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各地美食

中秋佳節看着就要來了,你知道中秋各地美食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本站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中秋各地美食,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各地美食
中秋各地美食

北京:

老北京的傳統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一種製作方法,説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鬆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福建人用福建盛產的檳榔芋和鴨子一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

檳榔芋是薯蕷科作物,也叫荔浦芋,主產於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已有上千年歷史。目前的廣西荔浦縣、平樂、恭城和福建的閩南地區為主產區。

檳榔芋形似橢圓,該品種外皮粗糙,剖而觀之,內呈檳榔紋,故又名“檳榔芋”。每年驚蟄、春分時節開始種植,霜降時即可收穫,每株有唯一的母芋及大小不等的小芋。檳榔芋是澱粉含量頗高的優質蔬菜,肉質細膩,具有特殊的風味,且營養豐富,含有粗蛋白、澱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等多種成份。具有補氣養腎、健脾胃之功效,既是製作飲食點心、佳餚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補身體的營養佳品,清朝年間列為大清貢品,因而享有“皇室貢品”之稱。

山東:

據相關民俗專家介紹,在整個山東都有當天吃飯改善伙食的習慣,只不過各地有所不同,像濟南,早餐吃米飯,中午吃水餃,而膠東地區是中午蒸餑餑、包子;山東慶雲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穀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户;

山西:

山西潞安人在中秋節會宴請女婿。大同縣月餅稱團圓餅,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山西月餅多以油和麪,餡子有紅棗、核桃、豆類、柿子、果脯、紅糖等種類。月餅形狀以圓為主,也有葫蘆形、桃形或月牙形月餅。

中秋節美食

團圓饃

陝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當地每家做饃,全家共吃一饃,稱“團圓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用大碗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裏烙熟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孃家則送饃上門,以示全家團圓不忘。

餈粑

中秋吃餈粑起源於20xx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通常人們把過中秋看成僅次於春節的農曆節日,素有“小年”之稱。中秋節這一天天還未亮,家裏的婦女就早早地起牀開始忙活了,把清洗乾淨的糯米倒進木甑裏蒸熟。糯米飯蒸好後,由家庭的男主人把木甑抬到院壩裏,將香噴噴的糯米飯倒進石碓窩裏,由兩個人一組開始用粑捶或木杵搗爛它,家裏的小孩們則興高采烈地圍着石碓窩觀看大人們一拉一杵搗糯米,期待着能吃上香甜的餈粑。

山東麥箭

説到山東中秋美食,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麪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據説,中秋節當天,青島人除了要吃好中秋晚宴外,早餐、午餐也作了改善,一般都蒸餑餑、包子,給一家人改善伙食。麥箭就是其中一種。

中秋節習俗

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可見,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中觀潮記載表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