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學期英語教學工作計劃

一、課程目標

高一第二學期英語教學工作計劃

高中英語新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習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先決條件。文化意識則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障。

高一年級(課標六級)英語課程目標:

1.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動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

2.能理解口頭或書面材料中表達的觀點,並且能簡單發表自己的見解。

3.能有效地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描述個人經歷。

4.能在教師的幫助下策劃、組織和實施英語學習活動。

5.能主動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

6.能初步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自我評價,調整自己學習目標和策略。

7.能體會交際中所使用語言的文化內涵和背景。

高一年級(課標七級)英語課程目標:

1.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意識。

2.能就熟悉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並且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3.能讀懂供高中學生閲讀的英文原著簡寫本及英語報刊。

4.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例如:事務通知和邀請信等。

5.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計劃、組織和實施語言實踐活動。

6.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並能利用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清楚和有條理的表達。

7.具有較強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能力,基本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8.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二、課程內容

完成牛津英語第三第四模塊的全部內容。

適當增加泛聽、泛讀內容。

(六級泛讀累計18萬詞以上,七級泛讀累計23萬詞以上。)

(七級詞彙目標:學會使用2400-2500個單詞和300-4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瞭解英語單詞的詞義變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新出現的詞彙。)

三、課程進度

1.第一階段第1—9周ModalIII

2.第10--11週期中複習(統練)

3.第二階段第12--18周ModalIV

4.第19--21週期末複習(檢測)

四、課程建議

1、根據高中學生學業發展的需求,高中英語課程應該着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高中英語教學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等學習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特點的英語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3、優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活動設計有利於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

4、課程設計有利於學生學會運用多種媒體和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渠道,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

5、關注學生情感,提高人文素養。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6、評價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五、新教材使用建議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實際的需求,靈活地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

1、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

中,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補充,以使教材的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對教材適當補充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對教材進行取捨時,不應該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2、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對教材

中不太合適的內容或活動進行替換。例如:某一單元閲讀理解練習題設計得不合理或不適合自己的學生,則可以用自己設計的練習題進行替換。

3、擴展教學內容或活動步驟。教材中,某些教學活動的過高或過低現象時有發生,如果認為某些活動過難,可以增加幾個準備性或提示的步驟,從而降低活動的難度;如果活動太容易,教師可以對原有的活動進行延伸,比如:在閲讀理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或辯論、增加詞彙訓練或進行寫作訓練等。

4、調整教學順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比如:現實生活中發生了某件重要的事情,教材中有一個內容相關的單元,如果在延續性和難度等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就可以提前學習這個單元。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5、調整教學方法。由於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有水平的差異以及教學實際情況的差異,有時教材推薦或建議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