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遐想的作文2篇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説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有人説,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説。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説;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户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台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温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温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關於中秋節遐想的作文2篇

昨夜,一陣秋雨,絲絲綿綿……

清晨起來,一襲桂香,沁人心脾。哦,中秋節到了。

小時候,每逢中秋佳節,當圓月升起、月輝鋪滿大地的時候,媽媽就把切好的各色月餅和一盤盤水果擺放在的客廳的小圓桌上。當全家人都圍着小圓桌坐好,她就對着我們講述着那百講不厭,我們也百聽不煩,至今仍記憶猶新的關於月亮的故事: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月亮裏的嫦娥就會出來,坐在門前的那棵桂花樹下。她的身邊是隻白白的玉兔,正在搗藥,那藥是讓人長壽;讓人日子過得美美滿滿,倖幸幸福福;讓夫妻恩恩愛愛;讓閤家團團圓圓。。。。。。

長大後從書本上得知,月亮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嫦娥、桂樹和玉兔,只不過是神話傳説而已。但是,在我的意識裏,仍然覺得它是真的,就象相信自己的夢是真的一樣。

中秋,原來是“秋天的中間”的意思,又稱“仲秋”。“月到中秋分外明”是因為中秋時節,氣候接近農曆秋分,太陽直射月亮朝北的一面,月亮看起來又圓又大,加之秋高氣爽,月亮如水,月夜就格外顯得澄澈明媚。

我國古代詩人留下了很多吟詠中秋明月的詩篇,其中大多數都充滿了對天意人事“圓滿”的追求和對家人、親人的懷念。如白居易《中秋夜夢中獨直對月憶元九》中的詩句:“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里外故人思。”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中的詩句:“萬里無雲鏡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當然,最膾炙人口的還屬人們比較熟悉的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珠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首感物傷懷之作。但蘇軾並沒有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之中,而是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為對久不見面的兄弟意味深長的祝福。寄意高遠,豁達開闊,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