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按照德能勤績自我評價(精選3篇)

學生按照德能勤績自我評價 篇1

人性格熱情開朗,待人友好,為人誠實謙虛。工作勤奮,認真負責,能吃苦耐勞,盡職盡責,有耐心。具有親和力,平易近人,善於與人溝通。學習刻苦認真,成績優秀,名列前茅。品學兼優,連續三年獲得學院獎學金。

學生按照德能勤績自我評價(精選3篇)

曾擔任系學生會外聯部幹部、系團總支組織部副部長、班級生活委員等,在學生工作和外出拉贊助與商家聯繫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辦事和處事能力。此外,還積極參加課外文體活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兼職工作等,以增加自己的閲歷,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體會辦事方式,鍛鍊口才和人際交往能力。曾連續兩年獲得學院“暑期社會實踐積極分子”,“學生會優秀幹事”等榮譽稱號。

在平時學校生活中,做過很多兼職。例如:家教、電話訪問員、酒樓服務員、派傳單、問卷調查,還到工廠打過暑期工,親身體會了各種工作的不同運作程序和處事方法,鍛鍊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並從工作中體會到樂趣,盡心盡力。

四年的大學生涯,讓我的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等大大提升,使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讓我在競爭中擁有更大的優勢,讓我在人生事業中走得更高更遠。獲得了“優秀大學生”和“優秀畢業生”的稱號。活潑開朗、樂觀向上、興趣廣泛、適應力強、上手快、勤奮好學、腳踏實地、認真負責、堅毅不拔、吃苦耐勞、勇於迎接新挑戰。

忠實誠信,講原則,説到做到,決不推卸責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終堅持有始有終,從不半途而廢;肯學習,有問題不逃避,願意虛心向他人學習;自信但不自負,不以自我為中心;願意以謙虛態度讚揚接納優越者,權威者;會用100%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為人誠懇,性格開朗,積極進取,適應力強、勤奮好學、腳踏實地,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工作積極進取,態度認真。

本人性格開朗、為人誠懇、樂觀向上、興趣廣泛、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適應能力、並具有較強的管理策劃與組織管理協調能力。

品行端正,謙虛謹慎,吃苦耐勞,綜合素質較好,交際,溝通能力較強,擁有創新思維、有團隊精神並能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自學能力較強,求知慾強 .個人 簡歷 的自我評價二:本人在韓國企業負責進出口兼國內採購工作已經一年了,兢兢業業,進口過大型設備、原料和零件等等,熟練掌握制定採購

計劃,管理訂單等工作技能,每天工作朝八晚八,積累了很多工作經驗和技巧。工作積極性高,為人熱情,樂於助人,有很高的團對合作精神。

學生按照德能勤績自我評價 篇2

道德風尚方面。主要指能否自覺地遵守學生行為準則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愛護集體、公共道德等方面的情況。

例:本人本學期,一直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各方面表現優秀。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工作責任心。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於自己的職責認真負責,擔任-x 期間嚴格執行老師要求,高質量完成自己的份內工作。

2.學習和健康方面。主要指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以及重視課外體育鍛煉、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

課餘時間,本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也熱愛勞動,班級值日時熱情投入。並且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文體活動和公益活動,豐富了課餘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例:在校期間,本人一直勤奮學習,課堂專注聽課,積極響應;平時作業認真完成,及時上交、校對;同時做好課後的預習、複習工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較為紮實的掌握基礎知識。

3.存在的主要缺點和今後的努力方向。

缺點:紀律方面、學習方面、待人處事方面、對待班集體方面等等。 打算:今後„„

最後一年高中生活,雖然累,但很有意義。

那些年前自己還是個幼嫩的人,經過學習只會討乖,希望別人的讚賞。 不過,再幼嫩也要變的堅強,心裏面成為一個強人的追求沒有改變。在那麼多的日子中,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出發的初衷,“做人要忠於自己”。

學習努力,樂於助人,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堅持自己喜歡的一切,努力去成為一個很堅強的人。我的高三就這樣子。

我叫-x,陽光自信的我對生活充滿希望,對待同學熱情開朗,尊敬師長,團結 同學,樂於助人。在高一短短的學習生活中,我刻苦學習,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文體活動,參加社會實踐,繼承和發揚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也參加了校文學社組織的各項活動,豐富了課餘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當然,我也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在學習中不夠努力,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高度。但我堅信,有志者,事竟成,只有付出努力才會取得成功。

高二是高中時期的轉折點,我很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在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樂觀生活態度,在學習上不斷的努力求知,虛心求學,奮力拼搏。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轉眼間,已到了十八歲,當然,也到了面臨人生一大抉擇的重要時刻。 高三的挑戰,人生的第一搏,在向我招手。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次被灌輸大學聯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的學習下去,不斷請教,踏實的走好每一步,一定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夢想。

學生按照德能勤績自我評價 篇3

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作好學生髮展性評價是廣大中國小教師關心的問題。在當前的評價改革中,人們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直接指向學生學習活動的3個操作性環節上,即確定評價目標、收集有關學生學習狀況的信息、向學生提出反饋意見以求其改進。這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們發現,即使教師對學生提出了恰當的評價(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充分的瞭解、作出了合理的判斷,給學生提出了恰當的反饋和改進建議,學生的學習也仍有可能沒有絲毫改進,甚至可能在評價過程中形成師生之間的對立。我們認為,這是由於評價操作發生於一定的情境之中,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只有對上述評價操作的環境進行優化,為其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真正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正如“教育現象學”的開創者馬克斯·範梅南所説,“教育從根本上講既不是一門科學,也不是一門技術。不幸的是,有些人確實學了所有教學技術卻仍然是一個拙劣的教師。”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決定了發展性評價必須重視其發生的環境和基礎。(1)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富有教育意義的。(2)發展性評價以師生互動為載體,必然受到師生關係和師生交往狀況的制約。學生與教師不是機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不是機械操作,發現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只要調整其中的程序或者變動一下其結構就可以了。因此,不能將日常教學中的評價固化為測驗、考試和提問等具體形式,也不能將其窄化為明確目標、收集信息和給予反饋等操作流程,必須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置於富有教育意義的師生互動之中,強調評價過程中師生的心理條件及情感基礎。

我們認為,有效的發展性評價需要建立在兩個重要的基礎之上。

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給予激勵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般來説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所以其評價行為必然受到其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怎樣實現此目的的信念的制約。教師期望是教師對學生未來行為或學業成績的估計和預期,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現狀瞭解的基礎之上的。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孩子,認為孩子將一事無成,在學校不會有所作為,那麼,他不僅會使孩子們痛苦,而且自己也會終身都感到苦惱。”羅森塔爾效應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期望經由激勵性的教導和評價促進兒童認知和學業提升的“魔力”。

教師在評價中對學生的期望激勵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分別會在教師和學生身上產生積極的效應。(1)教師會根據其對學生的期望選擇特定的評價行為。如果教師對某個學生有較高的期望,那麼他就會更傾向於給學生提出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即使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教師也會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評價中更多地給予學生信任和鼓勵。而如果教師對學生形成了消極期望,那麼他就很容易忽視這些學生,對他們的學習成績要求不高,很少給他們回答問題或表現的機會,也不願耐心啟發、引導他們回答問題;教師也較少運用各種身體語言、動作來鼓勵這些學生。(2)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一旦教師的期望被其知覺到,這種期望就會成為其確定自身價值、評價目身發展水平和可能性的重要線索,在此基礎上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力。學生會將教師對他們的期望作為一種“預言”,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與自我概念,進而他們對自己也會產生一個較高的期望,並且朝着實現預言的方向努力。

因此,教師在任何教育教學環節中,都要始終對學生抱有期望,相信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相信評價應該,也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此,教師應做到以下3點:(1)教師要對每個學生形成合理、積極的期望。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明確自己努力的目標。該目標既要富有挑戰性,也不能難度過大,以免使學生喪失信心。(2)教師應在日常評價中通過多種渠道表達對學生的期望和激勵。如當學生沒能正確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給予鼓勵的眼神;當學生犯了錯誤,教師送上温暖的話語;當學生有了進步,教師表示真誠的祝賀;當學生遇到困難,教師給予有力的支持等。(3)教師在評價中要給予處於弱勢的學生更多的激勵。對於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被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與教師意見不一致的學生,教師要更多地瞭解他們的需求及困難,通過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使其感受到期望和信心。師生間:有效溝通與相互理解。這裏的“溝通”、“理解”指教師與學生之間有高效暢通的溝通渠道,教師對學生有着深刻的理解。

隨着教育觀與課程觀的轉變,“舞蹈型”的課程正在生成,“舞步”有賴於兩個“舞伴”——教師與課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之間的交互作用。在這樣的課程理念下,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將成為一個“應答性”的過程。在評價的過程中,無論是確定評價目標、收集評價信息,還是給予反饋和指導,都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因此,師生之間如何溝通,溝通的品質如何,直接決定了評價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

具體到日常教學的評價,每個學生的生理心理素質、個性特點、生活環境、興趣願望和能力特點等都存在着差異,他們在學習中有特定的優勢和不足,其背後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中,教師對學生多方面的深入瞭解,不但更有利於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怎麼樣”,更有利於教師明確“為什麼”。此外,師生雙方在評價中達成理解,有利於師生擁有共同的目標和努力方向,避免學生被動接受評價,有利於學生理解和遵從教師的指導,從而大大提高通過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性。

師生之間要達成理解和共識,首先要求教師放下權威的架子,卸下自己的面具,用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向學生表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彼此誠實坦白、暢所欲言。其次,教師要具有同情心,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容許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此外,教師要有積極的聆聽與反饋技巧,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敏感地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教師要善於提出司題,瞭解並且探求學生深層次的想法,並及時作出反饋和迴應。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拓寬與學生溝通的渠道。如在學生作業本上寫批語、課下與學生聊天、和學生單獨談話、召開主題班會、通過電話或網絡進行交流等。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內容可以是非常廣泛的,如學生對時事的看法、學習過程中的苦惱和壓力、對人生的理解、對未來的期望、對人際交往的理解、情感的波動等,不必只侷限於學習方面。

總之,作為發展性評價的兩個重要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激勵以及雙方的溝通理解會為評價創設積極的氛圍。學生由於“親其道”而“信其師”,這樣,通過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性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