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的來源和習俗大綱

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也就是聖誕節。本文是為大家整理的聖誕節的來源和習俗,希望大家的聖誕節過得充實而愉快!

聖誕節的來源和習俗大綱

聖誕節(christmas day)這個名稱是“基督愷撒”的縮寫。中國除大陸地區外基本翻譯為“耶誕節”,是比較準確的翻譯。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聖誕節”聖誕節的慶祝與基督教同時

西班牙聖誕節美景(4張)產生,被推測始於西元1世紀。很長時間以來聖誕節的日期都是沒有確定的,因為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除了《新約》以外,沒有任何記載提到過耶穌;《新約》不知道日期,當然就沒有人知道確切日期了。

在西元后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西元3世紀以前的作家們想把聖誕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紀中期,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以後,西元354年羅馬主教指定儒略曆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現在的聖誕節日期跟西元紀年的創制是密不可分的。 西元紀年創制於西元5世紀,後來聖誕節這一天就按格里高利曆法,即西元紀年的“公曆”來確定了,而日曆按着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后(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後來,雖然普遍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

我國聖誕氣氛(7張)s 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

西方教會,包括羅馬天主教、英國聖公會和新教,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曆的12月25日。東正教會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曆1月7日(實際上是叫“主顯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里高利曆改革和接受修正後的儒略曆有關,因此把聖誕節在19xx年到2099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區,但聖誕節日期上遵循西歐習慣為12月25日,但復活節則遵從習慣。而最古老的基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確定的是公曆1月6日,同時亞美尼亞教會更關注主顯節,而不是聖誕節。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是把聖誕節當作一個世俗的文化節日看待。

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昇天後百餘年內才有。據説: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

世界各地的聖誕氣息(18張)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xx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這個詞的含義是指“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即為“基督的一次聚餐”。這個儀式源自《新約》的“最後的晚餐”。而“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這個詞是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拼湊,因為christ來自希臘語χριστ??,意思本來只是指猶太人的“受膏者”,引申為救世主;而mass來自拉丁語missa,本意為散會(dismissal),引申為基督教會感恩聚會。所以有時又縮寫為“xmas”。這可能 聖誕節的佈景

是因為 x 類似於希臘字母 χ(chi);χ 是“基督”的希臘語 χριστ??ì(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

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聖誕節的宗教色彩。荷蘭語名稱類似英語,稱作kerstroeten。聖誕節西班牙語稱為navidad(或pascuas),葡萄牙語稱為festas,波蘭語稱為narodzenie,法語稱為noel,意大利語稱為natale,加泰羅尼亞語稱為nadal,意思是“誕生”,更清晰地反映聖誕節的意思。與此相對,德語稱為weihnachten,意思為“神聖的夜晚”。

編輯本段節日起源

太陽神誕辰

12月25日是西元274年羅馬皇帝奧勒良指定的慶祝羅馬帝國官方慶祝敍利亞太陽神蘇里耶和伊朗太陽神米特拉的節日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意為“不可征服的太陽”生日),這一節日一直持續到 聖誕樹

基督教被定為國教之後被禁止。敍利亞太陽神崇拜最早是古羅馬國王安東尼努斯(marcus antoninus)引入古羅馬帝國還取代了主神朱庇特,並在奧勒良國王時期成為國家節日。這一天是為了慶祝太陽的重生或迴歸,因為那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期,用中國的概念表示就是指羅馬曆法的冬至節。

那一天以後,白天會逐漸變長,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同時慶祝太陽迴歸的那一天在世界範圍內不同文化都是作為重要節日慶祝的。而存在太陽神的文化,這一天都成為了太陽被擬人化後誕生的日子。早期基督教會為了利用這一天假日,也試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就把耶穌生日指定在了這一天。所以除去強加的宗教意義,聖誕日其實就是西方的“冬至”日。

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一天就是原始人類用作慶祝豐收並殺死牲畜和發酵酒類的日子。北歐土著薩米人在這一天祭祀他們的太陽神北威(beiwe)。蘇美爾、巴比倫等古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這一天慶祝太陽神馬爾杜克打敗黑暗。印度教則在這一天祭祀太陽神蘇利耶(surya)。而伊朗民族和祅教徒在這一天慶祝太陽神米特拉戰勝黑暗的節日“耶爾達節(yalda)”,也是伊朗歷第十月的第一天,標識冬季的開始。古代斯拉夫民族認為老太陽神霍爾斯(hors)在一年中黑夜最長的12月22日被黑暗之神打敗後死亡,於是斯拉夫人為此跳了霍洛舞(horo/khoro

哈爾濱百年老街 流光溢彩迎聖誕(12張)vod),一天後,即23日太陽神霍爾斯死而復生,成為新太陽神古例大(koleda)。在愛琴文明裏,這一天被稱作例納節(lenaia),也是希臘提洛歷的第一天,是紀念酒神狄奧尼索斯被女祭司美娜德撕碎並吃掉又轉生成嬰兒。而這個節日影響到了古羅馬共和國併成為了紀念酒神的布魯馬利亞節(brumalia,拉丁文意為最短日)。同時,古羅馬也在12月17日至23日的一週裏以紀念羅馬神話的農業神薩圖爾努斯(saturnus)的名義進行聚餐。因此這些關於太陽的印歐神話被近現代耶經學者們認為才是耶穌信仰的起源。不僅僅是紀念農業神的聚餐和太陽神的生日,也在於早期基督教耶穌形象借鑑自米特拉神像以及同樣出身於處女,以及取材於其他神話死而復生的故事。不僅牛頓認為聖誕節就是按冬至日確定的,而且16世紀的法國修辭學教授杜樸斯(charles dupuis)和哲學家伏爾尼(constantin-françois volney)則指出 聖誕節

耶穌的一生都是按太陽通過黃道的軌跡塑造的,這一點與敍利亞、埃及和波斯的太陽神一致,都是在冬至日出生,隨着處女座上升,再隨着牡羊座出現直到春分日復活,瑪利亞就是附會處女座,耶穌有羊的比喻實則是暗示太陽經過牡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