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重陽節詩詞(精選6篇)

99重陽節詩詞 篇1

原州九日明代:趙時春

99重陽節詩詞(精選6篇)

秋聲咽塞笳,邊氣肅霜華。

九日登高處,羣山入望賒。

蒼蒹仍碧水,綠酒對黃花。

鴻鵠歸何處,長天空落霞。

①這首詩選自《宣統固原州志》。原州,北魏至唐代州名。治今固原市原州區城關。北魏正光五年(520xx年)始置,因治高平城,蓋取“高平”之意名原州。轄今固原地區大部、同心縣南部及甘肅平涼、鎮原北部。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陽節。

②咽:阻塞,聲音因阻塞而低沉。塞笳:塞外的胡笳。

③霜華: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讀為霜的光氣。

④入望:進入視野。賒(shē):長,遠。

⑤蒼蒹:深青色沒有長穗的蘆葦。

⑥鴻鵠:古人對天鵝的稱呼。

99重陽節詩詞 篇2

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唐代:杜甫

今日潘懷縣,同時陸浚儀。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淨,公堂宿霧披。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

此詩當作於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宋朝黃鶴《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此當是天寶十四載作。《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有云:“王劉美竹潤。”王與楊同韻,當有一誤。時公在奉先,蓋楊設席而會崔也。《長安志》:奉先縣西南至京兆府二百四十里。《唐書》:白水縣,屬左馮翊同州。《漢書·循吏傳》:議曹王生謂龔遂曰:“明府且止,願有所白。”明府本謂太守,唐直屬縣令矣。此詩以潘陸稱楊崔也。桑酒菊枝,九日之事。霜淨霧披,九日之景。晚酣留飲,而醉舞差池,其愛客之情至矣。本是楊主崔賓,故潘比楊,陸比崔,坐屬楊,來屬崔。霜露一聯,雖去即景,亦見二君之外肅清而中洞達。

99重陽節詩詞 篇3

掃花遊·九日懷歸宋代:周密

江蘺怨碧,早過了霜花,錦空洲渚。孤蛩自語。正長安亂葉,萬家砧杵。塵染秋衣,誰念西風倦旅。恨無據。悵望極歸舟,天際煙樹。

心事曾細數。怕水葉沈紅,夢雲離去。情絲恨縷。倩回紋為織,那時愁句。雁字無多,寫得相思幾許。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

頭三句“江蘺怨碧,早過了霜花,錦空洲渚”,描寫重陽時節的典型景物江蘺,一種香草,出自屈原《離騷》:“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李商隱《九日》詩用過這個典故:“空教楚客詠江蘺”,這裏也用為九月九日景物,開江蘺因幽怨而呈現碧色,早過了經霜開花時候,水邊已沒有一片花如錦的江蘺了。下面接“孤蛩暗語”句,轉而寫聽到的聲音蟋蟀正在孤單地暗自鳴叫。姜夔《齊天樂》詠蟋蟀:“悽悽更聞私語”這裏是指九月蟋蟀初鳴。下面兩句:“正長安亂葉,萬家砧杵”。長安這裏指杭州,南宋的都城。長安亂葉句本賈島送別詩“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和周美成《齊天樂》“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形容落葉隨風飛舞,飄落滿地。“萬家砧杵”本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户扌壽衣聲”,家家用砧杵為將要遠服兵役的人制征衣。姜夔《齊天樂》也描寫蟋蟀叫聲“相和砧杵”。

這兩句點明瞭作者當時的時間、地點和氛圍。

99重陽節詩詞 篇4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清代:納蘭性德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粧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檐雨,譜出迴腸。

譯文

夜已闌,月滿西樓,深院鎖着寂寞的梧桐,秋蟲低吟一曲惆悵。你凝視搖紅的燭影,不覺睡去,白日所思夜入夢來:“丁巳重陽三日,夢亡婦淡粧素服,執手哽咽……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思念在夢中哽咽着,片片碎了,飛落似春盡溪畔散落的桃花,而愛卻如大漠孤墳上的青草,至死都堅持着葱蘢之色!你歎,“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你憶,“鏽榻閒時,並吹紅雨;雕欄曲處,同倚斜陽”。你悲,“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風輕雲淡,月華如水,今夕何夕?縱有紅巾翠袖,誰又能拭你腮邊之。

夢醒了,伊人軟語彷彿仍在耳邊徘徊,伊人淚眼彷彿仍在眼前婆娑,然而伊人何在?詞人竟沉溺於夢境不能自拔,披衣而起,在茫茫“碧落”中“尋尋覓覓”。又有誰能見證這一夜的輾轉,一夜的奔波,一夜的背情呢?或許只有早落在頭髮上的秋霜吧。真是秋霜?還是“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誰知道呢。“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死者長已矣”(杜甫《石壕吏》),又怎麼能再續前緣?只有未亡人的回憶、愁緒還在不斷的滋長吧!看着曾經一起流連過的“春花秋葉”,又一次勾起了莫名的傷感。怎麼能夠承受如此痛苦的煎熬?還是把你忘卻吧!抹去了你留在我生活中的印痕。然而鄰院幽幽的笛聲,又一次把你帶回我的身旁。“真無奈”!

99重陽節詩詞 篇5

重陽席上賦白菊唐代: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賞析

白居易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詩寫得新穎而別緻,詞約而意豐。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題為“賦白菊”,詩開頭卻先道滿園的菊花都是金黃色。“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這是用陪襯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叢”更為突出,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那一點紅色也就更加顯目了。“滿”“鬱”與“孤”兩相對照,白菊更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動的比喻,描繪了白菊皎潔的色彩。

更妙的是後兩句:“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詩人由花聯想到人,聯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貼切,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由於詩人隨時留心觀察生活,故能迅速從現實生活中來選取材料,作出具體而生動的比喻。這一比喻緊扣題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結句“白頭翁人少年場”,頗有情趣。白菊雖是“孤叢”,好似“白頭翁”,但是卻與眾“少年”在一起,並不覺孤寂、蒼老,仍然充滿青春活力。

99重陽節詩詞 篇6

九日龍山飲唐代: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譯文

九日在龍山宴飲,黃色的菊花盛開似在嘲弄我這個逐臣。

醉眼看看秋風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註釋

1.龍山:在當塗縣南十里,蜿蜒如龍,蟠溪而卧,故名。見《太平府志》。

2.黃花:謂菊花。菊花有多種顏色,古人以黃菊為正色,故常以黃花代稱。

3.逐臣:被貶斥、被驅逐的臣子,詩人自稱。[2] 4. 風落帽:用晉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詳見《九日登山》詩注。東晉大司馬桓温曾在重陽節登龍山,其部下參軍孟嘉被風吹落帽,孟嘉仍渾然不覺,桓温命人作文嘲之,孟嘉作答,揮筆而就,一時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