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通用23篇)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通用23篇)

大家早上好!

有人説過:“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我想説:一個崇尚讀書的民族一定是一個理性的優秀的民族,一個崇尚讀書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充滿無限希望的社會,而一個崇尚讀書的校園必定是一個健康、積極、充滿活力的校園。

在未來一段時間裏,我們-伏魔正道-實驗國小要打造“書畫校園書香校園”,豐富學校文化內涵,讓我們的校園有書香氣,老師有書卷氣,學生有書生氣。希望每天早上一進校門就可以看到,有人坐在書屋前、倚在小樹旁、坐在草坪上、坐在長凳上,品味着文字的美妙。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陶冶、一種人生、更是一種責任”!讓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高雅、儒雅、文雅”。

今天首先要跟同學們講講讀書的目的:讀書是一種文化,有文化才有底藴,有底藴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有了靈氣才會有自己獨特靈動的美。同學們,你能背誦100首詩、熟讀成誦100篇美文,寫作文時就能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會為寫作文而煩惱。

其次讀書要有正確的方法:閲讀,需邊讀邊思。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應當思索屬於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剔除糟粕,汲取精華,化為己用。

最後是讀書的態度,堅持閲讀,就是堅持一種境界,一種品德,一種優勢,它會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以平等的觀點去看待所讀的書,與書的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心靈的對話,或讚賞、或稱奇、或意會、或困惑、或質疑、或建議,這樣讀書最為舒適、愜意。因為讀書應是一種詩意的生存狀態,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種温暖的生命體驗。

我們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以書作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佛家説:“一花一世界,一葉一春秋”。而我要説,一書一世界。

“一本好的經典就是一個朋友。”“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時,告訴做人要有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高尚情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時,知道了詩人王昌齡希望朝廷任用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從名句“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中想到了我們要向梅和竹一樣,有頑強不屈的氣概,也要有謙虛的美德。

同學們,在我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時,請讀一本好書,好好讀一本書吧!

謝謝大家!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2

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同學們,讀書是成長的基石,讀書是精彩人生的`開始。古今中外,多少志士偉人都是勤奮讀書的楷模。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魯迅少年時,冬天晚上讀書冷,就把辣椒放在口中嚼,用辣椒驅寒,堅持讀書。世紀老人冰心曾教導我們要“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明辨是非,行為舉止文明得體。世界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就曾藉着月光讀書,在樓頂讀書,在老闆的皮鞭下讀書。對讀書的痴迷,終於把他造就為世界文學巨匠。正如高爾基自己所説:“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

這些人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人物,是他們熱愛學習,博覽羣書,又善於思考的結果。希望同學們向這些偉人學習,趁着少年時光多讀書,讀好書,勤思考,為自己的人生打下紮實的文化基礎。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如下倡議:

1.制訂一份個人讀書計劃,在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廣泛開展課外閲讀活動;

2.選擇健康有益的書籍閲讀,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3.平時寫好讀書筆記或心得,通過閲讀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位;

4.積極參加班級圖書角的建設,積極到圖書室借書,主動為班級圖書角捐獻好書,讓大家都有好書可讀;

老師們,同學們,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最恆久的動力;讀書帶給我們心態的平和,精神的慰藉。經典詩句,讓我們充滿智慧;童話故事,讓我們浮想聯翩;歷史鉅著,讓我們博古知今;科普書籍,讓我們思維縝密……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希望大家與好書為友,以讀書為樂。行動起來吧,讓書籍成為我們成長的基石,讓濃濃的書香溢滿我們的校園!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3

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很多同學都知道馬克思、愛因斯坦吧,他們是猶太民族的傑出代表。在猶太人家裏,小孩子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子去舔聖經上的蜂蜜,這儀式的用意是告訴孩子:讀書是甜蜜的,應該抱着欣喜和愉悦的心情去讀書。猶太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家裏着火了,你將帶什麼東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家長就會告訴他:“你要帶走的不是錢財,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也搶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遠跟着你。”

在崇尚知識的今天,閲讀能力的高低,閲讀面的寬窄,閲讀量的多寡等,已成為人們成才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中華文明悠久綿遠,足以見證我們中華民族也是一個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的民族。早在幾年前,我們學校就提出了“打造書香校園”的目標。我們開設了校本誦讀課程,為大家創造了優美的閲讀環境。我們中的很多同學也愛讀書,讀名著,豐富了思想,開闊了眼界;讀美文,感受着文字的生動音符……同學們在一篇篇優美的詩歌中流連忘返,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心潮澎湃……這是在為自己的將來儲備精神財富,這些經典之作,必將成為引領成長的指明燈,在人生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要説:

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

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卻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伴隨着校園“讀書活動”,一同將讀書進行到底!讓“讀書”成為每個人的習慣,讓“書香”成為學校的品牌,願讀書之風在新區二小常駐。最後,我們一起來個約定:以後,大家見面不要再問:你吃飯了嗎?而要問:今天你讀書了嗎?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4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當我們點數四季更替,記錄成長曆程時,是否察覺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當我們乘着人生的列車,急速向前奔跑時,是否感慨生命短促,堪比似水流年?幸而有它——書,引領我們超越了時空的距離,為我們打開了一幅幅歷史的風雲畫卷。

他是一位生命的智者,一位淵博的大師。我慶幸我們的人生能和他相遇。德國文學家歌德曾説:“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是的,閲讀可以開拓視野、啟迪思維、點燃思想的火花。閲讀一本好書,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情操,啟迪我們的智慧,點燃我們實現理想的希望之火。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隨着閲讀而發展,

閲讀應該成為每個人生命的需要,應該讓閲讀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説到閲讀,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特殊的節日——“4月23日,世界閲讀日”。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紀念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作家莎士比亞辭世的日子。

在這個日子裏,讓我們靜靜閲讀,把青春裝扮得更加美好。

然而,據調查:世界各國年平均閲讀量,日本人為4本,韓國人為7本,法國人為11本,中國人為0.7本。“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告訴我們,已經有超過半數的國人一年也讀不了一本書了,全國有閲讀“習慣”的人大概只佔5%,且每人每年平均閲讀量只有4.5本,遠低於猶太人的64本,英國人55本和美國的50本。

重視讀書,培養閲讀習慣應當是當前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事情。

在世界眾多民族中,以色列人的閲讀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猶太人雖然只佔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紀64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卻有121位,比例高達18.5%,獲獎人數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據説,猶太人在剛開始教孩子閲讀的時候,會放一罐蜜在旁邊,孩子讀一句書後,讓他舔一口蜜。“書中自有甜如蜜”,這樣的引導將會成為孩子不斷學習,勇於求知的動力所在。

然而,我國全民閲讀的氛圍並不容樂觀。走進書店,你會發現80%的書籍都是中國小教輔,真正的經典好書卻往往無人問津,更不用説家庭的藏書與閲讀了。可見我們整個民族的閲讀層次是很低的,長此以往我們將拿什麼來立足於世界之顛呢?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不應該沉思嗎?讓我們以身作則,讓閲讀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在人類歷史上,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因勤奮閲讀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乃至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數不勝數。他們的故事影響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認識他們,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辦法仍是——閲讀。

你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結識世界上所有的偉人、大師,但通過閲讀,就有可能。你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有人説,不閲讀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熱愛閲讀的人是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未來。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個角落。

一個不愛讀書的社會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會,一個不願讀書的民族是創造力貧乏的民族。崇尚讀書,才能讓民族的發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為此,我代表六(3)班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

1 走進伴你終生讀書的學校——圖書館,借一本自己喜愛的書,開始閲讀;

2 請不要將書籍賣做廢紙,請捐出身邊閒置的書籍給需要的人和圖書館,傳遞愛心,傳承知識;

3 每天,請關閉電視、網絡一小時,在温馨安靜的環境裏共享閲讀的樂趣;

4 從今天開始,確立一種信仰:“讓終身學習、畢生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和風尚”。

同學們,讀書吧!讓濃濃的書香飄溢在我們的校園,讓讀書習慣伴隨着我們,讓我們捧起書本,與書為友,與經典為友,點燃讀書的激情,讓這種讀書的好習慣薰陶我們身邊的每一株幼苗,在書香中成長、在書香中成人、在書香中成才為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而努力!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年5月7日,還記得我們學校的五月教育主題嗎?對,是我快樂閲讀。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為什麼要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呢?古人曾説:“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可見閲讀有多重要!高爾基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實踐證明,閲讀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性情,豐盈思想,滋養心靈,温暖生命。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研究和觀察後得出一個重要結論:“一個不閲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閲讀可以超越時空,把最優秀的人和思想帶到我們面前,可以讓我們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長遠,想得更深入。關於閲讀的意義,老舍先生有個生動的比喻,他説:“不讀書的人就好比是睜眼的瞎子……一讀書啊就戴上了眼鏡,眼看得遠了,心裏也透亮了。”

記得前不久,我看到這樣一條消息,説世界上有兩個國家是靠閲讀強國的,一個是以色列,一個是匈牙利。匈牙利,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但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而我們國家每45.9萬人才有一座圖書館,中國人每人年均購書量不足5本。

當下,讀書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經統計,全球閲讀量最多的民族是猶太人——平均64本。猶太人也被稱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社會學家馬克思、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音樂家貝多芬、畫家畢加索、詩人海涅、經濟學家巴菲特等都是猶太人。猶太人獲諾貝爾獎人數也居世界各民族首位。猶太人為什麼這麼聰明呢?這跟猶太民族把良好的閲讀習慣作為一種民族傳統有關。每一個猶太人家庭裏,孩子出生不久,母親就給他讀書,讀完一段,就讓他舔一下蜂蜜。當孩子稍大一點,母親就在書上滴一點蜂蜜,孩子可以一邊讀書一邊舔蜂蜜。從小孩子就知道:書甜如蜜。甚至,猶太人的墓地裏也常常放有書本,他們相信,死人也需要在夜深人靜時爬起來閲讀的。這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就是説,生命有限,但學無止境。就連猶太乞丐也是書不離手,即使在乞討時,他們身邊總會帶着每天必讀的書,更不用説衣食無憂的人了。

事實證明,古往今來,成就大事業者沒有一個不是熱愛閲讀的人。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熱愛讀書到廢寢忘食的地步,這個習慣持續他一生。

書就是了解世界寬度和深度的望遠鏡,是伴我們起舞的紅裙。同學們,我們這個年齡正是處在閲讀的最佳年齡段,我們學校擁有藏書數萬卷的圖書室,全天對外開放。利用這良好的閲讀條件,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吧!這樣的習慣會讓我們每個人進步。讓我們國家強大,讓我們民族興旺!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讓閲讀成為學習的助推器。請每位同學謹記: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有人説世界上最美的姿態是閲讀的姿態,世界上最營養的精神品是書籍,世界上最智慧的活動是讀書活動。閲讀帶給我們不僅僅是書本上生硬的知識,更是一種生命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強大的力量。

那麼作為民安路國小的學生,我們怎麼養成閲讀的好習慣呢?

1.定時讀書。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鐘雷打不動的讀書時間,這是無論每天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受到影響的時間。例如,養成在早餐、午餐、晚餐後和睡覺前閲讀的習慣,那麼就擁有每天四十分鐘的閲讀時間。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有助於養成良好的每日讀書習慣。

2.隨身攜帶書籍。不論到哪裏,都帶上本書,每天出門,都檢查一下,是否帶了書。讓書在書包裏陪伴着,帶到學校,帶到食堂以及其它地方。例如看電影時,如果需要花時間等待,就帶上書,閲讀吧,那是打發時間的好方法。

3.找個安靜的地方讀書。在家裏,找個放着一張舒適的椅子的角落,拿本好書倚在椅子上,不受任何干擾。為避免分心,應該遠離電視,音樂,電腦。

4.減少看電視上網時間。如果真想多讀書,就要減少耗在看電視,上網方面的時間,這對很多人來説會比較困難。但是,在電視網絡上所省下的每一分鐘,都能用在讀書上,這會帶來好幾小時讀書的時間。

同學們:民安路國小是我們的新家園。三年多來,全體民小人懷着初心,信念執着,腳踏實地,櫛風沐雨,開拓進取,向着兩年打基礎,三年上台階,五年創辦皖北品牌名校的目標有力前行。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教育的新歌,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成為太和教育一張亮麗的名片。這些榮譽的背後,除了強師重教的管理體制,更重要的是有你們這羣愛讀書的孩子們。當我聚集一個個故事,無不為愛讀書的你們所感動。

晨讀:聽!朗朗書聲是校園最動聽的音樂,清晨,最迷人的情景就是坐姿端正,認真朗讀的你們,激情洋溢的朗讀使你們享受着文化的薰陶。

午讀:午後的一段時光非常自由而美好,美麗的校園裏隨處可見你們享受閲讀的身影!多麼美麗,瞧,那是幾個女孩子樹下讀書的身影,多麼陶醉!操場上,幾個小男孩在津津有味地談論着書中的故事!笑得多甜!請再把視線轉向學校圖書室吧!信步來到這兒,總會發現自主閲讀的你們的倩影,幾位小小圖書管理員,把圖書整理完畢後,徜徉在書海里。

下午的大閲讀:按照學校教務處的合理分配,每天由我校3到4個班級開展大閲讀,下午三節課的時光,你們可以盡情徜徉在書海中,每個週二,當我帶着我班的孩子們陶醉在書中時,我常常情不自禁的笑,孩子們太可愛了:故事情節特有趣孫宇同學忘情地笑了!劉功燦同學聚精會神,目不轉睛;張榆彤和劉津汝在美文欣賞;馬可涵和杜依依在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陽光姐姐”系列叢書是她們的最愛!課外閲讀,開闊了視野,豐盈了心靈,培養的是詩性,也是定力和靜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了書香的浸潤,便有了一篇篇優質的紅領巾廣播稿被播出,更有了一篇篇佳作被榮獲一等獎、特等獎,並在全國各地刊登。厲害了,親愛的民安路國小的孩子們!

親愛的孩子們,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希望不要忘記,你們對閲讀的喜愛來自於你們老師的積極引導,諄諄教誨。美麗的民安路國小有着一批積極向上、有凝聚力的教師隊伍,在崔校長的帶領下,20--年春天,我校成立了“嶽紅青年教師讀書工作室”。老師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素養,他們既讀理論書籍,也讀業務書籍。除此之外,老師們還認真撰寫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確立了大閲讀教育觀,打通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聯繫通道,營造出更加濃郁的讀書氛圍。老師們一篇篇教學論文被髮表,一堂堂好課美名揚,這難道不是書香的浸潤?厲害了,美麗的民安路國小的老師們!

再看看我們的崔校長吧!孩子們,你們知道嗎?不論業務多麼繁忙,崔校長總要擠出時間讀書,讀得更多的是教育教學專著,他常常邊讀邊批註,在他讀過的每一頁書上都會看到密密麻麻的批註,隨時寫下感悟,往往一本書都被他讀厚了。崔校長不僅愛讀書,勤鑽研,而且擅長於筆耕,靜靜地深夜,多少次,崔校長在寫文章,在構思新學期的開學典禮,在構思每一次的教師綜合素養會,他的文筆排比氣勢多麼有力量。每一句都經過了潤色,文質兼美。家長聽了受感動,老師聽了受益非淺,鼓勵着青年教師們飛快地成長。你們知道嗎?目前崔校長已經出版教育教學專著數十本了呢!上週崔校長看到校園月季花怒放,豪情寫下一首讚歌。孩子們大聲告訴我,想聽一聽崔校長寫的詩歌嗎?

月季月季,花開四季,

月季月季,多彩美麗。

月季月季,團結相依,

月季月季,蓬勃生機。

月季月季,競相追夢,

月季月季,芳香馥郁。

月季月季,月月喜氣,

月季月季,帶來好運,

相伴師生,萬事如意。

孩子們,我們的校園不僅有月季花競相開放,還有許多美麗的花兒綻放,裝點着我們美麗的校園,你們願用詩一樣的語言像崔校長一樣讚美它們嗎?

愛讀書的你們最可愛,愛讀書的老師最美麗!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故事反映的,只是我們師生讀書時的一個側面,還有更多更值得我們感動的關於讀書的故事,等待你們去歌頌。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成長的。願書香浸潤每一個人的心靈!

同學們,閲讀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唯有讀書才能讓我們的眼睛變得明亮而深邃;唯有讀書才能讓我們行動變得理智而富有創新;唯有讀書才能使我們充滿力量;唯有讀書才能點亮我們的人生。讀書吧,這是理想的召喚,這是我們鏗鏘有力的誓言。同學們,閲讀吧,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古人説:“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這句話説出了讀書的必要性。古詩中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思想需要源頭活水,而這源頭活水有一大部分來自讀書。天天讀點有益的書,對精神有滋補作用,而我們的言談舉止就不至於“無味” 了。

書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古今成大事者,皆以勇氣和智慧之高為最甚。我們需要擁有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人生美麗的境界,人生最快樂的境界。只有讀書能使我們擁有這一切。

你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結識世界上所有的偉人、大師,但通過讀書,就有可能。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你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有人説,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人是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未來。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喜歡閲讀的人是這樣説的。黃庭堅説的“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莎士比亞曾經説過:“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世界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有位教師這樣説:“閲讀是一個人呵護自己心靈的綠地,建設自己精神家園的良方。當我們喜歡讀書時,純粹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閲讀就會像每天必須吃飯和睡覺一樣,成為非常自然的生命需求,成為我們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和人生樂趣之所在!

人生的快樂在於不斷的追求,獨立於天地、自然之間,徜徉與書的海洋,獨享擁有整個世界的樂趣。擁有了書,就像擁有了良師益友,享受他們的無窮快樂。同學們,讓我們與書為伴吧,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讓我們與那些古今中外的賢者志士共語吧,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讓閲讀成為我們每個同學的習慣吧!正確的閲讀方法讓我們終身受益,在閲讀中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1、讀寫姿勢端正,做到“頭正、身直、足平、臂開”。2、和書交朋友,廣泛閲讀。3、讀書聲音洪亮,充滿感情,使用普通話。4、讀書時邊讀邊想、圈點勾畫。

5、常寫讀書筆記,注重知識的積累6、愛護書籍,不在公用圖書上亂寫亂畫。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7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當我們點數四季更替,記錄成長曆程時,是否察覺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當我們乘着人生的列車,急速向前奔跑時,是否感慨生命短促,堪比似水流年?幸而有它——書,引領我們超越了時空的距離,為我們打開了一幅幅歷史的風雲畫卷。

他是一位生命的智者,一位淵博的大師。我慶幸我們的人生能和他相遇。德國文學家歌德曾説:“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是的,閲讀可以開拓視野、啟迪思維、點燃思想的火花。閲讀一本好書,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情操,啟迪我們的智慧,點燃我們實現理想的希望之火。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隨着閲讀而發展,

閲讀應該成為每個人生命的需要,應該讓閲讀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説到閲讀,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特殊的節日——“4月23日 ,世界閲讀日”。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紀念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的日子。

在這個日子裏,讓我們靜靜閲讀,把青春裝扮得更加美好。

然而,據調查:世界各國年平均閲讀量,日本人為4本,韓國人為7本,法國人為11本,中國人為0.7本。“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告訴我們,已經有超過半數的國人一年也讀不了一本書了,全國有閲讀“習慣”的人大概只佔5%,且每人每年平均閲讀量只有4.5本,遠低於猶太人的64本,英國人55本和美國的50本。

重視讀書,培養閲讀習慣應當是當前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事情。

在世界眾多民族中,以色列人的閲讀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猶太人雖然只佔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紀64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卻有121位,比例高達18.5%,獲獎人數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據説,猶太人在剛開始教孩子閲讀的時候,會放一罐蜜在旁邊,孩子讀一句書後,讓他舔一口蜜。“書中自有甜如蜜”,這樣的引導將會成為孩子不斷學習,勇於求知的動力所在。

然而,我國全民閲讀的氛圍並不容樂觀。走進書店,你會發現80%的書籍都是中國小教輔,真正的經典好書卻往往無人問津,更不用説家庭的藏書與閲讀了。可見我們整個民族的閲讀層次是很低的,長此以往我們將拿什麼來立足於世界之林呢?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不應該沉思嗎?讓我們以身作則,讓閲讀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在人類歷史上,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因勤奮閲讀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乃至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數不勝數。他們的故事影響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認識他們,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辦法仍是——閲讀。

你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結識世界上所有的偉人、大師,但通過閲讀,就有可能。你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有人説,不閲讀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熱愛閲讀的人是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未來。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個角落。

一個不愛讀書的社會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會,一個不願讀書的民族是創造力貧乏的民族。

崇尚讀書,才能讓民族的發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為此,我們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

1 走進伴你終生讀書的學校——圖書館,借一本自己喜愛的書,開始閲讀;

2 請不要將書籍賣做廢紙,請捐出身邊閒置的書籍給需要的人和圖書館,傳遞愛心,傳承知識;

4 每天,請關閉電視、網絡一小時,在温馨安靜的環境裏共享閲讀的樂趣;

5 從今天開始,確立一種信仰:“讓終身學習、畢生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和風尚”。

同學們,讀書吧!讓濃濃的書香飄溢在我們的校園,讓讀書習慣伴隨着我們,讓我們捧起書本,與書為友,與經典為友,點燃讀書的激情,讓這種讀書的好習慣薰陶我們身邊的每一株幼苗,在書香中成長、在書香中成人、在書香中成才為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而努力!

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説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着每一個人的行動。

為什麼要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呢?因為閲讀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實踐證明,閲讀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性情,豐盈思想,滋養心靈,温暖生命。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研究和觀察後得出一個重要結論:“一個不閲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閲讀可以超越時空,把最優秀的人和思想帶到我們面前,可以讓我們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長遠,想得更深入。

一個人養成了閲讀的習慣,他才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會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如果一個人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他就是一個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煩躁的人,是一個眼界不寬的人。 所以,我要説:

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

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卻可以定位人生的方向。

書是一條船,它載着我們在智慧之河航行。

書是一雙眼,它讓我們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

書是一座橋,它引領我們通向成功的彼岸。

書是一盞燈,它照亮我們走向光明的未來。

熱愛書籍吧,它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熱愛讀書吧,它是增長智慧的不竭動力!

同學們,讓我們與書為伴,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讓我們與那些古今中外的賢者志士共語,讓閲讀成為你我共同的習慣! 謝謝大家!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9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當我們點數四季更替,記錄成長曆程時,是否察覺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當我們乘着人生的列車,急速向前奔跑時,是否感慨生命短促,堪比似水流年?幸而有它——書,引領我們超越了時空的距離,為我們打開了一幅幅歷史的風雲畫卷。

他是一位生命的智者,一位淵博的大師。我慶幸我們的人生能和他相遇。德國文學家歌德曾説:“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是的,閲讀可以開拓視野、啟迪思維、點燃思想的火花。閲讀一本好書,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情操,啟迪我們的智慧,點燃我們實現理想的希望之火。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隨着閲讀而發展,

閲讀應該成為每個人生命的需要,應該讓閲讀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説到閲讀,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特殊的節日——“4月23日 ,世界閲讀日”。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紀念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的日子。

在這個日子裏,讓我們靜靜閲讀,把青春裝扮得更加美好。

然而,據調查:世界各國年平均閲讀量,日本人為4本,韓國人為7本,法國人為11本,中國人為0.7本。“全國國民閲讀調查”告訴我們,已經有超過半數的國人一年也讀不了一本書了,全國有閲讀“習慣”的人大概只佔5%,且每人每年平均閲讀量只有4.5本,遠低於猶太人的64本,英國人55本和美國的50本。

重視讀書,培養閲讀習慣應當是當前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事情。

在世界眾多民族中,以色列人的閲讀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猶太人雖然只佔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紀64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卻有121位,比例高達18.5%,獲獎人數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據説,猶太人在剛開始教孩子閲讀的時候,會放一罐蜜在旁邊,孩子讀一句書後,讓他舔一口蜜。“書中自有甜如蜜”,這樣的引導將會成為孩子不斷學習,勇於求知的動力所在。

然而,我國全民閲讀的氛圍並不容樂觀。走進書店,你會發現80%的書籍都是中國小教輔,真正的經典好書卻往往無人問津,更不用説家庭的藏書與閲讀了。可見我們整個民族的閲讀層次是很低的,長此以往我們將拿什麼來立足於世界之林呢?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不應該沉思嗎?讓我們以身作則,讓閲讀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在人類歷史上,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因勤奮閲讀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乃至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數不勝數。他們的故事影響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認識他們,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辦法仍是——閲讀。

你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結識世界上所有的偉人、大師,但通過閲讀,就有可能。你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有人説,不閲讀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熱愛閲讀的人是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未來。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個角落。

一個不愛讀書的社會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會,一個不願讀書的民族是創造力貧乏的民族。

崇尚讀書,才能讓民族的發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為此,我們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

1 走進伴你終生讀書的學校——圖書館,借一本自己喜愛的書,開始閲讀;

2 請不要將書籍賣做廢紙,請捐出身邊閒置的書籍給需要的人和圖書館,傳遞愛心,傳承知識;

4 每天,請關閉電視、網絡一小時,在温馨安靜的環境裏共享閲讀的樂趣;

5 從今天開始,確立一種信仰:“讓終身學習、畢生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和風尚”。

同學們,讀書吧!讓濃濃的書香飄溢在我們的校園,讓讀書習慣伴隨着我們,讓我們捧起書本,與書為友,與經典為友,點燃讀書的激情,讓這種讀書的好習慣薰陶我們身邊的每一株幼苗,在書香中成長、在書香中成人、在書香中成才為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而努力!

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一(1)班的趙子嫣。感謝有這個機會站在國旗下與大家分享。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名句。偉大的思想穿越20__年的時空,今天我們細細品讀,一種智者不懼,賢者不怒,勇者無畏之感依然油然而生。

秋風悲慼,黃葉紛飛。我們步入高中生活已兩個多月,我最大的幸福是我們泉外的老師真優秀,博學專業勤勉無私;我們學校的學生很好學,聰慧上進志存高遠。可是我們又總會覺得自己時間不夠用,單詞沒背完,筆記沒做好,作文沒寫工整……當一個人做事心有餘而力不足時,內心難免會多一絲煩悶和焦慮。沉迷滯遲將無法勵精求進,偏狹躁進將無法冶煉性情。浮躁,又是學習的大敵。學習需要的是“靜”與“思”。“靜以修身”,這裏的“靜”指的不是“安安靜靜”的“靜”,而是“靜坐常思己過”的“靜”。若我們不能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吾日三省吾身”,“思己之所缺”,那麼我們的學習將得不到鞏固,我們的性情將得不到提升。

再説“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想要生存,想要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儉以養德”正是要告誡大家做到儉樸節約,純真樸實。蘇軾奉行“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修身之道,朱子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為“齊家”的訓言,“厲行簡約,勤儉建國”。古人尚且如此,同學們,我們是家國的未來,我們正闊步走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中,發揚勤儉節約的美德是我們每一個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需要和法寶。

我們是學生,儉樸大方就是我們的最美!

“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培養自己的高尚品質。”讓我們銘記這句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做一品質高尚,平靜踏實,全面發展的泉外人!

謝謝!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1

幸福在哪裏?擁有青春就是幸福。十三歲,花一般的年齡。青春年少的我有充裕的時間,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去奮鬥。擁有青春就能夠盡情地暢想,擁有青春就能夠對未來充滿期望。青春季節裏,我們帶着執着,帶着拼搏,昂首向前。我要在青春的季節裏播下幸福的種子。

遭遇挫折也是幸福的。亞聖孟子以往説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説,遭遇挫折並不是什麼壞事。其實,對於今日的我們來説,挫折就是一塊試金石。應對挫折,要咬緊牙關,在失意中振作,在彷徨中奮起,自信的點燃期望之火,戰勝挫折,走出痛苦的陰影,你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不懈地追求也是幸福。留一份幼稚給童年,留一份天真給少年,帶着成熟,帶着信心,我已經踏上了追求之路。感悟幸福——讓青春的歲月刻下生動;讓挫折的心靈堅毅起來;讓追求的信念寫滿心胸;讓幸福的感悟永遠真誠。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當炎炎夏日落下帷幕時,我們順利完成了本學期的第一次月考。不知大家現在的心情如何?是滿心雀躍,還是忐忑不安呢?不論怎樣,成績與努力總是成正比的,正如西方諺語所説的:“含淚播種,歡笑收割。”

同學們,經過這一次月考,你是否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是否對一個月來的學習生活有所反思呢?沒有考好的你,也許正為自己沒有好好學習而感到後悔,那麼請收拾起你的沮喪心情,重新努力。而取得好成績的同學,請不要驕傲自滿。這次月考只是一小塊試金石,在以後的種.種考試中,會有人超越你,而只有不斷努力,堅持不懈,才能獨佔鰲頭。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輕鬆快樂的踏在求學之路呢?首先,要有時間觀念。彈指一揮間,月考已經結束,迎接我們的又是新的開始。要想在單位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就必須合理安排時間。第二,要樹立自信意識。要相信自己,正確的對待不足,及時調整,主動找出差距的原因並尋找相應的對策。第三,要樹立自我意識。清楚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主動去請教老師,讓老師幫你分析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第四,要樹立目標意識。圍繞會考的最終目標,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一個準確的定位,制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比如制定近期目標或遠期目標,對照計劃反省,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習。

同學們,七年級是基礎,八年級是鞏固,九年級是衝刺,請不要輕視每次考試,因為,考試是每個人一生中遇到的最公平的競爭機會,它不看相貌、財富、權勢,他拒絕各種社會關係的干擾,只看你的付出與能力。“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是一個永遠不變的真諦!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上了一節以面對挫折為主題的班團課。這節課使我有所感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我們應該以寬闊的心懷面對生活,用微笑面對人生,用微笑面對挫折。

“自古英雄多磨難”,古今中外有許多偉大的人都在困境中獲得了成功。就像貝多芬,他雙耳失聰,但他沒有放棄,而是以自己頑強的毅力戰勝了自己。他失敗了無數次,可他在一次又一次失敗中總結經驗,最終成為了一名享譽世界的偉大音樂家。

看到這裏,不少人會説:“他們是偉人,我們怎麼能與他們相提並論呢?”如果你要這樣想,那麼我告訴你,你錯了,一位享譽世界的名人——愛因斯坦,在他小時候,他被無數人認為他是一個智力低下的孩子。有一次,他的老師讓他與同學們去做板凳。在第二天的早晨,老師看了同學們的作品,老師評價説:“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更糟的凳子了。”然而,愛因斯坦卻從抽屜裏又取出了兩個板凳,可比那個還糟,原來那是愛因斯坦辛苦做出來的三個板凳。

還有我國的史學家司馬遷,也是承受着牢邢之苦,在逆境下創作了有史學價值的《史記》,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生活處處需要微笑,微笑面對挫折,微笑面對人生,微笑面對每一天。人生道路上處處充滿了挫折,充滿了崎嶇,我們應努力克服困難,用好的心態面對充滿希望的每一天!

謝謝大家!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4

1

不知何時開始,發現自我真的是個十分喜歡懷念和回憶過去的人。最近家中有事,同在一個城市的兩位老友約吃飯的事只好一推再推。雖然幾個月沒跟老友們見面了,但兄弟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兩位老友都是我的大學同學,彼此關係很鐵。其中一位老友大學畢業在魔都闖蕩數年,一向從事銷售工作。20__年回來老家的省會後,在阿里巴巴做銷售工作,20__年開始辭職創業。

剛開始創業時日子很苦,置辦完所需物資後身上只剩下不到200塊,第一個月他整整吃了20天的青菜麪條。為了早日擺脱精神和物質上的困境,他開始每一天堅持跑步5公里,一跑就是連續4個月。

很多時候,人的成功絕非偶然,在面臨絕境時,往往會迸發出超越常規的毅力和勇氣,方能突破層層障礙,獲得最終成功。是的,我的同學最終挺了過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今年年初,我們在一塊喝酒時,他告訴我:兄弟,去年的生意很好,銷售額已經突破千萬,年前又買了一套房,計劃今年換個英菲尼迪開。兄弟好樣的,你離以往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記得很多年以前,我背新概念英語時,有一篇文章的標題是“Nopain,Nogain!”,意思是: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

每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都會想着有朝一日能夠閃閃發光。這個時代,也的確出現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人,他們的努力、拼搏、不屈和頑強,帶來了一股慢慢的正能量,如耀眼的羣星一般,照亮了這個世界。

2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都説做人要有志氣、有恆心、有毅力。人在旅途,是不是也得經常問問自我:身邊努力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如此進取進取的勇士不是我

這個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不甘平凡的人應對背水一戰的巨大壓力,如何去努力,如何去爭取,如何在逆境中掙扎,受不了壓力而暫時崩潰後,又該如何從新上路並堅持到底……

我常常覺得,一個人的夢想有多麼宏偉巨大,他就該為此承受多麼大的艱辛和磨練。你想獲得什麼樣的生活,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這很公平。

既然有人生追求,既然要努力,那就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人的精力有限,做任何事都應當集中優勢火力,擇優而從之。

我做事經常會忘我的投入,尤其是遇到喜歡的事,更是要求自我沉浸其中,心無旁騖地往好了做,不達目的決不回頭。這一點常被身邊人評價為:太過於執着和認真。

其實,在長期忘我地去做各種事情時,我發現了一個祕密:一件事情全心全意去做時,很多時候你會忘記了時間和身邊的一切,甚至不知自我身處何方,內心深處的感覺就是一切都靜止了,時光、事物、甚至生命...

在我年少無知、做事毛毛糙糙的時候,壓根兒沒有體會過這種很玄妙的感覺。如今最終體會到了這種玄之又玄的感覺,倒讓我想起了以前看佛經時經常出現的一個詞:寂滅。

佛經雲:沒有煩惱叫做“寂”,沒有生死叫做“滅”,沒有煩惱和生死的境界,即是涅槃。如果能見到本心,本來寂滅,就能見如來。如佛經所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難怪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牛人巨匠把一生都投入自我的愛好中,徹底地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那種內心的寧靜與歡樂,外人是無從得知的,個人層次也非一般人能夠匹敵。

3

一個人,精神上的漂泊和自我放逐,是為了他日與別人的相逢。我相信這個過程必須是十分艱苦和受挫的。但同時也必將取得最大的成功,最終成為自我想成為的人,過上真正喜歡的生活。

這些年,痛下決心不斷登頂是放逐、萬里騎行是放逐、玩命減脂塑形是放逐、千山萬水去追尋是放逐、日夜讀書寫作也還是放逐。我放出了自我的靈魂和本心,讓它們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弱小走向強大。

紅塵滾滾,靠着天地和萬物,我在滋養着、修煉着自我的本心。期望自我的本心,不受外物干擾,不受感情牽絆,是非分明。

我心中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不管遇到任何人、任何事,自我辛苦追尋過,勇敢應對過,努力爭取過,如此方能構成心靈上的最終圓滿。一顆心修的圓滿了,萬事萬物都不再會困擾你。

站在什麼樣的位置,你才會看見什麼樣的風景。很多人的傲慢與偏見都在於太過於相信自我的認知和看見的東西,偏執於自我所站的位置,從來不相信別人能夠看見的風景,因為對於自我來説那是未見的。

同樣一片蔚藍的天空下,你看到了完美和感動,你就把握住了幸福的鑰匙。看不到,你就只能繼續踏上尋找幸福之旅。

適當的時候,打開封閉空間,勇敢的放出你的本心,讓一顆心隨波逐流,好好歷練一番,體會下百種滋味在心頭的感覺。

放逐你的心,才能找到幸福的鑰匙。修好你的心,才能收穫真正的幸福。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5

宋慶齡以往説過,在這亞洲,在這東方,有一頭沉睡的雄獅,當它甦醒時,整個世界都會為之一震!而這頭雄獅,就是我們的祖國!它已經覺醒了,它的吼聲,令人膽顫;它的身軀,令無數人驚歎;它的潛力,令全世界都要眼紅!

祖國的覺醒,已經為整個世界所關注。在這個東方之國,擁有無數的壯麗山河:有令古人讚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杭州西湖;有古色古香,歷史淵久的北京天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的桂林;有“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兵馬俑。這些令人為之一歎的壯麗景觀,無論多麼挑剔的人都要豎起大拇指!

已經數不清,祖國帶給世界多少驚訝了。不僅僅有壯麗的山河,更是有着發達﹑先進的科技。就在前不久,在祖國人民期待的眼神中,神舟十號在緊張的倒計時中,脱離地面,成功發射了!並且在那神祕的宇宙中,與天空一號順利交接!這一刻,祖國又向世界第一科技大國邁前了一大步!並且,在茫茫的宇宙中,祖國還完成了第一次太空授課。這一切都向我們證明着,祖國這頭巨大的雄獅正在漸漸覺醒。

在世界對祖國讚歎不已時,祖國,這頭龐大的雄獅又向世界展示了自我的強大。這強大源泉的源頭正是祖國的人才濟濟。從古到今,有着數以萬計的偉人:從視線禮拜到此刻的祖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從古代天文學家﹑數學家張衡再到兩彈一星負責人錢學森,哪一個不讓人震驚眼球?

啊,祖國,我願聽到你那充滿強大力量的吼聲!我願你傲視亞洲,傲視世界。讓全世界明白——我們的祖國,將俯視世界,成為第一強國!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6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嚴於律己,遵紀守法”。

請問各位同學,在校園裏時你是否能夠剋制自己不把零食帶進教學區?是否能堅持不把隨身聽、小靈通等物品帶進教室?自修課上,你是否能剋制自己想講話想閒聊的慾望?如果沒有別人看見,你是否會把手中的垃圾輕易的隨地一扔。再請各位同學低頭看一下自己的校徽,今天是否戴好。以上這些聽起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小事不小。何況我們富春高中有二千七百名學生,任何事,乘上二千七百,所得的結果就絕不是什麼小事了。

有的時候,因為沒有人看到,沒有人約束,我們某些同學往往會做一些有違紀律的事,還竊喜沒有被人發現。殊不知,這樣對我們來説是有害無利的。

有很多犯大錯的人,就是因為當初對自己的一次放縱,而徹底衝破了自我約束的底線,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又有多少人,只因放寬自我,而變得張狂,最終導致了失敗。紀律並不是文本的東西,而應該是心裏實實在在的準繩。為了讓這根準繩更堅韌,所以我們要學會嚴於律己。我們不能奢求每時每刻由他人來約束你,來糾正你。更多的時候只有自我約束。因為只有自己,才能瞭解自己,明白心裏的放縱,隨時可以準備規範自己。這也是“紀律”這根準繩所期望的最好夥伴。

有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遵紀守法,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具體表現,是憲法所規定的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也是我們青少年思想品德修養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人的言行必然會影響他人和社會。遵紀守法,是維護社會生活安定團結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社會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支部隊的戰士不守紀,則會屢戰屢敗;一個國家的公民不守法,就會身死國滅。同樣,在一個學校裏,假如學生沒有紀律意識,不去遵紀守法,則整個學校就會一團糟。所以,只有遵紀守法,才能保證每一個人得以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

各位同學,作為公民的我們,要遵守國家的法紀法規;作為學生的我們,要遵守學校的校紀校規。我們不能將“嚴於律己、遵紀守法”這幾個簡單的字作為口訣背誦,而是要將其像烙印一般附在思想的尖端,促使你的人格在崇高的火焰中錘鍊,使堅韌的意志與高尚的品質伴隨你一生,讓“嚴於律已、遵紀守法”真正成為一種習慣,始終貫穿於我們美好的學習和生活。

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嚴於律己,遵紀守法,在“人”這個大字上,抹下蒼勁有力的一筆。

我的講話完畢!

謝謝大家!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7

同學們:

你們一定會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很安寧吧!可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並不平靜。自然界的地震、雷電、洪水、颶風、人為的車禍、火災、中毒及利器的刺傷、高空墜落,還有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對我們的傷害,各種災禍隨時都可能降臨,悲劇也許就這幾秒內發生。據統計,我國中國小生因意外死亡的人員平均每天就有四十多人,相當於每天有一個班的學生消失!觸目驚心的數字給我們敲響安全的警鐘。

然而,災害和危險本身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懂得避免災害和危險當你在毫無災患意識,沒有自我保護,自救意識和能力的情況下遭遇意外,這才是真正的危險。

怎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儘量避免意外傷害呢?

首先要主動、有意識地從家長、老師、書本上學習自我保護的知識,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避免意外傷害的能力。

其次,要學習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一、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自我保護:

防火。在家裏不能玩火。用爐火或煤氣灶要按操作規程使用。一但發現火情要及時關閉電源、煤氣總開關,同時打開門窗,呼喚鄰居、行人幫助滅火。如附近有電話,應迅速撥打“119”火警電話報警。

防水。家裏漏水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水龍頭損壞,二是水管破裂,要知道家裏水源的總開關在哪裏,一旦發生漏水情況,迅速關閉總開關,等家長回來再找人修理。

防氣。爐火、液化氣和管道煤氣使用不當或管道泄漏都可能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每年各地都有慘劇發生,必須高度警惕。要懂得預防煤氣中毒的常識,特別要知道正確使用爐火和煤氣灶的方法。屋裏要經常通風換氣,冬天也不例外。在煤氣泄漏,已聞到濃烈臭味的情況下,千萬不能開關電燈,打火機等,以免電火花和明火點燃煤氣和空氣的混合氣體,引發爆炸。只能輕開門窗,通風透氣,關上閥門。

防盜。一個人在家時,要注意鎖好屋門、防盜門。鑰匙放在固定位置,如果有人來訪,先問清楚誰,是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不能開防盜門,應委婉拒絕,如果來人強行進門,則應大聲呼救。

二、在公共場所的自我保護注意以下方面

1、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走人行橫道線或天橋、隧道;騎自行車不逆行,不搶道,不闖紅燈。

2、發現險情,要量力而行。如在外發現火災或有人溺水等險情要大聲呼救,自已不要貿然行動;不會游泳,不會救護,千萬不能下水救人。

3、預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

社會上一些不健康的報刊、圖書、影視、網吧,都會腐蝕青少年。要經常跟家長和老師討論什麼是健康的,什麼是有害的,提高自己的鑑別能力,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東西,拒絕不良誘惑。

4、善於識別騙子的騙術,避免受騙上當。社會上還存在不少欺騙、拐賣、殘害少年兒童的不法犯子,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受陌生人擺佈,遭遇違法犯罪行為的侵害時,首先儘量使自己免受傷害,同時時設法儘快報警,並記住壞人的身份特徵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徵,以利於公安機關破案。

5、進入賓館商場,首先要了解安全通道的位置。

三、在學校期間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體育活動中注意安全,做好準備活動。進行單槓、雙槓、跳馬等運動時,一定要有人保護,不能單獨做有危險性的動作;推鉛球、擲手榴彈要避開危險區域;

2、課間在走廊,樓梯上不要追逐、調頭,避免強烈碰撞、摔倒,造成碰傷、骨折。

3、上下樓梯要右行,有序,不要擁擠,防止踩踏事故

4集隊、解散、跑步時,在隊伍中間不能下蹲、停止、彎腰、避免受到踩踏、擠壓

5打掃衞生時,不準爬到窗台外側,以免造成墜落事故。

6、上實驗課時,嚴格按規範操作,避免中毒、爆炸等傷害事故。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復生,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係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和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未來。讓我們學會自我保護,健康快樂成長。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8

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關注食品安全,保障身體健康。 同學們,關於食品安全,有兩句話我們要記牢,一是“民以食為天”意思是説,食品是關係到生命維繫,身體健康的天大的事,二是“病從口入”意思是指吃了不乾淨、腐敗變質若是有毒的食物,或者食物沒有煮熟、煮透,會導致食物中毒,輕微者可影響學習,重者會生命喪失。

關於食品安全衞生的隱患有很多,但我想對於我們同學們而言,危害最大的莫過於校門外的小攤上的食品了,有油炸的香腸、薯條、雞柳等等。它的危害程度每一位同學都清楚;但它的誘惑力不容忽視。不知大家有沒有有想過這些食品為什麼這麼誘人呢?為什麼廚藝極高的媽媽們,卻做不出這麼好吃的東西呢?就連頂級酒店的飯菜也覺得無味呢?唯一的解釋是這些小食品過多的加入了某些調味品和食品添加劑,那為什麼家裏做的飯菜不加這些調味品和添加劑呢?當然是因為這種調味品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乳酸飲料有12種食品添加劑,薯條裏有8種添加劑,棉花糖裏則有9種„„而據相關的新聞報道稱,長期吃這類小吃而患了舌癌、惡性腫瘤等。食品衞生專家則建議我們學生多吃五穀雜糧,少吃膨化食品和油炸類食品。

所以,在此我希望大家清楚地意識到比健康的食品對我們身體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要想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就必須對小攤上的食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因為貪吃而讓自己健康的身體來作為交換。

最後,提三點要求,希望每一位同學遵守:

1. 爭當食品安全的小實踐者。養成良好的衞生飲食習慣,儘量在家吃早飯,不帶零錢不吃零食。不到路邊攤點購買油炸、煙燻食品,

2. 爭當食品安全的小宣傳員。及時向身邊的同學、親人和朋友宣傳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學會選購包裝食品時認真查看包裝標識,看看廠家廠址、電話、生產日期是否標示清楚等。

3. 爭當食品安全的小監督員。同學之間互相監督,嚴禁在校外小攤小點上購帶食品,堅決杜絕不安全的食品進入我們的校園。

老師和父母都希望我們能夠健康成長。同學們,讓我們管住自己的嘴,共同關注食品安全,保障身體健康,遠離零食和垃圾食品。

謝謝大家!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19

我家與他家的距離,不足十米。

那年我七歲,他長我一歲。爸爸把我從外婆家接回來的第一天,我便和他打了一架,但第二天,我就莫名其妙的成為了他的跟班,我和他上山捕鳥,下河摸魚。我們會在春天摘一朵野花,偷偷的幫對方戴上,然後躲在那裏捂着嘴笑;會在夏天跑到;離家遠的瓜地,“精誠合作”抱起最大的西瓜,然後狂奔到山上大快朵頤;會在秋天打起革命的旗幟,拿上自制的木槍,對山上已熟透的野果進行大掃蕩;會在冬天脱掉厚厚的棉手套,模擬兩軍對戰,然後蹲在咧着笑臉的雪人身後呵着凍紅的小手……

我學校與他學校的距離,大於一千公里。我讀四年級那年,我歲父母到外地讀書,那地方,很遠。我走那天,他沒來送我,可我明白,他是捨不得我的,因為我的離開,他沉默了好一陣子。不明白友情的傳播需不需要介質,如果需要的話,我們的友情傳播的介質就是從他家拉出,我家牽進的那根電話線了。不需要約定,我們總會隔幾天就給對方打電話。我給他講我這邊發生的故事,給他講我認識的新朋友。他給我講天上的飛鳥、山上的野果、水裏的游魚……他問我什麼時候回去?是否會與他一齊去捕鳥、採野果、摸魚?是否……

我座位與他座位的距離,不足四米。

九年級時,我轉了回來,與他同一個班。時間的指針轉的飛快,想抓住,卻從你指尖滑過。逼近的會考,撞擊着班上每一個人的神經,每一個人都在往更高的地方攀去,即使已是下課。我放下已經沒油的筆,揉揉痠痛的脖子,抬起頭,望向他的位置——他很認真,但認真得好像把我與他之間一向存在的某些東西淡忘了。當黑板上的數字變成兩位數時,他便離我遠了好多,我明白,他是為了迎接不遠的會考,但我真的不期望因為會考讓我與他之間的友情淡忘,甚至消失。

黑板上的數字化作漫天粉塵,消散在空氣中。我打開書,一張紙條滑落:“僅有幾天就是會考了,我們一齊加油!還有,最近天冷,別忘了注意身體。”我望向他,他還是很認真。我笑了。我把紙條夾進了心裏。

昨日,我們之間存在距離;今日,我們之間存在距離;明天,我們之間依然存在距離。但,我們的心,沒有距離。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2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七(1)班學生耿浩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遵守校規校紀,共建和諧校園》。

有人説:賞心悦目的環境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奮發圖強的氛圍可以催人奮進。我們人人都希望有一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在這樣文明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我們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這樣的環境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創建。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遵守校規校紀,是創造文明和諧環境的前提。學校是同學們學習的地方,而校規校紀則是維護我們良好學習環境的手段。有了線的制約,才有風箏的高翔;遵守校規校紀,我們才能健康成長。遵守校規校紀,是愛校的舉動。培文是我家,我們都有責任來維護她的形象。

“一個人的成長,是一段完善的過程”。而這完善的過程,便是我們發現自身缺點從而改正的過程。校規校紀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更容易的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完善自我。

同學們,我們大家想想看:你願意看到就餐時隨意插隊的現象嗎?你願意看到校園內垃圾滿天飛嗎?你願意看到同學們之間惡語相加甚至大大出手嗎?讓我們去掉這些不和諧的音符吧!

為了培文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讓我們從點滴做起,遵守校規校紀,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21

再過一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那是個充滿幻想的日子,那是個令世界少年兒童歡欣鼓舞的日子。這一天,陽光格外豔,天空格外藍,花兒格外香,笑聲格外甜,歡樂將灑滿了整個校園。因為六月一日是我們共同的節日!看啊,同學們的文藝演出多精彩;聽呀,節日的歌聲唱得多麼動人;樂吧,節日裏的安排又是多麼豐富多彩……

又一個盼望已久的“六一”節就要到了,她象一個小姑娘,穿着五彩的霞衣,手捧着鮮花,沐浴着六月的風,踩踏着六月的雨,輕輕地,向我們走來了。我不禁陷入了美妙的遐想之中,和同學們構思着一幅幅屬於同學們節日圖畫。

“六一”節那天,大家會相聚一堂,一起表演,一起欣賞節目,一起玩有趣的遊戲,有説有笑,就算是往日被風吹散的沙子,這時也會隨着笑聲聚集起來,從此大家都會和睦相處。

今天的同學們多幸福呀!在父母的懷抱裏一天天長大,享受着親人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在老師慈祥的目光裏一天天成長,感受着老師們親切和藹的教誨。在愛的海洋裏,同學們不要辜負祖國母親的培育,要無愧於我們偉大的時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建設祖國的棟樑。

“六一”那天夜晚的星空會十分美麗,天上閃爍着一顆顆亮晶晶的星星,好像也在為你們慶賀,從那閃爍的節奏中,我們會聽到它大聲地祝願:“六一”節快樂,親愛的同學們!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22

父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無論什麼時候,都能睡個安穩覺。”

父親是一名有着4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1980年,父親調到臨近的公社當書記,我們姐弟三人還小,母親身體不好。我四五歲的光景,母親有時候早上起不來,不能給我們做早飯吃,我便要當信使,去離家裏五公里遠的公社所在地接父親回來。每次走到公社,父親都已經起牀了,不是拿着掃帚忙着打掃公社院子的衞生,便是在伏案寫着什麼。接回父親,我們便能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飯菜。母親身體沒有好轉的時候,父親還會在深夜趕回來,照顧我們一家人。在我們姐弟三人上了國中後,對於做飯和簡單的農活,都能獨立的完成。父親的工作也做了調整,調到鎮上派出所工作了。

自從父親在派出所工作後,他更為忙碌了。父親有時候十天半月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家,看着父親身上的衣服充滿了汗味,腳上的膠鞋沾滿了泥土。我們一邊幫父親洗着衣服,一邊聽他講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有時候是一則夜間抓捕行動的故事,為了不打草驚蛇,他和同事們不打手電筒,黑夜摸索着走在山路上;有時候是為了調查案子,在偏遠的山裏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

對於父親忘我的工作,記得最深的是1992年的暑假,在一個黃昏,我們父子二人揹着苞谷走在回家的路上時,突然,父親像是發現了什麼,他將背上的背篼放在地上,尋着小路上、草叢中稀稀落落的穀粒,開始尋找着蛛絲馬跡。我跟着父親一起,尋過一段路後,父親閃發出敏鋭的眼神,瞪亮了眼睛,對我説:這些穀粒與一件爬貨車盜竊糧食的案件有關係!當天夜裏,父親不顧辛勞,到鄰村開始走訪。憑着平日裏的仔細觀察和對鄉鄰的瞭解,通過大量調查取證,在第3天,一件涉及2500斤公糧被盜的案件宣告破案。

如果説父親的勤勞在無聲中教會了我打理生計的本領,那些不徇私情的處世態度便給了我一面鏡子。上世紀80年代,看着鎮上工作的很多境況差不多的叔叔伯伯,將家裏的人弄進了單位當起了臨時工。我就很納悶:父親是公社書記,給母親找一個工作做,應該是很簡單的事,怎麼就不見父親有動靜呢?父親在農忙時節,時常回家來幫助家裏忙生產。看着父親春耕秋收時磨破的手掌,看到父親肩上被扁擔壓出的瘀血,我忍不住問過父親這事。父親説:“你母親沒有文化,在家務農是最適合的!小孩子不懂,就不要多問。”

我家裏最為困難的時候,是姐弟3人上高中後。當時正值經商大潮在大江南北湧動之時,我家卻因為讀書而開始負債。每當我們提及外出打工或者是開店做生意的事,父母親都會説一句話:“你們讀書沒錢,是我們當大人的事;但你們成績不好,那是你們對自己不負責任!”

1993年夏天,我無意中瞭解到,父親工作的鎮上,鎮政府正在修建門面出售給個人,還有一套住房可以買到。我開始埋怨父親,為什麼不買一間門面,讓母親去開個小店,我們也可以搬到鎮上去住。但父親的話語依然生硬:“不佔政府的便宜,不拿公家的東西。這是作為黨員,最起碼的應該做到的事!”

我工作第一天,父親告訴我,其實他也有“發財”的機會的。那是在1994年的一個春天的清晨,一輛載着六輛皇冠轎車的汽車路過父親工作的小鎮。父親的職業敏感告訴他,這輛外地牌照的汽車一定有問題,他叫上同事,將汽車攔下,以例行檢查的名義扣押了車輛,車裏的人下車後,在父親的辦公室,汽車司機遞給父親裝滿了錢的大信封。父親拒絕了司機的信封,將一件涉及重大的案件破獲,引起了當地的轟動。父親談到這件事時,並沒有露出喜悦的神情,而是神色凝重地對我説:“一定要管住自己!”

我們家的家風就在父親“一輩子都能睡個安穩覺”這樣的話裏,在父親一生的勤廉中。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國旗下講話 篇23

十五歲的季節,我們一路走來,一路歌唱。

——題記

國中生活是完美的,無論是哭,還是笑,都是我們青春的痕跡;國中生活是多彩的,無論是得到表揚,還是得到訓斥,帶給我們的都是成長;國中生活是歡樂的,無論是戲耍,還是爭論,都充滿着友誼……

情景之一七年級:

剛進三中的校門,一切都是那麼陌生。陌生的學校,陌生的班級,陌生的教師,陌生的同學……可是,同學們的熱情打破了陌生。很快,我們四十多個人組成了歡樂的七(4)班。我們每一天充滿了歡笑,充滿了歡樂。七年級的歡樂好像很簡單,好像只要一羣人在一齊,就有足夠的歡樂能量來釋放。

情景之二八年級:

轉眼間,我們就到了八年級。我們開始學習物理,我們的班主任也從劉教師換成了李教師。據説李教師轉正了。但劉教師依舊是我們的語文教師,陪伴着我們。八年級了,男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現突出。還有人自封為“熊孩子”。我們班上有人打架了,反正我們班少不了事。我們在一系列的變化中,帶着迷惘摸索前行。不明白從什麼時候起朋友間開始產生了裂痕;不明白什麼時候起,在背後偷偷摸摸叫着給教師起的外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在私底下流傳着關於某些人的壞話。我們開始肆意的張揚,帶着青春特有的張揚。我記得,教師訓斥我們一句,我們便要頂回十句;我們記着你們生氣的眼神,憤怒中帶着莫名的哀傷。青春的我們就這樣悄然長大。

情景之三九年級:

也許是僅剩一年便要分別,九年級時的我們像七年級一樣坦然相交。我們越長越大,可是壞習慣總是改不了,時不時吵吵鬧鬧的課堂,動不動你追我打的課間。為此,教師不明白罵了我們多少次。九年級下學期,彷彿明白要提早分離,我們格外傷感。上英語課放着“離別”的英文詩歌,課堂上很安靜,沒有了往日的吵鬧。好時光彷彿在這時戛然而止,回憶翻江倒海,以往的一切都因快要分別而帶上了温暖的符號。突然,我們覺得語文那繁重的預習,每週一篇作文也不是那麼無趣,數學教師出手便能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標準的圓真的很厲害,英語課文被一遍又一遍的帶讀也不是那麼煩瑣……其實我們曾擁有的一切,都很完美。

十五歲,用內心最響亮的聲音來歌唱我們一路走過的歲月,十五歲,用我們最真實的感情對待我們的同學,永遠的(4)班!永遠的歡樂的(4)班!

一路走來,歲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