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橐智辯孔子

項橐是春秋時期的一位神童,雖然只有七歲,孔夫子依然把他當作老師一般請教,後世尊項橐為聖公。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下項橐智辯孔子的事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項橐智辯孔子

項橐智辯孔子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眾弟子東遊,遇到了一個非常聰明善辯的七歲小孩項橐,孔子非常喜歡項橐,就對他説:“咱們各自出一道題,讓對方回答,贏的人就給輸的人當老師,怎麼樣?”項橐欣然應允。孔子先發問道:“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五穀?”孔子暗笑,心想:看你如何回答。哪知項橐稍作思考便説:“天高不可丈量,地廣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穀。”那時候莊稼都是一年種一茬,沒有現在的雙季稻、三季稻。孔子十分震驚,這個回答讓他挑不出一點毛病來。

輪到項橐發問了,他出語不凡:“人的身體比地小,眼睛上的眉毛比天低,雙眉長在眼睛上,天天可以看到,敢問您可否知道人的眉毛究竟有多少根呢?”孔子考慮了好半天,也沒有回答出來,非常窘迫。

孔子問的是具體數字,即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地上有多少粒五穀。按説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因為人們根本無法統計。可是項橐卻輕鬆地回答了出來,他用了具體問題概括回答的方法,偷換了度量單位,把原來問題中隱藏的“顆、粒”單位換成了“夜、茬”,並且以天、年為統計時間,做了明白無誤的回答,令人佩服。

無奈之下,孔子只好按照約定,要拜項橐為師,誰知道項橐突然撲通一聲跳進了旁邊的水塘。孔子驚奇地問:“你跳到水裏幹什麼?”項橐説:“沐浴以後才可以行大禮,您老人家也來沐浴吧?”孔子説:“我沒有學過游泳,跳到池塘裏就會沉下去。”項橐反駁説:“您這話説得不對,鵝沒學過游泳,可是它怎麼能浮在水面呢?”孔子説:“鵝有離水之毛,所以不沉。”項橐問:“那葫蘆無離水之毛也浮而不沉啊?”孔子説:“葫蘆是圓的,裏面是空的,所以它不沉。”項橐又問:“大銅鐘也是圓的,裏邊也是空的,怎麼它一扔到水裏就沉底了呢?”孔子臉頰通紅,一句話都説不出來了。

項橐在這裏用了兩個技巧:

一是行為誘惑法,即做了一個跳進水塘裏的舉動,令人不解,孔子一發問,正好中了他的圈套。孔子的一問引出了項橐眾多的反問,最終把孔子問得理屈詞窮。

二是反向類比法。項橐抓住孔子話中的關鍵詞,巧妙地運用自然界中的現象,針鋒相對地反問孔子,孔子處於被動狀態,只有回答的份兒,沒有還擊的機會,而他的每次回答都會被對方抓住破綻,在看似委婉的反問中被擊敗。