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遊記:“五一”走華東

編者按:《“五一”走華東》一文由作者胡定國創作,講述了他五一到華東出遊的事情,感受了一絲歷史文化的氣息。接下來我們一起緊跟作者的步伐,走走這美麗的華東吧!

五一勞動節遊記:“五一”走華東

五一的假期與春天一樣短暫。幸好今年五一三天假期,湖北理工學院的幾名老師規劃的出遊攻略很合理、緊湊,讓我們體驗了一把全景旅遊的味道。全程繞五省一千八百公里,觀賞了菏澤的牡丹,飽覽了微山湖深處的湖光山色,順路在安徽肥西又遊玩了三河古鎮與桐城的六尺巷,使我們感受了古戰場的雲煙和一代名臣的胸懷。可以説今年的五一假期,着實體會了一次痛痛快快,腥腥甜甜的全景旅遊。至今心頭仍留有菏澤牡丹的色彩,微山湖的港灣,三河大捷太平軍大戰風雲的激盪,六尺巷中‘’讓他三尺又何妨”的胸懷。

五月已不再是初春的氣温,而已是春光浩蕩,萬物甦醒。菏澤牡丹園的花圃裏,陽光從密匝匝的樹葉傾瀉下來,落在花圃的水塘上,泛起粼粼的波光。通透的光線,茂密的花朵,晴朗湛藍的天空,把牡丹花的色彩呈現得分外繁華。它朵大色豔,奇麗無比,花朵重瓣、姿豐典雅、花香襲人。它們為觀看者存在,它們期待着仰望的人羣。園中的牡丹,紅、白、黃、紫、墨綠,它們都在噴射出生命中最後的瘋狂,幻化出壯麗無比的交響樂章。

各種顏色的牡丹花,使我們眼花繚亂。個人的感觀真是不夠用,伴隨觀花的人潮,我們身不由己,也被裹卷一路向前。有的花瓣潔白綻放,蜜蜂飛舞,雍容華貴、美豔絕倫。此時,理工學院的幾名老師就會被美景召喚着,雖然陽光強烈,但她們依然起勁的擺景照相。遊人也紛紛借景構圖,一路歡暢。據説,菏澤牡丹發展至今,已有八百個品種,數千畝牡丹田。每年穀雨前後,曹州牡丹連阡接陌、豔若 蒸霞,蔚為壯觀,堪稱中華之最。而菏澤扗丹的獨特之處則是挺拔有到,葉繁茂多姿,花雍容華貴,被譽為觀賞牡丹之上品。我平生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牡丹園,這麼多的牡丹。千百年來,她不但以其天資國色為天下花圃增輝,還在無數藝術佳品中留下了令人難以忘懷的卓越風采。她也是中國曆代詩人吟詠的對象,將它看作為美滿和理想的化身而熱情歌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詞篇。

駕車旅遊真是方便,觀賞完牡丹,我們順路一腳滑向滕州的微山湖。滕州微山湖濕地紅荷旅遊風景區位於微山湖東北部滕州市濱湖境內,東依沂蒙山脈,西臨煙波浩渺的獨山湖,南連蘇北富庶之地,北鄰孔孟聖賢之鄉。其實,在小時候我就知道微山湖。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是伴着電影鐵道游擊隊長大的,電影中的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使我對微山湖的印象已經很深了。當我真的來到微山湖,這湖山勝景、山水輝映、碧水白帆、風光旖旎、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我知道,她飽蘸了天地之精華,在微山湖廣袤的水域,數十平方公里的蘆葦蕩,萬畝野生紅荷,罕見的水上森林,這得天獨厚的水上資源,讓這片水鄉澤國成為人們體驗水鄉風韻,感受濕地風情,盡覽生態勝景 和休閒度假的旅遊聖地,已成為人們爭相遊玩的熱土。

當我們坐電瓶車前往碼頭的路上,喇叭裏播放着《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鐵道游擊隊之歌時,伴隨着音樂和歌聲,坐在車上的理工學院的幾名老師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也一起輕聲哼唱,並帶動其他遊客一起跟唱。隨着曲調的激昂,大家放聲歌唱,引得路兩邊的遊人投來羨慕的眼光。

坐上游船,順水而下,一覽微山湖兩岸風光,當遊船進入深水航道,即進入蘆葦迂迴、紅荷青翠的清幽明淨的湖面。湖面開闊、微湖碧水、清風梳柳、葦浪翻波。紅荷雖未開花,但也小荷已露尖尖角。野鴨遊弋、隨處可見,天邊白雲繚繞,湖面扁舟漁火。遠處一個個小島,一層層水上森林,如裙如帶,似帳似屏,將湖面與蘆葦、森林分為幾道風景線。還有那飄搖在湖面的扁舟和野鴨讓你一下子聚焦在如此獨特的景點上。一隻只野鴨時而鑽進水裏,時而鑽出水面,真是好看。更有趣的是,導遊小姐講述着微山湖獨特的魚種“四眼鯉魚”的民俗,讓人更能感受到微山湖風俗情緣。

中途,我們踏上“好漢島”上的小李莊,沿着人工搭建的木質棧道向前。這個小島,樹木葱蘢,被大片蘆葦覆蓋,景緻不錯。島上有不少抗戰遺蹟,如鐵道游擊隊隊部,芳林嫂茶館,游擊隊員休息室,劉洪大隊長塑像等。雖有山寨嫌疑,但也不失為遊客提供了微山湖抗戰的主題。讓我們能夠感受到當年不願做亡國奴的抗日誌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微山湖的水域環境奮勇殺敵的英勇事蹟。正是有了這寬闊浩渺的湖和湖中的島、蘆葦、森林等。游擊隊才能建立那條通往延安的祕密交通線,成功地護送了肖華、羅榮桓、葉飛等1000多名黨政幹部往返延安,從未出現一次差錯,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勛。

由於滕州距離黃石800公里,由此我們回程選擇了投宿距離滕州380公里的淮南。離我們要去的肥西縣三河古鎮較近。三河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江南四大古鎮之一。它以水鄉古鎮為特色,青石板上的古街巷,飛檐翹角的古民居,頗具規模的晚清建築羣,保留着歷史街區原汁原味的肌理。

當我們徜徉在古鎮的青石板街上,成為我懷舊思古最為易於動情的時刻。古茶樓、古橋、古城牆、古廟、古圩、古河、古炮台、古戰場等八古景觀。都一一被我攬入懷中。而太平軍指揮部舊址英王府、一人巷、萬年台、李府記糧倉、三縣橋、望月橋、鵲渚廊橋等歷史遺蹟都將是我懷舊的底片,便成為我寫這篇遊記的題中之憶。雖然這些古蹟距離我們的生活那麼遙遠、那麼陌生,但在我心裏卻流淌着古鎮往事的情景。尤其那哺育過古鎮人生命的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在此匯合形成一處寬寬的河灣。許多遊客坐着遊船,順着古鎮縱橫交錯的河網觀賞古鎮風貌,一些遊客卻站在鵲渚廊橋的廊檐下對河灣裏的遊船拍照。如果遊客只是沿着古街巷走走,而未坐船觀賞,那就一定缺乏一點味道。平心而論,古鎮雖有特色,但古街巷裏的商業化太濃了,處處都是門店、餐飲店,有時使遊客避之不及。

其實,對我來説,在三河古鎮最值得參觀的地方就是“三河大捷”風雲館了。那裏詳細記載了公元1858年11月太平天國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率軍包圍進攻三河的湘軍,在這裏全殲了湘軍悍將李續賓所部6000餘人,史稱“三河大捷”。風雲館即為戰時三河太平軍駐守遺址,風雲館裏再現了那段風雲激盪的戰史。

“三河大捷”雖然使太平天國和“天京”城暫時脱離了險境。但由於太平天國領導層內部的爭鬥、傾軋、分裂,最終導致失敗。嗚呼哀哉!這也説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堡壘是從內部攻破。這是歷史的教訓,值得我們記取。

待我們逛完古鎮,距離午餐還有一段時間,於是,我們沿着合界高速向家的方向行駛。開着開着就來到了桐城,路邊的廣告牌顯示“六尺巷”景點。大家眼前一亮,這麼耳熟能詳的地方為什麼不去一睹為快?

吃完午飯,大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六尺巷並不顯眼,藏匿在城中一條普通街道里。六尺巷正門牆壁的後面有六尺巷由來的簡介,旁邊一塊大石碑上鐫刻着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的家書:“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書信鑿鑿,這是當年這位朝廷命官謙讓的一種胸懷。張英是一位康熙朝的重臣,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其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問題上發生了爭執,誰也不肯相讓。由於牽涉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了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其“擺平”。而張英並未利用自己的身份官位仗勢欺人,壓制吳家,而是勸家人忍讓。於是,家人將宅基後退了三尺。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爭端很快平息了,六尺巷由此而來。

張英雖是朝廷重臣,官拜大學士。而使他名垂青史的,不是他的官位,而恰恰是這封書信,發出和勸阻了兩家爭鬥的家書。由此而想到明朝萬曆年間洪應明寫的一本語錄體著作《菜根譚》。這本書作者以其豐富的人生閲歷、生活體驗,用360則格言、警句,糅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精髓而形成的一套為人處世的法則和方式,值得每個人一讀。書中關於處世,他是這麼説的:“眼前放得寬大,死後恩澤悠久”。他告誡我們,做人要眼光遠大,不可在小處計較,以免使別人抱怨,生前要多做好事,廣施恩澤,死後才會給人留下無窮的思念。‘’路要讓一步,味要減三分”。即走路經過窄處要留出一步寬的路讓別人經過。有利益的事,自己得七分,把其餘三分讓別人得,這才是立身處世、尋求平安和快樂的好方法。在人品方面,他要求:“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慾”。在交友上,他告誡:“德在人先,利居人後”。“義俠交友,純心做人”。這些內化為心的哲理,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品味和學習。

張英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官員,沒有迷惘在自己的權勢裏,仗勢欺壓百姓,無疑是值得肯定的。歷史和後人記住了他的謙讓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