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説冬至大如年

自古以來,冬至就一直是冬季的重要節氣,古人還曾經將它作為新年歲首,當作重要的節日來慶祝,有所謂“冬至大如年”之説。那麼“冬至大如年”這一説的由來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為什麼説冬至大如年

為什麼説“冬至大如年”

我們先從它的起源開始説起。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的一個,關於冬至最早的記錄是在商末周初,周公用土圭法測影“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也就是説從這一天起陰氣盛極而衰,而陽氣漸長,此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開始了下一年的循環,是一個大吉的日子。其後,這一節日沿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

商周時期通行周曆,其中以現在的十一月為正月,還明確規定了冬至的前一天為歲終之日,也是現在的除夕,冬至當日就是春節過年的日子。《周禮春官·神仕》上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其目的就是祈求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在這一段時期,冬至就過過年。

到了漢朝,武帝開始實行夏曆,即以正月為歲首(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農曆),正式把過年和冬至分別開來,獨立慶祝。《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也就是冬至的時候,君不聽政,文武百官也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民間也要休市,親朋好友互贈美食美酒,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而且漢代冬至有五天假期,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春節假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書》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唐宋時期,冬至與歲首並重。唐朝時期,冬至放假七天(和現在春節一模一樣)。宋朝《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這一慶祝儀式與過年無異。

一直到清朝,《清嘉錄》明確説明“冬至大如年”。

不過,這應該是最後對冬至這麼重視的時期吧!現在來説,人們已經完全對於冬至無感了,慶祝活動那是更不用説了,基本沒有。現在最重視冬至的應該是做養生類的產品或者媒體了吧,因為只有他們才會在冬至的時候大肆宣揚一下,要注意飲食和養生。

其實,在古人看來,冬至的重要性又何止這些。

在古代,冬至還可以用於預測未來的天氣,有“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説法。這是直接預測過年的天氣的:如果冬至是陰天,那麼過年就是晴天;相反,如果冬至晴的話,過年的時候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不相信的夥伴可以以今年的冬至天氣和明年過年的天氣印證一下。

説“冬至大如年”的原因

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古代陰陽五行學説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中,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故稱“冬至一陽生”。

因為冬至是“數九”的開始

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説的“數九”寒天了。也就是説,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這個,就是“年”所不具備的了。數九寒天,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因為冬至是元始天尊誕辰

相傳,冬至是元始天尊的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類似於民間傳説的盤古,是傳説中的創世之祖。

冬至一度被定為新年歲首

我國古人還曾把冬至定為一年的開始。我國周代時,冬至被定為新年元旦,是個非常重要和熱鬧的節日,從這個層面上來説,冬至已經是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