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課後評價(精選14篇)

小班課後評價 篇1

《家》評價

小班課後評價(精選14篇)

此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並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經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資料;經過談話法幫忙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本事;經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經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到達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忙幼兒理解詩歌資料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為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忙、多鍛鍊那些口語表達本事差的幼兒。

小班課後評價 篇2

《聰明的烏龜》的教後評價

《聰明的烏龜》是一個寓意很強,主角語言比較鮮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一樣的主角扮演來描述一件事,用鮮明的語言來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活動中,讓小朋友按主角的特點模仿對話。

本次活動中,在敍述故事這一環節,教者沒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整個故事,這樣孩子在聽的過程中就沒有完全理解故事資料,孩子的學習進取性不是很濃。如果去誇張的表現故事,用故事的情節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兒的學習進取性,可能效果會比較好。在第二次複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圖複述,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自我去看、去説,如果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來引導孩子去看圖説話,充分的讓孩子去“説、想、看、演”。本次活動的效果應當會更好些。

小班課後評價 篇3

嘗試運用關聯詞——語言活動《分房子》的教後評價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遊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為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為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繫,這樣有助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為……所以……”的句式。“因為……所以……”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遊戲中,比較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為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為……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於嘗試思索,説出不一樣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小班課後評價 篇4

為了讓幼兒發展目測本事和比較本事,我們以最基本的區分大小入手,讓他們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以及學會比較物體的思維方法。

活動目標:學習區別大小有明顯差異的物體,並能正確表達什麼是大,什麼是小,發展初步的目測本事和比較本事。

活動過程:首先出示教具,先是兩個娃娃,分別取名大大、小小,讓小朋友一齊來玩,初步學會大、小概念。隨後拿出椅子,比較大小,最終由小朋友自我比較。

評價:隨着新《綱要》要求的“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趣味”,“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等觀念的提出。幼兒園數學教育正發生着從“注重靜態知識到注重動態知識,從注重表徵性知識到注重行動性知識,從注重‘掌握’知識到注重‘構建’知識”的重大變革。

小班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領域的活動來得枯燥、單調,由於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在發展,這就更加要求教師在組織指導活動中要多花心思。數學排序活動的組織首先要明確其概念及其特點,在這個教學活動中並沒有很好明確這一點,導致幼兒只是在教師的固定模式下進行必須的按順序排列,而沒能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找出排序規律。活動資料設計上較趣味,但對於小班來講有點簡單。雖然活動中的組織較好,但在對幼兒的引導上有待加強。孩子在活動中自主探索性不夠強。慾望。

小班課後評價 篇5

語言《耷拉耳朵的小兔》

語言活動中學習材料的選擇是第一關鍵——《耷拉耳朵的小兔》也是選材於幼兒畫報,來源於幼兒中間。我用電腦放大情節,根據目標需要改編並製作了部分情節,色彩明快,動作表情明顯,直接刺激幼兒的感官。一出示這樣的圖書孩子們立即有了興趣,也營造了良好的閲讀氣氛。《耷拉耳朵的小兔》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並且大班孩子在交往中會出現被嘲笑時和生氣時控制不了自我的情緒,他們在故事中會找到相同的感受,我想這樣的選材有利於清楚地表達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激發孩子的表現力。

有了適宜的材料以後,我感覺提問的技巧是展開幼兒想象力,引導幼兒觀察,充分表達自我的第二個關鍵。每一個畫面我都抓住了關鍵點去提問,每一幅圖都讓孩子學會怎樣觀察,“世界上有很多的兔子,有胖的、瘦的還有---但他們都有一對豎着的耳朵,看這隻小兔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孩子們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所出示的小兔子身上,發現小兔的耳朵不一樣。我覺得開放性的問題會讓孩子們更仔細地觀察、思考、再表達,所以每一幅圖片我都不會給孩子直接地講述,讓孩子自我猜測下一個情節,“你們看小夥伴們見到這隻異常的兔子會怎樣説?”“它是怎樣對待小兔子的?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小兔子心境是什麼樣的,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小兔子十分難過一心想把耳朵豎起來,怎樣辦呢?你快來想一想。”教師最終再引導孩子簡單地整理或鞏固幼兒的回答,到達分享的目的,我也發現孩子們由只能續編結尾的本事發展到猜測高潮以至於續編開始部分。《耷拉耳朵的小兔》使孩子們沉浸在續編的歡樂中。孩子們為幫小兔子把耳朵豎起來及怎樣救小兔子想出了十餘種辦法,在這次創編中我沒有把孩子想象的整個畫面畫出來,因為在以前的創編中這種方法雖然直觀但耗費時間太長,使注意力差的孩子精神渙散,所以我用簡單的圖譜來表示,

孩子們一看就明白是什麼,如:用繩子幫忙,用曲線表示,請大象則畫出他長長的鼻子,用老虎的尾巴則畫一個粗粗的尾巴。對孩子來説我想這是一個肯定,既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又豐富了幼兒對續編想象的理解,他也記錄了我們班不一樣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及想象水平,為後面的繪畫結尾及製作成完整的圖書供給了依據。

在創編結尾小兔看病的過程中,孩子們猜測小兔肯定有病,這是醫生的話需要教師點明中心“小兔沒有病,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隻耳朵。”,這種間接地講道理,讓孩子心理更容易理解,所以後面的討論更結合了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如果小朋友有了錯你會怎樣辦?如果你遭到了嘲笑,你生氣了怎樣辦?你遇到了小兔這樣的困難怎樣辦?”那裏融入社會性領域的問題,既發展了語言表達本事,又解決了孩子們的情緒和心理問題。

小班課後評價 篇6

《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教學活動評價

《城裏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十分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經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裏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裏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趣味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為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我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齊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一樣,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齊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教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裏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經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我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裏和鄉下都有自我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為自我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説了自我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我的都是最好的。此刻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異常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必須要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小班課後評價 篇7

在活動前我認真的分析了活動教案,我覺得最終畫畫的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是有必須難度的。他們也許能説、會表達,可是不必須能把自我説的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研究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事,我把最終一個環節改成了在教室裏下一場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會更喜歡這種趣味的情景體驗,也更容易讓他們感受故事中人們的歡樂狀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我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我拋出第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果那麼多好看的糖果從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來,你會怎樣做時,一下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的空間。有人説拿一把傘打開,把糖果接住;有人説伸出雙手接住;有人説快去撿;還有人説拿個網把它們網住。孩子們的回答讓我覺得欣喜不已,沒想到他們的小腦瓜裏有這麼多的鬼點子。經過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基本能在教師的提問中,加深對故事資料的理解。開放性的提問如果你是天空裏的魔法師,你會下一場什麼雨?又一次為幼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説下一場蜜蜂雨;有人説下一場傘雨;有人説下一場蝌蚪雨等,最終我變成了魔法師,在教室裏下了一場糖果雨(撒糖果),孩子們看到那麼多五顏六色的糖果激動不已,都想去撿來吃了,在歡樂的氛圍中結束了此次的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沒有在分段講述後完整講述一遍故事,讓孩子們有一個對故事整體的欣賞。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她們覺得這樣的活動孩子的思維活躍了,想象力得到了培養,讓孩子在歡樂中學到了一些知識。當然我也會認真聽取有些家長的意見,如要多關注那些不主動舉手發言的孩子,調動他們思考和回答的進取性。

小班課後評價 篇8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對媽媽的獨特感受。然而,這種感受是模糊的,不自覺的。形象生動的故事能夠使幼兒的這種感受鮮明生動地在心中體現出來。這個活動的目標:幼兒能有意識地注意媽媽的特徵;能結合自我的感受來描述媽媽的典型特徵。

整個活動的目標基本都能夠達成,孩子們很願意表達對媽媽的特徵描述,雖然表達有侷限,多為頭髮長短,喜歡吃的東西。在活動中,小朋友都能進取的投入到活動中,在傾聽故事時每個孩子都是十分的專注。

孩子們的思維是廣闊的,他們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孩子雖然年齡很小,但他們同樣具有欣賞美的本事,聽教師講的故事十分的生動趣味,在聽故事的同時就等於在欣賞聲音的美、語言的美、肢體動作和神態的美,孩子們在聽我把媽媽弄丟這個故事時能如此投入認真的傾聽。

我認為我在講故事的時候十分的投入,我十分用心的講好故事,我採用不一樣的角度來講述故事,把故事裏面不一樣的心境和表情都展現出來,在講到媽媽不見了,我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表現出着急和焦慮的心境,在找到媽媽時,會表達出發自內心的歡樂之情,整個故事牽動着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真正在領悟故事的資料,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十分認真的傾聽並準確的回答教師的提問,在講述完故事之後,我請孩子説説自我媽媽的特徵是什麼

很多孩子都能大膽的敍述自我的媽媽的特徵,孩子們會告訴教師媽媽長什麼樣貌,細到頭髮,有沒有眼睛,有沒有揹包包等等,孩子們十分活躍的舉手發言,有些本事較強的孩子還會模仿故事中説到媽媽的笑。

經過這節課,讓我明白作為一個幼兒教師,在孩子的課堂裏,要孩子們專注的傾聽,必須把故事講的生動趣味、栩栩如生、富有童趣,從孩子投入的表情中,讓我明白想要孩子投入,教師必須自我先融入其中,為了孩子,我必須會繼續加強語言藝術的訓練,爭取以後能夠做的更好的。

小班課後評價 篇9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歡樂的“猜一猜”後,自我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頭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進取主動的尋找着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一樣,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一樣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所以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一樣,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應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理解本事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所以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説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簡便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十分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所以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趣味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評價,僅有在仔細深入的評價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小班課後評價 篇10

《給口吃孩子異常的愛》活動評價

鏡頭一:

小班的李教師來我們班有事,她看見了小祥,很喜歡地拍拍他,小祥也有禮貌的喊:“李……教師好。”李教師笑起來,也學小祥的樣貌説:“小……祥好。”小祥的臉刷的紅了起來,滿臉難過的樣貌。

鏡頭二:

大家都在教室裏開心地玩遊戲,同時自然地大聲念兒歌,曉祥也跟着大家齊聲説:“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見小青蛙……”

分析和措施:

小祥是我們班有口吃的小朋友,為了糾正他的這一毛病,我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一些教育措施李教師的模仿給了曉祥一個打擊,我們應當建立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信念,杜絕嘲笑、模仿等類似的情景再次發生。

兒歌的節奏較慢,他念起來一點也不打頓,表情很自然,但他發現我在注意他時,立刻顯得十分不安,嘴巴也不動了,等到我轉過頭暗中觀察他時,發現他已恢復了原先的樣貌,正起勁地念兒歌,能夠肯定地説小祥的口吃跟生理因素無關,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以後糾正孩子口吃活動中,必須注意到以下幾點:

1.要多給他一些表揚與鼓勵,逐漸增強他的的自信心。幫忙他消防心理上那些不怕説的念頭。

2.孩子説不好的時候不要批評、責備。就當什麼也沒有發生,建立一種自然簡便的心理環境。

3.父母與孩子、教師與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關係。

小班課後評價 篇11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可是圖片和教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向是以晴好的天為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祕地對孩子們説:“今日教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説“你們抬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説“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説話,我説“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裏哪裏好看?”引導幼兒説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着我們彎彎腰”。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説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之後我就對孩子們説“春天真好,教師把剛才你們説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裏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着教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齊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終我就請配班教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着孩子們一邊圍着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

我和孩子説説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進取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户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待。經過教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先歌曲中的資料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並且活動進取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到達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説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能夠放鬆。教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此刻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着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説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着教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到達教學目的了。

(3)選擇適宜的環境很重要。

到户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説還是存在必須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可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教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到達教學目標。

小班課後評價 篇12

經過這次月檢的過程中,讓我發現很多讓教師們驚奇的事情,小朋友們能夠更好的自我去朗讀兒歌,更好的去認知這個兒歌,這樣的兒歌能夠琅琅上口。我想這樣的結果是不停地去堅持滲透兒歌的結果。每一天在不一樣的時候,利用充分的時間,為小朋友們播放兒歌,而在每次聽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在記憶和複習的過程,我提議教師們應當抓住這樣的契機,更好的讓孩子去理解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

對於億童英語來説,幼兒們經過vcd的觀看,豐富的圖片,琅琅上口的音樂,標準的發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樣,利用充分的時間去播放vcd,讓孩子在觀看中加深印象,從“冒話”似地復讀,到認識獨立説出單詞,唱出整首歌曲,而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僅有教師的不停堅持,才會在階段時間內收到效果。而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每一天的教學環節中,都是在不停地堅持做着為了同一個目標的事情,我相信必須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次月檢就是一次堅持的結果,是孩子從認知到理解的過程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塑造來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的朗讀,每一次的複習,都成為了孩子成長的階梯。可愛的孩子們,教師相信你們能夠經過努力,到達同一個效果,那就是為了完美的明天,努力創造,為了自我的未來,打下最輝煌的基礎。教師相信你們,加油。

小班課後評價 篇13

《沒有大人的世界》活動評價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資料的基礎上會講故事,明白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為什麼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跟教師一齊聽聽這個故事,在導課部分充分調動了小朋友的進取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説出,阿貴為什麼會期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裏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裏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經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鍛鍊了小朋友的理解本事、表達本事、交流本事。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那裏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大人在對自我的重要性。

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訓練幼兒的表達本事,如果在此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本事將得到更好的培養。

小班課後評價 篇14

《歌聲與微笑》教後記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我的好朋友相互贈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説:“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歡樂!”還有個異常善於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教師,微笑着説:“教師我喜歡你,祝你歡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教師的身邊,微笑着説:“教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

從此次活動中能夠發現:情感交流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歡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美、富有節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簡便、愉快、温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完美和所藴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