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的教育故事(精選7篇)

寬容的教育故事 篇1

六尺巷

寬容的教育故事(精選7篇)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宅基地,換來的確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寬容的教育故事 篇2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裏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黑暗中踩着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着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説:"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寬容的教育故事 篇3

一、宰相肚裏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説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説:“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説:“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説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着眾人的面説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

二、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説:“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三、仁義衚衕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説家裏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衚衕,世稱“仁義衚衕”。

寬容的教育故事 篇4

軼事

有一次,理髮師正在給周刮鬍須時,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髮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説:"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身上的美德--寬容。

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敏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説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説:“楊敏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説:“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敏當面説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着眾人的面説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

寬容的教育故事 篇5

將相和

戰國時期,趙國文臣藺相如因為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功勞卓著而被封為上卿,位在武將廉頗之上。

廉頗對此很不服氣,揚言説:“我是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只憑言詞立下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我感到羞恥,遇見他時,一定要羞辱他。”

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肯和他碰面。有一次乘車出行,遠遠地看見廉頗的車隊,馬上叫御者把自己的車子轉入橫巷,等廉頗的車子過了之後才出來,不與其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於是一齊説道:“我們因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節義特來投奔您。現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卻躲避他怕他,就是普通人對這種情況也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

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説:“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 門客回答説:“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

藺相如説:“以秦王那樣的威勢,我藺相如卻敢在秦國的朝廷上講道理,呵斥他。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略我們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首先考慮的啊!”

廉頗知道這話後,就赤着背,揹負着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説:“我

是個粗陋卑賤的人,想不到您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從此二人前嫌盡釋,比肩事主,成為生死與共的朋友。這也是“負荊請罪”典故的由來

自古以來,知錯能改是一種品德,廉頗將軍能夠幡然悔悟,“負荊請罪”,則更是出於至誠了,受到人們的稱讚。而藺相如在與廉頗的矛盾衝突過程中採取了忍讓、求同的態度,以國家利益為重,置個人榮辱於度外,他的道義至上的君子風度更是後世效法的楷模。(《史記》) 宰相肚裏能撐船

寬容的教育故事 篇6

仇恨袋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力大無窮的英雄叫海格力斯。有一天,海格力斯在山路上行走時,發現路中間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便踢了它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踢開反而膨脹起來。海格力斯有點生氣,便狠狠踩了一腳想把它踩破,哪知那東西不但沒踩破反而又膨脹了許多。海格力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狠砸起來,那東西竟然加倍地膨脹,最後大到把路堵死了。

一位聖人路過,連忙對海格力斯説:“朋友,快別動它,忽略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的心裏老記着它,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前進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寬容的確是一種美德。温暖的寬容也的確讓人難忘。不妨讓我們看兩個例子。公共汽車上人多,一位女士無意間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腳,便趕緊紅着臉道歉説:“對不起,踩着您了。”

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應該由我來説對不起,我的腳長得也太不苗條了。”哄的一聲,車廂裏立刻響起了一片笑聲,顯然,這是對優雅風趣的男士的讚美。而且,身臨其境的人們也不會懷疑,這美麗的寬容將會給女士留下一個永遠難忘的美好印象。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的鋪着木板的商店裏,手中的奶油蛋糕弄髒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闆笑笑,不料老闆卻説:“真對不起,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歡吃您的蛋糕了!”於是女士笑了,笑得挺燦爛。而且,既然老闆的熱心打動了她,她也就立刻下決心“投桃報李”,買了好幾樣東西后才離開了這裏。

是的,這就是寬容——它甜美、它温馨、它親切、它明亮、它是陽光,誰又能拒絕陽光呢!於是想起了邱吉爾。二戰結束後不久,在一次大圞選中,他落選了。他是個名揚四海的政治家,對於他來説,落選當然是件極狼狽的事,但他卻極坦然。當時,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裏游泳,是祕圞書氣喘噓噓地跑了來告訴他:“不好!邱吉爾先生,您落選了!”不料邱吉爾卻爽然一笑説:“好極了!這説明我們勝利了!我們追求的就是民圞主,民圞主勝利了,難道不值得慶賀?朋友勞駕,把毛巾遞給我,我該上來了!”

真佩服邱吉爾,那麼從容,那麼理智,只一句話,就成功地再現了一種極豁達大度極寬厚的大政治家的風範!

還有一次,在一次酒會上,一個女政圞敵高舉酒杯走向邱吉爾,並指了指邱吉爾的酒杯,説:“我恨你,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會在您的酒裏投毒!”顯然,這是一句滿懷仇圞恨的挑釁,但邱吉爾笑了笑,挺友好地説:“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飲而盡!”妙!果然是從容不迫。不是嗎?既然您的那句話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來個假定。於是就這麼一個假定,也就給了對方一個極寬容的印象,並給了人們一個極重要的啟示——原來,你死我活的廝殺既可做刀光劍影狀,更可以做滿面春風狀。

是的,這就是寬容!一種大智慧!一種大聰明!有句老話:有容乃大。恰如大海,正因為它極謙遜地接納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壯觀的遼闊與豪邁!像海一般寬容吧!那不是無奈,那是力量!既然如此,何不寬容——即便是與對手爭鋒時。

寬容的教育故事 篇7

宋就以德報怨

戰國時期,樑國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經做過一個邊境縣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界,樑、楚兩國都設有邊亭,兩國邊亭的人員各自種了一塊瓜田。樑人十分勤勞,多次給瓜田澆水灌溉,他們種的瓜長勢很好。而楚人懶惰,給瓜田澆水灌溉的次數少,他們種的瓜長勢不好。

楚人出於妒嫉,在深夜去踐踏和扯斷樑人的瓜藤。樑人發現後,去請示縣令宋就,認為要報復,準備去踐踏楚人瓜藤,宋就聽後搖搖頭説:“怎麼可以這樣做呢?與人結怨,是招禍的門徑。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也對人家不好,這多麼狹隘呢!我告訴你們一個辦法,每晚派人暗中為楚人澆灌他們的瓜田,不要讓他們知道。”

楚人早晨到瓜田一看,發現已經澆灌過了。就這樣,在樑人的幫助下,楚亭的瓜田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楚人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訪,知道原來是樑人乾的,於是大受震撼,便把這件事報告給楚國朝廷。楚王知道這件事後,感到很慚愧,便派人帶着豐厚的禮品向樑國邊亭人員表示歉意,並請求與樑王結交。楚王后來多次稱讚樑王講信義。所以説,樑楚兩國的友好關係,是從宋就妥善處理邊亭瓜田事件開始的。

古語説的“轉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老子説的“報怨以德”,就是説的這類事情呀。(《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