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情況彙報

常寧市總面積2047平方公里,現轄22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 706個行政村,775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6萬,總耕地面積59.8萬畝,其中水田50.9萬畝,旱土8.9萬畝。我市自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以來,始終堅持與新農村建設統籌結合,以中低產田改造為重點,以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為手段,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按照“規模化開發、規範化管理、精細化建設”的思路,與時俱進、務實創新,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我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彙報如下:

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情況彙報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完成了彭洲、蓬田兩個項目區工程建設,共投入財政資金1062萬元,改造中低產田2.02萬畝,開挖疏浚渠道33公里,襯砌渠道37.01公里,建設小型蓄排水工程8處,渠系建築物16處,橋、涵、閘配套1100處,改良土壤0.4萬畝,新修機耕道路13.5公里, 購置農業機械26台,營造防護林0.06萬畝,科技示範推廣0.4萬畝。蓬田項目區建成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5萬畝,年新增(節約)水量50萬方,改善灌溉面積0.6萬畝,改善除澇面積0.5萬畝。可常年煙稻輪作面積0.4萬畝。年新增生產能力為:糧食138萬公斤,其中:優質糧食128萬公斤,新增煙葉0.56萬擔,項目區農民收入總額增加234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形成開發合力。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量大、面廣、線長,是一項系統性複雜工作,需要各級各部門的支持配合。為搞好農業開發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三個確保”。一是確保農開辦工作有位置。市委、市政府把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作為破解“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項目從規劃、選址到組織實施每一個環節,市委、市政府都要聽取彙報,並多次召開農業綜合開發專題會議,針對各個時期工作重點分別進行部署,深入項目區現場辦公,協調關係,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於2010年底,配齊了農開辦領導班子,進一步充實了農開辦隊伍。二是確保經費有保障。市農開辦原屬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為解決開發辦幹部職工的後顧之憂,從XX年起,將農開辦歸口財政統一管理,把職工工資福利納入財政統發,充分調動了部門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對於項目建設的縣級配套資金,我市財政總是給予優先保證,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三是目標管理有效果。為了調動大家搞好農業綜合開發的積極性,我市市委、市政府對農業綜合開發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將責任分解落實到有關單位和人員。如市政府明確項目區鄉、村兩級主要負責人為農業綜合開發第一責任人。在此基礎上,嚴格平時和年終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幹部政績考核範圍,作為幹部獎懲、晉級、升職的重要依據。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了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高效運轉。

(二)集中連片,實施規模開發。近年來,我市一改過去項目分散的特點,堅持走集中連片、規模開發之路。XX年年,經上級專家考察、論證同意,我市選擇了自然條件好、開發潛力大、幹羣關係佳的蓬塘鄉實施開發,蓬塘項目實行五年整體規劃,分年度逐年實施,整個項目分為彭洲、蓬田、蓬塘、李井、涼水五個項目區,涉及我市蓬塘、松柏2個鄉鎮的37個行政村,共計劃投入資金3950萬元,改造中低產田5.5萬畝,是我市實施農業開發二十年來,集中連片最廣、項目規模最大、建設週期最長的一個項目,目前,已完成彭洲、蓬田兩個項目區建設,規模開發雛形基本形成。

(三)科學規劃,堅持人性化設計。規劃設計是項目建設的基礎,為了確保項目建設的高標準,我們不斷摸索,力求規劃科學合理。一方面尊重客觀實際搞規劃。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項目實施前,我們組織有關領導、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和當地農民到現場仔細勘察、測量,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按照現代農業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的要求,按流域、灌區進行科學規劃,繪製總體規劃圖、施工斷面圖、竣工圖,編制概預算表,為高標準建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以人為本搞設計。農業綜合開發工程要按人性化的思路設計,把方便羣眾的生產與生活結合起來。如我們在大渠道邊砌取水池,方便人們取水用水;在機耕路旁邊建垃圾箱,防止生產廢棄物隨意亂丟亂放;在主路兩旁預留空間配建休息區,方便羣眾勞作之餘休息;在渠道穿越羣眾生活區的地方修建便民台階和洗衣台,方便羣眾生產生活;在人羣密集和交通要道處,我們按承載5噸的標準設計主要機耕橋,按200米的間距設計便民機耕橋。

(四)嚴格管理,打造優質工程。在項目建設中,我們嚴格按照十年不大修、二十年不落後的要求進行項目建設。一是認真落實招投標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招投標,選擇有資質、信譽好、實力強的優秀施工隊伍承建。工程招投標時,邀請市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現場參與監督。二是嚴把工程施工關。在施工方法和工藝上,我們不斷改進和創新,從根本上提高工程質量。對骨幹灌溉渠道,我們全面推廣砼現澆工藝。對骨幹排水溝渠,全面推廣漿砌石襯砌。對田間支渠,推廣使用u型槽或空心砼磚襯砌。對附屬建築物,嚴格按照標準設計施工,一步到位。如渠系接口處的涵管多餘部分,我們要求使用切割機切平,堅決杜決錘子敲打,確保路涵邊緣平齊。三是嚴把項目監理關。我們聘請監理單位對工程建設實施全面質量監管,並指派具有專業資質工程監理深入施工現場對建築材料、施工程序、工程質量等環節進行監督。同時,對每個標段,農開辦還安排一位高素質技術人員,同施工隊一同吃住在項目區,現場跟班作業,進行技術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與承建方共同處理,把存在的質量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五)強化管理,做到專款專用。一是嚴格資金審批。實行“一支筆”審批,一本賬冊核算,一個資金專户。嚴把資金支出關,所有項目資金使用,必須由負責人一支筆審批,不符合要求的各種票據一律不予入賬列支。二是嚴格資金審核。每項工程資金的撥付,必須由項目承包人提出申請,並開出收據和正式發票,經主管工程的施工人員、財務股負責人及主管領導的審核無誤並簽字後,最後由單位負責人審批。通過層層審核,提高了資金使用透明度。三是嚴格撥款制度。項目資金撥付堅持四個原則,即按計劃撥款、按項目撥款、按程序撥款、按進度撥款,無論是上級資金還是本級配套資金一律按工程進度撥款,嚴禁違規撥款。

(六)落實管護,確保工程長久發揮效益。工程建好後,把工程交由鄉鎮統一管理,由鄉鎮按受益面積交付村級管理。以村為單位成立工程管護隊,由村主任和各村民小組推選有關人員組成,村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在項目區每條渠道都設立管護責任牌,明確管護內容和責任人。建立工程管護基金,按受益面積每年每畝收取1元管護基金,對個別工程如排灌站,實行有償使用,採取租賃、轉讓等方式落實管護主體,多方面籌集管護資金,做到專款專用,確保工程長久發揮效益。

三、存在的問題

1、資金缺口大。按照五年整體規劃,我市蓬塘項目區計劃投入資金3950萬元,目前已完成了彭洲、蓬田項目兩個項目區建設,完成投入資金1046萬元,為加快我市項目建設進度,讓項目區更早發揮效益、農民早日受益,請求省辦在後期的項目資金安排上給予增加投入,促進我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又好又快發展。

2、產業化項目亟待省辦扶持。我市素有“糧倉油海”之稱,油茶資源豐富,是油茶大市。近幾年,煙草產業發展也異常迅猛,已成為我市主要經濟支柱之一。此外,塔山山嵐茶得天獨厚,自宋代起就是宮廷貢品,與南嶽雲霧茶並列衡陽市兩大名茶。儘管我市資源如此豐富,市委、市政府及市農開辦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直至目前,我市產業化項目還是一片空白,產業帶動力不能凸顯,特建議省辦對我市產業化項目給予重點傾斜和支持,使我市產業化項目早日實現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