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改驗收會議上的講話:只要方向對,不怕路遙遠

——我們怎樣做課改

在課改驗收會議上的講話:只要方向對,不怕路遙遠

xx中學 黃華斌

今天的xx中學,最大的事是提高質量,最艱難的事也是提高質量。在深入課堂聽課後的第一次全體教師會上,我説:離開中學一年半,課堂教學還是老面孔?不是亂七八糟,就是死氣沉沉;不是滿堂灌、滿堂問,就是滿堂讀、滿堂練。此後的每一次全體教師會、教學工作會、領導班子會,教研備課組長會,我反覆提出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一種什麼樣的辦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11月,我們正式啟動了新課堂改革,堅定不移地推進自主學習的模式。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學校發展首先是教師發展,學校成功首先是教師成功。因此,不改變教師的精神狀態和專業面貌,不通過教師自覺推動課堂變臉,不通過課堂變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不可能實現學校的質量提升。

一、 思考:為什麼老師不願意改

教師不願意改革課堂,除了沿襲多年的傳統教學經驗的影響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在一個不願意去研究的老師心裏——“沒有什麼比講課的方式更簡單”。講授式教學,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多年的教學經歷讓教師對於教材而言是輕車熟路,按部就班,年年如此。習慣常規的人總是不願意走新路。而新課堂,關注的是學生的學,而學生、學情是不斷變化的。這意味着關注就要研究學生,就要思考學情。編制的是學案而不是教案,這意味着就要設計自學過程,導學問題,要思考問題是否有“導學性”,有“質疑價值”等。教師的時間課堂上表現少了,但課前課後的時間多了。這些變化都是對教師新的考驗。

二、學習:重要的是自覺變觀念

校長變不如教師變,校長強迫“洗腦”不如教師自覺“轉變”。事實證明,沒有教師共鳴的改革,都難以見效。為了促進教師思想觀念的變化並能最大範圍地引起改革“共鳴”,一個月裏,我們先後四次派出語文、數學、英語、思品教師到荊州市北門中學、隨州市厲山三中現場考察觀摩“高效課堂”,培訓教師70多人次。13位教師的北門之行,老師們被這種“顛覆性”的課堂震撼了,一場北門中學課改觀摩反思會引起了共鳴和爭議。30位教師的厲山之旅,我們看到精細管理、有效德育的成功經驗。學校負債累累,但我們花費二萬多元能換來老師們教育思想的改革,值得!返校後,在老師們嘗試兩個星期後,我們隆重舉行“赴厲山三會考察反思報告會暨有效教學論壇”。通過15位教師代表的演講的聲音刺激、感染和影響全校教師。

三、研修: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

許多優秀教師的成長經歷和品牌學校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決定着教師的專業成長速度。作為一所鄉鎮國中,教師對學習反思普遍存在牴觸情緒,視其為形式主義。然而,我們則“高調部署,強勢推進,溝通督辦,不厭其煩”。

1、反思習慣成自然。“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不斷增強。確實,讀書要寫心得,考察要寫報告,教學要寫反思,聽課要寫觀察。兩個月來,教師撰寫考察報告60多篇,課堂觀察12篇,專題研究課教學反思70多篇。寫論文、反思、報告,老師們習慣於“網上下載”。我們加強審查力度,第一階段的課內比教學活動中,我們將老師們上交的説課稿、反思稿中的70%的“網絡版”進行了刪除,並告知教師。為了推進學習和反思,學校在校報“教研專版”基礎上,又新辦“課改與教研”專題簡報,每週1—2期,刊發前沿理念、原創反思、研究案例、課堂觀察和課改信息等文章。研究課中的好課例,我們都讓老師們進行總結記錄,反思提升,專題刊發。學校網站近期刊發教師的教育隨筆的論文反思近百篇,成為校園網站中的亮麗風景。

2、集體會診推課改。自啟動課改以來,我們建立有效教學“三課一會”制度,即每週安排語、數、英研究課共3節,每週日晚為集體備課會時間,打破學科界限,全員參與觀摩和研究。12月份共推出7節語文、7節數學、2節英語研究課,召開3次集體備課會,觀摩教師230人次。上課、説課、評課、學習環環相扣。上一組研究課中診斷髮現的問題,要在下一組研究課中不再出現。研究的氛圍越來越濃,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少,課型越來越成熟,課堂越來越精彩。我在備課會上感慨説,現在發現參與這樣的集體備課越來越能感受到一種課改研究的趣味了。每一次的研究課,還吸引了一些非課改學科教師的觀摩。

四、管理:落實就是硬道理

推進改革,重在“管理”。沒有強有力的行政管理作支持和保障機制,課改必“空”。因此,我們從四個方面強化課改的管理,堅持一個原則——落實就是硬道理。

1、認識提升,視課改為“課題”。我們積極創造條件,成功將“提高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模式研究”申報為荊州市教育科學十二科研課題。制定了課改啟動、試點、推進、總結的詳細規劃和實施方案。

2、領導先行,示範就是推動力。課改是需要氛圍的。輿論就是力量。我親自示範為課改啟幕,吹響改革的號角;為全校教師上第一節示範課,作第一個培訓輔導,寫第一例評課報告;我帶領班子全員、全程、全科參與每一節研究課的備課、觀摩和評課。學校就是要用領導班子的奮鬥與執著精神喚起教師參與課改、專業成長的衝動。懷疑的聲音越來越少,參與的教師越來越多,課堂的變化越來越大。令我們感歎的是,課改,最大受益者是學困生。課改的教室裏,我們時時能聽到師生生命拔節的聲音,他們的展示與質疑讓我們驚歎。

3、兩風整頓,全員參與培學風。膽略比素質重要,堅持比方法更要,執行比口號更重要,推進課改的關鍵是培育良好的“學風”。

一是落實“安靜班級”。一個月的“淨化校風、培育學風”主題教育,從“頭”始,查不雅髮型,倡“手語操”,禁“手機”,又發限“吃”令,降“噪”令,還讀書一個寧靜的空間。教室內外再無喧譁吵鬧、川流不息現象,除了書聲朗朗,笑聲朗朗,歌聲朗朗,便是安安靜靜。我們請全校教師和家長一起驗收手語操、跑操,抓的是氛圍和精神面貌。

二是落實“提前候課”,倡導“按時就是一種遲到”,所有教師提前10分鐘進班候課。

三是落實“選課坐堂”,班主任每天在教室坐堂一節,任課教師每週到本班教室坐堂兩節。今天,班主任在教室備課批改輔導蔚然成風。

四是落實“學法培訓”。班主任在小組建設與合作學習上培訓效果明顯。我們還採取八年級學生對口到七年級課堂看課的方式轉變八年級學生的“課堂觀”,培養他們自主學習、主動展示、積極質疑的好習慣。

五是落實“每週基礎測評”和“每週假期作業”。怎樣確保活躍的課堂中學生知識的落實,我們推行的是“每週基礎測評”,彌補課堂不足,力求基礎達標。我們倡導“假期家庭就是課堂”,五大學科每週必有家庭專業,家長簽字,教師批閲,讓學習佔據學生的更多的時間。

通過上述舉措,參與課改的七年級、九(1)班的課堂上你爭我搶、歡呼雀躍的氛圍正在形成。

五、深化:更開放、更規範、更有活力的課堂和管理

良好的開局堅定了我們課改的信心。後一階段,我們的主要思路和目標是:更開放、更規範、更有活力的課堂和管理。

1、專家引領。請名師到校現場再會診。我們已聯繫荊州市北門中學講學團於明春開學到校現場診斷我們的新課堂並再進行現場示範。

2、課堂驗收。我們將以“大眾評審”的方式隨機抽取11名教師擔任評委,驗收每一位課改教師的預習、展示、反饋、綜合課的“達標課”,以學生參與率、目標達成度和學習規範性為評價硬指標。凡驗收不合格的教師,要反覆執教研究課、試教課直到驗收達標。

3、開放課堂。事實證明,現在課改班級的學生面對幾十人的“看課”已習以為常處變不驚了。“教師坐堂”制度的實施也讓教師聽課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推門聽課”了。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開放的力度,每週設置一天“課堂開放日”,由班主任約請家長到校看課2節。既要影響家長,也能幫助我們不斷建設更規範、更嚴謹、更活躍、更有效的新課堂。

4、學案競賽。今年寒假,我們將啟動全員參與“課堂自主導學案”的編寫競賽活動。將組織全校語、數、英教師共同針對七年級、八年級的下冊教材編寫“課堂自主導學案”,統一體例,優化組合。將學案變成真正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學校開支專項經費對選用的優秀學案進行獎勵。

5、集中曬課。課堂驗收環節結束後,每週拿出一個學科的一節課在全校進行展示。

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師生關係就是教學質量,學生參與才是課堂效益”。我們的思考和倡議也越來越讓很多老師產生共鳴,並化之為行動。我們在思考,有沒有一種新的教育質量增長方式,既能滿足人們對學科高分數的追求,又能將素質教育融入其中?我想,以新課堂為着力點,以會考為落腳點,是必需的。事實再一次證明,誰該為低效課堂埋單,只能是我們教師自己!誰為薄弱學校摘帽,也只能是我們教師自己!

只要方向對,不怕路遙遠。我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觀念引導行動。始於一次改變,或者,希望就在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