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孩子、家長溝通交流的重要性

教育敍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敍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讓我們把自己過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幽微細節重新審視,去發現其中細微的教育藴涵,從而把作為敍事者的教師自身的思維觸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層,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顯現其並不平凡的教育意義。

老師、孩子、家長溝通交流的重要性

你我是朋友,各拿一個蘋果,彼些交換,交換後仍是各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流,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 -------------題記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家長、老師共同配合,付出心力的結果。老師一種思想,家長一種思想,孩子也有一種思想,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對象都是孩子,怎麼才能將他們的思想統一,而對孩子又沒有牴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溝通。

家長的助力可以鼓舞老師無比的信心和無限的驅動力。如果雙方能夠彼此融洽溝通,信任合作,一定可以造就孩子健康美好的未來。

但溝通也要講求方法,真正的溝通在於彼此理解,如果方法不對,人人都帶有憤言激語,而不去換位思考,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甚至出現相反的結果,有時不但不能消除誤會,反而會使誤會更深。

所以溝通也要講方法。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在帶領學生周遊列國的途中,有一次,一匹駕車的馬脱韁跑開,吃了一位農民的莊稼,這位農民執意把馬扣住不還。

弟子中子貢能説會道,於是自告奮勇去交涉,結果子貢講了半天道理,説了不少的好話,農民就是不還馬,子貢只好灰溜溜地回來了。

孔子見狀,笑着説:“拿人家聽不懂的道理去遊説,就好比用高級祭品去貢奉野獸,用美妙的音樂去取悦飛鳥,怎麼行得通呢?”於是讓馬伕前去討馬。

馬伕走到農民跟前,笑嘻嘻地説:“老兄,你不是在東海種地,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們既然碰到了一起,我的馬吃了你兩口莊稼,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農民聽馬伕這樣説,再看看與自己相同打扮的馬伕,覺得很親切,就十分痛快地把馬還給了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要講方法。

其實,老師和家長應該是互補的。作為老師首先應該通過多種方式與家長保持經常性聯繫和溝通,尤其注重個別溝通。交談中老師應該簡要、全面地彙報孩子這段時間在學校的情況,着重談孩子的進步的優點,並提出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家長談孩子在家裏的情況,雙方共同商量下一階段的教育目標和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

其次、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教師切勿以專家自居,採取居高臨下的態度教訓家長,不要發號施令似的老是説“必須”、“應該”怎樣,更不能責怪家長,要尊重家長,多傾聽家長的話。

第三、 談孩子缺點時要注意方式。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全面,既要肯定優點與進步,也要真誠地提出不足之處。在談孩子的缺點時,要根據情況,區別對待。如果與家長很熟悉,可以説得直率一些。有些家長自尊心特別強,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感到有壓力。所以,教師特別要注意方式,不要用“遲鈍”、“調皮”等字眼來形容孩子,以免家長聽了不舒服。

第四、 交談時不要與家長談論別的孩子,也不要隨意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説長道短。因為這樣做會使家長產生疑問,不知老師在別人面前怎樣説自己的孩子。

第五、交談完了要肯定溝通的收穫。教師要指出談話對家長、老師、孩子都有益,強調對自己的工作有幫助,如進一步瞭解了孩子,有利於今後的教育工作。同時,對家長表示謝意,歡迎家長以後繼續支持老師的工作, 自己願意竭誠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促進孩子的發展。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善解、信任老師,只要家長的態度和悦,營造輕鬆的氣氛,從而能自然地進入交談。相信老師都會樂意幫家長解決問題的。

第二、平常可以多主動跟老師聊,在聊天時,可以多跟老師分享孩子在家的點滴,不僅老師能感愛到家長的喜悦,同時也能感受到家長對老師的敬重,老師會很有成就感的。

第三、當老師告知家長有出現不好的習慣時,一定要跟老師配合,不要一味的責罵孩子,反而要多聽聽老師怎麼説,最重要的是全面、客觀地熟悉孩子長處和不足,家長才能與老師“合力一處”,幫孩子導入正確的方向,這樣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

最後用一句名言做結束語吧:“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最後祝每位老師與家長溝通順利,孩子成績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