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老師教學教育敍事

我們要上好一節語文課,必須課前鑽研教材、查閲資料、回納演繹,瞭解教學環境,尤其是教育對象。下面本站網要分享給你的是國中語文老師教學教育敍事,希望你能喜歡。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教育敍事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教育敍事篇1

語文教學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問題,要全面系統地去研究和講解,不是一時半刻能做到的。在此,我僅從寫作、對待學生以及對自己的要求三方面進行一些簡單的總結。觀點想法不算成熟,有待大家共同探討和激勵。

一、關於寫作

幾年下來,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學生語文成績很好,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們中大多數不太喜歡語文課,因此上課也是漫不經心的;另外一些學生很認真,語文課上老師説的每句話,板書的每個字,他們都會記錄下來,可是語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結局?原因很簡單,前者愛看書,而後者卻把看書當成了任務,努力完成,體味不到其中的任何樂趣.針對這種現狀,我認為語文教師給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了.

首先我們要充當引路人,引領我們的每個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當你把閲讀變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還用擔心讀書認真不認真的問題麼?所以,面對七年級的學生,我並不急着分析課本,而是向他們介紹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經典情節用幽默的語言簡單的講給學生聽.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吊起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自發的去找名著閲讀,這樣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薦,聲色俱厲的強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二,分析課文時沒有一個人喜歡板着臉的嚴肅説教,孔子説的好:"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找到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後,我儘量讓學生笑着聽課,隨意發言,只要是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你想説就説.慢慢的,學生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他們有了寫的慾望,很想把心裏話寫下來,因為是自發的寫作,他們也會自覺的錘鍊字詞,不厭其煩的改.我想,到了這個程度,我們還擔心學生不願意學習語文麼?

其三,注意語文課的深度.我覺得語文學習決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經常給學生讀美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藴涵的哲理,提醒他們其中優美字詞句的意境,並要他們寫下聽後感.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從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為聽的多,視野也開闊了,寫起作文來也是素材多多,觀點新穎,經常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現呢!

第四.讓學生養成寫隨筆日記的好習慣。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一方面為將來提供了一個回憶的出口,讓大家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為寫作積累素材。很多學生一到寫作時就覺得沒有東西可以寫,就是因為缺少了生活的素材。

第五,養成摘抄的習慣。但凡平時覺得優美的語句,可以摘抄在一個本子上。還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蹟啦,作為寫作時的範例引用,增強寫作説服力。不至於使文章顯得過於空洞。

第六,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要求每一位同學按照學號的順序,一課一生,在課前三分鐘進行一個簡短的演講。一方面鍛鍊了他們的膽量,口才。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演講勢必要做一些演講準備,收集材料等。對寫作也是有益的鍛鍊。

以上是關於加強寫作能力的一些淺見,寫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語文教學效果的呈現必須以老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為前提.若忽視這一點,教語文真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教育敍事篇2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我,是要好好學習和探索的,在這一年裏,經過學校領導的幾次教育培訓和同年段老師的指導,我懂得了一些經驗,以下是我在七年級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把心貼近每一個學生

常言説,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説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紮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盧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兩位學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閲讀鑑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兩個學期的每次考試中,他們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數。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通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範圍。

3、給差生以上進心

在一個教師的眼中,學校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七(10)班有個叫陳欽鵬的同學,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設計一些小東西,因此我常常在語文課上穿插一些設計靈感,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讚,還有一位童欲堅同學,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有了一點學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特別是按照遊董所提出的“分層導學”的教學理念,先在導讀提綱指引下的學生自主學習。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重點難點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後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閲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於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閲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4、分層作業的佈置與批改

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所佈置的作業也有所不同。讓中等生和優生能有個質的提伸,我增加了課外提升的練習。讓差生對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在做鞏固。

三、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語文,為以後的語文的學校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 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藴、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閲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閲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教育敍事篇3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教材的使用年級,我校七年級語文組在校領導和其他年級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些許成績。我們的主要做法有:

一、採取多種形式,落實培訓學習

我校教研採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訓,每週定時定點學習,讓理論學習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並在專門的研討會上將教學中出現的預設外、生成性的問題共同解決;學校創設條件,選派青年教師到武漢等地參加新課改研討學習班和新課標培訓,同時請市、區教研員到校講學、講課,努力將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呈現於一線教師面前,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一系列手段使新課程理念滲透於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在第一冊的“口語交際――這就是我”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學生設立了語文學習的成長記錄本,讓學生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自我介紹”,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其後的點點滴滴則是成長中的心路歷程。如學習《理想》這一課時,結合課後名言,讓學生在記錄本上記下自己的座右銘,既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也讓學生下意識地積累了許多知識。再如我們學習《鄧稼先》和《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我們請學生談談自己心中的偶像,説説為什麼佩服他,那麼自己準備做一個怎麼樣的人?鼓勵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志存高遠,做一個有抱負的人。

二、深入集體備課,注重教學反思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體體驗,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集體備課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通過討論,我們對新的備課方式形成了以下幾條意見:第一,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每單元課文由教師分工備課,再集中彙總,討論修改,用集體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詳案。這樣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另一方面使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導學法,輔導學生。與之配套的還有一系列説課設計、研討課、評課,也有問題解決式的互動研討和教師的教學反思。學校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舉行了相應的具有競賽性質的活動。如剛剛結束的中學部青年教師基本功大獎賽,青年教師從講課、説課、教案編寫、現場評課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風采,顯示我校青年教師較高的教學水平,並有力地促進了我校新課改的行進。 學校規定全體教師每節課後必寫教學心得,通過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形式進行內省式反思,通過理論學習或與理論對照進行學習式反思。通過與他人交流、過程觀察、學生反饋、專家會診等方式進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強調課後反思的重要性。學校還定期對教師課後反思情況進行檢查、評比,並將評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三、改革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積累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如“精彩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既可以是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以摘錄自己欣賞的雋永小文。每節課訓練一人,要求人人能講,並能從中獲益。經過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有明顯進步,學生作文的整體水平也相應提高。

積累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郭沫若有"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任翕張。"積累是語言材料的內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我們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積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點滴積累,也可以根據老師的安排積累,值日生每天在板報專欄上抄寫一首詩、一句名言,一組優美的句子或其它內容,並向學生推薦《讀者》、《中學生閲讀》等書目,定期指導學生閲讀中外名著,適時作時事點評。在課堂、學校的大環境中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營造人文化的語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現學生接受的個體性。每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課程標準設置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實踐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人的發展”這個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進行“探索月球奧祕”的主題研究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出關於月球知識的研究小課題,於是“月球知識知多少”、“有關月亮的對聯和謎語”、“月亮的傳説”等一系列子課題產生了,帶着這些課題,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學生幾個人共同研究一個課題,你上網查閲資料、我上圖書室借閲書籍、他負責整理資料,個個幹得頭頭是道;有的學生則和家長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時也讓家長更新了一回教育觀念。還有學習《魚化石》一詩時,請學生自己收集關於化石的資料,學生們帶來的成就出人意外:圖片、論文摘選、文章、詩歌,甚至有的同學搬來了自家的大百科全書,可見學生們對活動課的期待與熱忱。綜合性學習課《黃河,母親河》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分成“黃河歷史組、黃河詩歌組、黃河傳説組,黃河環保組,收集資料,歸納整理,顯示了很好了自學才能,更體現了學生集體的智慧。

與時限較長的綜合性學習課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動。如課本劇,像《醜小鴨》,學生們自制卡通面具,設計台詞,自編自導,還煞有介事;還有課文人物的心理訪談,學生研讀課文,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扮演主持人,為課本人物作內心獨白,於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組織學生編寫手抄報,學生自己分工合作,採訪、排版、配圖、發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理論分析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接觸現實生活,擴展知識視野。

四、開發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持

我校緊緊抓住現代信息技術三個支撐點,即硬件建設、軟件開發、潛件發展,努力開發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為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製作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具有形象、直觀的效果,融圖、文、聲、像於一體,便於以另一平面呈現課文,幫助學生理解。如《竹影》一課中關於中西方繪畫的差異,難以捉摸地在一個個方塊字間遊移,可當多媒體呈現出兩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繪畫作品,像鄭燮的《竹石圖》,塞尚的《靜物》等,則一切盡在不言中了,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水到渠成地歸納出其不同。《觀舞記》課件的導語部分恰到好處地引入印度舞蹈錄影,讓學生領略到異域風情,對課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繪則更充滿了期待。課件《神州大戲台》進一步將展示平台的作用發揮盡致:各種臉譜、唱腔讓學生讚歎不已的同時心領神會。《黃河頌》課件中黃河壺口大瀑布騰挪宇宙的姿態、《黃河大合唱》吐吶山河的氣勢使光未然的詩歌靈魂於聲色大動之中赫然顯現。

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容對於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