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戰敗是因為哪方面的原因造成(通用5篇)

項羽戰敗是因為哪方面的原因造成 篇1

最後,還想略微提一下關於項羽為什麼失敗的一種新説法。這種説法説項羽之所以失敗,是貴族精神的失敗。他輸給了劉邦的流氓精神。

項羽戰敗是因為哪方面的原因造成(通用5篇)

個人並不討厭貴族,事實上從個人對歐洲中世紀的封建貴族社會素來評價頗高。

但項羽卻絕對不屬於這個例子。

項羽殺死義帝,也就是他名義上的君主。將司馬欣和曹咎這樣出生低微的人(最初僅是縣監獄管理官,出身肯定不高)提拔到王或者高級軍隊指揮官,這那裏像是一個看中血統的貴族的所作所為呢。

他不是因為什麼缺乏貴族精神失敗,他就是一個政治謀略上有缺陷,運氣又不好的爭霸者而已。

項羽戰敗是因為哪方面的原因造成 篇2

項羽運氣實在太差

是的,這確實是個因素。那就是項羽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

項羽的摻石頭策略失敗之後,諸侯大亂,劉邦乘機入關中,擊敗三秦王。然後聯結各諸侯王,一路向東,直抵楚國首都彭城。

但項羽的軍事才能再一次發揮了出來,他一路而下,以少擊多,大敗劉邦諸侯聯軍。而且劉邦在戰鬥中其實完全可能被楚軍俘虜或者殺死,但據《史記》記載,卻正好遇見項羽手下一個兩面派,讓劉邦逃出生天。

在這之後,項羽又幾次大敗劉邦,多次戰鬥中,劉邦似乎都在生死之間,比如有一次被打敗,劉邦甚至窘迫到扔下自己的兩個子女逃跑。另一次,劉邦被項羽軍的弓箭擊中,幸而重傷不死。

如果其中那一次劉邦被項羽擊殺的話,都可能徹底改變歷史的走向。畢竟劉邦集團的頭腦一死,他的手下很有可能就會鳥飛獸散。對項羽的威脅也不就再存在。

項羽在死前説,“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也不能説一點道理都沒有。

項羽戰敗是因為哪方面的原因造成 篇3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20xx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項羽24歲投身反秦大業,25歲破釜沉舟在鉅鹿殲滅秦軍主力,率六國義軍,三年推翻了秦王朝;接着分封18位滅秦功臣和貴族,號稱“西楚霸王”;不久漢王劉邦佔領關中、兵下河南,引發楚、漢相爭;四年後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對這樣一個叱吒風雲的悲劇人物,太史公司馬遷破例用了皇帝級別才有的《本紀》體例來記述項羽的生平事蹟。在《項羽本紀》文末,司馬遷感歎:舜是重瞳子,項羽也是重瞳子,難道項羽是舜的後裔嗎?

且讓我們就從“霸王別姬”和“自刎烏江”兩個熟悉的歷史場景開始,來追溯體味一代英豪項羽短暫一生的心路歷程吧。

公元前220xx年,張良設下十面埋伏,項羽兵困垓下(今安徽固鎮縣東),馬乏食盡。半夜四面楚歌,遂起帳中,飲酒賦詩,慷慨高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一連吟唱了好幾遍,跟隨身邊南征北戰的虞姬,悲傷地和唱,以此明志殉情: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項羽揮淚惜別虞姬,與八百壯士夜半突圍。數千追兵尾隨,至東城,身邊只剩二十八騎。項羽身邊壯士説:“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 也。”

項羽接着表達了必死的決心:“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

一路鏖戰來到烏江,烏江亭長駕船接應,勸項羽説:“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從此,一個31歲的英雄形象,永遠定格在烏江!

項羽戰敗是因為哪方面的原因造成 篇4

如果劉邦和項羽一直在今天河南中部僵持的話,戰爭也可能會長期持續下去。甚至項羽還可能佔優勢,畢竟當時魏、代、趙等諸侯已經重新倒向或者起碼不反對項羽。

但有一個人的存在,改變了歷史的走向。那就是韓信。

在很短的時間內,韓信就從陝西渡過黃河,一路橫掃魏、代、趙、齊等諸侯國,並且大破項羽派去對付他的龍且部隊。

如果沒有這樣厲害的將領存在的話,北方戰爭完全可能打成僵持狀態。戰爭的格局可能完全不一樣。項羽也有可能根本不會失敗。

但問題是,韓信本來是項羽賬下的軍官。他本來是可能為項羽服務的。但項羽不能發掘和提拔他,最後讓他跑到劉邦方面。

項羽戰敗是因為哪方面的原因造成 篇5

另外一個顯示項羽用人不明的例證是,項羽非常喜歡提拔一些過去對項家有恩的人,將他們提到遠遠超過自己能力的位置上。比如曹咎,因為對項家有恩,項羽就把他提拔到軍隊裏最高階的指揮官之列,結果當項羽出去徵發其他勢力之後,他就被劉邦打的大敗,損失了項羽的大批寶貴軍隊。

而與此同時,項羽軍隊裏明明有季布、鍾離昧這樣能用的將領。

同時還有曾經的吳令鄭昌,與項羽也是舊相識,項羽也把他提拔到了韓王的位置。結果劉邦襲來,他一擊既潰,旋即投降,可謂毫無用處。根本沒有起到固守西方防線的作用。

總而言之,項羽的失敗既有他本人政治謀略的粗糙、糟糕的政治智慧、過分粗暴的行事風格、無能的用人能力。但也確實不乏運氣糟糕的部分。歷史就是這樣,往往是主觀和運氣的結合。

但運氣這個部分,並不是本人可以控制的。能夠控制和改進的只有本人的那部分,這是一個無可否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