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偉大奮鬥精神範文五篇

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弘揚偉大奮鬥精神範文五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無論是國家、民族、政黨還是個人,都需要有強大的精神動力。精神動力是一個民族跳動的血脈,一個國家行進的驅動,一個政黨壯大的源泉。欠發達地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發展不足仍是最大的實際。突破欠發達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瓶頸,迫切需要承接歷史傳統、體現時代精神、極具歷史厚重感和現實傳承價值的精神力量,以其作為開拓進取、建設美好家園的精神支撐。

“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譜系中的一座精神豐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弘揚的中國精神,也是新時代推動欠發達地區事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應該深入挖掘“紅船精神”與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點,通過在欠發達地區的創造性運用,讓“紅船精神”煥發出耀眼的時代光芒。

1.以首創精神為指向,開創欠發達地區轉型追趕新局面

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重要內涵。今天,欠發達地區要闖出發展新路,必須以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為指向,推動欠發達地區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

長期以來,一些欠發達地區實行的是高資本投入、高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成本競爭、低效率產出的發展模式。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欠發達地區面臨創新能力不足、投入有限、資源分散等問題。在新一輪競爭中,一些傳統的發展優勢正在減弱。欠發達地區要想走出新路,必須緊緊依靠創新驅動,實現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由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推動產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欠發達地區可以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新的歷史性機遇,在創新驅動上拔得頭籌、佔得先機。

以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推動欠發達地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需要在企業、政府、人才、平台、體制機制、文化等方面形成合力。企業方面,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把特色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提升企業的整體市場競爭力。政府方面,要更加註重製度創新、政策創新和工作方式創新,讓政府的公共服務與企業的實際需求更加合拍。人才方面,要大力引進和培育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健全完善激勵創新的利益導向機制,大力營造有利於人才脱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平台方面,要突出優勢領域,構建特色產業生態圈,建設特色產業基地、搭建產業技術聯盟、建設產業創新中心、導入平台型龍頭企業。發揮市場機制,打造一批普惠、智能、協同、融合的眾創空間,設立產業驅動孵化平台,搭建技術共享和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立新型孵化器,提供開放共享服務的孵化模式。體制機制方面,要加快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和高校科研體制改革,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科技開發。文化方面,要激發社會創新活力、提高創新體系效率,根本在於創新文化、創新精神的培育和認同。

2.以奮鬥精神為引領,書寫欠發達地區幸福生活新篇章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紅船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區位、地理、經濟基礎和文化等因素影響,欠發達地區要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艱鉅繁重,困難和挑戰突出。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努力,用不懈的奮鬥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發揚奮鬥精神,要有不畏難、不氣餒、不言敗的信心,克服強調客觀、畏難發愁的情緒。長期以來,欠發達地區在發展道路上有很多矛盾和挑戰,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一些同志也容易因此背上思想包袱,總認為欠發達地區區位差、底子薄、基礎弱、困難多、條件差,總感到信心不足、難有作為,以致缺乏勇氣,意志消沉。路是人走出來的,事業是人創出來的。悲觀失望、自怨自艾會使我們徘徊不前。要樹立“欠發達地區有大作為”的豪邁氣魄,掃除思想障礙,克服自卑心理,把差距看作潛力,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勇於趕超的精神,不甘落後、奮起直追,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把中央決策部署與欠發達地區發展的實際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用好中央的政策措施,創新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開拓進取,埋頭苦幹,走出一條符合欠發達地區實際的轉型追趕之路。

發揚奮鬥精神,要樹立憂患意識,摒棄小進即滿、小富即安的觀念。由於眼界和胸懷的侷限,越是欠發達的地區,越容易滿足已有成績,產生沾沾自喜、盲目樂觀的情緒。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要跳出欠發達地區看欠發達地區,站在全國看欠發達地區,面向未來看欠發達地區,樹立戰略眼光,加強戰略思維,立足全國找準定位,用更新的理念拓展發展空間、更實的舉措提升發展層次,認真學習先進省區的好經驗,樹立“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急迫感,認真查找自身發展中的不足和問題,做到永不自滿、永不懈怠、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能讓機遇在“自以為是”中喪失、發展在“沾沾自喜”中遲緩、差距在“盲目樂觀”中拉大。

發揚奮鬥精神,要奮力搶抓機遇,搶佔先機。機遇是流動的資源,只有抓住機遇,才能夠在競爭中搶佔發展先機、贏得主動。挑戰和機遇從來是並存的,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關鍵看如何把握和應對。任何停步不前、故步自封或者觀望猶豫、畏首畏尾都會錯失發展的機遇。要結合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把中央和本地區的發展思路聚到一起,爭取更多的政策傾斜。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欠發達地區今後和未來一個時期發展帶來的新的歷史性機遇,乘勢而上、借力發揮,用足針對性政策、用活差別性政策、用好普惠性政策。

發揚奮鬥精神,要統籌兼顧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克服好高騖遠、急功近利的做法,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要善於辯證思維,運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以總攬全局的戰略眼光謀劃發展;要眼光長遠,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預見性。着力消除急功近利多、着眼長遠少的傾向,牢固樹立全局觀念,統籌兼顧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對需要長遠規劃的,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對需要加快推進的項目,搶抓進度、一抓到底。做好各項工作,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情懷,也要有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要牢記xxxx“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的教誨,以“釘釘子”的精神,心無旁騖地幹、鍥而不捨地幹、“擼起袖子加油幹”,幹在實處、幹出實效、幹出實績。

3.以奉獻精神為導向,鍛造欠發達地區幹部隊伍新面貌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是“紅船精神”的重要內容。政治路線確定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宏偉藍圖能否實現,關鍵在於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廣大幹部既是黨的工作的組織實施者,又是行政權力的直接行使者,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在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管好班子、帶好隊伍方面起着關鍵作用。

要進一步明確幹部的共性標準和欠發達地區的特殊要求。就欠發達地區而言,發展不足仍是最大的問題。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幹部必須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懈苦幹。在欠發達地區,看一個幹部是不是稱職,是不是選準用好了,關鍵要看這個幹部思想是否解放、是否能幹能闖,就像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那樣“旗幟鮮明為那些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和正確的輿論引導,引導廣大幹部正確認識對欠發達地區幹部的要求,既不能有所偏頗,也不能一味苛求;應該對開拓在前、埋頭苦幹的幹部大膽使用、熱情支持,形成鼓勵探索、激勵幹事的選人用人風氣和氛圍。絕不能讓“不幹事的人挖苦嘲弄乾事的人”的風氣蔓延。要形成這樣一種輿論氛圍:欠發達地區在幹部選拔任用方面既要符合中央要求,又特別需要具有開拓創新意識,敢想、敢闖、願幹事、能幹成事的幹部。要允許爭議,寬容失敗,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

要以更加寬廣的視野選好用好開拓創新能力和貫徹落實能力兼備的幹部。應該看到,在欠發達地區,因能力欠缺不能適應工作現實需要的情況還普遍存在。這種狀況制約了工作績效的提高,也引發了一些幹部進取意識、奮鬥精神的動搖,自甘“技不如人”。因此,提升廣大幹部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能力,成為當務之急。

一是要具備開拓創新能力。欠發達地區城鄉發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夠,精準脱貧任務艱鉅。問題和矛盾的凸顯要求幹部們不能用舊眼光看待問題、不能用傳統思維認識問題、不能用固定模式解決問題,必須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辦法認識和解決新矛盾新情況,摒棄“速度情結”“換擋焦慮”,堅持不懈補短板,促使發展走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軌道。二是要具備貫徹落實能力。當前,中央和欠發達地區黨委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這些重大發展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把握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徵與規律,貫穿了新發展理念的探索與實踐。貫徹執行這些決策和部署,要求廣大幹部必須立足本地實際、真抓實幹。在執行政策、決策時必須原原本本、原汁原味,不能打折扣、搞變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出現執行“異化”現象。三是把開拓創新能力和貫徹落實能力有機結合。只有“結合”這一筆“點睛”到位了,能力建設才能“盤活”,才能使中央和上級的政策、決策在貫徹落實過程中不至於“變味”,同時又能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使各項工作的開展富有創新意藴。

【思想宣傳範文】二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xxxx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深刻闡明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説的開創性貢獻,具有里程碑意義,為新時代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必須更加註重黨的組織體系建設,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黨的領導力提升依賴黨的組織體系建設

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是新時代黨的領導力的重要體現,是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羣眾動員起來的重要保證。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黨的組織體系建設,並在實踐中形成了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在內的嚴密的組織體系。這種嚴密的組織體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黨的領導力體系,確保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領導上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在思想引領上直面問題解決挑戰、在羣眾組織上堅定路線形成經驗、在社會號召上發揮優勢創造奇蹟,並同時確保在不同歷史階段始終能夠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羣眾動員起來,由此形成了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優勢,創造了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人間奇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黨的組織體系嚴密,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就能得到強化,黨組織的吸引力、戰鬥力、號召力也就能得到增強,黨的領導力自然就會增強;反之,黨的組織體系鬆散,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便會削弱,黨在羣眾中的威信也會受到損害,黨的領導力自然就會弱化。新時代黨的領導力提升,需要也必須依賴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當然,處於黨的組織體系的不同層級,黨的組織建設對於黨的領導力提升有着不盡相同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機理。xxxx指出:“黨中央是大腦和中樞,黨中央必須有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黨的地方組織的根本任務是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關鍵是從嚴抓好落實。”可見,黨的中央組織是黨的肌體的“中樞系統”,對於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的提升起着關鍵引領作用;黨的省市縣等地方組織建設可以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得到有效貫徹落實,當每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黨的意識和組織觀念得以強化,自覺做到思想上認同組織、政治上依靠組織、工作上服從組織、感情上信賴組織時,黨的領導力必然得到提升;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是促進黨的基層組織覆蓋面擴大,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發揮,相對來講,對於黨的羣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提升的作用會更加明顯,對於黨的政治領導力和思想引領力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新時代提升黨的領導力的三個着力點

xxxx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落實xxxx重要講話精神,提升新時代黨的領導力,需要從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三個層面着力。

黨中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黨中央的各個部門是確保這種領導核心作用真正發揮出來的中央組織體系。新時代黨的領導力提升,首要的就是要發揮“中樞系統”作用,通過黨的中央組織建設,真正使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切實發揮出來,以此來確保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本輪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例,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指出,“深化黨中央機構改革,要着眼於健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優化黨的組織機構,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推進職責相近的黨政機關合併設立或合署辦公,優化部門職責,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這就是説,要通過深化黨中央機構改革來加強黨的中央組織建設,促進新時代黨的全面領導加強和黨的領導力提升。作為落實本輪改革方案的具體舉措,中央層面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等,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委員會,這些舉措均是通過中央層面的組織建設,來直接促進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提升,也為黨的羣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提升奠定重要基礎。

在我們黨的地方組織系統中,省、市、縣是三個基本層級,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功能,只有黨的地方組織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黨中央決策部署才能真正得到貫徹落實。因此,新時代黨的領導力提升,需要確保黨的地方組織的黨員幹部無論處在哪個領域、哪個層級、哪個單位、哪個組織,都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巡視工作為例,黨的xx大以來,中央巡視利劍頻頻出鞘,各地巡視力度明顯加大,節奏明顯加快,特別是提出聚焦政治巡視,查找政治偏差,側重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等領域,發揮了政治“顯微鏡”和政治“探照燈”的作用。顯然,政治巡視就是政治體檢,黨的xx大以來的巡視工作對於反腐倡廉、糾正“四風”、從嚴治吏、淨化政治生態等均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對於加強黨的地方組織建設也起到了十分明顯的作用,推動解決了一些單位、一些組織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到位、組織紀律鬆弛、黨組織軟弱渙散、機關黨委和機關紀委作用虛化等“燈下黑”問題。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加強省市縣等黨的地方組織建設,有力推動了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提升。尤其是20xx年7月修改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建立專職巡視機構,在一屆任期內對所管理的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面巡視”,“黨的市(地、州、盟)和縣(市、區、旗)委員會建立巡察制度,設立巡察機構,對所管理的黨組織進行巡察監督”,“着力發現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管黨治黨寬鬆軟問題”。落實條例規定,嚴格開展巡視工作,有助於加強黨的地方組織建設,進而實現黨的領導力提升。

黨的基層組織,不僅是展現黨員形象的組織載體,而且是直接聯繫羣眾的重要紐帶。基層組織不強,再龐大的組織體系也是“泥塑巨人”,必然一推就倒。因此,只有打通組織經脈,確保經脈通暢,黨的肌體才能運轉順暢,黨的決策部署才能到底到邊,黨的羣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提升才有實實在在的抓手,黨的政治領導力和思想引領力提升也就有了落腳之處。“欲築室者,先治其基。”xxxx指出,基層黨組織要在貫徹落實中發揮領導作用,強化政治引領,發揮黨的羣眾工作優勢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領基層各類組織自覺貫徹黨的主張,確保基層治理正確方向。因此,要堅持抓好企業、農村、機關、事業單位、社區等各基層領域黨建工作,也要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做好海外黨建工作、探索加強新興業態和互聯網黨建工作,擴大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只有這樣,黨的領導力才能體現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以上海楊浦區域化黨建為例,近年來楊浦區聚焦15分鐘“生活圈”精準發力,通過區域化黨建網不斷向下拓展延伸,使基層組織黨的領導力真正得到提升。他們通過區域化黨建聯盟,破除了條塊分割的藩籬,將以往缺少互動的區域單位“聯”起來,擰成合力共促的“一股繩”;通過三級組織聯動,即區委的“一線指揮部”、街道黨工委的“龍頭”、社區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使得基層黨建運轉更為有效;通過探索在一個“比小區大,比街道小”的“睦鄰片區”形成黨組織力量,整合社會資源,提供更精準的服務等。楊浦區通過“區域內,層層可結盟,處處可聯繫,事事可溝通”,在一個個社區、一棟棟樓宇、一類類羣體中,織密基層組織之網,強化黨組織功能,讓黨的基層組織合力增強,從而黨的羣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提升就有了載體,黨的政治領導力和思想引領力提升就有了基礎。

【思想宣傳範文】三

興辦經濟特區,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5個經濟特區不辱使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歷史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在體制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作用,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窗口”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xx同志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系統總結了創辦經濟特區的歷史貢獻和寶貴經驗,提出了新時代經濟特區新的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並對海南省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提出了明確要求。深入理解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對於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繼續發揮特區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特區的歷史貢獻與寶貴經驗

經濟特區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打開計劃經濟體制缺口。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素,推動建立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形成勢不可擋的改革開放潮流。二是培養大批外向型人才。經濟特區成為培養各類外向型人才最好的學校,現在許多馳騁於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家都是從經濟特區起步的。三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經濟特區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是對外經濟交流最活躍的地區,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在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同時,也推動了對外貿易從加工貿易向一般貿易、產業從勞動密集型為主向資本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為主的轉型升級。四是帶動全國經濟騰飛。在經濟特區的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下,我國經濟煥發出巨大活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成功結合,我國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中國經濟奇蹟。

興辦經濟特區所取得的發展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首先,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領導是黨和人民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堅持黨的領導,確保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才能保證經濟特區建設始終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行。其次,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經濟特區在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先行先試,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第三,必須為自主創新營造良好環境。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技術和人才的競爭。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才能避免受制於人,而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能靠自主創新。經濟特區的成功,得益於為自主創新營造了良好環境,激勵自主創新行為,積極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從而使創新真正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第四,必須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國經濟只有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才能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揚長補短,培育新的競爭優勢,獲得更大發展。通過興辦經濟特區擴大開放,為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造了有利條件。第五,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依靠人民推動改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經濟特區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與新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圍繞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通過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促進新動能持續快速成長,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現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發展不平衡以及發展質量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壓力較大等方面。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通過加快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和動力;通過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和管理體制,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促進社會事業發展;通過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嚴格環境執法和問責,滿足人民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經濟特區應圍繞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在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方面先行先試,率先打開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突破口。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美國單方面挑起的貿易戰給我國經濟以及世界經濟發展都增加了不確定性因素。我們應積極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同時注重通過擴大國內需求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能。要看到,美國挑起貿易戰的根本目的是要抑制我國發展,以長期保持其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和壟斷利潤。我們必須加大研發投入,對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進行協同攻關,帶動行業整體進步。經濟特區應力爭在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研發上率先突破,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技術創新中心;還應在開拓全球市場上發力,增加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特別是增加服務貿易出口,為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再立新功。

經濟特區要辦得更好、辦出水平

xx同志指出:“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賦予經濟特區新的歷史使命,經濟特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尋找新的方位,把握好新的戰略定位。”他還指出,“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上,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出水平”。經濟特區要按照xx同志的重要指示,總結經驗,相互學習,朝着更高目標開拓前進,努力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試驗平台、開拓者、實幹家。

在第一批創辦的4個經濟特區中,深圳已成為全國的技術創新中心,但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創新中心相比,在創新能力、風險投資、新技術工程化產業化和創辦新企業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應認真研究、虛心學習國際經驗,加大研究型、創新型大學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力度,使之成為創新源頭和支撐。完善全鏈條風險投資體系,使風險投資與技術研發成為推動技術進步的兩個車輪。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發展技術交易市場,鼓勵新技術推廣應用。完善人才市場選拔機制,吸引全球人才聚集。在保持通信設備技術領先地位的同時,努力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工程、新材料等方面培育一批世界領先企業,引領帶動全國產業升級。珠海、汕頭、廈門也各有優勢。珠海在發展通用航空業方面有較好基礎,這一產業具有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等特點,發展前景廣闊。在中醫藥現代化方面,珠海也有望成為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的引領者。汕頭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玩具產業已具有相當規模和競爭力。未來應充分發揮港口作用,與潮州港合理分工,實現功能互補,着力發展臨港經濟;還可以發揮腹地廣闊的優勢,提高對粵東地區的輻射力和帶動力。廈門的電子工業已具有較高水平和良好基礎。應發揮毗鄰金門和靠近台灣的區位優勢,積極推動兩岸電子工業深度合作,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着力增強在廈漳泉區域經濟合作中的技術、資本支撐能力,在擴大區域整體優勢中發揮引領作用。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在發展中要把握好新的歷史使命和戰略定位,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和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為全國提供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

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地理位置獨特,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具有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獨特優勢。海南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xx同志指出,新時代,海南要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創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創優勢,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勇於突破傳統經濟體制束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之際,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並要求海南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這賦予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彰顯了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決心。

堅持開放為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海南應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更大力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對外資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深化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服務貿易加快發展,推進航運逐步開放。

堅持改革開路。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源泉。海南要站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和推進改革,下大氣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有機統一,一切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多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帶動全國改革步伐。堅持問題導向,從羣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羣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敢於較真碰硬,勇於破難題、闖難關。強化改革舉措系統集成,科學配置各方面資源,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人才體制、財税金融體制、收入分配製度、國有企業等方面的改革,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體系。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辦好經濟特區。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體提升綜合競爭力。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促進服務業優化升級,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思想宣傳範文】四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改革的動因。堅持問題導向,是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徵,也是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則和思想方法。xx同志指出:“改革要在解決突出問題上下功夫,讓實踐來檢驗、讓基層來評判、讓羣眾來打分。”可以説,改革的過程就是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改革必須突出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奔着問題去。

從理論上説,問題是創新的起點,問題引導理論發展。從實踐上看,問題是阻礙前進的“攔路虎”,“一山放過一山攔”,然而人類社會又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進步的,問題本身藴含着解決問題的方法。共產黨人從來不迴避問題,歷來堅持問題導向,重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並且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看成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xx同志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説,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

黨的xx大以來,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都是奔着問題去的。正因為有深刻的問題意識和紮實的解決問題行動,我們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從而使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在改革攻堅克難的現階段,奔着問題去是時代的呼喚、實踐的要求。改革奔着問題去,必須立足於解決問題,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堅持有什麼問題就改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着力解決什麼問題。

奔着問題去的前提是研究和找準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全面而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弄清楚問題在哪兒、具體表現是什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謀定而後動,避免不着邊際、無的放矢,避免因問題抓得不準導致改革着力點出現偏差,貽誤時機或半途而廢。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要經常思考和研究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哪些問題解決得不徹底,哪些頑瘴痼疾有待攻克;分析和預判哪些領域可能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準確把脈,超前謀劃,精準施策。

改革奔着問題去,還要分清輕重緩急、辨別主次難易。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試圖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而必須在關鍵問題上取得突破。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後,各種利益關係交織,多種矛盾疊加。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突出重點,牽住“牛鼻子”,以主要矛盾的解決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推動全局工作順利開展。

能不能抓住問題、解決問題,對於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來説是一項考驗,要求他們必須有擔當精神。一把手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從頂層設計到具體落實,各級主要負責同志都擔負着推進改革的重要責任,必須敢於直面問題,勇於和善於解決問題。對一些重大改革、協調難度大的改革,要不畏艱難,不怕接燙手山芋。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動改革。

解決問題,關鍵是要瞄着問題出真招實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改革目標既定,關鍵在於落實。改革要觸動既得利益,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任務艱鉅而繁重,不真刀真槍幹、腳踏實地幹是不行的。藍圖變現實的唯一途徑是實幹,特別是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幹部更要身先士卒、帶頭實幹、擼起袖子加油幹。對於肩負重任的各級領導幹部而言,不僅要有善於推進改革的智慧,還要有善於推進改革的科學方法,特別是善於從基層和羣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弄清情況的基礎上選擇和運用科學方法,實現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要堅持一把手抓改革,不僅要從整體上把握,而且要從抓改革方案制定入手,一直抓到部署實施、政策配套,一竿子抓到底。

【思想宣傳範文】五

改革開放既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也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獨特優勢的過程。黨的領導的優勢、制度自我完善的優勢、制度高效運行的優勢等,在改革開放中得到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從一個方面詮釋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改革開放彰顯黨的領導優勢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xx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從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看,黨的領導是順利推進改革開放的根本保證,改革開放的成功彰顯了黨的領導的獨特優勢。

黨的領導確保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是改革開放的方向問題,關係改革開放興衰成敗。xx同志指出,“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着正確道路推進。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放為改革增添新的動力,開放也是改革。改革開放不是要改變國家的性質,而是為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完善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通過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確保改革開放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行,避免犯方向性、顛覆性錯誤,這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黨的領導確保改革開放頂層設計的科學性。改革開放涉及各領域、各方面,要處理許多複雜的關係和矛盾。順利推進改革開放,離不開科學的頂層設計。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使黨能夠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在制定改革開放目標、推動改革開放進程時,能夠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妥善協調處理各方面關係和矛盾,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同時,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執政地位,決定了黨能將改革開放的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既立足當前,着力消除妨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更着眼國家未來發展,依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構建更為科學的制度體系。改革開放頂層設計的科學性,確保了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的系統性、協調性和穩定性,為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黨的領導確保穩定的社會環境。改革開放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之中,穩定是前提,沒有社會穩定,什麼事情也辦不成,改革發展也無從談起。黨的領導能夠保證改革過程中的公平正義,讓改革開放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使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同時,黨的領導能夠有效協調化解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挑戰,避免因為矛盾和挑戰影響改革開放進程、延緩改革開放速度。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成功,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社會穩定,根本原因在於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確保各方力量高度凝聚。改革開放的複雜性和長期性,要求達成改革共識、凝聚各方力量。藉助有效的社會動員機制、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決策參與機制,中國共產黨匯聚起推動改革開放的各方力量,如各黨派、各階層、各民族、各羣體、各地方的力量。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黨善於傾聽羣眾呼聲、反映羣眾願望,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贏得了人民對於改革開放的支持,凝聚起推動改革開放的磅礴偉力。

改革開放彰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自我完善能力,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走向成熟。xx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自我完善能力,主要表現在制度設計、制度改革、制度建構等方面。

從國情出發設計制度。獨特的基本國情、歷史積澱、文化傳統、價值取向,塑造了我國獨特的制度。中國共產黨在進行制度設計時,從我國國情出發進行選擇和安排,沒有照搬西方的制度和模式,在世界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並存的背景下,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保持了清醒頭腦和發展定力。對於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錯誤觀點、錯誤傾向,及時進行澄清和批判,避免其干擾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應認識到,社會上很多意見和建議值得我們深入思考,但也有些意見和建議偏於極端。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也在那裏搖旗吶喊、製造輿論、混淆視聽,把改革定義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則就是不改革。他們醉翁之意不在酒,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對此,我們要洞若觀火,保持政治堅定性,明確政治定位。事實表明,從國情出發設計制度,是貫穿改革開放全過程的基本遵循。

依靠改革完善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臻完善,得益於其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這種自我完善能力不是來自外力推動,而是來自改革創新。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也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富有革命精神、革命勇氣,也講究革命方法與策略。通過改革破除妨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新的生機活力;通過改革建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的體制機制,實現制度創新。在改革過程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不動搖,這是制度創新的底線;堅決破除妨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這是制度創新的主攻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依靠改革創新日臻完善,改革創新是制度完善的動力。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開放、發展的體系,它以寬廣的國際視野、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人類創造的優秀制度文明成果,依據我國國情加以消化吸收和變革創新,因而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

構建完整的制度體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制度設計、制度改革過程中堅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同具體制度有機結合,使制度具有系統性和層次性,形成了微觀與宏觀相統一、局部與全局相協調、具體與總體相匹配的制度體系。這種相互聯繫、相互協調、相互支持的制度體系,保證國家治理的有序高效,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協調發展,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高效運行的優勢。同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成為黨的政治建設首要任務。一系列黨內製度的完善,為國家制度的執行提供了重要支撐。由此,強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執行力,彰顯其效能。

改革開放彰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優勢,制度運行的高效率使國家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也使我國實現了高速發展,創造了中國奇蹟。

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領導構成國家治理的核心,黨中央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成為坐鎮中軍帳的“帥”;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有效保證人民享有廣泛、充實的權利和自由,強化人民主體地位,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國家治理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堅持依法治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漸完善,國家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優勢,使改革開放的過程成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

集中力量辦大事保障制度運行的高效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通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集中國家資源到最需要的地方、部門、領域,形成資源優勢、力量優勢,從而迅速實現預期發展目標。改革開放以來,在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技術創新、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得到充分體現。如高速鐵路網的建設,航天技術的突破,抗洪搶險、抗震救災中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等,都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生動體現。

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優勢有機結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我們黨創造性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兩者的優勢有機結合。在保證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有效克服市場經濟的自發性和盲目性,使資源配置更加優化高效,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開闢了廣闊前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世所罕見的巨大成就,同這個獨特優勢是分不開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是一個過程。不斷推進制度創新,讓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歷史任務。xx同志強調:“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又將推動新時代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