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境與逆境辯論賽正方辯詞

順境就是良好的境遇,逆境與之相對。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順境與逆境辯論賽正方辯詞,歡迎閲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辯論賽欄目!

順境與逆境辯論賽正方辯詞

正方: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

第一種論述

張君:順境就是良好的境遇,逆境與之相對。人的成長指的是人從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以及充分社會化的過程。以身心的健康發展和社會角色趨向成熟兩個指標來顯示,雖然順境逆境,都是人成長過程中必然面對的人生境遇,但比較而言,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

首先從人的身心發展來看,一方面科學的營養供給、健全的公共衞生體系,比起匱乏的物質保障,欠缺的公共衞生服務,更有利於人的生理成長。另一方面,順境更有利於人心智的成長,人心智的成長包括認知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品格的養成。逆境中,學習環境是壓制性的,可以認知事物,但是順境中,提供的是鼓勵性的教育氛圍,更有利於認知的系統發展。逆境中可以認識到人生的艱辛,但也容易產生焦慮和痛苦,甚至產生對他人的疏離感和不信任。而順境當中,我們更可以體會到家庭的温暖,社會的關愛,友情的可貴,從而擁有寬容開放、健康的心態。逆境中,對人品格的培養是有條件的,很容易就超出了基本的心理承壓範圍,造成人格的扭曲。而順境中,對人品格的培養,卻是潛移默化的,通過積極的教育手段,和良好的性情陶冶,鍛造更健全的人格。

其次,從人的社會化進程來看,一方面順境更有利於滿足人生各階段的成長需求,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順境中家庭的關愛讓我們具有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識,而在破碎中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容易自卑多疑。青少年的時候,順境中良好的教育,可以使我們學業有成,謀生有道,而缺乏教育,則一時失去成長依託,迷失生活方向。當我們到了成年乃至老年的時候,順境使人在自我肯定中,獲得終生成長的動力,而逆境的衝擊,容易使人意志消沉,自我否定。另一方面,順境更有利於人社會角色的成熟,因為人的成長,總是以其獨立的擔當恰當的社會角色為標誌的,逆境中的困頓,容易產生挫敗感,使人打斷終生成長的進程,而順境中持續的社會發展,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諧的日常生活,為人的社會角色成熟提供了更良性的空間。

第一種陳詞

正方總結陳詞 =

薛樂:對方剛才最後一句話説,父母親是父母親,但成長還是自己的成長。但是有沒有一個父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成長呢?對方今天其實要告訴大家,天下的父母説,如果你讓你的孩子幸福的話,那麼你錯了,因為你如果不忍心看到你的孩子受苦,那是不讓他成長。如果一個老師不對一個學生,苛刻地要求的話,那麼你錯了,因為如果你不對他苛刻地要求的話,這個孩子就沒有辦法成長。所以今天如果在座的各位,是身處名校,受過良好的教育的話,那麼對不起,您沒有成長。

對方又告訴我們《西遊記》的故事,我們非常的感動,但是《西遊記》到底是有利於孫悟空的成長呢,還是有利於我們在座普普通通的人成長呢?孫悟空壓52019年可以練就不壞金身,可是如果您被壓了52019年,恐怕也很難泰山壓頂不彎腰吧?孫悟空在煉丹爐裏頭,可以練得火眼金睛,可是如果我在煉丹爐裏頭,恐怕就要變成北京烤鴨了。所以其實今天對方辯友告訴我們的有兩點,第一點,他告訴我們説,其實您在逆境當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順境中,也許只付出了三分,逆境中,你也許付出了八分,所以三分努力叫順境,八分努力叫逆境。可是有沒有人在逆境當中,意志消沉,借酒消愁呢?不是有一句話叫“舉杯消愁愁更愁”嘛,我沒有付出努力,是不是因為因此我們就沒有身處逆境了呢?如果我們有人在順境中珍惜我們現有的資源,加倍地努力,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是不是在對方眼中,因為我們有了這些良好的資源,父母的關愛,因而即便我們如何的努力,我們依然身處逆境呢?

第二點,對方辯友其實要告訴我們的是説,如果您在逆境過程中,能夠激勵您的潛能,所以我們當看到一個盲人要過馬路的時候,不應該去幫助他,因為您應該告訴他,黑暗的世界更有利於您激發您的潛能,可是我們如何能忍心呢?如果我們看到處於戰亂和饑荒中的兒童的時候,對方辯友也應該告訴大家,我們不應該對他們施以援手,因為我們何嘗忍心,對他們的幫助讓他們轉逆為順,從而失去了成長的動力呢?所以今天對方辯友可以高呼説,有許許多多偉大的人物,他們在逆境中成長了,沒錯,他們成長得非常好,但是我們為什麼對他們心懷敬佩呢,不正是因為他們身處逆境,這樣如此不利於我們生存的環境,卻能夠創造出生命的奇蹟嗎?但是我們今天應該談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嘛,你可以高呼逆境如何獲取歷練,但您有什麼權利,讓我們不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呢,如果逆境讓我們有了動力,那是因為我們順境還擁有陽光,謝謝!~

第二種論述

順境更利於人的成長!假若人經常憂患狀態,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自然會影響到工作,也就談不上成長了。人的一生的確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也會遇到挫折,但人生來就會有一定的承受逆境的能力,不會“沒有半點抵抗的能力”,所以,即使在順境的環境下遇到一些小挫折,人們會自我調節的。要説不利於成長,也只能是挫折惹的禍,和順境無關。

面對苦難,每個人的調節能力不一樣,並不能説明“遇到挫折沒有半點抵抗能力”,承受能力是與人的性格、素質等因素有關的,有與生俱有的,有來自後天的訓練,面對挫折,大部分人有能力自我調節。既然逆境尚能承受,順境就更是如虎添翼了。

逆境中恐怕很難有踏踏實實做事的機會,也難以有成長的機會,連機會都沒有了,能有利於人的成長嗎?時代造英雄!如果身處順境,能給偉人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説不定能做出更大的業績。

因為處在順境中,可以為人們提供必要的成長環境,所以,會更利於人的成長。

苦難在檢驗人的意志的同時,也消耗了人的精力,不利於人的成長。優勝劣汰沒錯,可順境下成長起來的人也未必經不住苦難。順境下成長起來的人能經受苦難,也就不存在順境不利於人的成長了,所以才説順境更利於人的成長!

第三種論述

週末文摘——成才在於發揮主觀能動性

彭端淑在《為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四川邊遠地區有貧富懸殊的兩個和尚,都想到南海朝聖,富和尚幾年間一直打算僱船順江而下直到南海而最終沒有去成;窮和尚卻憑着一隻盛水的瓶和一隻討飯的缽,步行到達了南海並且勝利返回。

一般人都認為,這説明逆境能培養人才,而順境則埋沒人才。我倒不這樣認為。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告訴我們,外引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引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逆境、順境都是外部條件,而不是成才的根本原因,成才的關鍵在於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身處順境的富和尚未到達南海而身處逆境的窮和尚卻最終到達,這是為什麼?根本原因就是窮和尚有着堅韌不拔的毅力,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定信念。如果不發揮這種主觀能動性,沒有這種毅力和信念,富和尚到達不了南海,窮和尚更到達不了南海。

對於一個有志之人,逆境、困難、艱苦,正是磨鍊的好機會,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是也。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歷史上一切身處逆境而終有成就的人,無不經過這樣的艱苦磨鍊。張海迪的事蹟眾所周知,她嚴重高位截癱,卻在逆境中讀"鏡子書";在自己身上扎針,潛心攻讀外語,終於成為戰勝病魔而大有益於人的典型。在中華這片沃土上,像張海邊這樣的逆境成才的事例何止萬千!然而他們的成才的關鍵決不是逆境,而是主觀能動性的高度發揮。

實際上人的內在素質,如人的經驗、智慧、品德、意志、創造力等等,關係到主體活動的質量,這是成才的基本要素和前提。瑞典著名化學家諾貝爾與父親在拿破崙三世的資助下研究甘油炸藥,曾發生過多次爆炸事故。在1867年9月3日發生的一次大爆炸中,工廠完全被炸燬,諾貝爾的弟弟和許多工人被炸死,他本人也被炸傷,造成轟動一時的"海倫波事件",引起一些人的極大恐懼和強烈反對。面對困難諾貝爾並未認輸,而是憑着頑強的意志、非凡的創造力先後發明了"諾貝爾安全炸藥""無煙炸藥"。由此可見,對於人才的成長,外因固然十分重要,典型人物的成長離不開典型環境,具體人物離不開具體環境,但這些都是作為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而存在的;唯有人的內在因素,才是成才的決定因素,它是處於主導和支配地位,決定着主觀能動作用發揮的程度的。

因此,逆境並不是成才的保證,它甚至會銷磨才華,扼殺人才,正像巴爾扎克所説的:"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説是絆腳石,對於強者來説是墊腳石。"我國封建社會不知磨滅了多少閃光的人才,可悲!可歎!

由此可見,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才是成才所至關重要的條件。當然,這裏也要順便説一下,順境與逆境一樣,它可能有利於成才,也有可能銷蝕、毀滅人才,其道理也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環境的好壞固然對人的成才有着影響,但它並不是關鍵,逆境同順境一樣,對人才的形成有着兩面性,不可形而上學的看待。關鍵是看自己是否有恆心、有毅力,只有具備這兩點,並盡最大可能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有成才的希望,才有可能成為造福祖國,造福人民的有用之才。

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才是成才所至關重要的條件。當然,這裏也要順便説一下,順境與逆境一樣,它可能有利於成才,也有可能銷蝕、毀滅人才,其道理也是不言而喻的。

何謂順境?何謂成長?

兩者不能孤立地分開,而應死死地捆在一起。那就是有利於成長的環境謂之順境、有利於養成堅強性格的成長環境謂之順境、有利於順利培養成具有百折不撓精神的環境謂之順境。

應設法把誘惑,溺愛,過於優越的物質生活等等腐蝕意志的東西統統劃歸為逆境。因為,這些統統是腐蝕人心智、把人引入歧途的逆境。是實質上的逆境。就世界冠而言,國家花大把的資金來磨礪運動員堅強的性格等順利成長、成才的好環境,也謂之順境。

滯礙人茁壯成長的環境都是逆境。窮和尚應算身處順境,富和尚應算身處逆境。人們通常把生活上的優越視為順境,其實這隻能就健康,快樂,和機會而言。這犯了以面概全的錯誤。因為就磨礪人意志,催人向上這點而言,物質優越的環境是會產生很大阻礙作用的,從這點看就變為逆境了。

逆境是否有利於成長,這是眾所周知的,剛才正方辯友的總結陳詞中説道,偉人所處的環境是偉人的,我們要是崇拜偉人,何不繼續偉人的生活環境,我想説的是,此一時彼一時,事物是變化發展的,當時偉人所處的環境對我們今人而言,就不能已一個逆境來概括,生產力是不斷髮真展的,我們不能以停滯不前的眼光來看待所有,這樣對你我這些今人不公平,這僅其一,其二

清貧不是痛苦,只有不適應清平的人才痛苦。

順境不能產生人才,只有勤奮才能產生人才,順境只能產生優越感。

逆境不能產生人才,同樣只有勤奮才能產生人才,逆境只能產生自卑、倔強、敏感的性格。

據專家説:“優越感導致人善機巧;自卑、倔強、敏感導致人善苦幹。”

究竟機巧的人於社會有用呢?或是苦幹的人於社會有用呢?是值得推敲的。但是苦幹的人較之機巧的人更勤奮,是應肯定的。

如果説機巧者較之苦幹者智商更高。那只是具有優越感者一廂情願的邏輯。據説智商的高低和智慧的多少與金錢的多少無關,而與學習和勤奮學習有關。因為勤能補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