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孩子的最佳發展——“兒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課題研究中期總結報告

關鍵詞: 以學生為中心 以生活為源泉 以育人為目標

一切為了孩子的最佳發展——“兒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課題研究中期總結報告

摘要:

(一)作文教學生活化理論探索

1、深入學習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每月有計劃地進行陶行知教學思想特別是陶行知原著的學習。

2、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通過各種途徑學習當前教學新理論,努力吸取各種教育思想的優勢。學習各種教學方法,借鑑各種教學模式,廣收博錄,為我所用。要通過讀書看報、外出學習,特別要利用網絡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論和思想,汲取各種教育實踐的營養。

3、更新觀念,開闊眼界,把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置於教育觀念的改造的系統中來關注,放到育人的高度來考察(着眼於人的發展,適應於社會的發展),把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放到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的整體改革的環境中來實踐。

4、不斷總結,勤於反思,在反覆探索中逐漸總結出規律性認識。

(二)作文教學內容生活化研究

學生作文內容應該也必須是學生生活內容的反映,學生的寫作才是興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們研究作文教學生活化,要從生活出發,構建作文教學內容系列。

1、提高生活認識水平,是寫作的基礎,也是作文教學的內容。寫作是生活認識水平的反映。我們要從提高生活質量角度來關注作文生活化的意義,以寫作來反映生活,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而對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進學生作文深度的發展。最終形成生活與寫作的良性循環,文道結合的良性循環。作文是學生心理功能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作文經歷了一個“物”(客觀事物)到“情”、“識”(觀念情感、認識水平)到“辭”(語言文字)的雙重轉化過程,因此,豐富學生生活、提高認識能力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我們在教育中必須解放學生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去以生活為課堂,去享受人生,熱愛生活,這樣,我們才能從文中見“人”。

2、學校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作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其生活方式能反映其它生活的內容。國小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強調作文教學過程成為生活教學的過程,使寫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內容,要以自我表現、生活寫照、應用、議論文字、説明文字等作文內容將生活的一切作為作文內容的一切,使作文的空間與時代的空間,與學生生活的空間相融。

以文字闡明觀點,是生活的要求,是未來社會對人的要求,也是作文的要求,我們要高年級適當運用論文寫作格局,激發學生主觀意識,初步學會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較為清晰地闡明觀點。

3、研究寫作動機的激發,順應學生作文心理規律,用生活激發寫作動機。注重作文教學的時空優勢的利用,計劃作文和隨機作文相結合,抓住生活契機,抓住學生情感的敏感點,作文於學生想寫作文時,於生活需要作文時。

作文教學內容生活化研究要努力符合這樣的要求:內容是兒童生活的內容,寫作是因生活的需要,變作文外在要求為學生內在的心理要求。

(三)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研究

1、訓練包含“訓”與“練”兩層意義,是“訓”與“練”的統一。國小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訓練,從學生整個人生來説,訓練是一種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是將教學的訓練要求,轉述為生活的要求,

在生活中訓練寫作。樹立大作文觀,把作文視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創設生活條件訓練寫作,教學要研究學生的生活,引進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活,縮短課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離,訓練學生提高正確表達生活的能力。

2、運用多種訓練手段。

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決不排斥語言文字的訓練,而是要在生活化思想的指引下,提高語言表達力,使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與生活認識能力、思維能力、思想能力協調發展。教學中,我們要創設條件,利用各種有利於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方法,創設作文的生活氛圍,給予機會,激發成功欲。

在閲讀中訓練寫作。閲讀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課堂更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內容。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閲讀實踐的時間佔學生生活的很大部分。根據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路改革閲讀教學,也是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的延伸,即以寫作為手段促進閲讀理解,豐富課堂生活,在學生感悟文本中提高領悟生活的能力。

課外閲讀應為學生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生活質量、豐富生活內容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豐富語言表達和生活認識能力的重要渠道。課外閲讀對於學生認識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讓閲讀成為學生的第一興趣”,理應成為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口號之一。

3、利用現代寫作技術,開展微機作文的訓練。由於多媒體網絡的建設大大增加了師生、生生間的反饋交流,電腦寫作教學與傳統作文教學不是簡單的“換筆”的技術區別,而其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運用技術手段的整體寫作水平。開展國小現代寫作技術的研究,是國小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的未來性體現,是面向知識經濟社會的教學。

(四)作文教學過程生活化研究

國小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要體現在作文指導、作文評講、作文批改三個基本環節上。作文教學過程生活化是作文教學內容生活化和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的統一。

作文指導課要優化結構,總結實現結構優化所需的基本板塊,把生活引進課堂,指導學生善於觀察、思維,學會反思生活,從紛繁的生活中發現、捕捉、提煉寫作題材,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提高生活認識水平的過程。在寫作中激發學生思考生活的意識,融合訓練作文與生活作文相結合,在優化作文訓練“由真到假從假到真”(即從表達生活、表達思想的目的出發,進行訓練作文的強化,最終達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過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達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評講課要立足發展。學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髮展的,生活作文的評講應注意發展學生生活的認識力,發展學生對這種生活認識的表達力。

作文批改要堅持學生自主性,解放教師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學生的頭腦、膽略。通過各種途徑,創設環境,使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成為學校生活的一件樂事,使疑義共析,美文共賞成為學生生活的情趣。

作文教學生活化要在生活中讓學生完整經歷作文“認識→思維→表達→再認識→再思維→修改表達”的過程。

一、課題的提出

1、生活教育理論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論借鑑和廣闊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內容。作文活動本身是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在知識經濟時代,必將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內容即生活之內容,作文教學可以成為生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間有多大,作文的領域就有多廣,生活作文研究是我們在作文教學領域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2、寫作理論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佐證。寫作理論告訴我們,作文是生活的再現、反映、創造,學生的生活內容是學生作文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內容豐富的作文。教師只有研究、瞭解、豐富、引導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學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領、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繽紛的色彩。

3、生活作文是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的良好途徑。根據活動心理學原理,兒童的寫作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寫作的內部動力。寫作必須激發學生的動機。而語言的本質特徵在於它是社會的交際工具,生活教育理論指出,學生這個名詞,就是學習生活,學習人生之道。學會生活,學會交際,是人發展的必須與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學生的寫作動機,使他們樂寫、想寫,從動機走向目的。

4、XX年秋季啟動課程改革,是中國教育應對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挑戰,是培育創新人才,增強綜合國力的戰略性決策。《語文課程標準》關於寫作教學的表述表明了學生寫作的目的及作文教學培養寫作能力的價值。標準中關於作文教學的新理念更多地關注着習作者的生命狀態和精神自由。所以,我們的當代的作文教學也就不僅僅關注寫作知識和技巧,而是更多的追尋着一種兒童精神,倡導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寫兒童經歷過的真實生活,讓兒童真實地生活和創造,讓兒童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美好的夢幻和科幻世界。這是對國小生作文教學改革的深層推進,是對《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寫話、習作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更是對21實世紀作文教學理論體系、操作策略、評價標準的一種整體重建。

5、我校曾進行“國小生自主作文”課題研究,此項研究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子課題“中國小學科教學創造性策略研究”的子課題。課題組成員在消化先前已經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大膽實踐,勤于思考,並及時將新課程理念融入我們的課題研究中去,將作文教學研究與新的課程改革研究融為一體,積累了豐富地研究經驗,培養了一支擁有較好的作文教學研究能力的教師隊伍。因此,從生活內容到對生活作文的研究積累來看,國小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具有可行性。

二、概念的釐定

我們對國小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作如下的釐定:國小作文教學生活化是在生活教育理論與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緊密生活與作文的聯繫,探索優化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習作文,提高學生表達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學習作文中提高生活質量。

三、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和實踐,高效達到國小生作文訓練要求,提高表達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給作文以生活的靈性,力克作文虛假空洞現象,使國小畢業生的作文能力能基本適應社會生活的發展,促進人的發展。

2、通過研究和實踐,總結出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基本途徑、內容的組織、方法的選擇、教學程序的設計,得出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理論與操作性結論。

“兒童生活作文研究”的目標是國小生作文的生活化;“兒童生活作文研究”的目的是尋找使國小生作文生活化目標大面積高質量達到的有效途徑。

四、研究的內容

(一)作文教學生活化理論探索

1、深入學習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每月有計劃地進行陶行知教學思想特別是陶行知原著的學習。

2、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通過各種途徑學習當前教學新理論,努力吸取各種教育思想的優勢。學習各種教學方法,借鑑各種教學模式,廣收博錄,為我所用。要通過讀書看報、外出學習,特別要利用網絡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論和思想,汲取各種教育實踐的營養。

3、更新觀念,開闊眼界,把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置於教育觀念的改造的系統中來關注,放到育人的高度來考察(着眼於人的發展,適應於社會的發展),把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放到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的整體改革的環境中來實踐。

4、不斷總結,勤於反思,在反覆探索中逐漸總結出規律性認識。

(二)作文教學內容生活化研究

學生作文內容應該也必須是學生生活內容的反映,學生的寫作才是興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們研究作文教學生活化,要從生活出發,構建作文教學內容系列。

1、提高生活認識水平,是寫作的基礎,也是作文教學的內容。寫作是生活認識水平的反映。我們要從提高生活質量角度來關注作文生活化的意義,以寫作來反映生活,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而對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進學生作文深度的發展。最終形成生活與寫作的良性循環,文道結合的良性循環。作文是學生心理功能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作文經歷了一個“物”(客觀事物)到“情”、“識”(觀念情感、認識水平)到“辭”(語言文字)的雙重轉化過程,因此,豐富學生生活、提高認識能力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我們在教育中必須解放學生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去以生活為課堂,去享受人生,熱愛生活,這樣,我們才能從文中見“人”。

2、學校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作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其生活方式能反映其它生活的內容。國小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強調作文教學過程成為生活教學的過程,使寫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內容,要以自我表現、生活寫照、應用、議論文字、説明文字等作文內容將生活的一切作為作文內容的一切,使作文的空間與時代的空間,與學生生活的空間相融。

以文字闡明觀點,是生活的要求,是未來社會對人的要求,也是作文的要求,我們要高年級適當運用論文寫作格局,激發學生主觀意識,初步學會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較為清晰地闡明觀點。

3、研究寫作動機的激發,順應學生作文心理規律,用生活激發寫作動機。注重作文教學的時空優勢的利用,計劃作文和隨機作文相結合,抓住生活契機,抓住學生情感的敏感點,作文於學生想寫作文時,於生活需要作文時。

作文教學內容生活化研究要努力符合這樣的要求:內容是兒童生活的內容,寫作是因生活的需要,變作文外在要求為學生內在的心理要求。

(三)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研究

1、訓練包含“訓”與“練”兩層意義,是“訓”與“練”的統一。國小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訓練,從學生整個人生來説,訓練是一種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是將教學的訓練要求,轉述為生活的要求,

在生活中訓練寫作。樹立大作文觀,把作文視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創設生活條件訓練寫作,教學要研究學生的生活,引進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活,縮短課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離,訓練學生提高正確表達生活的能力。

2、運用多種訓練手段。

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決不排斥語言文字的訓練,而是要在生活化思想的指引下,提高語言表達力,使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與生活認識能力、思維能力、思想能力協調發展。教學中,我們要創設條件,利用各種有利於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方法,創設作文的生活氛圍,給予機會,激發成功欲。

在閲讀中訓練寫作。閲讀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課堂更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內容。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閲讀實踐的時間佔學生生活的很大部分。根據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路改革閲讀教學,也是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的延伸,即以寫作為手段促進閲讀理解,豐富課堂生活,在學生感悟文本中提高領悟生活的能力。

課外閲讀應為學生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生活質量、豐富生活內容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豐富語言表達和生活認識能力的重要渠道。課外閲讀對於學生認識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讓閲讀成為學生的第一興趣”,理應成為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口號之一。

3、利用現代寫作技術,開展微機作文的訓練。由於多媒體網絡的建設大大增加了師生、生生間的反饋交流,電腦寫作教學與傳統作文教學不是簡單的“換筆”的技術區別,而其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運用技術手段的整體寫作水平。開展國小現代寫作技術的研究,是國小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的未來性體現,是面向知識經濟社會的教學。

(四)作文教學過程生活化研究

國小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要體現在作文指導、作文評講、作文批改三個基本環節上。作文教學過程生活化是作文教學內容生活化和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的統一。

作文指導課要優化結構,總結實現結構優化所需的基本板塊,把生活引進課堂,指導學生善於觀察、思維,學會反思生活,從紛繁的生活中發現、捕捉、提煉寫作題材,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提高生活認識水平的過程。在寫作中激發學生思考生活的意識,融合訓練作文與生活作文相結合,在優化作文訓練“由真到假從假到真”(即從表達生活、表達思想的目的出發,進行訓練作文的強化,最終達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過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達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評講課要立足發展。學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髮展的,生活作文的評講應注意發展學生生活的認識力,發展學生對這種生活認識的表達力。

作文批改要堅持學生自主性,解放教師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學生的頭腦、膽略。通過各種途徑,創設環境,使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成為學校生活的一件樂事,使疑義共析,美文共賞成為學生生活的情趣。

作文教學生活化要在生活中讓學生完整經歷作文“認識→思維→表達→再認識→再思維→修改表達”的過程。

五、研究的原則

1、創新性原則。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前進,學生也無時無刻不在發展,有發展就有創新,有創新才能不斷前進,與時代俱進。本課題的研究要努力創造出適合時代生活的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

2、主體性原則。生活是學生的生活,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主張尊重生活,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所謂教師的主導,也是通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來體現。要在生活中激發主體參與作文意識,逐步從被動訓練作文的必然王國,走向主動自能作文的自由王國。主體性還體現在協作性上,鼓勵啟發學生利用差異相互提高。

3、活動性原則。陶行知説,學生的意義即“學習生活”,學習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學生人生活動,在人生活動中體悟生活,教學做合一,在寫作實踐中提高生活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則。離開了活動性就沒有生活化。

4、整體性原則。作文是學生語文素養的一部分,我們在開展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的時候,必須堅持整體性原則,使作文能力、語文素養和人的整體和諧發展。在教育中,要處理好德育與作文的關係,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教育的關係,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關係,課外閲讀和語文能力的關係,生活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關係,以求整體的合力而不是某個方面的單個力量來促進人的發展。

六、我們的實踐:

為了使研究工作能更具有針對性,能在教學實踐中取得成績,我們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課程改革實驗,對照課題方案,在學生中進行了有關作文訓練方面的調查分析。從學生所反映出來的情況看,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學生對作文有着一定的興趣。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作文可以培養自己的想象力;二是自己的作文受到過老師的表揚或是在參加競賽中獲過獎;三是在作文時可把自己想説的話通過筆端表達出來,包括自己的喜好或苦惱(這主要反映在高年級學生中);四是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如競賽、考試、升學等。

2、學生對作文內容的喜好。從調查來看,喜歡寫想象作文的學生佔了一半以上;其次是喜歡寫動、植物一類的(這與小孩子喜歡小動物及花草有關);再者是喜歡編故事(主要是童話及幻想方面的)。

3、學生對作文課的喜好。從調查來看,學生是否喜歡上作文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他們喜歡的是能讓他們在作文時在自己的空間自由發揮,能引導他們自主觀察生活並發現生活中的樂趣,能傾聽他們內心感受並教給他們如何自主表達的老師(這主要集中在高年級學生中)。

4、學生對作文課的要求。從調查來看,多數學生都希望老師在作文方面能多給自己以自主發揮的空間,讓他們能在作文時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主地表達(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

當然,從調查中也反映了很多作文教學方面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

⑴、有一小部分學生不喜歡作文。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對作文有畏難情緒,他們總是覺得一到作文就沒話可説;二是即使有內容也不知道如何來表達,腦中的詞彙實在是不夠用;三是説寫脱節,往往是説的是一套,而到寫時卻又是另一套。

⑵、作文不能喚起學生的情感。有部分老師一到作文課總是出個題目,講一下要求,然後就是讓大家寫。要不就是規定了一些格式,讓大家照着去寫。再不就是提供一些範文讓大家仿寫。長此以往,學生對作文就失去了興趣,對老師佈置的作文抱完成任務的觀念,敷衍了事,作文也就越寫越差,而越差就越怕作文。

⑶、學生閲讀面不廣,語言積累不夠。學生平時除了教科書外,所涉及的課外書少,沒有厚實的語言積累,直接影響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⑷、訓練量不足。部分教師只侷限於完成教科書上所定的幾次習作,而沒能在此基礎上從實際出發進行一些必要的拓展性訓練,這勢必影響了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

在調查瞭解了學生對作文的認識、態度等方面的情況的基礎上,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和研究中,主要在以下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㈠、 作文素材的生活化、場景化。

作文教學中貫徹生活化理念,注重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積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解決“作文選材難”的問題。我們的學生有的是城市的,有的是當地農村的,還有的是外地的,他們與市內的孩子相比,由於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其見識固然存在着侷限,但他們生活空間也是很廣闊的,有些方面甚至是市內的孩子無可比擬的。利用這一點,我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步入社會,融入大自然,讓他們去了解工人怎麼做工,農民怎麼種田,觀察日出與日落的變化,觀賞花的生長怒放,欣賞小動物的生活起居,特別是留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從而為自己的作文積累大量的活生生的素材。比賽、遊戲、表演、音樂、參觀、實驗、考察……這一切都是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素材,我們從本地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踐考慮來選擇作文訓練的素材。

在此基礎上,我們分年級段,構建起作文訓練系列:

(1)低年級段:練説一句完整的話;練説兩句完整的話;練説幾句完整的話;圍繞一個意思練説一段話;練習寫一句和幾句話;練習看單幅圖寫一段話;練習看多幅圖、實驗、活動、電影(視)、聽故事等寫一段話。

我們編寫了《瓦師附小兒童生活作文序列一(看圖説話與寫話)》一書。並創造性地利用歌訣把低年段國小生作文從被動轉變為主動。

①一看題目記心上,記住題目有方向;二看畫面正中央,主人公要細端詳;三看人物幹什麼,神態動作連續想;心理活動要考慮,主人公要重點講;説話用語要恰當,仔細觀察和想象。

②主要人物能導航,次要人物也要講;事件起因交待清,時間地點不能忘。

③ 走出畫面去何方,前後聯繫想一想;開頭結尾説清楚,靜止畫面才變樣。

(2)中年級段:學寫靜物、景物、動植物、活動等;學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裏話等;學習審題、立意、選材、組材;在練寫片斷時做到記事完整具體,有條理、有中心。

我們正在編寫《瓦師附小兒童生活作文序列二(我們自己的生活插曲)》。

(3)高年級段:進行篇章訓練,學習文章的開頭、結尾、過渡、照應、詳略、結構等佈局謀篇策略;學習把握要素,分清主次,抓住特點,展開想象描寫事物的方法;學習寫好人和事的一般方法,從而逐步達到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作文教學所提出的目標。

我們主要是通過閲讀課堂教學平台,抓學生的讀寫結合,來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並着手編寫《瓦師附小兒童生活作文序列三(感悟我們的生活)》。

實踐證明,將作文與學生的生活相連,融入生活,採擷生活,是解決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

㈡、作文訓練的興趣化、情境化。

作文訓練中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作文情趣,引導學生快樂作文,解決“怕作文”的問題。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在課堂上注意採取研究、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再現生活情境,創設愉悦的氛圍,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純文字練習,讓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享受生活、享受快樂。

首先,我們提倡以“師之樂”引發“生之樂”。實踐證明,教師本身的素質和興趣對國小生進行作文訓練願望的影響非常重要。學生渴望瞭解生活中的一切,積極尋找自己在生活中、想象中碰到的所有問題的答案,並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語言文字反映出來。因此,我們要求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雜家”,重視對本專業語法、修辭、邏輯、文學作品、寫作理論多加鑽研,還要對音樂、美術舞蹈、科技等都有所瞭解和探索。教師有了廣闊、深厚的求知興趣和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可以打開創新的思路,通過各種途徑影響和滿足兒童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激起學生作文的動機。而且,教師對作文的興趣是孩子們作文的最好榜樣,師生同場作文,互相交流、點評,“身教重於言教”,對學生作文興趣的激發起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為此,我們要求教師能寫好“下水文”,並曾兩次舉行過教師“下水文”評比,以此來促使教師重視自身興趣與素質的提高。兒童作文天真、單純、稚嫩、淺顯,充滿童真童趣,教師為讀到這充滿童趣的文字而感到無限的樂趣和快慰,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並及時對順暢、自然、優美的兒童語言給以肯定和賞識,使學生在作文中充分放飛心靈和本真,併為追求這一境界而勤奮努力。

其次,我們要求教師在作文訓練中以好的命題來激起兒童快樂作文的需要和慾望。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都深深感到了那些“臨考式”“奉命式”的命題方式的弊端,這些傳統的命題作文教學,往往使兒童處於被動狀態,使兒童感到如同遭遇突然襲擊的統考似的,充滿畏懼、焦慮和不安,形成消極的心理定勢,抑制了作文的興趣和願望。因此,我們在作文命題方式上,堅持以兒童為主體,真正立足於兒童的生活。兒童生活是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學校生活、課外生活、與同學間的喜怒哀樂、與父母間的親密或誤解以及兒童眼裏的社會、世界……所有這些都被兒童感知、體驗而貯存。因此,我們在出作文題目時,力求使其能幫助兒童打開記憶的大門,撥動兒童的心絃,引發傾吐的需要,燃起作文的熱情。一是命題力求貼近兒童生活,即選擇他們熟悉的、理解的、有所觸動的、感興趣的、有真情實感的內容;二是命題力求有新意,以滿足兒童好奇、好勝、探索、求成的慾望,使其欣然思之。在方式上力求創新,如將某些條件不同的作文題編成一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任選。或者給出某一範圍,不硬性規定某一題目。甚至可以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掌握、捕捉、積累材料,選擇表達內容,往往會有出人意料的驚喜(這大多用於高年級的作文訓練之中)。有時對教材中的作文訓練內容,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改進,以此來滿足學生的需要,調動其習作的積極性;三是某些作文題目可以早出,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如記老師、記春景、描寫一些學生喜愛的小動物等,提前一段時間佈置,讓學生有觀察、組織、思考的階段,從而在愉悦的心境中寫出有個性的內容來。

㈢、作文指導的開放性、互動性。

作文訓練提倡讓學生自主作文,自由表達,説真話,寫真事,抒真情,重視內容,淡化文體,為學生創造自主、自由、自能的作文氛圍。根據作文訓練系列要求,我們通過多種靈活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習作訓練,如高年級學生課外自由寫日記(一般是教師限定在一定的時限內完成一定數量的日記,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機練習,教師則在一段時間後集中批閲),教師選定好的日記讓學生當堂宣讀,這樣既可讓學生自主表達,自由傾吐,又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中年級則引導學生練寫想象作文,如看圖或根據給定的事物編寫童話故事等,適當的時候還舉行想象作文競賽。對此,學生有興趣,積極性高,表達上有激情,訓練效果很好。

㈣、作文評價的激勵性、開放性。

按照新課標要求,降低訓練的難度,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從教師的評價中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在評價學生作文時,一是體現激勵性,教師不再只關注作文的文字技巧和形式,更看重作文教學的育人目標,尊重學生特有的表達方式,不以成人的思想、思維、語言去要求學生。不強求學生追求選材是否典型、立意是否深刻、結構是否嚴謹,只要學生作文文句具體順暢、清晰自然、感情真摯、健康有趣,就給予肯定和賞識。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的作文實際上是一種習作,教師更要用一顆摯愛的心,對每一位學生都抱有良好的“期待”,對每個好詞佳句、每一點思維的火花都不吝嗇自己的讚揚,蹲下身來體驗學生的歡樂和憂愁,走進學生的心靈,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習激情和表達信心,從而積極而愉快地投入到作文訓練中去;二是體現開放性。每學期,我們都結合學生生活實踐和學習實際,舉行現場作文競賽,彙編了《學生優秀作文選編》,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國小生作文競賽。我們力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有鍛鍊和展示的機會。另外還選擇學生的優秀作文向各級報刊投稿,以此來調動全體學生寫好作文的積極性。

㈤、作文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個性化。

從調查來看,學生喜歡的是能讓他們作文時在自己的空間自由發揮,能引導他們自主觀察生活並發現生活中的樂趣,希望老師在作文方面能多給自己以自主發揮的空間,讓他們能在作文時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主地表達。而《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基於以上的一些認識,我們在學生的作文訓練中,堅持讓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做到自主選材、自由表達、自能作文。在學生作文的表現形式上,以寫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為主,特別鼓勵學生有創意、有個性的表達。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定期舉行“兒童生活作文”教學研究專題講座,組織開展一系列的作文教學研究,並和大連市內兄弟學校結成聯誼校,一道舉行作文教學研究成果交流及會課活動,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七、我們的成果: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始終堅持了“作文育人”,重視作文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提出了音樂作文、遊戲作文、實驗作文、活動作文等,為學生的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總結研究過程,我們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鍛鍊了教師隊伍。課題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成長的過程,課題組成員更新了觀念,提高了科研能力。全體成員均為市、區級骨幹教師和教學新秀,一年來,在各級評比中有2篇論文獲國家級獎,有10多篇分獲省、市級獎,有10多名教師在省、市、區、校級上研究課或展示課,鍛鍊了一批人,培養了一批人,也帶動了一批人。

2、促進了學生和諧、全面的發展,提高了作文水平。課題研究的開展,提高了學生讀寫的興趣和能力。一年來,在各級作文競賽中,有20多名學生獲國家級獎,40多名學生獲遼寧省和大連市級獎,另有20多篇學生作文被各級報刊採用。

3、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以生活為源泉,以育人為目標的作文教學思想,逐步做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優化,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4、課題研究的開展,促進了學校科研氛圍的形成,為提升辦學品位,提高教學質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科研興教、科教興校,已成為學校教科研工作的努力目標。課題研究作為學校教科研工作的重頭戲,我們堅持教科研合一,教師帶着課題進課堂(包括其他課題),將自己所確立的個人研究專題落實在課堂。在學校業務學習活動中,我們圍繞課題制訂計劃,有目的、分步驟開展專題研究,並將此作為衡量一節課的得失的重要標準,讓教師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

八、我們的反思:

縱觀課題研究狀況,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教師的理論更新速度難以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研究的時間匱乏,有很多作文課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沒有將新課程理念真正融入課堂。課題研究中部分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做得不夠,使得學生的寫作水平差異較大,難以達到讓每個學生都“樂於表達,説真話、實話、心裏話”的目標。教師對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雖已比較重視,但在鞏固學生的積極性方面做得還很不夠。而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研究的深入展開。這也將是我們今後工作中要努力改進的方面。

葉聖陶老先生曾打過比方:“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的,晝夜不息。”因此,只有讓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的儲備達到了比較豐盈的程度,教師進行適當點撥和某種靈感的誘發,他們才能產生一種通過文字來傾吐心緒的衝動,從而來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在這一點上,我們還應該多花精力努力去研究和做好。

實踐證明,我們開展兒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拓展了作文教學的思路,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是很有實踐意義的。我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的。

大 連 瓦 房 店 師 範 附 屬 小 學

“兒童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課題組

執筆人 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