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8篇)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

一、同學基本情況分析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精選18篇)

同學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同學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同學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同學: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同學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同學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同學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同學瞭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同學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同學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同學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同學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同學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同學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同學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同學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同學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同學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同學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同學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

3、 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培養同學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同學的數學能力。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同學的創新能力。

6、結合教學內容,對同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一)、位置(6課時)第一週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8課時)第二週至第四周

例1 4課時左右

例27課時左右

例3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3課時左右

(三)、圖形的拼組(4課時)第五週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15課時)第五週至第七週

數數 數的組成4課時左右

讀數 寫數4課時左右

數的順序 比較大5課時左右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1課時左右

擺一擺,想一想1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5課時)第八週

認識人民幣2課時

簡單的計算3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30課時)第九周至第十三週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6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8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1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4課時左右

(七)、認識時間(6課時)第十四周

小小店1課時

(八)、找規律(6課時)第十五週

(九)、統計(6課時)第十六週

(十)、總複習(10課時)第十六週至第十九周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x)班xx人、一(x)班xx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 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依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徵,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説。能把自己想的説出來,會説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範,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七、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3

1、指點思惟:

(1)跟着本質教導的深化睜開,《課程計劃》提出了“教導要面向天下,面向將來,面向古代化”以及“教導必需為社會主義古代化建立效勞,必需與消費休息相分離,培育德、智、體等方面片面開展的社會主義奇蹟的建立者以及接棒人”的指點思惟以及課程理念以及變革要點。使先生把握處置社會主義古代化建立以及進一步進修古代化迷信技能所需求的數學常識以及根本技藝。其內收留包含代數、多少、三角的根本觀點、紀律以及它們反應進去的思惟辦法,機率、統計的開端常識,較量爭論機的運用等。

(2)培育先生的邏輯思想才能、運算才能、空間設想才能,和綜合使用無關數學常識剖析成績息爭決成績的才能。使先生逐漸地學會察看、剖析、綜合、比擬、籠統、歸納綜合、探究以及立異的才能;使用歸結、歸納以及類比的辦法停止推理,並精確地、有層次地表白推理進程的才能。

(3)依據數學的學科特色,增強進修目標性的教導,進步先生進修數學的盲目心以及興味,培育先生傑出的進修習氣,腳踏實地的迷信立場,固執的進修毅力以及自力考慮、探究立異的肉體。

(4)使先生具備必定的數學視線,逐漸看法數學的迷信代價、使用代價以及文明代價,構成批駁性的思想習氣,崇尚數學的感性肉體,領會數學的美學意思,瞭解數學中遍及存正在着的活動、變革、互相聯絡以及互相轉化的景象,從而進一步建立辯證唯心主義以及汗青唯心主義天下不雅。

(5)學會經過蒐集信息、處置數據、製造圖象、剖析緣由、推出論斷來處理實踐成績的思想辦法以及操縱辦法。

(6)本學期是高一的緊張期間,教員承當着兩重義務,既要不時夯實根底,增強綜合才能的培育,又要浸透無關大學聯考的思惟辦法,為三年的進修做好預備。

2、學情份析及相干辦法:

高一作為肇端年級,作為從任務教導階段邁進本質教導征程的順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固執。他的非凡性就正在於它的超過性,抱負的期盼與學法的漸變,難度的增強與惰性的天生等等衝突牴觸隨同着高一重生的生長,面臨新課本的咱們也是邊探索邊改動,建立新的教授教養理念,並落真實講堂教授教養的各個關鍵,才幹沒有負眾看。咱們要從先生的看法程度以及實踐才能動身,研討先生的心思特點,做好九年級與高一的跟尾任務,協助先生處理好從國中到高中進修辦法的過渡。從高一同就留意培育先生傑出的數學思想辦法,傑出的進修立場以及進修習氣,以順應高中貫通性的進修辦法。詳細辦法以下:

(1)留意研討先生,做好初、高中進修辦法的跟尾任務。

(2)會合精神打好根底,分項打破難點.所列根底常識根據課程規範計劃,着眼於根底常識與重點內收留,要充沛注重根底常識、根本技藝、根本辦法的教授教養,為進一步的進修打好堅固的根底,切勿忙於過早的拔高,上困難。同時應放眼高中教授教養全局,留意大學聯考命題中的常識請求,才能請求及新趨向,如許才幹兼顧佈置,按部就班,使高一的數學教授教養與高中教授教養的全局無機分離。.

(3)培育先生解答考題的才能,經過例題,從方式以及內收留兩方面臨所學常識停止才能方面的剖析,領導先生理解數學需求哪些才能請求。

(4)讓先生經過單位測驗,檢測本人的實踐使用才能,從而實時總結經歷,找出缺乏,做好充沛的預備

(5)抓好尖子生與落後生的教導任務,提早睜開數學奧競提拔以及數學根底教導。

(6)留意使用古代化教授教養手腕輔佐數學教授教養;留意使用投影儀、電腦軟件等古代化教授教養手腕輔佐教授教養,進步講堂服從,激起先生進修興味。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4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19名聰明可愛的學生,其中女生7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數學素質較好,掌握了繼續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具備了基本能力,學習數學興趣濃厚。但是部分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解、審題能力還需要加強。這學期我將繼續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直觀認識常見的簡單的平面圖形。

5、會分類整理數據,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鐘錶,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實施方法及提高質量的措施

1、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兒童化語言,尋找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方法,使學生喜歡上我的課。發展學生能力,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2、重視培養習慣。好的習慣使學生學習數學事半功倍。在平時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認真思考等良好習慣,形成自覺行為。

3、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在課堂上獲取方法,解決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和基礎知識同步發展。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形式上要活潑有趣,課內外結合,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5

一、班級分析

本期我繼續任教一(3)、一(4)班的數學,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考能力。在上期的期末測試中,高分與低分之間懸殊較大,因此,本期輔差工作應作重點抓好,讓每個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好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能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改進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6

一、本班學情分析

剛從幼兒園進入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遊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後,同時也對學習存着一種壓力。他們有着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着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裏都很寵愛,養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他們學前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對這冊的數學知識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體水平一般,兩極分化較明顯,有個別的孩子連一些簡單加減法都不會的。甚至個別學生連數字也不能正確書寫。一週觀察下來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個別孩子課堂上隨意下位的情況嚴重。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保護、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體系分析

本冊教材安排9個小單元,主要教學內容包括: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新| 課 |標| 第 |一| 網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

2、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

3、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5、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6、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7、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8、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1、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

2、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3、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體驗分類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5、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6、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

7、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

三、本期教學目標:(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應培養的能力。)

1、認識0~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和寫數,並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2、初步瞭解十進制,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並能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4、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5、能説出個位和十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6、能確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7、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並能識別。

8、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X k B 1 . c o m

9、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四、本期教學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學生剛剛入學,對一切都很陌生,教學是要注意根據孩子年齡特徵,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如遊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3、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剛入學的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和進度做適當的調整,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從學生的發展狀況和具體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既關注個體又不影響全體。

4、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比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不能夠把題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學時重點就要放在培養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讓他們把話説完整;提高孩子的計算速度上等。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1)、發現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興趣。

(2)、積極開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願望。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對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五、綜合實踐活動安排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國小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説一説。“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説一説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説一説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説一説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説一説。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着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7

教師的教學工作是有計劃性的,在正式上課之前,對要進行的教學任務及流程進行詳細的計劃,有助於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潛能的充分發揮。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級三四班數學,學生人數93人。全班學生剛進校門,年齡小,愛説、愛動、愛表現,天真爛漫,喜歡玩耍,對於學校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良好的學習習慣處於初步形成期。

2、認知能力: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對於點數、數字的書寫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經驗;而有的學生,對於數字和數學語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認識,學生的程度深淺不一。

3、學習態度及習慣:每個學生都抱着美好的願望來上學,開始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來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談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4、培養目標: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養成喜歡數學,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5、其他:本學期我要狠抓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數學的能力。並且,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安全,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二、全冊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及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密切主題素材之間的聯繫,構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幾個主題情境。主題情境是包含有多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地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繫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構建開放的、具有一定思維跨度的板塊編排方式

為教與學留有儘可能大的思維空間。本教材多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裏,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如“20以內的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單元;二是減少欄目設置,構建了簡單明瞭的結構。教材在綜合情境圖之後,安排了“你説我講”板塊。這個板塊分兩個層次,標有紅色圓點的一般是需要學生合作探索、非常規性問題,標有綠色圓點的是讓學生獨立常識解決的問題。

“自主練習”板塊,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回顧整理”板塊,是讓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與深化。“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板塊是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與評價。本教材打破過去過於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冊教材重點、難點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冊教材共有九個單元:快樂的校園、媽媽的小幫手、走進花果山、誰的手兒巧、海鷗回來了、有趣的遊戲、小小運動會、我換牙了、雪山樂園。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練習題要精選,不搞機械重複;練習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吸引學生;練習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和個體差異,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等,總之要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另外練習一定要強調高效率。

3、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程理念,你準備如何科學、靈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冊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開書一幅色彩鮮明的開學圖呈現於學生的眼前,內容豐富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經歷自然有趣的看圖數數活動過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經驗,為學新知識打好基礎。初步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這課時,我會組織學生有條理地觀察,按照“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並且引導學生説一説,説的時候也要注意條理性,並且有意識地使用圓點來表示

數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語,從而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形成連貫性。本冊書突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中信息窗2,圖中的主信息是教師和學生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副信息是幾個同學在操場上跑步,遠處的綠地裏還插着標有班級的牌子。這一情景圖中的顯性問題是“扎小辮的同學排第幾?”在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並提出這一問題。如學生有困難,我就來提出。

圖中的隱性問題,要由學生在顯性問題的引導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幾?”等等。我還會重視“合與分”的教學,結合具體的實物和習題的聯繫,讓學生感受數字的意義。再如,本冊教材中的“聰明小屋”,背後藴涵着一種開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與學的方式。對一些掌握了基礎知識後,具備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學生,我會放手讓他們獨立解決,提高部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激發他們熱愛數學、勇於探索數學的良好習慣。我還會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樣和學習的個性化在這裏得到較好的體現。

教學中,我還將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這個大課堂,充分利用書籍、電視、報紙、家庭、網絡等渠道,觀察、調查、參觀、訪問和蒐集查閲資料等,在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在生活這個大課堂裏讓學生學好數學。例如在學了《分類與比較》後,我會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類統計,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房間等,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數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教學中,我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將故事、做遊戲、搞比賽、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在綜合情境圖的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由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分析提出問題,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選擇信息、組織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緊密聯合起來。

三、本年級教學目標

根據學科、年段和本冊教材,結合三個緯度擬定板塊式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複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9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一年級(2)班有xx人。雖然大部分學生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0

一、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其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認識圖形(二),認識100以內的數(一),100以內加法和減法,元、角、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二、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1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繫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有條理地説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繫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四、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2

教材分析

本單元《認識鐘錶》的內容有認識鐘錶、認識整時(鐘錶和電子錶)、認識半時(鐘錶和電子錶)。《認識鐘錶》屬於準備性筨,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如二年級的時、分、秒,三年胡學習的24時計時法做了鋪墊。

本單元的編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

第二、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通過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媽展學生的九感和符號感。

數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

(2)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3)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

(4)能估計運算結果。

符號感主要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

(2)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第四特點: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學會數學思考。

第五個特點: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和半時的時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重點

1、認識鐘錶,區別鐘錶上的時針和分針

2、會看、會寫整時、半時。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難點

半時的認識

課時安排

2課時

認識鐘錶(整時)…………………1課時

認識半點…………………………1課時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3

一、指導思想

在市教研室和學區工作思路的指導下,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抓手,以提高全鎮國小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改變教學理念,深化教學研究,優化教學指導,強化教學管理,改進教研方法,努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每個教師的專業成長,積極探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數學教研工作新體系。

二、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着實推進課程改革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掌握新課改對學生和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學會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勤於研究、勤於總結。

2、立足課堂教學實踐,課堂教學思想上要趨於以學生為本;過程上趨於開放和靈活;組織形式上要趨於寬鬆民主;評價上要趨於多元。課堂教學目標要重新定位,要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除關注學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關注學生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意志、毅力等。教學方法的表現形式要有所突破,課堂上學生自主表現的時間和空間要充足一些,教學的環境要寬鬆一些。

(二)、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1、切實做好“五認真”工作(備課、上課、批改和設計、考試、輔導)“五認真”的每一環節,都要講究實效,要把備課作為教師個性化創造過程的真實記錄,作為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的“點子庫”,變備“課”為備“人”,把“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加強集體備課,做好資源共享。並寫好反思文章。加強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的輔導,要特別關愛他們,並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歧視責罵他們,不打擊他們,讓他們也有完成某項任務後產生的自我滿足感,讓這些學生也在一種積極而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學習,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2、組織學生寫數學日記。

(三)、紮實開展校本教研。

1、教研組將繼續按備課→上課→説課→評課的程式,開展“一條龍”教研活動,將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研究成果應用於平時的課堂教學,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説課者不必拘泥於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只要突出設計意圖和匠心獨運的教學環節即可;評課者不要泛泛而談,要圍繞研究主題談真知灼見,既要談出教研課的閃光點,又要能切中要害,指出不足。

2、深化教學課題研究,做深做實市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加大課題在教學中落實,要求數學組教師參與研究並上交課題研究的資料,組織教師交流課題研究成果,力爭在期末形成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3、充分利用網絡博客,積極開展網絡教研活動。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4

一、班級情況簡析

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 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四、教學基本思路: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閲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實踐活動

適合一年級國小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説一説。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説一説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説一説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説一説你是怎樣整理的。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時 間 內 容

1 。。。。。。。 數一數 比一比

2 。。。。。。。。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3 。。。。。。。。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4 。。。。。。。。。認識物體和圖形

5 。。。。。。。 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

6 。。。。。。。。。 分類

7 。。。。。。。。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8 。。。。。。。。 期中複習

9 。。。。。。。 期中複習以及期中測試

10 。。。。。。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1 。。。。。。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2 。。。。。。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4 。。。。 1120各數的認識

15 。。。。 認識鐘錶 17 。。。。。。。 期末複習

18 。。。。。。。。期末複習

19 。。。。。 期末測試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5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x)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x)班有62人。由於剛剛跨入國小校門,年也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

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

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

3、分一分、認識物體;

4、11-20各數的認識;

5、20以內的進位加法;

6、20以內的退位減法;

7、總複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 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回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 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 ÷現實的 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過程,感受統計的 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 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 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國小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 找一找,説一説。“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 説一説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 説一説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 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説一説你是怎樣整理的。

5、 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説一説。

6、 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着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 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一)20以內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後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教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為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係的形式上的差異,並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加減法的提前混編。加減法提前混編的優點有: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即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有助於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係,從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數量關係。三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加減編後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於因為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

4、體現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算法與交流各自算法的時間和空間。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後、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

(五) 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教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為,所以認識物體始於對物體分類。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一)數學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的教學應有實際背景,利用學生的經驗,使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探索和考察數學概念得出含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他們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避免小組學習流於形式,就必須用心培養學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輸出,也有信息輸入,所以加談、傾聽、閲讀、書寫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對數學而言,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緊扣數學活動的目的設計安排活動

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的教學,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活動本身有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過程。

(四)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五、教材的評價建議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

要結合學習數學的過程評價學生對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數學概念和它們的意義或解釋,他們才能理解數學、有意義的“做數學”。

(二)重視對學生初步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解決問題的評價,首先應注意評價學生對問題的描述,即怎樣把情境圖呈現的問題,用口頭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來收集有關的信息,象他們參與班級討論中,試圖解決問題中,獨立或小組學習中,無時不在顯示他們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興趣,是否樂於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誰敢於質疑。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2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比大小以及有關計算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物體的認識,位置與順序以及時間的認識。

七、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課 時 備 注

1 9.5—9.9 生活中的數(5) 5

2 9.12—9.16 生活中的數(3)、比較(2) 5

3 9.19—9.23 比較(5) 5

4 9.26—9.30 比較(1)、加減法(一)(4) 5

5 10.3—10.7 加減法(一)(2) 2 國慶放假

6 10.10—10.14 加減法(一)(5) 5

7 10.17—10.21 加減法(一)(5) 5

8 10.24—10.28 加減法(一)(5) 5

9 10.31—11.4 大家來鍛鍊(1)、分類(3)、位置(1)期會考試 5

10 11.7—11.11 位置與順序(5) 5

11 11.14—11.18 認識物體(3)、加減法(二)(2) 5

12 11.21—11.25 加減法(二)(5) 5

13 11.28—12.2 加減法(二)(5) 5

14 12.5—12.9 加減法(二)(5) 5

15 12.12—12.16 認識鐘錶(2)、統計(2) 4

16 12.19—12.23 迎新年(1)、總複習(4) 5

17 12.26—12.30 總複習(3) 5

18 1.2—1.6 期末評價

19 1.9—1.13 期末評價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6

一、學情分析:

一年三班學生40人,四班41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的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有一定個性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加與減(一)”。是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降低了一年級上學期孩子們學習數學的難度。退位減法是一個難點,學生掌握比較慢,但同時也是今後豎式減法的重點所在。所以在介紹的:數小棒、倒着數數、湊十法、看減法想加法、藉助計數器……這些方法中,孩子們喜歡用什麼方法不統一要求,自己怎麼快怎麼算,但是要介紹這些方法。

2、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六單元“加與減(三)” 在“加與減”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學生將經歷從上學期立體圖形到現在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通過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歡的拼圖,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圖形,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拼,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第五單元之後安排了一個大的實踐活動,即“分釦子”和“填數遊戲”。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徵把事物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的特徵進行不同方式的分類,促進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安排學生填數遊戲,旨在對孩子的口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的訓練,感受數學的樂趣!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一)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重視結合生活情境發展學生的數感。

發展數感,是課標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數感主要體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彙總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運算的意義。

1、關於100以內數的認識。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2)經歷運用適當的方式表示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位值制。

(3)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2、關於100以內的加減法

(1)結合生活情境,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能估計運算的結果,發展估算意識和技能。

(3)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4)把加減運算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保證基本的運算技能。

(二)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注重通過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在實際觀察物體的活動中,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圖形可能不同。

(2)在從立體到平面的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積累有關圖形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三)在整理與複習中,注重發展學生回顧與反思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這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購物,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 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提問時適當降低難度。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及時進行學習水平反饋,及時查漏補缺。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7、課堂主要是提高學生能力

8、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9、引導學生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10、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7

一、單元教學內容: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

二、單元教材分析:

100以內的加減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是生活數學的最好體現,它的學習對學生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心算。因此這一單元的教學是全冊的重點,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對以後的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不僅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本單元的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各節中教學內容的編排大體分為三個層次: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並呈現多種計算方法,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出有關計算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教學過程中,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手和實物思考到脱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教學中以具體事物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利用小組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方法內化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

組織好學生的練習,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講究練習的形式。

2、要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3、多進行口頭練習。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是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四、單元教學重、難點:

(1)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教學是本單元的重點

(2)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五、解決重難點的策略:

(1)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2)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六、單元課時安排: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4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6課時左右

4、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

教學內容:課本第62頁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2、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退位。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方法。

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準備:

1、例2聯歡會場景

2、學生準備4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黑板或卡片)

20+4032+1040+4856+30

42+75+234+648+51

2、小結:上節課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導入新課。

教師:(課件出示聯歡會場景圖)顯示幾個小朋友把純淨水搬來放在桌子上。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我們班要召開聯歡會,老師想給每一位同學準備一瓶純淨水。如果我們班有33人,買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夠分,老師另外又買了9瓶,現在一共有多少瓶?夠不夠分給同學們?請大家列式。

學生出示算式:24+9

2、動手動腦,探求方法。

教師:24+9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大家兩人一小組用擺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9該怎樣計算?[根據算式擺小棒]

學生:動手操作後,請個別小組上來彙報操作過程和計算的結果。(投影)

(1)點數法。

生1:我們利用點數小棒的方法:24根,25根~~~33根。

生2:我們利用點數數字的方法:24、25、26、~~~33。

(2)湊整十法。

生1:把9根小棒分成6和3根,拿出6根與2捆4根湊成2捆10根小棒,可將10根捆成1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生2:先算24+6=30,再算30+3=33。

學生彙報,教師同時板書:24+9=33

教師指名説説此種計算方法。

小結:先將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跟剩下的數相加。

(3)進位加法。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課件設計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並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動作。

學生彙報,教師同時板書:24+9=33

教師指名説説此種計算方法。

小結:先拿個位數相加,得出結果,再跟整十數相加。

4.嘗試。(課件)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題。

教師:獨立計算後,與你的同桌結隊,用你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説出任一題的計算過程。

(2)交流:請學困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5.小結。

根據學生髮言,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後小結:進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可以先算幾加幾,加得的數和原來的整十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加餘下的數。

(兒歌:兩位數加一位數,先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出示“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和同學討論。並説一説自己是怎麼計算的。

2、練習十一第5題。讓學一按上下兩題一組進行計算。引導學生髮現:上面一題材的計算正好與下面一題先算幾加幾完全相同。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練習十一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引導學生觀察,説一説發現了什麼。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學習到了什麼?

如何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學生説計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範文 篇18

一 、教學內容。

1. 認識圖形一。

2. 分類與比較。

3. 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4. 11~20各數的認識。

5. 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二.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 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1. 使學生初步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B、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並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聯繫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裏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C、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説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説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

(2)空間與圖形

A、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

B、在堆、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活動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C、初步認識並會使用上、下,前、後,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統計與概率

A、經歷把物體按種類、形狀、顏色、用途或其他特徵分類的過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統計數據的重要方法。

B、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表示分類的結果,會把統計得到的數據填入相關的表格,會利用象形統計圖和表格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在操作學具活動中,感受並概括出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係的能力。

(2)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係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通過對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發展計算策略,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宜自己的算法;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

(5)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實際情境或問題,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和情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的組織下,應用20以內的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師的組織下,從實際生活和顯示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知道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材特點

1、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

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具體要求,精選了與學生的發展、與今後繼續學習數學有密切關係的數學知識為教學內容。除了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外,適當選擇常見的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內容教學。

2、教學內容的安排方面

本冊教材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

教材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

3、教學內容的編寫方面

教材以與學生年齡特徵相適應的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

教材引導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和數學活動方式,為學生創設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