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怎麼去評價好諸葛亮

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優於軍事才能,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仍然可以躋身一流水平。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對諸葛亮的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我們該怎麼去評價好諸葛亮

諸葛亮的評價1

吾輩愚鈍,當時不明白“傑出”與“著名”有何區別。現在想起來,“傑出”是蓋棺論定,而“著名”算老幾?臭名昭著、徒有虛名、名過其實的都可能是著名!這種誤人子弟的教學內容在中學課本里多得很。如今屁大的官死後都能博得個“久經考驗,卓越,優秀,偉大”之稱號,何吝不以一詞賜諸葛哉?厚今薄古,非所以教子孫後代也!

諸葛亮的隆中對堪稱古今中外戰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荊州、關公敗亡,諸葛亮差一點就成功了!但時勢變易,戰略思想也應該調整。所以我認為諸葛亮最大的敗筆一不是街亭之戰,二不是後繼無人,而是他在劉備死後仍然沉溺於北定中原、恢復漢室的夢想,甚至脱離了隆中對的思想,變得一意孤行,窮兵黷武,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這一點上,他無法象魯肅和司馬懿那樣以平常心對待改朝換代。

諸葛亮的評價2

魯肅曾對孫權説:“昔高帝(劉邦)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齊桓公、晉文公輔周)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司馬懿與諸葛亮在祁山對陣時曰:“汝乃南陽一耕夫,不識天數,強要相侵,理宜殄滅!如省心改過,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勢,免致生靈塗炭,汝等皆得全生。”

這番話,其實乃肺腑之言,於蜀國大有益者。可惜諸葛亮已經聽不進去了。即使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意圖,地擁荊、益二州,天下有變,則荊州兵出於宛、洛,川兵出祁山,天下可定。

諸葛亮的評價3

但荊州已失,況天下並無大變,若強行北伐,不得其時矣。司馬懿務求自保,也是這個道理,只要邊界相安無事,又沒有什麼重大變故,就不要想着把對方滅掉,大家都省心點,其實這正是孫子兵法所説的“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范蠡曰:“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這些都説明了諸葛亮北伐不得其時。但諸葛亮還有一條憂慮,他怕自己沒世之後,蜀國沒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的人才,所以要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願。可以想象他的精神壓力有多大,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諸葛亮的評價4

我覺得自從劉備死後,他的生活就一直處在高壓、憂悶、繁忙和孤獨之中,容易變得急於求成。如果他放寬心,養身體,多活個十幾年,耐心等待機會,如果他不急於北伐,而是往南開拓疆界。諸葛亮的功績其實有被誇大的成分。諸葛亮被劉備請出山的時候只有20歲左右。劉備怎麼可能把軍政大權都交給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諸葛亮剛來到劉備軍中,並沒有像三國演義中説的那樣,立馬就帶兵打仗,而是作為一個税務局局長。劉備也是看中了他是一個戰略家才去找的他。

啊,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説,小説都有為了它過高的藝術追求而對人物刻意的加工。有很多本不是諸葛亮身上的事,都被硬生生的夾在了她身上。例如赤壁之戰。根本就沒有書中所寫的那麼玄乎。都是人家周瑜帶兵打的仗。嗯,諸葛亮借東風更是無稽之談,不過舌戰羣儒確實是他的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諸葛亮的評價5

或許有人會説,就算三國演義中有誇大的成分可是歷代帝王對諸葛亮的成就是非常認可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都是他們為了管自己手底下人而樹立的一個標杆。意思就是你看人家諸葛亮那麼大能耐還忠心耿耿,你們還不都得聽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