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貶低項羽還是褒獎項羽

項羽,是一位充滿爭議和矛盾的歷史人物,蓋棺定論很難。從幾年的網絡風向來看,捧項(羽)貶劉(邦)是佔據主流的,為何失敗了的項羽反而更能收穫現代網民的推崇?這實在是有些讓人捉摸不透。小編從幾十首有關項羽的詩詞中挑選出了幾首立論與文筆俱佳的作品,而這三首詩恰好代表了幾種不同的觀點。

我們應該貶低項羽還是褒獎項羽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1

秦朝政治暴虐,各地義軍紛紛起兵抗秦。項羽是楚軍的大將,當楚軍的同盟趙軍被秦國軍隊圍攻的時候,楚軍統帥宋義決定不救趙軍,讓趙秦鷸蚌相爭,自己漁翁得利。

而且在送他(宋義)自己的兒子到齊國做大使的時候,開了一次大宴會。項羽很憤怒,先説如今百姓都很窮,士兵在吃芋頭過日子,糧食都吃不上,宋義竟大吃大喝。

隨後批評了宋義的策略,最後又説如今國家安危在此一舉,宋義不體恤士兵而殉其私,不是社稷之臣。他殺了宋義,帶兵去援趙。

單從策略看,宋義的策略也許並不錯。

但是在精神層面上,宋義的精神不是貴族精神,項羽的不滿也更多是針對宋義的“不體恤士兵而殉其私”,也就是説,宋義在仁愛心上有所缺乏。

在戰爭中,仁愛不一定是有益於勝利的,但是項羽認為它不可缺少。這是一個原則,是更人性的原則,是對仁愛和正義的堅持——即使會在軍事策略上吃一些虧。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2

生當作人傑,(人傑,劉邦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為人傑)

死亦為鬼雄。(鬼雄,出自屈原《國殤》,魂魄毅兮為鬼雄,魂魄為鬼中英雄之意)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垓下一役後,項羽突圍至烏江,雖有逃走的機會,項羽卻自刎而死)

易安居士一向被視為婉約詞派代表,但這首《夏日絕句》卻稱得上是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之作。詩中連用‘人傑’、‘鬼雄’、‘項羽自刎烏江’三個典故,盛讚項羽,旗幟鮮明地表達出對項羽的欽佩之情。需要指明的是,李清照此詩不單純為了懷古,而是借古諷今,詩人想譏諷的是苟且偷生的南宋統治者,不顧中原大好河山、蒼生百姓,生的時候沒有才能作人傑,死的勇氣更是沒有的,只能偷偷摸摸跑到江東,在杭州城裏醉生夢死罷了。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3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樊川居士是極為擅長詠史題材的,這首詩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通過前兩句指出勝敗乃兵家之常事,項羽真不該因為垓下戰敗就氣餒,學會包羞忍恥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但項羽卻沒有做到;其二是通過後兩句指出除了要包羞忍恥外,更應該聽從他人勸告。項羽的一大敗因便是因為剛愎自用,身邊唯有一范增而不用,當他自刎烏江前,烏江亭長更是直接建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項羽依然聽不進去,而意氣用事,把一切都歸結於‘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杜牧此詩,對項羽惋惜、批判、諷刺,三種感情兼而有之。

百戰疲勞壯士衰,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於君王捲土來?

如果説易安居士是把項羽當做英雄看待,樊川居士則是惋惜多於欽佩,而半山居士這首《烏江亭》則實實在在地站在政治家的高度,冷靜地分析了楚漢戰爭客觀形勢,得出項羽不可能捲土重來的結論。這是史實相符的,垓下被圍前,項羽已處於困境,劉邦佔據的不僅只是三秦之地,魏代趙齊燕早已盡歸於漢,彭越不斷在楚後方襲擾,英布又説服了鎮守南線的楚將周殷叛楚,項王大勢去矣。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4

項羽劉邦的“軍事競選”以項羽的失敗告終。表面上看,誰做最高統治者和百姓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假如項羽做穩了西楚霸王,中國的未來也許會是另一個樣子。

政治上,項羽更願意復古,所以他採用分封制度;劉邦雖然也分封了一些子弟,但是在整體上還是採用了秦始皇的制度。

這不是我這篇短文的主題,我更想説的是,項羽失敗這一事件對中國人心理上的影響。

這個影響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國人記住了“成王敗寇”,學會了“不擇手段”,認可了無尊嚴的生活。

分析項羽的性格和心理。他是一個典型的“英雄人格”。

“英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重視道義、有尊嚴、有自信、不願意倚強凌弱、願意保護弱小的人、坦率直爽……

項羽是楚國大將的後代,代表的是貴族精神。

真正的貴族精神不是炫耀富有和地位,而是珍視自己高貴的人格。

項羽個人評價範文5

貴族精神不是功利的生活態度,而是一種對高尚人格的信仰(現在“高尚”一詞正退化為“有財富”的意義,“高尚住宅區”,並不是有偉大人格的人的住宅區,而是有錢人的住宅區。此文中的高尚一詞用的是它本來的意義)。

在春秋戰國時期貴族精神依舊保留。孔子讚譽“君子”,輕視“小人”。他認為人不是因為做君子有什麼好處而去做,如果為了功利去做只能做成偽君子,做君子是一種信仰。而孔子所謂“君子”,本義是指貴族,“小人”本義是指下層民眾。

所以君子精神實際上就是所謂的貴族精神,英雄精神也是貴族精神的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