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經典教育故事(精選5篇)

陶行知經典教育故事 篇1

四塊糖的故事

陶行知經典教育故事(精選5篇)

一天,陶行知在校園裏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學,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王友早早地來到校長室門口準備挨訓。這時,陶行知走過來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塊糖果遞給他,説:‚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了,而我卻遲到了。‛

王友驚愕地接過糖果,目不轉睛地看着陶行知。這時,陶行知又掏出一顆糖果遞給王友,説:‚這塊糖果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的時候,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説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

王友更驚愕了,他不知道校長到底想幹什麼。

這時,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王友的手裏説:‚我已經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證明你很正直善良,並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

王友聽了非常感動,他失聲叫了起來:‚校長,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塊糖果遞給王友,説:‚你能正確地認識錯誤,這塊糖果值得獎勵給你。現在我已經沒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教育讓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換個角度想想問題。可見,父母應該教育孩子經常問自己:‚要是我處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怎麼想呢?又會怎麼做呢?‛‚我現在應該為他做點什麼,他的心裏會感覺好受一些呢?‛這樣,孩子往往會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從而產生寬容的品格。

陶行知經典教育故事 篇2

要又學又問

1939年夏天,有人介紹一位青年詩人到育才學校半工半讀,介紹信上寫道:‚劉文偉,詩人高歌的學生……‛陶行知一看,風趣地説:‚喔,文――偉,你詩文偉大呀?‛青年忙説:‚不,相反――很渺小,我已經把偉字改成葦,蘆葦的葦。‛

陶行知笑了,説:‚對呀,不要自封為偉大,要大眾承認才是真偉大。你願意做蘆葦,好,蘆葦做成船,也可以渡人到達彼岸呀!‛

過了一會,陶行知又説:‚你是高歌的徒弟,一定是個小詳詩人吧?‛

青年人答:‚不,我是土人,從小是孤兒,做過童工,愛唱勞動號子,自己編詞兒,是地道的‘杭唷’派‛。

陶行知‚哦‛了一聲説:‚那我們是同志呢,我也是‘歌謠派’,你讀過我的詩麼?‛ 青年人説:‚讀過,很喜歡。聽説你跟唐代詩人白居易一樣,寫了詩先讀給老媽子聽。我還喜歡唱您編的歌。如,《鋤頭舞歌》、《鐮刀舞歌》、《手腦相長歌》等等。‛

陶行知立刻喜歡上了這個叫劉文葦的青年人,對他特別關心,經常問他學習、生活的情況。

當時小劉才18歲,學習興趣很高,而且愛好廣泛。在育才學校,他感到什麼都新鮮,樣樣都想學想問。陶行知工作很忙,平時住在北碚,到學校來一趟不容易,要處理的事很多。但小劉見縫插針,一有機會就去向陶行知請教,陶行知也總是熱情耐心地回答他的問題。

有人責備小劉‚不懂事‛,但陶行知鼓勵小劉説:‚做學問就是要學要問。我過去寫過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學問,學問,光學不問只是一半,光問不學也只是一半,又學又問才是完整的學問。好比一個人,不能光有右手右腳,也不能光有左手左腳,要左右配合才是完整的人。‛

陶行知的教誨給小劉很大啟發,他也寫了一首詩,題為《學問》:

學問學問,既學又問。

光學不問,半截理論,

死啃書本,用時不靈。

光問不學,一半是零,

不成條理,低級水平。

又問又學,真正聰明,

又學又問,才是完整的活的學問。

在陶行知和育才學校文學組主任艾青的幫助教育下,小劉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詩人。

陶行知經典教育故事 篇3

新安旅行團‛的故事

1933年的一天,上海大廈大學校園內,一羣羣大學生正向着大禮堂走去。他們三三兩兩地議論着今天將要舉行的報告會:‚聽説是一些小孩子來演講。‛‚是的,叫‘新安旅行團’,聽説是蘇北淮安新安國小的學生,大的十五六歲,小的才十二歲。‛‚小孩子來跟我們講課,能講什麼呢?不是開開玩笑吧!‛‚去聽聽吧,聽了再下結論嘛!‛大學生們向禮堂走去,帶着好奇、懷疑。會場裏漸漸坐滿了人。講台上出現了一位戴眼鏡的先生,中等身材,穿着學生裝。有人認出來了:‚是陶行知先生。‛陶先生開始講話:‚諸位都是大學生,也許會説,叫他們聽小孩子講課,真是笑話。這七個小孩子從淮安一路演講到上海。‘沒有父母帶,先生也不在’,靠演講旅行,作抗日宣傳。這個兒童旅行團的價值,是新時代之無價寶,如果一定要定個價值,或者姑且定為萬萬萬萬金元吧。這樣偉大的寶藏,世界上誰也沒有,都為新安小朋友所得。而‘新安’不敢佔為私有,願公諸天下後世。講得如何,請大家一試。‛不同凡響的開場白,激起了會場上的一片掌聲。小玉站在講台前,他穿着漿洗得乾乾淨淨的粗布衣服,圓圓的小臉因緊張而漲得通紅,兩手十個手指下意識地搓來搓去。陶先生輕輕地拍了他一下,在他耳畔説了幾句話,就走下台去了。小玉定了定神,開始講起來:‚我的老家在鳳陽,鳳陽是個窮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媽媽生了八個孩子,死了六個,只剩下我和姐姐。爹爹被抓去當壯丁,活活折磨死了。媽媽活不下去,流着眼淚把姐姐賣給了人販子……‛孩子的臉頰上滾動着淚珠,他抽泣了一下,悲憤地接着説:‚我們為什麼這樣窮,為什麼這樣苦?我們曾經問爺爺奶奶,我們曾經問爸爸媽媽,他們的回答是:我們命苦啊!可是,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根本就不是什麼命苦,是我們的國家太落後,外有列強,內有國賊,生產落後,經濟衰敗,這一切是帝國主義、反動派造成的啊!‛清脆的童聲震動了每個大學生的心,一些人激動地站了起來,大聲附和:‚説得好!‛會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接着,另一個孩子小林走上講台:‚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們!我們國家落後,列強就要欺侮。日本帝國主義就侵佔了我們的東三省,苦難的中國人民身上又加上了侵略者的鐵蹄,這樣的痛苦我

們還能忍受嗎?有良知的中國人是決不願意做亡國奴的,大家一致起來,要反抗萬惡的侵略者,要用我們的血肉築成一道新的長城!‛全場爆發出更加熱烈的掌聲,有人帶頭高呼:‚打倒侵略者!‛‚團結抗日,一致對外!‛陶行知先生走上台,把孩子們抱在一起,連聲説:‚講得好!講得好!‛他帶着孩子們走下講台,問身邊的一位教授:‚小孩子講得如何?‛教授風趣地説:‚講得比我們好,幾乎把教授的飯碗打破!‛陶先生哈哈大笑説:‚小孩子能教大學生,幾乎把教授的飯碗打破,這雖然是千古奇聞,但卻是事實啊!‛陶行知接連幾天安排新安旅行團的孩子們去中國小演講,去光華、滬江、震旦大學演講,所到之處,無不引轟動。陶行知逢人就説:‚在這些小孩子的鐵證之下,時代是分成了兩個:一個是瞧不起窮光蛋和小孩子的時代,那已永遠成為過去;一個是新時代,窮光蛋和小孩子有不可抵估的力量。‛他特意寫詩稱讚:一羣小光棍,數數是七根。小的十二歲,大的未結婚。沒有父母帶,先生也不在。誰説小孩小,劃分新時代。在陶行知先生的鼓勵下,淮安新安國小在1935年又第二次組織了‚新安旅行團‛,在抗日的大後方,宣傳抗日,宣傳愛國,走遍了全國十幾個省市,行程五萬裏,足跡遍及城市、農村、草原、邊疆,被人們稱為‚民族的小號手。‛

陶行知經典教育故事 篇4

愛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記的形似,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對親友的真摯之情,在《愛的教育》一書中處處都有這種氣息,特別是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讓我不經為裏面的主人公馬爾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親在他13歲時為了擺清債務,獨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一個富有的人家去當了女傭,後來斷絕了聯繫。

13歲的主人公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成功,可兩天後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説了這件事後,便去找到了他父親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爾可去美洲。馬爾可在去美洲找母親遇到了許多人,有好也有壞,像慈祥的倫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婦女,熱心的小夥計和無惡不作的小偷,當然還有許多樂於助人的好人等等。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馬爾可終於找到了母親。

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在《愛的教育》一書中不時有出現震撼人心的愛國故事。像愛國少年他為了國家的尊嚴連錢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罵他國家的人臉上和頭上。年輕的少年鼓手為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冒着猶如暴雨般的子彈去求救,雖然最後他們勝利了,可他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我們做為炎黃子孫更應該要有一顆熱愛祖國真摯的心,仁以為己任的想法,將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我們用愛國的熱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愛的教育》中我想“愛會是什麼呢?”這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為國獻身……

陶行知經典教育故事 篇5

三顧“長髮”

在當今社會中,許多影視網絡等媒體中,很多的光彩照人的男明星都是長髮,且還有不同的髮型,這給正處在青春期高中生起了榜樣的作用,很多學生都喜歡留長髮,而我們的學校在學生的行為規範中明確要求男同學不能留長髮,我班上有幾個男同學恰恰就是留長髮,這此,我在班上特別強調學校的這條規定,希望他們能自己解決這一問題,但是過了兩天,發現還是沒動靜,依然如故。於是我決定從行為習慣較差的張某同學入手,如果他能剪頭髮,其它同學就會解決。

第二天,我利用晨會課的時間找張某同學談心,根據張某同學平常比較散慢,不合羣,喜歡獨來獨往,易與他人牴觸的特點,我先從其它方面開始,從學習,生活方面談,最後引到正題,剪長髮,他説是是是,我一定去理。可是過了兩天,還是沒動靜,這時候我還是有點生氣,想點名批評,但冷靜一想,這樣容易引起矛盾,對處理事情解決問題並沒幫助。我決定再一次找他談,讓他來説説為什麼想留長髮。

第二次再找到他時,他已感到我為什麼找他,他顯得有點不耐煩,我想這樣的心態談話是沒有效果的,我決定還是從其它方面入手,先説其它的事情,讓他來説一説自己的一些生活,學習上的事情,緩和態度,解除敵對情緒。最後讓他説説為什麼喜歡留長髮的原因,這時我才明白他的理由,他的腦後有一塊傷疤想用長髮來遮掩,有的同學頭髮也較長為什麼只爭對他。我仔細一想,他確實也有道理,愛美是人的天性。用長髮來遮掩傷疤,也是合情合理。由於他較為孤癖的性格,把我找他的談話理解為只爭對他個人,反而引起牴觸。這樣我想從他入手來解決班能中留長髮的問題看來是達不到目的。於是我決定用迂迴的辦法,我説,不能留長髮是學校的規定,不是爭對你個人,你想用長髮來遮掩傷疤,這也不過分。但你也可以把再修得更短些,這樣符合學校的規定,至於第二個理由,如果其它同學如果能剪掉長髮,你能做到嗎?他遲疑了一下,説行。

當天,我就找到一個表現較好,但頭髮稍長的同學,讓他利用中午時間帶頭先去理髮。當天晚自習的時候我再次找到張某同學,他連忙説老師我明天一定去理髮。第二天我發現他的頭髮確實短得多了。更高興看到長髮的現象在班上消失了。

通過這事情,我想執行學校的規定,管理班級,做學生的思想的工作,不能簡單粗暴,要有耐心,循序慚近,要明白學生的心理,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