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企業用人才為先大綱

開篇立論,正方一辯開始發言

辯論賽:企業用人才為先大綱

尊敬的主席、評委、對方辯友、各位觀眾,大家下午好!開門見山,今天我方的觀點是“企業用人才為先”。現在我方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剖析這個觀點。

第一、眾所周知,企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並非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的政府部門。企業之所以能贏利,歸根結底在於做好了兩件事,其一是創造出了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價值,也就是產品和服務;其二是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了較高的效率,或較低的成本。企業靠什麼來創造價值?怎樣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呢?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研發人員;技術熟練的工人等等他們都是企業必須的人才,擁有了人才企業才能實現盈利,才能得到發展。因此企業用人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此人是不是人才。

第二、所謂人才,就是天才的創造力、信息處理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新編《辭海》對“人才”的解釋是:有才識學問的人,德才兼備的人。才識學問被放到了第一位。人才,就是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較大貢獻的人。有才的營銷人員可以使企業廣開銷路,以便企業充足的資金進行運作;有才的管理者會使企業的管理更為科學,使全體員工認識到企業的命運與個人的發展是緊密結合的;有才的決策者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指出正確的方向。毋庸置疑,企業發展的首要因素是人才。以才為先更有利於人才的優化配置。憑藉知識水平,操作技能等手段,能者入選。以才為先,操作性強,時效性好。若以德為先。試問哪個老總能在第一時間就準確判斷出來誰是有德還是缺德呢?才,是我們的脊樑,有了它的支撐。我們才會站得直。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有了它,競爭時,我們先人一步。失意時,我們東山再起。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

攻辯問題:

企業用有德無才之人,怎麼能不斷髮展壯大開拓市場呢?

我想問你!作為一個企業的老闆你在找員工時,你怎麼定義你的德,你又通過什麼手段知道並相信你面前的人是否具有你所要求的德?

這是一摞簡歷,請問為什麼大家在書寫簡歷時着重強調自己如何有才呢?是不是因為我們的企業在用人時“以才為先”呢?

對方辯友認為企業用人德為先,請問德高望重的道長能為企業帶來效益嗎?

我們應聘時怎樣讓考官相信我們是企業需要的人呢?是着重強調我們的才能會為企業帶來效益還是強調我們永遠不會背叛企業呢?

為什麼現在的失業率這樣高?

(他們也許會説,是競爭激烈,也可能説是人口太多了。

我們就講,明顯的剛才對方辯友已經同意了我方觀點,,為什麼會競爭激烈呢?是道德的競爭激烈嗎?顯然是才能的競爭激烈。人口多也不成立,是金子在哪裏都發光啊,他們失業就説明他們的道德不如別人還是他們的能力沒人家好呢?企業用人是以才為先的。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有足夠才能的人才能駕馭科學,請問對方辯友如何解釋?

對企業贏利產生絕對影響的是員工的什麼呢?他是怎樣影響的呢?

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員工的才高之人可以迅速為企業帶來效益,而德高之人呢?能為企業帶來立竿見影的利潤嗎?

自由辯論階段:

我不知道對方辯友有沒有寫過求職簡歷,要是沒有的話你可以打開搜索網站看一下簡歷是怎麼寫的,而企業看簡歷看的又是什麼呢,難道是看你的自我評價的高道德嗎,道德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看出來的,企業不可能為了看出你是否有道德而把你留在企業裏進行長期的觀察吧1他看的是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還有所具有的才能,看是否對企業有幫助,而這些卻可以通過技能證書啊,上崗證書就可以看出來了,或者現場考核就可以得出驗證出是否有真才能。

我方也強調了,其實德也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才能!才已經把德涵蓋在裏面了,企業對才的要求其實也間接的對德做出了要求。可見企業以才為先是有道理的!

其實真正的才是包括德的。什麼是德,我們引用對方辯友對德的解釋然後在討論德是否是才的一種,對方對德的解釋是這樣的:“ -德, 即品德和修養。包括:為人正直、誠懇、有責任心,更要管理層有上進心和事業心等;同時我們也倡導員工個人修養的後天修煉:包括待人接物之交際禮儀、個性、勇氣、恆心、毅力、信心、耐心等。”其中的正直,誠懇責任心心、毅力、信心、耐心等不正是為了適宜社會的一種能力嗎?

企業用人以才為先是因為才,很重要。一個人要有一技之長方能維持生活,一個企業要有“業務骨幹”才會發展,一個國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證領先。有時它就是你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基礎,真才實學幾乎可使你走遍天下,暢通無阻。古有唯才是舉,今有擇優錄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一個企業的發展首先要靠人才,只有有了人才之後它才可能盈利,才能發展,等到發展大了之後才有實力去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培養並重用有才又有德的人。

康熙時期,靳輔是河道總督,于成龍是巡撫,兩人都在治河方面有一定成績。但是對於怎樣治理黃河入海口,靳輔認為應該把河堤加高,于成龍認為應在入海口疏浚,挖深,由於于成龍口碑好,人品好,康熙帝採納了于成龍的意見,但多年之後的實踐證明,靳輔的意見是正確的,康熙最終承認了在用人問題上犯了錯誤。由此可見用人還是應該以才為先。

抓住有才之人的心理,進行合理的引導與滿足,就可以讓人才為我所用。如果一個人在企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人才自然會產生不好的想法,正所謂“君逼臣反,臣不得不反”,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領導駕馭人才的才能不足。

學校是事業單位,是培育人才的地方,企業是使用人才的地方,二者有本質的不同。

我方一辯在立論階段已經提到,受過教育的人,品德大多在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之上,才能是道德的前提,無才何來德。學校是培養人的的地方,自然也會培養道德。

學校用老師注重道德是因為學校是事業單位,不以贏利為目的,與企業有本質的不同,因此在用人時也會不同。

和珅十分有才,舉個例子:和珅精通四國語言,如果有外國使節訪問,整個乾隆朝除了和珅沒有人能翻譯,和珅的貢獻高於100個大臣。和珅雖是個鉅貪,他貪腐了100萬,花掉了50萬,但當他被抓獲時國家只損失50萬,如果100個大臣每人貪腐1萬,並將其花掉,國家損失了100萬。乾隆權衡了得失之後選擇了“以才為先”。

中國為什麼在清朝衰敗了?因為封建的中國用人的主流觀念是“以德為先”,而同時期的西方崇尚科學,用人“以才為先”。

莎朗斯通表演之才突出,但是個道德低下的人,但是在好萊塢這樣一個生產效率極高的“造星”工廠,我們就不允許人家生產一兩個“殘次品”嗎?好萊塢正是秉承“以才為先”的原則才會生產出那麼多好電影,推出那麼多明星,才會成為世界電影業的老大。

西方人對中國的攻擊是因為他們對中國的政治體制的不滿,這就需要我們有精通政治的有才之人通過各種方式讓他們認同中國,這是德高之人無法做到的。

封建社會皇帝是唯一統治者,他不允許有人比他的才能高,所以才有了“焚書坑儒”,封建社會注重“德”也是為了打壓人才的需要,請對方辯友不要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運用封建的管理立論。

如果你的公司花了兩年的時間將一羣“德高才底”之人培養成了“德才兼備“之人,但在這兩年裏你的企業卻因經營人才的才能太低導致企業倒閉,這些“德才兼備之人”怎樣為你的企業做貢獻呢?現實是這些人要到另一家企業進行工作,就像三國時很多對袁紹忠心耿耿的忠臣在袁紹覆滅之後都投靠了曹操一樣。

有才之人可以在企業中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觀,同時又不耽誤利用自己的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

我們並沒有否認德,我們也需要德,但是才是最重要的,是應該最先考慮的。

誠然,有才無德的人暫時留在身邊是有一定風險的,但企業競爭本來就存在高風險,高風險的背後也許就是高額的回報。一個出色成熟的企業家必須具備駕馭各種人才的才能。更何況一個人的世界觀也是在不斷豐富和完善。

唐太宗也有弒君之嫌,宋太祖也有謀逆之過,但他們都是曠古明君。弒君謀逆怎麼能算是有德呢,可事實是他們名流千古,瑕也成瑜。

涓涓溪流之所以能匯成大海,沒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胸襟,能有它的磅礴氣勢嗎?

而往往面試中會先看到他的才華,日後才能看到他的品德。所以在選擇中應該是才先行。

一般企業在面試新人的時候,初試是不是先選才呢,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説,無才或是才能比別人低的,根本就過不了第一關。所謂的第一,當然就是為先,只有過了第一關,公司才會考察你的德。企業用人以才為先,是為了能用人才來創造利潤。企業生存並不是樂善好施,養一批品德高尚的人來讓企業停滯不前。

道德對企業的確很重要,甚至關係到生死存亡,但是企業的道德要求是建立在企業能夠在競爭中存活了,開始穩定的發展了,那麼這時企業才開始要求員工要有職業道德,要團結合作等。如果一個企業連生存都是問題,如果還在講究道德,不是很可笑嗎?

對方辯友似乎在以點蓋面,象破壞公司的人畢竟是少數,我方不是説德不重要,而是説我們不能因為是少數而放棄了我們的主流,即企業用人以才為先。

大學聯考考的就是我們的才啊!請對方辯友面對現實吧,不要以點蓋面,更不要脱離現實來紙上談兵了!我們雙方靠的是什麼在這裏辯論,也是才啊!

我方一直在重申,我們沒有把德完全否決,我方説的是才是企業應該首先考慮的,而德只能是促使才更好發揮的輔助劑。

一個人在企業工作之七年級定不會去想我搞垮這個企業,那些犯罪之人都是因為企業的管理不善造成的。

人們跳槽的原因是因為企業沒有本着“以才為先”的原則。沒有給人才展示才華的空間,本着“以才為先”的原則,給人才合適的發展空間,人才是不會跳槽的。

“如果以學歷或專業來用人,可能説抓一大把,在同學歷同專業的人員技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只有以德選人”對方承認是在才相差無幾的情況下,用以德選人,那不正承認我方觀點“企業用人才為先”嗎?

《亮劍》中的李雲龍,《士兵突擊》的史班長,陳平盜嫂。

古人云“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是古人對女性的壓迫,是典型的重男輕女,是在場的女性同胞絕對不會同意的。

曹操:“負侮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御國用兵之術,的而用之。”古有唯才是舉,今有擇優錄取。

重用奸臣秦檜是因為皇帝沒有識人之才。

“如果對方提出他們的觀點也不是有德無才,而是將有德之人用在合適的崗位上,達到人盡其才,仍他們在適合他們的崗位上發揮才幹。怎麼辦?”

我們就説:怎樣才能做到人盡其才呢?需要一個有出色管理才能的領導者,這裏,管理才能的作用先於德。更何況,對方辯友,在員工的招聘上使用怎樣的方式體現以德為先呢?

商場如戰場,勝王敗寇,企業首先要的是效益。

企業面試首先注重的是才,以才為先,以德為翼。

對方辯友到目前為止沒有説德在企業中到底比才好在哪裏,對企業有何幫助?一個人的才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顯現,但德行的考察是需要時間的。

“人才舉,事業興,國運昌”來説明人才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攻城拔寨、生存發展的利器,而德是創造企業良好氛圍的粘合劑,二者雖缺一不可,但才更應是企業用人優先考慮的因素,所以“企業用人才為先”。

只要能抓住有才者的心理需求,滿足他們,自然就可以讓他們為企業出力。剛畢業的大學生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就是因為他們的才沒有與實踐相結合,不能馬上為企業創造效益。

我方一直重申,我們沒有把德完全否決,我方説的是才對企業的作用更大,而德只能是促使才更好發揮的輔助劑。所以要以才為先,同時又不能完全放棄對德的考察。

司馬光用人的觀點對治國而言也算一條原則了,但他對於“德”與“才”的認識,卻是有偏頗的。應該看到,德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無完人,更多的人不是德才兼備的。

正反攻辯示例

對方:紙上談兵誰都會,可是我想如果正方真的當了老闆的話就知道後果了,有才而無德的人只能幫助你一時而不能長久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努力。正方真的需要這樣的人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比如:你的企業都是這樣的人的話,突然有一天有了一個工作條件等等方面都超越你的公司,來你這裏挖人,而所有的人都走了,請問對方,雖然有才,可是最後的結果如何呢?我想不用我方在説了吧,很自然的垮掉了。不過這也算是正常,因為只有這樣的老闆才會選這樣的人。

反駁:商場如戰場,我們的辯友説了,要是個"爬滿螻蟻的企業,(沒有德的企業)只要給予一定的條件,它就會傾刻間消失於戰場中!"那麼我們的企業至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過,可是隻有德沒有才的企業我看它還沒有上戰場就已經英勇犧牲了,根本連衝鋒陷陣的機會都沒有了,還談什麼發展啊,企業間的競爭本來就是勝王敗寇,誰又和你去大談特談誰的德好誰的德低.企業要的就是效益

對方:管理企業就就是管理人,如果企業的人都是沒有“德”的人,如何讓員工努力工作,如何讓員工為企業的發展盡心盡力?員工只有具備“德”,才能更好的發揮積極性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反駁1:如果對方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話,換言之,如果企業的人都是沒有“才”的人,它的前途不用我説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企業講究的是效益!企業用人的標準是以才為先以德為翼,也就是説我們沒有否認德的存在,只是德在企業用人時只是作為輔助標準的!

畢竟“德”烘托的是一種企業文化,而企業最終利益的實現還是需要“才”。

反駁2:請對方辯友注意,我們素説的德才並不是極端的,也就是説任何人都是德才俱備的,只是有些人德行一般般但卻很有才華有些人德行很好卻沒有才華,那麼假如你是企業的老董,你會用什麼樣的人呢,是用多才者來提高企業的效益還是用有德者來維持原狀呢!

對方:首先無論任何一個企業他都是從小做起的..沒有小何來大..而要想將一個小企業發展成大的企業,,你光有一個人才你行嗎?,到時候説不定你人財兩空呢..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大家同心協力才能做好而這,便需要一個良好的品德在中間平衡

反駁:企業怎麼從小到大呢。難道是平白無故就變大的嗎?企業由小到大靠的不就是用人的合適嗎,那麼要發展壯大企業靠的就是有才之人發揮自己的才能去為企業創財富創造效益。

對方:企業用人,才固然重要,但,必須要看什麼樣人的才。德,是做人的根本、基礎、前提。那麼前提、基礎不就是先嗎?所以,德為先。從古至今,無論什麼行業評選優秀的人,都是要德才兼備,那麼德在前,才在後,沒有説才德兼備。

反駁:對方把道德放到了壓倒一切的位置,認為沒有道德人的將會禍國殃民世界將會荒亂一片。可是我方對道德的定義,是“沒有完全否定的”。而是可以變通的、靈活的、更充滿人性的,談道德。不需要過度要求道德。同時我們要了解企業用人的目的是什麼,企業用人不真是希望用的人能對企業有幫助能幫助企業帶來生機帶來效益嗎。

對方:我方沒有把“德”放在壓倒一切的位置。而只是強調是得為先。假如你企業用一個道德敗壞的人,用他的才能是給你創造了一定的利潤,但他一個人一定是有限的,可是由於他的沒德把你企業的商業祕密出賣出去,就很可能使你的企業一夜之間倒閉,那時你還能在乎他的才給你創造那一定的利潤嗎?

反駁:“假如你企業用一個道德敗壞的人”企業當然不會用道德敗壞的人了,本身企業用人也會有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的,但對方你現在説的道德敗壞,那不是把道德壓倒是什麼意思呢,難道還是豎起了道德的旗幟不成!請對方辯友解釋一下啊

對方:我很想知道,是不是隻要有特長,能勝任本職工作就是可用之才呢?表面上好象正方的觀點以及發言遠遠的超過了我們反方,可是我想如果您是一個企業的老闆的話,也許就不會這樣認為了,因為理由很簡單,再有才能的人,到了一個新的企業,也要有一個適應的階段,那麼為什麼不找一個雖然現在不是對本職工作很瞭解的人來培養呢,

反駁:企業為什麼要找一個對本職工作不瞭解的人來培養呢,為什麼要放着那麼多現成的對本職工作了解的人才不用呢,要是那樣的話那企業還不如直接從幼兒園來挑一批兒童從小開始培養呢,那豈不是更好嗎?我想咱的飄渺老兄以後的企業應該是最好的培訓公司啦

對方:德是才的根本,德高才高,德低才低。德者才必高,才高德未必高。用人先用德,德者必高才,何不先用德!我想大家一定能明白,但凡是大智慧的人,都是以修身為人生的一大目標,從古代的三藏法師以堅定的毅力取道真經到現代的開國總理周恩來,哪個不是先修身再修業的,試想沒有德,沒有超人的毅力,何來的才?一個人,心術不正,怎麼能有大智慧,怎麼能有才,真的有些技能也不過是雕蟲小技,騙騙外行人而已,真的要做到高,精,尖,恐怕不是一個無德的人能做到的,所以,我同意樓上的觀點,德是才的根本,德高才高,德低才低。

反駁:我們不防找一個身邊的例子來驗證對方所説的是否正確。5月12日,四川光亞學校範美忠,也就是那個被網友們稱之為範跑跑的老師,在汶川地震發生後,不顧學生,猛衝下樓,第一個到達操場。之後發表言論説:在那種場合甚至是他的母親,他也會棄之不顧的。什麼是德?德是指內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於人倫,則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認為,“德”包括忠、孝、仁、義、温良、恭敬、謙讓等。那麼範美忠有德嗎?沒有,他有才嗎,他有。因為他是一個老師,一個優秀的老師。

對方:墨子在<修身>一文的第一段説:士雖有才,而行為本焉.。意思是説,賢士雖然有才,可是德行確實根本.請正方客觀的提出論點

反駁:德很重要,我們並沒有否定。但是請對方辯友看清楚我們今天的辯題:企業用人是以何為先。我們不能把墨子修身養性的東西搬到企業用人這個問題上。再者,企業的人才戰略是企業最看重的,企業可以通過考試等方式選拔“才高”之人,“以才為先”具有可操作性,請問我們的企業應該採用怎樣的方式判斷“德高之人”呢?怎樣進行選拔?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呢?難到但憑他本人一面之詞説有德就有德了嗎?

總結:

不重視人才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不重視人才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不重視人才的企業是沒有發展的企業。“能用人者,無敵於天下。”未來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的較量。“人才舉,事業興,國運昌”所以,企業用人應以才為先。

理論論據:

千金易得一士難。 宋·陸游《劍南詩稿·寄杖錫平老》

生才貴適用,幸勿多苛求。 清·顧嗣協《雜興》

興邦在人材。 宋·陸游《劍南詩稿·悽悽行》

古稱國之寶,穀米與賢才。 唐·白居易《雜興三首》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

賢才,國這寶也。 《明通鑑》

選舉良才,為政之本。 《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

天下多才,在所用之。 《宋書·王僧達顏竣列傳》

任官唯賢才。 《尚書·商書·鹹有一德》

事之成否,不獨視其志願,亦視其才略。 章太炎《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

官得其才,鮮有敗事。 《資治通鑑·宋紀十》

明揚仄陋,唯才是舉。 三國·曹操《求賢令》

量才授職,財政成事舉。 唐·白居易《策林·審官》

赦小過,舉賢才。 《論語·子路》

用人無疑,唯才所宜。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四》

人才不斷湧出,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 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