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範文

説到象棋棋盤,其中有個楚河漢界,這講的便是劉邦項羽的故事,那對項羽有什麼評價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蒐集的對於項羽的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項羽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範文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1

項羽的性格特徵,決定了他無法接受逃亡。

項羽出身名門,少年得志,戰無不勝,高傲自負。對於他而言,接受和承認失敗意味着信仰的崩塌。因此,即使身邊僅剩二十八騎,項羽依然用“快戰”去證明“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但經歷了垓下之戰的四面楚歌,項羽很清楚自己已經回天乏術了。這個時候,與其委曲求全的屈辱逃亡,死在不知名的販夫走卒手中,不如索性戰個痛快。於是最終一戰,以一當百,身中十創,傲然自刎。

回顧歷史,有機會逃走的譚嗣同沒有逃,蘇格拉底沒有逃,項羽也沒有逃。不願受辱的李廣自殺了,老舍傅雷自殺了,項羽也自殺了。海明威説,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於是,海明威做出了他的決定,項羽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的確,説一個人應該尋死聽起來難以接受,畢竟生永遠代表了更多可能。可人生在世,不僅有理性的權衡利弊,更有感性的意氣用事,前者讓我們思考,後者則讓我們動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與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之間,也許並沒有什麼價值上的高低。但對於項羽而言,在當年面對秦始皇的儀仗説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時候,就早就已經選好了答案。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2

在剛剛的質詢中,我們發現,雖然在垓下一戰中全軍覆沒,但項羽手中依然握有會稽、豫章、吳郡、泗水、東海等五個郡。而項羽成為西楚霸王的鼎盛時期,手中也不過有九個郡而已,可見當時項羽集團實力尚在。對比而言,劉邦也是從巴蜀兩個郡起家爭霸天下。所以,項羽回到江東完全有機會重整旗鼓。

所以,今天我方的觀點是,項羽不應該在烏江自刎。

首先,項羽在還有機會的時候,不該自暴自棄

面對劉邦的追兵,烏江亭長説“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可見,如果上船,項羽是能夠順利的返回江東的,可項羽卻選擇了放棄。垓下一敗,項羽帶着八百壯士拼死突圍才最終贏得了一個生的機會卻不珍惜,此是一不該。

烏江亭長説,“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項羽在江東地區還實際控制着豫章、吳郡和會稽郡。泗水、東海兩郡更是對項羽忠心耿耿,即使面對劉邦屠城的威脅都拒絕投降。所以,項羽在有能力重整旗鼓捲土重來的情況下放棄,此是二不該。

敵強我弱,但縱觀反秦鬥爭和楚漢戰爭,鉅鹿之戰以五萬大破秦朝四十萬大軍,彭城之戰以三萬軍隊殺得劉邦五十六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項羽這樣以少勝多,以弱克強的戰例屢見不鮮。有如此出眾的軍事才華,卻自暴自棄,此是三不該

有生的機會卻不珍惜,有贏的機會卻選擇放棄,有出眾的才華卻不加以利用,項羽的自刎讓我們覺得悲壯的同時,也深感惋惜。

其次,這種面對人生重大挫折時的應對方式,不值得提倡。

項羽年少成名,烏江自刎時也僅僅30歲。項羽的前半生“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直到垓下之戰的慘痛失利。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環顧四周,誰的人生沒有經歷過“垓下之戰”,誰的人生沒有過“四面楚歌”。笑到最後的劉邦,當年不也有把親兒子踢下車的絕望嗎,不也有扮作宮女狼狽逃走的窘境嗎。

當失敗已經是既定事實,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失敗。面對這個考驗,力能扛鼎,卻不能接受失敗的項羽,選擇自刎。屢戰屢敗,卻總能重整旗鼓的劉邦,最終勝利。

斯人已逝,留給我們的卻是關於什麼是勇敢的思考。

所謂勇氣不是勇敢的面對死亡,而是勇敢的面對生活。畢竟,很多時候,死反而是那個更輕鬆的選擇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願每個人面對自己的“烏江之畔”時,都能有船來渡。也願每個人都能克服心魔,選擇上船。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3

西楚霸王項羽是楚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同時項羽也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項羽戎馬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數十次,除了最後的亥下之戰外,無一敗績。李晚芳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評價雖只有短短的八個字,卻足以説明項羽的英勇,那項羽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能當得起這麼高的評價呢?主要是因為他創下了三個世界第一,無人超越。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自幼勇武過人。項羽很小的時候,項梁讓他讀書,沒學多久項羽就不學了,然後項梁又教他練劍,同樣是沒學多久就放棄了,項梁對此感到十分生氣。沒想到項羽理直氣壯的説道:“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項梁聽後覺得十分有道理,於是直接教項羽兵法,沒想到項羽對兵法十分感興趣。項羽身高八尺,力大無窮,能夠將很重的鼎舉起來,這樣的記錄在世界上只有項羽一人能夠做到,或許有人會説,能夠舉鼎的不是還有一個秦武王嬴蕩和李元霸嗎?秦武王能舉起鼎沒錯,但卻被鼎砸死了,而李元霸只不過是小説中虛構的人物而已,歷史上並無此人。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4

首先,項羽在同時代,相對他人的個人的武力值,可能是史書真實記載的史上第一猛將,確實是能打。以此為基礎。項家楚國門閥貴族,肯定擁有楚國最精鋭的部隊。不研究歷史,個人估計很可能其統領的楚國精兵裏有支裝備精良的騎兵,類似於蠻清賴以踐踏中原的騎兵。古時的騎兵,相當於二戰是德國和蘇聯兩個踐踏歐洲的魔鬼的坦克部隊。而秦末亂世,其他各支散亂力量難以有與其抗衡的精騎兵部隊,沒有袁崇煥賴以抗清的關寧鐵騎。那時一畝地能打幾十斤糧?人都沒得吃,哪養得起馬。所以,與項羽對陣,只要你不能把項羽誘進狹長的山谷包圍,想戰勝他是很難的。其次,項羽兵變就是一個人,起兵時在項梁的指示下殺了太守,太守手下大亂,項羽一人殺了近百人,用武力逼服。後來單人殺了上將軍宋玉,暫領上將軍(此時很多諸侯不服),後來救趙,帶領本部兵破釜沉舟,其他諸侯作壁上觀,勝了,回來之後在轅門其他諸侯都是匍匐,都不敢看項羽!這種如果現在拍成電影那才叫震撼!諸侯不是平頭百姓,都服氣項羽!後來的事情就是不服就是幹,確實是敗了一次,有幾次是攻不破,算平手。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5

當然項羽確實感覺相信自家人(鴻門宴因為項伯的阻撓沒有殺了劉邦),不相信別人,大局觀和政治不通。在他手下幹確實前途不大,不然不會很多人都離開了。但是就個人武力和戰術能力而言,絕對當時第一。官渡之戰,曹操手下是精鋭部隊。淝水之戰,東晉的主力是北府精鋭,前秦是多部族聯軍。采石之戰,金軍老家剛發生政變虞允文還能利用江水優勢。鉅鹿之戰,秦軍不僅僅是章邯率領的驪山之徒,還有王離等人統領的貨真價實的秦朝邊軍精鋭,就算是章邯的驪山之徒之前也把義軍暴揍一頓,關中未亂,秦朝還有中興的希望,項羽帶着剛打了敗仗的義軍還是以寡擊眾,也沒有地理優勢可以利用,基本上靠着個人勇猛帶動楚軍硬碰硬的和秦軍打,前無古人,來者要到民國時的紅軍。而鉅鹿之戰前,六國反秦諸侯已經被秦國大軍收拾的差不多了,反秦諸侯勢力已經進入低潮,此時如果不是項羽出來,很可能六國諸侯被徹底剿滅。鉅鹿之戰之時,項羽僅僅帶領三萬人馬,面對三十多萬秦軍主力,毫不畏懼,破釜沉舟,以必死之勇氣決心,智謀和勇氣結合,迅速瓦解了秦國大軍,基本相當於迅速瓦解了大秦帝國,秦國精鋭盡失,滅亡已經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