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通用20篇)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通用20篇)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配合好學校的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貫徹好教育教學方針和教育局的“抓常規、重落實”的精神,我依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制定瞭如下的教學計劃。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八年級8、9、10三個班的歷史課,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大多數學生課堂上缺少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不注意知識點的整合,缺乏歸納分析能力,這些都是教學的不利條件,有待於進一步加強、改善。

三、教材內容分析

《歷史》八年級下冊,內容主要包括了中國現代歷史部分,歷史時空跨度大、歷史問題高度概括、具有歷史現實感和社會實踐性、滲透了較強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歷史》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發展線索,設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等七個學習單元,概述了20世紀後半葉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歷經的兩次歷史鉅變,反映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發展過程。

七個單元共21課內容,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導入、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新課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四、教學任務和目標:

1、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力求向學生傳授中國現代歷史基礎知識,基本線索,讓學生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瞭解現代中國基本國情,認識新中國的建國史、探索史、發展史、外交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2、繼續傳授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學會歸納整合歷史知識,學會從眾多歷史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揭示歷史規律,開啟聯想和想象,自主探究,從學會到會學。

3、通過中國現代愛國史實,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社會主義國情教育,領袖人物的開拓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具有創新和開拓才能,掌握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本領。

五、具體措施

1、本學期繼續以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中國現代時期的的歷史。

2、重點學習前五個單元的內容,為會考打好基礎。第六單元和第七單元不是會考內容,讓學生了解即可。

3、認真鑽研課標、教材、教參;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導學案,上好每一堂課;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4、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5、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6、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搞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7、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閲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和學會學習和做人。

六、教學資源的開發:

利用學校圖書室、網絡及其它媒體開發教學資源,相關歷史背景資料、影片等播放給學生觀看,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對歷史資料的理解。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1 2.26-3.2 第一、二課

2 3.3-3.9 第三課及單元複習測驗

3 3.10-3.16 第四、五課

4 3.17-3.23 第六、七課

5 3.24-3.30 第八、九課

6 3.31-4.6 第十、十一課

7 4.7—4.13 第十二、十三課

8 4.14—4.20 期會考試

9 4.21—4.27 期中試卷分析

10 4.28一5.4 第十四、十五課

11 5.5—5.11 第十六、十七課

12 5.12—5.18 單元總結測驗

13 5.19—5.25 第十八、十九課

14 5.26一6.1 第二十、二十一課

15 6.2一6.8 單元複習測驗

16 6.9一6.15 單元複習測驗

17 6.16—6.22 單元複習測驗

18 6.23—6.29 期末複習

19 6.30—7.6 期末考試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2

一、本期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着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一般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偏科現象,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發揮。

由這些年的情況得知,科目多,特別是語數外佔據時間較多,學生在課外基本沒有花時間在歷史科目上;識記量太大,要學好不太容易。況且如今的學生學習心裏疲勞,相當多的學生厭學、不學,像歷史這樣的邊緣學科、需要大量記憶學習,很難保證大部分學生及格。上學年全鄉七年級考得最好的一個班級及格率剛50%。整個學科教學環境不好,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教科書由主題和課組成。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7個主題,共二十二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學習與探究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五、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閲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並瞭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繫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掌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蹟,為實現人類理想而奮鬥。通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培養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曆史發展,是統一鞏固發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國古代有無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值得發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__的“三個代表”為重要指導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積極宣傳黨的精神,神化學科教學改革,着力提高學習思想,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學習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以“先讓學生試一試”為指導,以“先練後講”為操作模式,培養學生的嘗試精神、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全面落實自主學習方案,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國中二年級共分為六個年級,共有學生400人左右。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優秀生幾乎沒有,及格生也不多。學生情緒很不穩,根本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習不感興趣。

(2)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教科書由主題和課組成,講述的是從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的歷史,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7個主題,共二十二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學習與探究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教學重點是中國近代史。教學難點是怎樣記住“落後就要挨大”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2)、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

2、情感與態度:

(1)、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大發憤學習,努力奮鬥。

(2)、培養學生具有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

(3)、激發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感。

(4)、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3、教學成績達到的目標:

爭取在本學期歷史成績有所上升,及格率達65%。

四、方法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和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加強同科類老師的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使集體備課落到實處。

3、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

4、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5、使用嘗試法教學,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嘗試學習,讓學生得到嘗試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嘗試學習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6、成立歷史學習小組,互出測試題,切實提高歷史學業成績。

7、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感。

五、周進度安排:

周次

時 間

主要內容

8.15-8.21

第1課. 鴉片戰爭

8.22-8.28

第2課.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第3課、收復新疆

8.29-9.4

第4課、甲午中日戰爭

第5課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9.5-9.11

第6課洋務運動

第7課戊戌變法

9.12-9.18

第8課辛亥革命

政教處

第9課新文化運動

9.19-9.25

第10課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第11課北伐戰爭

9.26—10.2

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政教處

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

10.3-10.9

第14課難忘九一八

校委會

第15課“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10.10—10.16

第16課血肉築長城與複習

10.17一10.23

複習

十一

10.24—10.30

期會考試

十二

10.31—11.6

第17課內戰烽火

十三

11.7—11.13

第18課戰略大決戰

十四

11.14一11.20

第19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十五

11.21一11.27

第20課社會生活的變化

十六

11.28一12.4

第21課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十七

12.5—12.11

第22課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教導處

十八

12.12—12.18

複習

十九

12.19—12.25

複習

二十

12.26—1.1

複習

二十一

1.2一1.8

期末考試

二十二

1.9—1.15

放寒假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4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實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完成教學大綱所提出的教學任務,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學生基本情況

八年級4—6班的學生年齡在14——15歲之間。我所教的3個班156名學生,基本素質較好,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男女比例相當。學習態度端正,理解記憶的能力比較強,但個別同學心理素質較差,要提高他們的抗挫折力,能使學生健康成長。大多數學生在目標明確,思想上積極進取、熱愛班級體,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能積極參加各種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任務及要求

通過對歷史學科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全面的評價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使之由“學會”變為“會學”,並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鍛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能夠理解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23課,教學中心是中國近代史,重點是教會學生愛國。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八年級學生注重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方法、措施

1、作為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研究並深刻領會思想歷史教學大綱,吃透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材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精心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對教學的各個環節精心設計,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3、講究恰當的學習方法,精講多練,採用多種方式,鞏固練習。

4、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優化課堂結構,做到在愉快和和諧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5、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拓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6、分期搞好單元測驗。以使對學生基本情況有所瞭解。

五、教學進度安排表(略)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課改的要求,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屬於中國歷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時間較久遠,特別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學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時間有關的內容比較難一些,需要分析的較少,重點內容是在奴隸社會的基本發展及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還有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所創造的財富,對社會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後半部分主要講到封建社會的誕生、發展,統一國家的產生、發展,創造的中國古代史上的燦爛文明及對世界的影響。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縱向為近代史,主要內容體現了近代的屈辱史,中國由封建社會沒落到開始社會轉型,接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打破傳統思想,摧毀舊的社會體系,這些內容貫穿本書的始終;主要內容是:侵略與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內戰烽火,近代的社會變化和成就。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情況,現在還不是很細緻的瞭解,從目前的初步瞭解及課堂的表現來看,學生的課堂紀律尚可,態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總共87名學生裏,優生較少,大約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體,大約在50人左右,後進生約20多人,而且學習習慣各不相同,來自不同的學校,所以學習觀念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級學生的情況都比較熟悉了,106名學生,優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後進生20人左右,在優生裏,學習主動性強,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醒和的指導;中等生裏,大部分都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在課堂上還不能進行完整的聽學;後進生的學習狀況就更加困難,不僅基礎差,而且態度問題特別難以處理.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五、教學進度

整個學期總共有約19個周,每週2課時,共38節課,若除去節假日,所剩課時約有30節左右,現將七八年級的進度安排

七年級:1至10周完成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到第十二課(大一統的漢朝)。

11至12周複習、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課(兩漢經濟的發展)到第二十二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18、19周,複習、期末考試、總結。

八年級:1至10周完成第一課(鴉片戰爭)到第十二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至12周,複習、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課(紅軍不怕遠征難)到第二十二課(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8、19周,複習、期末考試、總結。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教八年級(5—9)班的歷史課。從總體來説,八年級學生求知慾強,思維靈活,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偏科現象,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發揮。八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

具體來講,班級人數多不利於良好學風的形成,也不利於輔優培差工作的開展。女生,聽話守紀,基礎知識掌握紮實,但分析理解能力不強,缺乏創新意識;男生思維活躍,善於提出有針對性性的問題,提出的問題,大多有價值,不過,男生不喜歡識記基礎的知識點,這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動腦筋”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啟發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內容:敍述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共22課,七個單元。具體單元內容: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三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第四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五單元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第六單元經濟和社會生活;第七單元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3、重點及難點:重點是一至五單元,難點是認清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線索,提高認識、培養歸納綜合能力,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思想也是難點。

三、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

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四、教學措施:

教師應幫助八年級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閲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4.認真抓好輔優培差工作,制定有針對性的輔優培差工作計劃。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並瞭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繫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掌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蹟,為實現人類理想而奮鬥。通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整個民主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培養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曆史發展,是統一鞏固發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國近代有無數傑出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值得發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五、課時安排:

八年級歷史上冊總共有22課,每課1課時,其中新課教學佔22個課時,單元複習佔6個課時,期中複習佔1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2個課時,活動課3課時。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7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配合好學校的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貫徹好教育教學方針,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歷史這門學科,在學生的觀念中處於“二流學科”的境遇,課堂時間有限,課後更沒時間顧暇及此,要想比較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需要在課堂上全心投入,惜時如金。經過一學年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本上都被調動起來,但學習方法還有所欠缺。所任教四個班在上課時的情況有所不同:二(1)班同學比較聽話,上課時的整體紀律較好,但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課堂氣氛有點沉悶;二(2)、二(3)班學生的思維很靈活,課堂氣氛活躍,且掌握知識的水平較高;二(4)班的課堂氣氛較好,但極個別的學生講小話。

教材簡析

本學期講授第三冊中國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敍述我國近代史,共24課,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訓練學生動手製作能力。

重點工作及措施

重點工作:

1、繼續抓好常規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3、積極參與教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

措施:

1、認真備課,潛心鑽研教材教參,吃透《課程標準》,精心設計教案,經常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從中吸取經驗。

2、上課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認真落實《課堂教學十六條》,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3、課後及時反思,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優點和缺陷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做到節節反思,週週反思,從反思中找到不足,促進自己成長。

4、加強學習業務,多讀書,充實自己,切實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5、寬容對待學生,多於學生談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教學進度

八年級歷史第三冊共有24課每週兩課時,按學校教學進度進行。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8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八年級歷史不僅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和培養環保能力。

二、 教學任務和目標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課的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

三、 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動腦筋”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啟發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內容:敍述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共22課及鄉土教材的教授。

3、重點及難點:重點是中國現代史部分,難點是認清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瞭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歸納綜合能力。

四、 學生特點:

八年級學生求知慾強,思維靈活,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偏科現象,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發揮。

五、 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閲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並瞭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繫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掌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蹟,為實現人類理想而奮鬥。通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培養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曆史發展,是統一鞏固發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國古代有無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值得發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9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八年級(1)、(2)班的歷史與社會課,由於學生對本學科的不重視,學生基礎較差,其中有幾為男生調皮,愛説閒話,不講學習,但課堂氣氛活躍,佈置作業及時完成,有15%的學生作業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學字跡潦草,書面不清晰,有一種矇混過關的心理,總體比較好的。

二、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史前時代

1、初步瞭解從古猿到人的進化過程,知道人類產生的基本條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從打製石器到磨製石器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改變了遠古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

3、通過文物資料,瞭解遠古人類豐富的精神世界。

4、收集與交流中外古代傳説,從中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時期社會的巨大變化和無數先民創作文明的傳説、故事。

5、通過分析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樹立自覺保護文物的意識。

第二單元文明的起源

1、通過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國家河早期國家的形成過程,體會人類文明發展的腳步。

2、從古代文明的起源特點,發現四大文明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理件自然環境對人類早期歷史進程的影響。

3、通過觀察圖片發資料,掌握文字,城市遺址,青銅器等,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

4、分析縣體資料,理解等級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認識軍隊和刑法在古代社會的作用。

5、從藍田人家園的變遷,認識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6、參與社會調查,利用書籍,網絡等多種渠道收集和整理歷史資料,學會分析,歸納歷史問題,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解釋歷史現象。

第三單元農耕文明時代(上)----相繼興衰的歐亞國家

1、依據資料,描述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的發展興衰和基本社會特點。

2、利用資料,説明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發展過程,以及歐洲建莊園制度、等級制度和農奴制度的形成和特點。

第四單元農耕文明時代(下)----綿研不絕的中華文明

1、通過本單元基本史實的學習和整合,把握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並能通過比較,發現每個時代各自的時代特色和精神風貌以及與世界文明的差別。

2、通過具體史實的學習,理解歷史發展規律,樹立有關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3、整合相關史實,認識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性意義。

4、養成關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識,認識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5、在學習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和偉大文化成就的過程中,培養民族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材主要內容概括

第一單元分三課:第一課人猿相揖別;第二課原始農業和先民的國家;第三課傳説時代的文明曙光。綜合探究一;保護我們身邊的古老文明。

第二單元分三課:第一課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課早期國家的形成;第三課告別野蠻。綜合探究二;感悟滄桑鉅變。

第三單元分三課:第一課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第二課歐洲中世紀文明;第三課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綜合探究三;從宗教景觀看文化的多種性。

第四單元分三課:第一課從封邦建國到一流天下;第二課漢唐盛世;第三課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綜合探究四:過年,感悟我們身邊的傳統。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0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 代 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八年級歷史不僅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和培養環保能力。

二、教學任務和目標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課的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

三、 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動腦筋”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啟發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內容:敍述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共22課及鄉土教材的教授。

3、重點及難點:重點是中國現代史部分,難點是認清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瞭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歸納綜合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對歷史學科認識不夠,學習態度不端正。

五、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課是四十五分種,我打算將課堂內的四十五分鐘分成三份:前五分種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中間三十分鐘教學新課;後十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上一個學期,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積極參加三亞市教研室歷史組、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6、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六、八年級歷史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 間 內 容

1 周 9、3——9、 第一章:侵略與反抗

2 周 9、10——9、14 第一章:侵略與反抗

3 周 9、17——9、21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4 周 9、24——9、28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5 周 10、1——10、5 國慶節放假

6 周 10、8——10、12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7 周 10、15——10、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8周 10、22——10、26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9 周 10、29——11、2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10周 11、5——11、9 期會考試

11 周 11、12——11、16 第四章: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2周 11、19——11、23 第四章: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3周 11、20——11、24 第五章: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14周 11、26——11、30第五章: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15周 12、3——12、7第六章:經濟和社會生活

16 周 12、10——12、14第六章:經濟和社會生活

17 周 12、17——12、21 第七章: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8 周 12、24——12、28第七章: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9周 期末複習

20周 1、7——1、11期末考試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貫徹歷史課程標準,做新課程的實施者,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水平和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

二、師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既無升學壓力,也無對環境的不適應,所以難管。本期由本人繼續任教歷史,師生彼此熟悉,有的學生聽從老師的安排,但也有學生想耍花招。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學習上的分化開始,明顯地出現學科興趣的偏向。要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三、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及要求:

主要內容:《中國歷史》第三冊,學習內容為中國近代史,共分七大版塊:

1、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2、近代化的起步;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4、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5、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6、經濟與社會生活;

7、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要求:通過學習,瞭解中國近代史的線索和重要的人物、事件;能夠初步處理歷史材料,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認識中國近代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教訓;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努力奮鬥的信念。

四、教學進度及內容:

教材共有24課。歷史課每週安排2個課時。預計期中學到第17課,期末學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整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體例。師生共同商定新學期的學習計劃和策略。全期用2—3周的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複習考試。

具體安排如下:

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             4課時

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              6課時

五四運動——紅軍長征               6課時

九一八事變、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戰爭的勝利    4課時

重慶談判、解放戰爭的反攻——解放戰爭的勝利    3課時

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2課時

近代科技之星——近代思想文化           2課時

段考                       2課時

期考                       3課時

機動                       2課時

五、教學要求及措施:

1、歷史課時一定要得到保證,不能敷衍塞責更不能誤課。

2、精心備課,既要深入又要淺出。

3、組織課堂教學,拔尖優生,帶動中層學生,開發學習困難生的潛力。

4、要深入學習歷史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加深理解,查找人教版、北師大版、華東師大版新教材,積極開展對新教材的學習與研究,為新課程的深入推進作一分貢獻。

5、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6、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比武和論文競賽要作為常規要求落到實處。

7、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積極開發地方校本歷史課程。

8、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象、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教學。

9、注重歷史學科與政治、地理等學科的相互滲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0、加強複習備考工作,發揮集體力量,搞好重點研究。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着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為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不怎麼感興趣,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所以,課堂紀律一定要狠抓過硬。才能確保學生正常學習。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五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二十五分鐘教學新課;後十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七年級時,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5、積極參加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6、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7、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希望各位教師能夠認真閲讀最新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3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中的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積累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它博大精深,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學習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習誦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瞭解歷史名人、名勝古蹟、科技發明、藝術創造(如建築、繪畫、書法、戲曲)和民俗風情等傳統文化內容,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課程性質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

本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一)典範性

本課程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選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典範作品作為教育內容,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滋養,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趣味性

本課程貼近少年兒童生活,注重興趣培養,教材的呈現形式應符合少年兒童的接受心理,學習形式力求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使少年兒童感受到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

(三)啟蒙性

本課程注重對少年兒童進行傳統文化價值觀的薰陶和影響,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應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體現啟蒙性。

(四)開放性

本課程的學習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應充分利用課內外各種可利用的學習資源,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參觀遊覽、調查訪問、參加村鎮或社區傳統文化活動等,讓學生在感悟、體驗中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認識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通過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感受傳統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從而認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傳統文化素養,培養民族精神

引領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進行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傳統文化長期薰陶、影響的結果。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對於培養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

強化朗讀、背誦傳統文化的精華,不僅能鍛鍊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加強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如參觀文化館、博物館,遊覽文化古蹟、文化名勝等,使學生直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染。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瞭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初步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4、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5、學習傳統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

6、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意識。

(二)、階段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經典古詩文60篇(首或段),能默寫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借助相關資料理解所學詩文的基本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品味作品的語言內涵,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3、能針對所學詩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討論,能結合現實生活談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明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關資料瞭解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不斷積累傳統文化知識。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文化經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孫武、孫臏等諸子百家代表人物,秦始皇、漢武帝、曹操、諸葛亮、唐太宗、魏徵、唐明皇、包拯、成吉思汗、康熙、乾隆等政治方面的傑出歷史人物;屈原、張衡、王羲之、吳道子、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陸游、文天祥、李時珍、康有為等文化藝術、科學名人,長城、泰山、黃帝陵等名勝古蹟,詩、詞、曲、小説等主要文學體裁。

5、能向同學介紹自己蒐集到的當地某一歷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蹟和主要貢獻,能談出自己對該歷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每個同學選擇一位自己最喜歡的歷史文化名人,寫出自己喜愛的理由並提出自己的奮鬥目標。

6、能根據學習內容寫讀書筆記,能根據實地考察所得寫出考察簡報,能根據有關資料編輯班級或校內報刊等。

7、繼續學習傳統文明禮儀,規範自己的言行,提高個人修養。

8、能自主蒐集名勝古蹟和傳統民俗的相關資料,能向同學介紹某一名勝古蹟或傳統民俗的有關知識,能結合實際體驗談出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9、能根據所學詩文進行拓展閲讀,將自己蒐集和整理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同學;能自主開展經典詩文朗誦會、傳統文化考察、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書法比賽、傳統文化攝影展等活動。

10、能初步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三、實施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通過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通過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如詩歌朗誦、書法比賽、藝術節等,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通過參觀遊覽文化古蹟、尋訪歷史文化名人、參與傳統節日活動等,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社會意義。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踴躍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

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體現教學要求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循序漸進,得以發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薰陶

學習經典重在積累感悟。通過品味經典之韻、感受志士之魂、領略山水之美、參與藝術之樂,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滋養,獲得文化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

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力求以情動人、以情啟智、以情養德,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七)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初步的鑑別意識

傳統文化因歷史的侷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現代價值觀念的內容。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辨別和鑑賞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鑑別意識。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傳統文化是一門新課程,教師要加強對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與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

要建立開放的課程資源網絡,充分利用農村、社區等本地文化教育資源,並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選擇不同的教育活動方式和類型,對學生進行教育。

(十)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係

本課程既有自己的獨特性,又與其他課程有一定的聯繫,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應注意與語文、品德等學科的教學或校內外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相互促進,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四、教學進度

本教材共四個單元,本學期教授前兩個單元。《論語》十三則各一課時,名人長廊中四個人物各一課時,合計共17課時。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八年級備課組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主體教學研究優化課堂教學為中心,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團結合作,互相學習,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並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在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着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

二、教學對象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個學期對歷史科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歷史的技能,有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對歷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但他們的偏科思想比較嚴重,對歷史科的學習不重視,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三、具體工作

1、着眼新課改,繼續加強對新課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

八年級要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研究新課標教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用新的理念打造新的課堂,用新的思想塑造新的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總結課改心得和體會,將新課改和課堂教學新模式結合起來,形成有本備課組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課組成員的整體水平。

備課組要認真落實學校對集體備課的相關要求,落實好集體備課制度。備課組確定集體備課的時間、主題、中心發言人,要保證落實每週一次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要加強團結協作,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促進各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3、認真組織好教師之間聽評課,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鼓勵教師多聽多評,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引領和示範作用,並對教學薄弱的教師重點幫扶,羣策羣力,使其儘快趕上,通過這兩項工作,形成組內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

四、本學期應解決的重要問題

本學期主要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會學習。這是時代對青年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學習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在學。因此,作為學生,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不要一味依賴教師,而應該在教師的“教”中主動構建自己的“學”,取人所常,為己所用。學生應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預習習慣、上課習慣、複習習慣等,從而更好的來學習。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依照新課標要求,本期八年級歷史不僅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和培養環保能力。

二、教學任務和目標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課的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從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為主要課型,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動腦筋”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啟發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內容:敍述從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共22課及鄉土教材的教授。

3、重點及難點:重點是中國現代史部分,難點是認清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瞭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歸納綜合能力。

四、學生特點:

八年級學生求知慾強,思維靈活,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偏科現象,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發揮。

五、教學評價方案

通過分析測試卷的重難點、題型變化、易錯點等相關情況,瞭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查缺補漏。注重提高學生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

六、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閲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經濟、文化、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並瞭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繫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

3、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掌握,教會學生學法、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學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蹟,為實現人類理想而奮鬥。通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使學生學會科學分析評價革命時期的史實及人物,培養分析歸納能力。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我國曆史發展,是統一鞏固發展,即使是革命時期同樣是統一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

4、進行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國古代有無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值得發揚光大。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七、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第二週至第三週

第二單元:第四周至第六週

第三單元:第七週至第十一週

期中複習考試:第十二週

第四單元:第十三週至第十四周

第五單元:第十五週至第十七週

第六單元:第十八週至第二十週

期末複習考試:第二十一週至第二十二週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6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落實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完成教學任務,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學生基本情況

八年級193、194班的學生年齡在14—15歲之間。我所教的2個班的學生,基本素質較好,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男女比例相當。學習態度端正,理解記憶的能力比較強,但個別同學心理素質較差,要提高他們的抗挫折力,能使學生健康成長。大多數學生在目標明確,思想上積極進取、熱愛班級體,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能積極參加各種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任務及要求

通過對歷史學科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全面的評價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使之由“學會”變為“會學”,並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鍛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能夠理解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24課,教學中心是中國現代史,重點是教會學生愛國。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八年級學生注重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方法、措施

1、作為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研究並深刻領會思想歷史教學大綱,吃透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材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精心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對教學的各個環節精心設計,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3、講究恰當的學習方法,精講多練,採用多種方式,鞏固練習。

4、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優化課堂結構,做到在愉快和和諧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5、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拓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6、分期搞好單元測驗。以使對學生基本情況有所瞭解。

五、教學進度安排表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7

一、教學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上學期。

二、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本學科在教學中的具體要求。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課是40分鐘,再除去兩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38分鐘。我打算將課堂內的38分鐘分成三份:前5到8分種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中間15分鐘教學新課;後15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加強自身的業務進修,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期我在教學之餘,要認真學習有關的歷史課程,擴大自己的學識範圍,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增進教學藝術。多聽課,吸取他人教學之長。

6、積極參加上級教研部門、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7、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8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教科書由主題和課組成。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7個主題,共二十二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學習與探究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二、教學目標(全期思想教育目標、能力培養目標和知識傳授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上學期。

三、教材分析(要求分析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以及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繫):

八年級上冊總共分六單元,24節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講述的是從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的歷史,課本按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啟發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2、重點及難點:如何認清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瞭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歸納綜合能力。

四、本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和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加強同科類老師的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使集體備課落到實處。

3、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4、成立歷史學習小組,互出測試題,切實提高歷史學業成績。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五、教研教改課題和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進度(略)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9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八年級歷史不僅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和培養環保能力。

二、教學任務和目標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課的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

三、 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動腦筋”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啟發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內容:敍述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歷史,共22課及鄉土教材的教授。

3、重點及難點:重點是中國現代史部分,難點是認清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瞭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歸納綜合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對歷史學科認識不夠,學習態度不端正。

五、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課是四十五分種,我打算將課堂內的四十五分鐘分成三份:前五分種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中間三十分鐘教學新課;後十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上一個學期,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積極參加三亞市教研室歷史組、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6、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六、八年級歷史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 間 內 容

1 周 9、3——9、 第一章:侵略與反抗

2 周 9、10——9、14 第一章:侵略與反抗

3 周 9、17——9、21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4 周 9、24——9、28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5 周 10、1——10、5 國慶節放假

6 周 10、8——10、12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7 周 10、15——10、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8周 10、22——10、26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9 周 10、29——11、2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10周 11、5——11、9 期會考試

11 周 11、12——11、16 第四章: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2周 11、19——11、23 第四章: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3周 11、20——11、24 第五章: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14周 11、26——11、30第五章: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15周 12、3——12、7第六章:經濟和社會生活

16 周 12、10——12、14第六章:經濟和社會生活

17 周 12、17——12、21 第七章: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8 周 12、24——12、28第七章: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9周 期末複習

20周 1、7——1、11期末考試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20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任務和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上學期。

三、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總共分六單元,24節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講述的是從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的歷史,課本按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啟發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重點及難點:如何認清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瞭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歸納綜合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思維比較敏捷,有的學生也喜歡刨根問底,也有的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興趣來,學習目的不明,缺乏主動性,綜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本期我繼續擔任四個班的歷史教學,各班整體水平不錯,但是個別同學的學習方法和態度還有待提高。

五、教學方法和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和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加強同科類老師的合作,充分發揮智慧,使備課落到實處。

3、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4、成立歷史學習小組,互出測試題,切實提高歷史學業成績。

5、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為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