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的韻味與傳承(通用3篇)

中秋佳節的韻味與傳承 篇1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説。

中秋佳節的韻味與傳承(通用3篇)

中秋佳節的韻味與傳承 篇2

今天是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我們全家開車來到鄉下的外公家,一起共渡中秋之夜。

今天白天的天氣不太好,太陽都躲在雲層裏面,我擔心晚上看不到月亮了,不過幸運地是,到了晚上約六點鐘時,月亮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從雲層裏探出頭來,又時不時地鑽進雲層裏,讓人感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了。外婆和外公把桌子搬到了庭院裏面,方便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我和妹妹歡呼起來,大聲叫好。

到了晚上七點時,全家人已歡聚一堂,月亮彷彿也大方起來,她一下撕去了那神祕的面紗,整個大地明亮了起來,皎潔的月光灑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外公給我們講嫦娥奔月、吳剛砍樹的故事,我和妹妹聽得入迷了,外婆給我們端來了早已準備好的月餅,讓我們嘗一下,啊,好甜!阿姨提議,讓我們到門口的小路上去散步,我和妹妹雀躍,嚷嚷着快走、快走。

村邊的小路上,空氣非常清新,月光給每棵小樹都披上了一件朦朧的外衣,我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織布鳥織布的聲音。月光皎潔而又明亮,它照在我們每個人的臉上,而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快樂的笑容,美麗的中秋之夜,讓人難忘啊!

中秋佳節的韻味與傳承 篇3

八月十五晚上九點,我上完英語課,爸爸媽媽説要帶我去曲江遺址公園,我喜出望外高興得都蹦了起來。路上,我東看看西瞅瞅,奇怪的問:“月亮在哪裏呢?”爸爸指着正上方説:“在那兒呢!”我向他指的方向看去,哇!一輪淡*的圓圓的,散發着迷人清輝的明月,在深藍色的夜空中,顯得分外明亮。月亮上好像還有一隻大兔子呢,不知道嫦娥能抱得動麼?

一路上車水馬龍,不一會兒,我們到了公園。公園裏到處都是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燈,有在樹上纏着的星光燈,有在公路兩旁豎立的圓月燈、公園裏有仿古燈、亭子、走廊上有一條一條的霓虹燈……它們把這裏映照成了一個不夜之城。我抬頭望了一眼皎潔的月亮,不管那些燈光有多麼的璀璨也比不過潔白的月光,它灑滿了整個夜空。公園裏到處都是柳樹,月亮嵌在柳枝中間,這“明月柳間照,湖水石上流”真是從滿詩情畫意的景象。草坪上一家又一家的人們一邊吃着美味,一邊賞月,一邊享受着團圓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