人生會有頓悟,那更是莫大的收穫,莫大的驚喜。

學科競賽的訓練是否也可以納入到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去,我們也可以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5.“研究性學習”的結果與過程的關係。

廖校長在個性特長課程的教學評價中説:“評價指標主要體現在學生獨立研究的過程和成果上”。這説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結果是同樣重要的。在目前研究性學習的初步實施階段,研究性學習的活動過程是最重要的,研究的結果重要,但不是我們追求的唯一目標。課題研究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個載體,學生通過這樣的載體瞭解什麼是研究,應該怎樣去選擇課題,怎樣去制定研究計劃、安排研究活動等等。至於這一結果是否正確,是否有實際的價值,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強調“四重一主”的原則:

(1)重能力——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2)重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知識結論產生過程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從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過探究學習過程,獲得新的知識。

(3)重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髮問,鼓勵學生帶着問題學習,並努力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4)重個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發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勇於發表獨立見解,敢於標新立異。

(5)主體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形成主體參與、自主實踐、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

(三)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安排要恰當。

注重課程內容的研究性,做法是:分層次、分對象、分學科地解決具體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研究性課程的教學要求大致分為三個層次:1、是作為學習知識的策略,2、嘗試解決學科性的問題;3、嘗試解決綜合性的問題。

結合我們高中部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安排大致可以確定為:

(1)高一年級

第一學期前半期,由部綜合實踐課程組的教師分班授課,每班固定一名教師組織研究性學習資料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性學習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過講授,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結合需要研究的內容,給學生提供選擇的若干題目,做研究的前期準備。

第一學期後半期,組織校外教師和有關的專家講座,組織學生外出考察。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開闊視野,感受專家學者嚴謹治學的態度和獻身於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接觸自然、社會的興趣,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提供研究項目,每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或自選課題,自主研究,完成論文報告,按要求提供有關數據、觀點及處理結果或結論。部門統一組織評估、評比,期末召開總結表彰大會,並舉行優秀論文報告會。

第二學期,圍繞課題進行教師指導下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主題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課題研究學習,分五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課程準備階段。

1.明確指導教師;

2.提出課程方向(一般為主題內容);

3.制定開展研究活動的有關要求和各種表格,提供學習和宣傳材料;

4.學生自主制定研究實施計劃,並上交學校。

第二階段,課題評審階段。

組織指導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研究課題進行論證、修正,正式確定研究課題。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階段。

學生根據課題研究方向,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合理安排每週的研究活動,每個活動小組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和任務職責,要有詳細的活動情況記載,每次活動結束指導教師簽字。所有活動資料待研究活動結束後腳學校保管。通過收集資料、實踐研究、提煉觀點、謀篇構思、撰寫論文等方式最終完成問題解決的全過程,並彙報成果。

第四階段,課程研究質量評審階段

第五階段,課題研究總結階段。

(2)高二年級

積極鞏固高一年級的研究性學習的成果,由學生進行獨立的研究性學習,按照高一年級第二學期的要求考核和檢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四)教師的指導要得法。

1.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選擇要恰當。

北大附中倡導學生參與“微型科研”,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它的特點:一是微,是指題目比較小,有的題目雖然不小,但學生也僅做其中的小部分,以適合中學生年輕和從事研究的精力和時間少的特點;二是研,一定要進行研究,對中學生來講,研究成果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研究過程中培養科研意識和研究性的思維方式,學習科學探索的方法和技巧,為今後從事科研奠定初步的基礎。

2.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1)激勵提出問題的策略。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思維發散的過程。教師必須激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某種程度上講,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敏鋭的觀察力,自主的精神,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所以教師要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探究創新的研究性思維。

(2)“交”回問題的策略。學生的各種問題,當然都需要解決,但並不是全部都必須由老師幫助解決。對一些簡單的問題,完全應該交給學生去完成;較難的問題,由學生課後探究完成;學生實在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指給方向,交給方法,指導學生去解決。這樣,既鍛鍊了學生,而且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三)質疑存異的策略。凡是有爭議的內容,只要不涉及是非、品質、道德、法律的關鍵,不是謬誤,儘可能“存異”,很多情形下,成長中的青少年對沒有正確結果答案的收穫,遠遠超過唯一正確答案的收穫。這在心理髮展中是至關重要的。讓學生們在成長中不斷地去經歷,思索,探究,走向成熟,完美。比如歷史上“推敲”的典故,講明瞭反而沒有“模稜兩可”更妙。

3.要引導學生要轉變學習方式。

學生要自主地去探究學習,變“老師要我學”為我向老師學,向其他人學習,向書本學習,向一切可能的媒體學習。一是強調自我探究;二是強調廣泛學習,從社會中、生活中、生產中學習,藉助信息通道學習,牢牢樹立人生無處不可學,人生無時不可學的求學觀念;三是強調合作、互相學習;四是強調規範的研究性學習,學做專題研究,為日後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五是強調創新學習,只有創新的才是自己的,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4.要注重思維方法的指導。

創新的學習,必須有科學的思維方法。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類比思維、右腦思維、非言語思維、次協調思維、辯證思維,以及著名的頭腦風暴法等,都是人類思維研究中的結晶,讓學生嘗試運用這些思維方法,猶如在學生腦海中打開了另一世界的美麗風景,當學生習慣於運用這些科學創新的思維方法,則是獲益終生的。

(五)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開展研究性學習,目前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研究資料。因此,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分析能力與加工能力,使之具有自我

獲取知識與更新知識的能力,確保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應用信息技術,使現代化教學媒體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這是十分必要和極為重要的。

在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認知過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生動的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許多發現知識、探究知識和表達觀點的有力工具。因此,鼓勵學生積極地使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要實現研究性學習的期望目標。

(六)檢查要及時到位。

“高中部要成立課程改革研究領導小組,季校長要任組長,親自掛帥加大力度。要把富有改革創新精神、改革思想比較突出的領導和老師吸收到研究小組中,加快研究步伐,制定時間表,儘快拿出課程改革方案。”這是廖校長對高中部教師的殷切期望。因此,我們講檢查到位,有兩個含義:一是我們部門的課程改革工作是否已經開展了,開展得如何;二是我們學生進行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開展得怎樣了,是否已經達到我們預定的目標,他們的各項活動是否已經按照計劃進行。在今天的形勢下,我們執行新的課程計劃,要將課程改革的要求落實到我們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結合我校的實際不斷檢查,不斷改進,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