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社會熱點話題評議_2023年熱點話題點評(精選3篇)

2023社會熱點話題評議_2023年熱點話題點評 篇1

熱點一

2023社會熱點話題評議_2023年熱點話題點評(精選3篇)

財税改革:全面推開營改增

如果説,20xx年是財税改革的關鍵年,那麼20xx年則是財税改革的落地年。 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税體制改革備受社會關注。20xx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過《深化財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以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為目標,提出了三大改革任務: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方案出台一年多來,不少改革舉措開始落地,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當前,今年兩會哪些改革將落實、哪些亟待推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指出,深化財税改革三大任務中,有兩項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今年將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這意味着全年減税力度將達到幾千億元,對企業來説是真金白銀的支持。為了彌補降税帶來的財政減收,中央決定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以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彰顯了政府推進改革的決心與擔當。

“當前,深化財税改革最亟待精確發力和精準落地的,當屬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的調整。”高培勇指出,迄今的財税體制改革進程尚不夠均衡,有別於預算改革、税制改革在改革實施層面取得的實際進展,作為深化財税改革的三大任務之一,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對滯後。

高培勇認為,央地財政關係的調整之所以相對滯後,同改革內容設計不夠詳實具體相關。就央地財政關係調整的兩個主要線索而言,無論是“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還是“合理劃分各級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其內容都是比較籠統的,基本停留在總體規劃層面。至於具體該如何去做,則沒有進一步提及。

熱點二

金融改革:助力實體經濟

20xx年是中國“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當前我國處於經濟增速換擋關鍵時期,金融改革的迫切性尤為明顯。那麼,下一

步如何維護金融穩定、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同時又服務於供給側改革必將是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

不可否認,過去一年中國金融改革取得了一些實質性進展,最亮眼的有人民幣成功加入SDR貨幣籃子;此外,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如新三板擴容、A股“發行註冊制”時間表落地、“811”新匯改等等方面,能感覺到巨大的改革推動力量。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當今國內對於貨幣問題關注過多,對經濟實業關注太少,即使貨幣貶值也不能發揮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反而會擴大金融投機的恐慌心理。金融專業不足是影響我國貨幣發展的重要基礎,值得高度重視,需引起警惕。因此,此時更擔憂的是風險,未來加強實業經濟才是根本任務與長遠根基。

譚雅玲表示,近期的人民幣貶值過程已經驗證了交易投機性很強。查處虛假貿易時貿易數據滑坡嚴重,表明匯率根基錯位價格要素嚴重。我們需要調整思路與結構,以實體經濟為主,以外貿發展為主,匯率對其意義才會正常。

熱點三

房地產去庫存:號角吹響、政策先行

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的現實情況,提升有效供給的最便捷方式即去產能,優化產業結構。

在今年供給側改革中,房地產去庫存政策最為密集。自2月份以來,短短20余天裏,央行、發改委等10多個部委相繼出台了五項重磅措施,幾乎每週都有樓市政策出台。相信今年兩會也會就這一問題繼續深入探討。

據中國社科院數據顯示,20xx年商品住房總庫存預計達39.96億平方米,現房待售面積4.26億平方米,如果想完全消化,需要23個月。

國金證券(11.590, -1.28, -9.95%)分析師李立峯指出,化解房地產高庫存,如果着眼於短期效果,主要還得從需求側制定措施,比如貨幣、金融、財税等,刺激需求有助於消化存貨。如果着眼於中長期改革,從供給側改革考慮,則需要全局性的戰略性政策指引。

過去地產政策主要在需求端發力,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方式是控制增量,調整土地供應節奏,增加土地有效供給;還要消化存量,在增強對周圍人口吸引力上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庫存積壓嚴重區域增加道路、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和基礎設施配套;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服務,保障房和棚改回遷房以貨幣化安置為主;建立良好的金融和法律環境。

“地產供給側改革,首要看點在於去庫存,消化庫存的行業性機會正好可以回籠資金。”李立峯指出,完成從重資產模式向輕資產模式的轉型,從住宅開發銷售向商用物業持有並重轉型,從依賴低成本土地向依賴規模和控制能力降低成本轉型,從依賴土地自然高速增值向依賴產品價值提升利潤率轉型,從純住宅開發向產業綜合地產開發轉型,從地產開發行業向業務多元化轉型,從依賴房價上漲獲取高利潤向依賴高週轉提升淨收益率轉型。

2023社會熱點話題評議_2023年熱點話題點評 篇2

1、和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31日互致新年賀電。在賀電中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普京總統和俄羅斯人民致以誠摯的祝賀和美好的祝願。表示,20xx年,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保持高水平運行。雙方共同舉辦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週年慶祝和紀念活動,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深化兩國人文交流特別是青年交流,密切在國際事務中的協作,推動兩國關係和各領域合作取得新的豐碩成果,促進了兩國發展,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為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注入了正能量。希望雙方在新的一年裏攜手努力,弘揚中俄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增進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將雙方高水平的政治關係優勢轉化為更多互利共贏的合作成果,造福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

2、國務院31日發出通知,務院通知指出,為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關係,國務院決定,從20xx年1月1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税由現行按中央97%、地方3%比例分享全部調整為中央收入。國務院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從全局出發,繼續做好證券交易印花税的徵收管理工作,進一步促進我國證券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大會20xx年12月31日在八一大樓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向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代表黨中央和向同志們、向全軍部隊致以熱烈祝賀,強調要堅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深入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時刻聽從黨和人民召喚,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4、我國頁巖氣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國內首個實現商業開發的大型頁巖氣田——國家級頁巖氣示範區、中國石化涪陵頁巖氣田順利實現50億方年產能的建設目標,該氣田目前是除北美之外全球最大的頁巖氣田,日產量可滿足3000萬個家庭的生活用氣。

5、20xx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238億元,超額完成238億元;鐵路新線投產9531公里,超額完成1531公里,均創歷史最好成績。“”期間,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8萬億元,新線投產3.05萬公里,是歷史投資完成最好、投產新線最多的五年。

6、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月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xx年1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7%,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同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

7、亞洲開發銀行近日發佈的《20xx所佔份額從20xx年的9.4%升至20xx年的43.7%,位居亞洲第一,以高鐵、核電和衞星等為代表的中國高端科技產品深受亞洲各國的歡迎。這標誌着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突破正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中國高端科技產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加。

8、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通知指出,地方黨委制度是我們黨執政治國的重要組織制度,完善這項制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省市縣三級地方黨委作為本地區的領導核心,在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推動黨的奮鬥目標實現上居於關鍵位置、負有重大責任。地方黨委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地方黨委領導能力必須進一步提高。

9、在重慶調研時強調,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凝聚着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入思考,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10、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血的教訓警示我們,公共安全絕非小事,必須堅持安全發展,紮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堵塞各類安全漏洞,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23社會熱點話題評議_2023年熱點話題點評 篇3

立意點:信念與堅持

讓“工匠精神”照亮“中國品牌”,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所謂工匠精神,既是一種做事的態度,也是一種從業的追求;既是對自我的期許,也是對他人的承諾;既是一種職業的操守,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堪稱工匠者,必有對事業的沉靜與專注,必有對細節的關注和對品質的追求。他們細心打磨,不至極致必不輕付於人。他們承繼傳統而不泥古,融會貫通推陳出新。他們誠信重諾,視質量品牌為生命而決不妥協姑且。他們摒棄浮躁,沉潛於事滴水穿石,有事業心而無功利心。

作為一種文化基因和精神傳承,工匠精神為各行各業所必需。小到技術研發、車間生產、服務提升等微觀領域質量水平的提升,大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振興、創新驅動等宏觀戰略的實施,都離不了工匠精神的支撐。單個工匠力量雖微,但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來厚植工匠文化,崇尚工匠精神,都以工匠精神來打造產品和企業的品牌,逐漸湧現出眾多的“中國工匠”和富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就能打造出響噹噹的“中國品牌”,塑造出光燦燦的“中國形象”。質量之魂,存於匠心。近年來,我們逐漸認識到,中國製造亟待匠心迴歸,亟待工匠精神的注入和加持,以重振市場信心,培樹國際形象,築就“中國品牌”。弘揚工匠精神,既靠思想自覺,也靠文化涵養;既靠政策的激勵,也靠環境的營造。既需要樹立技能寶貴、勞動光榮的企業治理理念並注重產業工人素質的提升,也需要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和制度、經濟環境,樹立技能寶貴、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

既要建立體現人才和創新要素價值的激勵機制,也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工匠精神是中國經濟迎接質量時代和步入轉型升級攻堅期的需要。讓我們高揚工匠精神,照亮質量時代之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